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宣傳部官微幸福東臺:東臺傳統小吃,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這白湯麵製作,手藝不凡,馳名遠近。原來這位廚師是選用鮮活鯽魚、鱔骨為主要原料,輔以熟豬油、姜蔥、蝦子等佐料,精心製作成於湯。用這種湯做的白湯麵,湯稠如乳,點滴成珠,面白細勻,鮮而不膩。來到東臺者不吃餐魚湯麵,則是一件遺憾的事。
江蘇特產—魚湯麵,為東臺名點,魚湯麵的製作很特殊,先要剖魚清洗,不留殘血。用豬油下鍋沸至八成,陸續放魚入鍋炸爆,起酥撈起,不能燒焦。將炸過的魚加上鱔魚骨頭或豬骨頭,用河水熬出稠湯,蔥酒去腥,再用細篩過濾清湯,放入蝦籽少許,即可作麵湯。麵條用上白刀切面。所以,魚湯麵色香味俱全。
1924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現場製作的東臺魚湯麵,獲巴拿馬國際金獎,可謂金牌麵食。
在這屆世博會舉辦之前,中國輿論界對這屆世博會作了大量的介紹,掀起了一股空前的「博覽會熱」。新成立不久的民國政府希圖通過參加此次博覽會重塑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故格外重視,派出一支由陳琪帶隊的代表團前往參賽。
巴拿馬博覽會共頒出20344個獎牌,中國展品獲獎牌和獎狀1211個,其中,獲大獎牌57個,榮譽獎牌74個,金牌258個,銀牌337個,銅牌258個,鼓勵獎227個(屠坤華《1915萬國博覽會遊記》,上海商務印書館,1916年版),在31個參展國中獨佔鰲頭。這屆博覽會也成為對中國影響最大的一屆博覽會。不過,由於當時中國的經濟結構和產業狀況的限制,中國獲獎產品還是分布在傳統手工業和農業等領域,近代工業產品,則少有獎項。
特產文化:相傳乾隆年間,東臺有一家開麵館的老闆,一天晚上,他在街上發現了一家新來的賣麵條的小攤子,便去買了一碗。端在手上一看,只見麵湯濃厚雪白。一會兒功夫,碗面上就結了一層薄膜。他嘗了一口,又鮮又香,比自己店裡的不知要強多少倍。老闆心裡一動,便向攤主細細盤問。原來,那攤主竟是來自皇宮的御廚。由於有一次沒有把湯燒好,就被逐出了皇宮。無奈之下只能挑個小攤,四處流浪,聊以餬口。老闆聽說後,心想這竟然是一道御膳,怪不得如此美味可口。於是連忙將攤主請到店中,由他掌廚。從此,這店裡的麵條,全是用的那御膳廚師親手調製的魚湯,嘗過的顧客讚不絕口。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四鄉八鎮,遠近聞名。「魚湯麵」就此成為東臺享有盛名的特產。
特產功效:東臺魚湯麵不僅味道鮮美,還具有較好的養生作用,能夠潤脾健胃,補虛療腸。經常食用,可強身健體。這是因為東臺魚湯麵在湯料上,選擇了野生鯽魚、鱔魚骨、豬骨等原料,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且富含活性鈣和各種胺基酸的特點。食後不上火、不口乾,營養豐富,符合當代人所追求的膳食養生。民間常有「吃碗魚湯麵,賽過老壽星」之說。
「微東臺」--東臺手機門戶,有公眾號「wdt13655110705」和「手機客戶端」兩個平臺。我們致力於更誠信、更透明、更公正的獨特視角,讓您的生活更精彩。關注東臺就關注「微東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