雲喝酒、雲表演……疫情下,日本藝伎艱難轉型

2020-12-11 紅星新聞

育子是東京赤坂藝伎區的「大姐大」。1964年,東京第一次舉辦奧運會的時候,她就來這裡「淘金」了。然而,新冠疫情的衝擊下,歷經了半個多世紀起落的她對未來充滿了擔憂。

▲疫情下的藝伎表演,路透社

據路透社7月16日報導,新冠疫情對經濟造成較大衝擊,與此同時在嚴格的疫情防控政策下,以藝伎為代表的日本傳統藝術表演者們遭遇了巨大衝擊。如何在新冠疫情的陰影下掙扎求存,撐到行業復甦,成了他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收入歸零,前途未卜

憑藉著幾十年來積累的表演技巧和對話方式,育子成為了東京赤坂區最受歡迎的藝伎之一。

但是,新冠疫情對的經濟衝擊削減了人們的娛樂開支,大眾對在封閉房間裡花費數小時觀看藝伎表演也持謹慎態度。育子和她的同事們已經有幾個月沒工作了,全日本藝伎的工作量相比之前減少了95%。

▲藝伎們準備去工作,路透社

日本並未解除緊急狀態,藝伎表演者們的工作依然需要遵守社交距離政策:不能倒飲料、不能碰觸、不能握手,相隔2米。對藝伎們來說,戴上口罩不僅會蹭掉臉上的脂粉,還會妨礙假髮的佩戴,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她們並不會在表演時佩戴口罩。育子覺得這些防疫政策非常不利於她工作的開展,「當與客人離得很近時,我們能充滿激情地暢所欲言,但當距離變成兩米時,對話就『垮掉』了。」育子解釋道。

「我們的收入已經降至零。」育子坦誠道,「我還有一些存款,但是對於年輕人來說,疫情將會讓她們生活變得非常艱難。好在藝妓協會為她們提供了房租援助。」作為自由職業者,藝伎也可以申請100萬日元的政府補貼。

傳統文化式微,疫情雪上加霜

相比於顧客的減少,讓育子更擔心的是疫情可能會讓本已不多的同行退出藝伎表演領域。

▲上完舞蹈課的藝伎們,路透社

「藝伎這份職業早已佔據了我的全部身心,如果我們的行業真的因此消亡,我應該如何度過餘生呢?這簡直是要了我的命。」育子滿心憂慮地說。

日本藝伎表演者們以風趣的言談、美麗的容貌和精湛的藝術表演而聞名於世,但多年來,從業者不斷減少,行業日漸式微。從業者的減少,不僅是因為長時間的枯燥練習和演藝生活的艱辛,更因為日本不再和幾十年前一樣有著足夠多的需求。據統計,全東京市藝伎表演者只剩不到230人。

「當我來到赤坂區的時候,這裡有400多名藝伎,人多到我都記不住她們的名字,但是現在時代變了,只剩下20名了。」現年80歲的育子說,藝伎店沒有足夠的工作來招募新學徒,尤其是疫情肆虐的當下。

▲化妝師戴口罩工作,路透社

在疫情中艱難生存的傳統藝術家們,除了藝伎,還有舞妓、化妝師、假髮造型師以及和服造型師們。他們都非常擔心新冠疫情會進一步衝擊自己所在的行當。「我的工作計劃都被取消了。」從業幾十年的藝伎化妝師關田光永表示,因為工作時與藝伎們的距離實在太近。現在,化妝師也很注意,工作時會戴上口罩和防護面罩。

對於藝伎表演者們來說,這個夏天註定充滿了焦慮。47歲的藝妓瑪尤說,「我現在除了翻來覆去地看自己的照片和整理表演服外,其他什麼也幹不了。」如果出現第二波疫情將如何面對,瑪尤根本不敢深想。

