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品城記微信公眾號,ID:gz_pcj
這是品城記2019年第268次推送
北方人鍾情於烤鴨,南方人則偏愛燒鵝。
廣東人對燒鵝的態度
不僅僅停留在愛吃的層面,還「愛玩」。
幾百年來,廣東人把燒鵝玩出了各種花樣
根據各地不同的口味,
採用不同配方與做法,
衍生出了各種燒鵝門派,
有廣州派、東莞派、古井派……
而今天我們要體驗的,
就是其中一個最出名的門派——古井派
感受一下正宗的古井燒鵝究竟功夫如何。
古井燒鵝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早在南宋時期就已經家傳戶曉,成為當地人的最愛。傳聞,古井燒鵝的手藝來自於一名南宋宮廷御廚,在崖門海戰結束後,御廚攜女兒逃亡到新會銀洲湖附近,並憑藉其高超的手藝開起了燒鵝店營生,燒鵝色香味美,很快便名揚數十裡。後來御廚的女兒外嫁到古井,便把御廚的燒鵝手藝一併帶到古井。流傳至今,就成為了名揚中外的古井燒鵝。
古井燒鵝我們曾去佛山試過,但很多股東反映,要品嘗正宗的古井燒鵝,除了去古井當地,其他都是白搭……迫於輿論壓力,今天嘉升只能忍痛放棄粥粉面飯,一路踩到新會古井,試一試正宗的古井燒鵝。
古井燒鵝的起源地位於古井鎮的霞路村,這裡有一條燒鵝街——天成街,街道兩旁清一色都是燒鵝食肆。
剛到燒鵝街,就遇到除了「吃什麼?」之外的又一人生難題——「吃哪家?」
經營古井燒鵝的飯店多不勝數,誰家是正宗我們不敢妄下判斷,但據聞各店本是一家,老一輩「太公分豬肉」把手藝傳承給膝下子女後代,後來他們各自為政,就有了眼前這條燒鵝村和數量驚人的燒鵝飯店。
正當我們糾結萬分的時候,現場偶遇了一位雪中送碳的股東,他給我們推薦了兩家,一家是始創店,但顧客相對較少,另一家雖然不是始創,但生意較為紅火。最後我們選擇了生意較為紅火的一家,至於「正宗與否」這個哲學問題,就交給各位股東的舌頭去評判了。
店內能遇到很多從遠方慕名而來的朋友,有珠海的,也有來自香港的。他們對古井燒鵝比較一致的評價是:香、爽、嫩。
在開吃之前,在店家的允許下,我們先到廚房偷偷師,看看著名的古井燒鵝究竟是如何煉成的。
由於受歡迎程度較高,燒鵝每天都是新鮮出爐,現燒現食,按照老闆所說基本是從早燒到晚,爐灶基本沒有熄滅過。
問到古井燒鵝製作的秘訣,師傅表示有兩點:一是傳統泥爐,二是荔枝柴。二者結合,就是燒鵝香味的來源。
在醃製入味的鵝表面塗上蜜糖,逐一掛入泥爐中燒制,過程中師傅要一直對火候進行控制。
等待時機成熟,把燒鵝從爐灶中取出,焦中帶點金黃,看見鵝汁從燒鵝內部緩緩流出的一刻,真是口水流了一地。
明檔前斬件的阿姨非常熟手,切、斬、剁一氣呵成,最後淋上燒鵝汁,一碟熱辣辣、香噴噴的燒鵝就上桌了。
評價燒鵝的三重標準:皮、肉、味。
與廣州的燒鵝相比,古井燒鵝的皮相對較薄,火候控制到位,焦中帶點金黃,吃起來沒有「焦苦」的感覺。
皮雖然沒有廣州燒鵝那種「油而脆」,但非常爽口,也沒有那麼膩,表面由於塗了蜜糖,口感偏甜,甜甜爽爽、脆中帶點柔韌,只是皮就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鵝肉的肥瘦比例剛剛好,老闆表示原料都是選用肉質較好的馬崗黑鵝,燒出來的鵝肉口感嫩滑,甚至還有爽口的感覺,與燒鵝皮的口感進行了互補,兩者相得益彰,完美嚙合。
一口下去,油香四溢、鮮嫩多汁,完全填滿了味覺上的所有空洞,確是名不虛傳。
口味方面,「甜」和「清香」是古井燒鵝的特色所在,甜來自於蜜糖,但蜜糖與鵝肉之間有一種無縫的連接,兩者是相互融合、和諧共生的,不會有蜜糖味搶過鵝肉鮮味的情況出現。
再者是香味,古井燒鵝的香一方面是得益於荔枝木與封閉泥爐的燻焗,另一方面則是採用了新會特產——陳皮作為醃料的結果。
要作橫向對比的話,廣州醃製燒鵝的過程中,使用的香料會相對較多,所以香味層次會更加豐富;而東莞大嶺山的燒鵝肉質更加結實起絲,肉的質感更明顯;而喜歡吃甜的朋友,古井燒鵝會是你最佳的選擇。
最後隔壁桌的食家叔叔還給我們強烈安利了鵝腸,膨脹的嘉升試過後馬上叫了靚女加菜。
鵝腸因為足夠新鮮,所以非常爽口。但不是單純的爽口,而是夾雜著油脂和鵝腸表皮的質感,帶有微甜而起沙的爽口,這是在新鮮鵝腸身上才能嘗到的口感。
總結
古井平香燒鵝,口味和質感都非常有特色,重點是每一隻燒鵝都是現燒現賣,非常新鮮,值得一試。適合喜歡甜味,或口味偏清淡的朋友。
附近有好幾家燒鵝專門店,要說哪家正宗,其實誰也說不清楚,好吃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有股東嘗過另外幾家,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體驗與見解。
附近有停車位,但節假日人多的時候未必有位置停靠。
覓食TIPS
本期BGM
胡偉立 - 市集
群星 - [兩個只能活一個]主題音樂
顧嘉輝 - Operation Commenced
黃霑 - 旱天雷
RECOMMEND
是日推薦
品城記甄選全新產品
「烤肉豆乾/夾筍豆乾」
口感像彈彈床一樣
夾肉or夾筍任君選擇
你喜歡吃香菇肥牛嗎?
親測這是頂配版的香菇肥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