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傳統文化的象徵— 藝伎表演

2020-12-25 算了歷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影片《藝妓回憶錄》。藝伎是一種日本表演藝術職業,產生於17世紀的東京和大阪。這是一組拍攝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老照片。

藝伎業在日本其實是一種表演行業,更是一種傳統文化。但許多人都對這個行業有誤解,藝伎不是賣弄色情,更不賣身。不過,因為這裡面包含著男歡女樂的成分,所以稱之為藝伎。

其實很多有關日本的歷史劇中也能看到藝妓的影子, 他(她)們也是日本文化特色的一部分。最初的藝妓其實都是男性,後來才完全被女性取代。

藝伎大多在藝館待客,但有時也受邀到茶館酒樓陪客作藝。行業規定,藝伎在從業期內不得結婚,傳統意義上的藝伎,在過去並不被人看作下流,其實現代很多人對他們還是有一定的誤解的。

很多現代人都無法欣賞藝妓塗得慘白的臉。其實,這是有原因的。原來臉塗的白是因為過去沒有電燈,為了讓觀眾看清,才這麼做的。

日本歷史上的藝伎業曾相當發達,京都作為集中地區曾經藝館林立,二戰後走向衰落。後來又興盛一時,隨著後期經濟泡沫,又再度走向衰落。好像這個行業的興衰總與經濟有關。

雖然現代的藝妓業已經走向了衰落。但很多人都表示,他們是京都文化的一部分,傳統文化必須加以保護。所以,這幾年對於藝伎的衰與興、保與棄的問題還存在著很多的爭議。(圖片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藝伎與日本文化
    他著有《「粹」的構造》,把日本民族特殊性歸納為一個「粹」字,而「粹」的審美基礎在於男女關係。這種男女關係不同於「戀」,並不用認真而執迷的熱情來束縛人,而是一種割斷了束縛自他的情愛的「心不專一」。九鬼的母親當過藝伎,第二任妻子也是藝伎,正是對藝伎的切身感受與深入考察使他得出了這樣的日本文化論。
  • 藝伎,是一種文化!
    摘要:藝妓被日本人視為國粹,一種文化符號,是日本獨有的、被視為女人自立根生的一種職業,是日本男人心目中完美女人的象徵,藝妓們被日本人尊稱為「藝術家」們。前兩天又重溫了一遍《藝妓回憶錄》,看到「小千代」的各種才華,不禁感慨藝妓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藝伎回憶錄》電影中「小百合」的原型——日本著名藝伎巖崎峰子卻怒斥該電影篡改事實,那麼,何為藝妓?藝妓又是怎樣形成的呢?藝妓是怎樣發展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真正的日本藝妓。
  • 日本京都祗園角,一場日本傳統文化的邂逅之旅
    而在京都,想要真正體驗傳統日本文化,一定不能錯過充滿歷史韻味及和風氣息的衹(qi)園,這裡是京都最大的藝伎「花街」,道路兩旁都是富有特色的傳統和式建築,很多都是茶屋,也是章子怡主演的電影《藝伎回憶錄》的取景地。
  • 雲喝酒、雲表演……疫情下,日本藝伎艱難轉型
    ▲疫情下的藝伎表演,路透社據路透社7月16日報導,新冠疫情對經濟造成較大衝擊,與此同時在嚴格的疫情防控政策下,以藝伎為代表的日本傳統藝術表演者們遭遇了巨大衝擊。如何在新冠疫情的陰影下掙扎求存,撐到行業復甦,成了他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 日本的藝伎有哪些規矩?
    第三個流程,就是千鶴小姐表演傳統舞蹈,由同來的專屬藝伎琴師以三弦彈唱伴奏。舞蹈表演時間大概30分鐘,分為三種傳統舞蹈,一招一式,挺有風韻,就是沒能看懂其實質表現的是啥內容。第四個流程,是陪酒閒聊。我們是盤腿而坐,千鶴小姐是跪著說話、倒酒和一起品酒。一個小時這樣跪著,她能堅持,還真有功夫。
  • 花22萬,看一場日本藝伎表演是一種什麼感覺?【行走日本3】
    序言花22萬(日元)看一場日本藝伎表演是一種感覺?日本文化雖然師從於中國,但是經過島國人民各種文化的洗禮和演變,身體裡逐漸衍生出了眾多的神秘色彩,比如他們的忍者文化、生殖崇拜文化以及藝伎文化。忍者在影視劇中常常能夠看到,他們飛簷走壁,飛來飛去,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 藝伎不是妓女,日本藝伎文化的大本營在哪?這個地方叫祗園
    日本藝伎17世紀出生於東京和起初,藝伎都是男性,住在妓院和娛樂場所,演奏傳統的鼓樂、說唱並自娛自樂。大約在1750年,第一個女藝伎出現了。18世紀中期,藝伎逐漸被女性取代,這一傳統一直延續到今天。日本藝伎以表演歌舞和為客人演奏小曲為生。專業水平需要一年到頭積累,他不會出賣自己。藝伎和青樓女子有明顯的不同之處。第一個區別是女性從事賣淫,而第一個從事藝妓的群體是男性。第二個區別是他們的業務範圍不同。
  • 日本歷史上的著名藝伎