行業創新求變,尋找「過冬」方式

藝伎行業中的每個人都在盡所有能做的努力,以求改變局面,挽救行業。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從事社交媒體和社交應用業務的Gaiax公司正在與箱根湯本表演藝術協會進行合作,通過網絡會議工具「Zoom」開展「藝伎在線飲酒會」,向世界傳播日本文化。

每逢周五、周六晚上8點,「藝伎在線飲酒會」都會如期舉行。在半個小時的線上聚會中,藝伎們會為客人們進行表演,並採用在線遊戲的形式與客人進行娛樂。據日本媒體介紹,「飲酒會」每次最多可以容納6人參加,一次的費用為1000日元(約合人名幣65元)。在許多藝妓失業的當下,「在線飲酒會」似乎為她們探索出來了熬過這個「寒冬」的新方法。

▲疫情下的藝伎表演,路透社

「我們儘量在最大的房間安排表演。」一家進行藝伎表演的高端餐廳老闆淺田翔太表示,「我願意嘗試任何方法,來讓這種文化得以延續和傳承。」

曾在赤坂區經營酒吧的前藝妓湯川道代則會不定期地舉辦藝妓活動。她鼓勵從業者們適應時代變化,讓普羅大眾也能夠欣賞藝伎表演的魅力。「藝伎們有著一種特殊的美。她們花費不貲,接受了嚴苛的培訓,使得她們與眾不同。」湯川道代認為,「這種藝術如果真的消失,那將會是巨大的遺憾。」

紅星新聞記者 林容 實習生 景鈺雯

編輯 郭宇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疫情衝擊下面臨「生死劫」實拍日本藝伎生存現狀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肆虐對全球經濟造成較大衝擊,與此同時在嚴格的疫情防控政策下,以藝伎為代表的日本傳統藝術表演者們遭遇了巨大衝擊。如何在新冠疫情的陰影下掙扎求存,撐到行業復甦,成了他們必須面對的問題。圖為6月29日,在日本東京,一名傳統舞舞者為東京都政府資助的一部電影表演舞蹈。
  • 在日本京都,找藝伎喝酒有哪些規矩?
    在日本京都的二寧坂等老街上,總能看到一些匆匆走過的藝伎。不過,大部分街頭穿和服的女孩(特別是臉、頸沒有描白化妝的)基本都是體驗和服拍照的中韓遊客,真正的藝伎通常不會如此招搖(原因見下文)。不過,這些和服女子倒是給京都街頭增添了一抹日式風情。另外,這邊的藝伎表演行業也很火爆,外國遊客來了這裡基本都會看一場演出。
  • 什麼是「雲喝酒」!
    疫情時期,足不出戶成為防控疫情的最好辦法。對於平時愛扎堆喝酒的人來說,足不出戶就意味著串門、聚餐等一切扎堆喝酒形式都變成了不可能。
  • 日本傳統文化的象徵— 藝伎表演
    藝伎是一種日本表演藝術職業,產生於17世紀的東京和大阪。這是一組拍攝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老照片。藝伎業在日本其實是一種表演行業,更是一種傳統文化。但許多人都對這個行業有誤解,藝伎不是賣弄色情,更不賣身。不過,因為這裡面包含著男歡女樂的成分,所以稱之為藝伎。其實很多有關日本的歷史劇中也能看到藝妓的影子, 他(她)們也是日本文化特色的一部分。
  • 日本的藝伎有哪些規矩?
    在日本京都的二寧坂等老街上,總能看到一些匆匆走過的藝伎。不過,大部分街頭穿和服的女孩(特別是臉、頸沒有描白化妝的)基本都是體驗和服拍照的中韓遊客,真正的藝伎通常不會如此招搖(原因見下文)。不過,這些和服女子倒是給京都街頭增添了一抹日式風情。另外,這邊的藝伎表演行業也很火爆,外國遊客來了這裡基本都會看一場演出。
  • 記錄著日本興衰歷史的藝伎,未來之路在哪裡
    首先,藝伎們首先要學會的是掌握多項技藝與表演藝術,這都是需要長年累月的積累和嚴苛的訓練並且持之以恆地堅持才能日益精煉。而等級越是高的藝伎,才藝也更為精湛。在關於記錄藝伎的電影中,章子怡扮演的角色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她出色的舞技藝,而現實中藝伎學習的技藝不僅包括日本傳統舞蹈,還有各種新老歌謠,太鼓、三味線之類的樂器,下棋插畫茶藝也要樣樣精通。
  • 花22萬,看一場日本藝伎表演是一種什麼感覺?【行走日本3】
    序言花22萬(日元)看一場日本藝伎表演是一種感覺?藝伎不是賣弄色情,更不賣身。並非那種拿著藝術的幌子進行色情表演的東東,藝伎(げいぎ,Geigi)是日本傳統的以歌舞、樂曲、表演的藝術行業。她們主要是在宴席上以舞蹈等方式助興。
  • 被中國人誤解的藝伎,在日本的社會地位如何?網友:掙錢很辛苦!
    與我國隔海相望的日本國家,雖說在歷史上頗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不過日本因為各種原因,也發展了自己本土特殊的文化,其中有些文化就尤其的驚豔,讓很多人嘆為觀止,但也有被人誤解的文化,今天要談的是,被中國男性誤解的日本藝伎,那麼這些人在日本社會到底是以什麼樣兒的身份出現呢?
  • 沒了觀光客連京都藝伎也有生存危機?「在線藝伎」守護日本文化
    忽然降臨的新型肺炎疫情,不僅前所未見的影響了全世界,也造成許多人不得不延緩旅遊計劃。觀光客進不了日本,遭受最大打擊的便是觀光業了!這也令日本許多傳統文化遭受未能意料的衝擊,接下來要介紹的便是在這波衝擊中,以各式各樣方法努力轉型的藝伎們。
  • 沒了觀光客連京都藝伎也有生存危機?「在線藝伎」守護日本文化
    忽然降臨的新型肺炎疫情,不僅前所未見的影響了全世界,也造成許多人不得不延緩旅遊計劃。觀光客進不了日本,遭受最大打擊的便是觀光業了!這也令日本許多傳統文化遭受未能意料的衝擊,接下來要介紹的便是在這波衝擊中,以各式各樣方法努力轉型的藝伎們。對比以前總給人神秘又只可遠觀的形象,現在也許更是能好好了解一下藝伎文化的好機會!
  • 疫情下孟買象神手工作坊艱難轉型
    新華社孟買8月28日電題:疫情下孟買象神手工作坊艱難轉型新華社記者張興軍象首人身,盤腿而坐,長長的鼻子,圓圓的肚子——在印度教裡,憨態可掬的象神因象徵好運、智慧和財富而廣受印度人民喜愛。然而在新冠疫情衝擊之下,往年生意興隆的孟買象神手工作坊如今正面臨生存危機,不得不艱難尋求轉型。8月22日,印度迎來又一個象神節。按照傳統,整個慶祝活動將持續10天左右,此間每個印度教家庭都會供奉象神祈福,並遵儀式擇吉日將象神塑像沉入水底。雖然正處銷售旺季,象神作坊主拉胡爾·根內卻表示,受疫情影響,目前孟買市內多數作坊都無法正常開業,訂單也比往年少了很多。