    (資料圖片)在三百多年藝伎的發展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著名的藝伎,她們中的一些人更是對日本的歷史進程產生過重要影響,享有「勤王藝伎」美譽的中西君尾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君尾出身於武士家庭,因父親被仇人所殺而家道中落,不得不進入藝伎界,她經常在一個叫做「魚品」的茶屋表演。當時,幕府勢力和維新派在日本京都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兩派人物經常以京都的聲色場所作掩護,召開秘密會議。
  • 日本最美豔絕色名藝伎 如櫻花般燦爛[2]
    中村喜春晚年仍致力宣揚藝伎文化,糾正外人對藝伎的負面看法,她曾說:「我是藝伎女,藝伎指有藝術涵養的表演者。她們能歌善舞,十八般舞藝樣樣精通,最明白男士的想法。但遺憾的是,不是很多人能了解這一點,他們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認知也少了。」
  • 藝伎和武士 日本明治時期的那些老照片
    兩個正在「比武」擺拍的日本武士日本藝伎產生於17世紀的東京和大阪。最初的藝伎全部是男性,主要在娛樂場所表演舞蹈和樂器為生。18世紀中葉,藝伎職業漸漸被女性取代,這一傳統也一直沿襲至今。三個日本藝伎而日本武士的歷史就源遠流長了。
  • 老照片:九十年代日本,京都藝伎的臺前幕後
    京都也被稱為園林城市,在日本堪稱傑作的園林,約半數在京都。 京都為京都府府廳所在地,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是日本人口第八多的都市。公元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到公元1868年東京奠都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長年的歷史積澱使得京都市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蹟,也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重鎮之一。
  • 華麗的服飾、驚豔歌舞同文化流傳至今~日本藝伎插畫
    最美的時光分享最美的藝術~日本插畫家:田村吉康在日本,用一個傳統的藝術來追憶日本藝伎。追溯到十六世紀,日本藝伎雛形已經建立,當時的妓館招募男子假扮女裝來演奏擊鼓,後來培養專業女孩唱歌和跳舞慢慢形成文化特色。
  • 沒了觀光客連京都藝伎也有生存危機?「在線藝伎」守護日本文化
    觀光客進不了日本,遭受最大打擊的便是觀光業了!這也令日本許多傳統文化遭受未能意料的衝擊,接下來要介紹的便是在這波衝擊中,以各式各樣方法努力轉型的藝伎們。對比以前總給人神秘又只可遠觀的形象,現在也許更是能好好了解一下藝伎文化的好機會!
  • 沒了觀光客連京都藝伎也有生存危機?「在線藝伎」守護日本文化
    觀光客進不了日本,遭受最大打擊的便是觀光業了!這也令日本許多傳統文化遭受未能意料的衝擊,接下來要介紹的便是在這波衝擊中,以各式各樣方法努力轉型的藝伎們。對比以前總給人神秘又只可遠觀的形象,現在也許更是能好好了解一下藝伎文化的好機會!
  • 真實的日本藝伎:已是日本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卻只有數百人從業
    京都的花間小路是日本最著名的網紅街道,也是日本藝伎的主要出沒場所。它位於京都老茶館萬亭西側,是一條南北走向的街道,兩側環境清幽,茶屋眾多,低垂的古簾和傳統的町屋鱗次櫛比,頗有江戶時代風貌,是典型的日式建築。
  • 真實的日本藝伎:已成為日本非物質文化遺產,卻只有數百人從業
    京都的花間小路是日本最著名的網紅街道,也是日本藝伎的主要出沒場所。它位於京都老茶館萬亭西側,是一條南北走向的街道,兩側環境清幽,茶屋眾多,低垂的古簾和傳統的町屋鱗次櫛比,頗有江戶時代風貌,是典型的日式建築。
  • 回顧日本藝伎文化:京都祇園那雪中一點紅
    說的日本文化,藝妓與舞妓絕對是讓人著迷的一部分,不僅是日本人對於藝妓文化的痴迷,對世界各地的人來說也有莫大的吸引力。日本的藝妓文化是由京都開始向外發展,追溯到約17世紀的京都八坂神社所在的東山。
  • 日本藝伎的真實隱秘生活【組圖】(全文)
    在日本,提起「女性的面孔」,你是否會聯想到化著濃妝的藝伎?藝伎如今的社會價值在於她的藝術性,而這個職業,正漸漸走向墳墓。Jodi Cobb是第一個被允許近距離接觸這個神秘行業的攝影師,隨著她的鏡頭,一探藝伎神秘的面紗。
  • 日本藝伎——令日本上流社會的男人神魂顛倒
    藝伎是女性自立的職業,甚至有行業規定:藝伎在從業期內不得結婚,否則,必須先引退,以保持藝伎「純潔」的形象。真正的藝伎確實能夠令幾乎所有男人神魂顛倒,日本的男人如能有幸迎娶一名藝伎,更會被視為莫大的榮耀。
  • 記錄著日本興衰歷史的藝伎,未來之路在哪裡
    提到藝伎,大家可能最多的印象是梳著誇張的日本髮髻,花著濃重又慘白的粉底,嘴唇塗成血紅色。儘管因為審美不同,許多人評價:「像鬼」或者「嚇人」。但是在日本的傳統歷史文化上,藝伎是最為符合日本男人的夢想的形象,她們有著很多精彩的技藝,同時作為陪伴上層人士喝茶做遊戲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