  • 「雲蹦迪」的逆襲 線下娛樂行業加速向線上轉型
    多位行業人士都認為,疫情下,「雲蹦迪」是一件多贏的事。對舉步維艱的夜店來說,可以藉助線上直播等獲得部分流水,以衝抵租金、員工工資等成本投入。對DJ來說,也可以從中獲得較高收入。對於這種線下娛樂轉戰線上的趨勢,九劇院負責人、《戲頭條》負責人徐磊認為,目前線下的娛樂企業其實還是傳統經營的比較多。
  • 匹匹扣旅遊圈獲「創新轉型榜樣獎」賦能雲助力旅行社直面轉型
    匹匹扣旅遊圈(以下簡稱「旅遊圈」)在此次「久違」的行業盛會中榮膺「創新轉型榜樣獎」,這一榮譽即是業界對旅遊圈平臺,在行業尤其艱難的2020年,依然堅持不斷挑戰自我,持續創新的肯定,更是對旅遊圈一直以來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旅遊
  • 健康碼和更多疫情下的創新 雲棲數智治理雲峰會一一拆解
    政府、企業、投資機構雲上對話又將討論出哪些重點?剛剛在雲上西湖峰會對接的企業,哪幾個正準備籤約落地?此次雲上峰會又將釋放出哪些信號? 2020中國雲棲數智治理雲峰會,將在3月12日14:00舉行。 大咖論道:全方面描繪疫情下的數據智能突圍 評價一場峰會的規格,從主旨演講嘉賓分量可見一斑。
  • 雲蹦迪、雲錄製、雲發布,疫情下娛樂行業的「騷操作」
    來雲蹦迪、雲抖腿啊。疫情影響之下,憋在家中的年輕人們紛紛亮出了「騷操作」,娛樂行業各種「雲內容」正在呈現井噴之勢。2 月 4 日- 2 月 8 日,B站與摩登天空舉辦的 「宅草莓不是音樂節」直播活動,觀看單日最高在線人數高達 49 萬人,單日彈幕數近 10 萬條。
  • 疫情下「雲賞櫻、雲遊重慶、雲遊江西……」:雲旅遊:概念還是出
    疫情期間,「全民宅」引發了新的旅遊需求,所有的人足不出戶遊覽了世界,並與他們最喜歡的景點進行了雲端約會,武都雲賞櫻,雲遊重慶,雲遊江西,「VR」全福之旅,全景故宮博物院,全景兵馬俑,數字敦煌給居家的人們帶來了新的旅遊體驗。
  • 騰訊雲與智慧產業總裁湯道生:疫情使旅遊業進入「新常態」
    中新網12月10日電 「旅遊行業亟需數位化轉型。數位技術順勢而為,騰訊也在及時發現消費者的變化並迅速作出反應。」12月9日,在2020全球旅遊經濟論壇上,騰訊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表示。  2020年是艱難的一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給世界帶來了強烈衝擊。
  • 解讀疫情下的杭州創新樣本,雲棲小鎮舉辦城市數智治理雲峰會
    雲上對話自設鎮以來,雲棲小鎮著力打造雲生態,聚攏大數據、雲計算等前沿技術相關產業、企業,並加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此次,峰會特設雲上對話環節,就「疫情下的人工智慧場景實踐」「疫情催生的數據協同和未來方向」「雲棲小鎮10家招商引資企業雲對接」三個主題,展開企業、機構、政府等多方溝通對話。CEO們切磋起來了:場景和技術,到底誰帶動誰?
  • 騰訊雲與智慧產業總裁湯道生:疫情使旅遊業進入「新常態」 數字...
    「旅遊行業亟需數位化轉型。數位技術順勢而為,騰訊也在及時發現消費者的變化並迅速作出反應。」12月9日,在2020全球旅遊經濟論壇上,騰訊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表示。2020年是艱難的一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給世界帶來了強烈衝擊。
  • 日本為什麼會有藝伎?
    1藝伎的由來日本的藝伎文化是由京都開始向外發展的,而京都藝伎文化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約17世紀的京都八坂神社所在的東山。八坂神社是京都眾多神社及寺廟中一個非常著名的神社,而且歷史悠久。其中有許多稱為「水茶屋」的店,販賣茶、糰子等點心,讓日本全國各地到來的信徒有個暫時休憩的地方。這有點像中國古代沿著官道而設立的茶鋪。當時的人們將在這些店工作的女服務生稱之為「茶汲女」或「茶點女」。有些茶汲女會用歌曲、舞蹈來吸引客人,這種吸引客戶的模式直至今日也很流行。在當時,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商業手法不斷地推陳出新,品質也一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