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國人民的目光都將聚焦在這隻「金雞」上。全國網友殷切程度到底有多深?在金雞百花獎官微下的評論就能真實感受到:
如果這隻「金雞」能看到這些評論,在被逗笑之餘,估計也會感到壓力山大吧。
自1981年創辦開始,金雞獎一直被寄予厚望,留下的每列獲獎名單,都是一代人的精神印記,成為中國大陸電影界權威專業的電影風向標。
這隻金雞的故事,從80年代說起。
80年代:生活世界的復歸
80年代影壇上的第一件爆炸新聞,大概是上演中國熒幕第一吻的《廬山戀》。
女主張喻在男主臉頰上輕輕一吻讓國人如痴如醉,此片讓她成為金雞獎歷史上的首位影后,那個年代男生的「國民女神」、女生的「穿搭博主」。
《廬山戀》首次大膽演繹中國式浪漫,堪稱國人的純愛教科書,是整整一代人的純愛旗幟與情懷。
80年代那些潮流湧動的時光,左手思想解放,右手是生活世界的復歸。電影創作者們將鏡頭聚焦真實的生活模樣,金雞獎獲獎影片《鄰居》《人生》《老井》《野山》《良家婦女》等都是當時照見現實的力作。
80年代,中國電影業逐漸從 「八億人民八部戲」的荒蕪寂靜中復甦,十年間共有380部電影上映,幾乎比70年代翻了一倍。
電影像不斷前進的列車,載著人們走出舊思想的廢墟,迎來「人道主義」、「美好心靈」等關鍵詞引領的現代化思潮。
90年代:從國營廠到「電影個體戶」
1994年,36歲的馮小剛離開北京電視藝術中心,與王朔、彭曉林創辦了影視製作公司「好夢公司」。這一選擇的背景,是此前一年廣電部發布各項政策,讓電影行業生產體制迎來市場化變局。
改革初始是失利的,企業集體「水土不服」、初興電視業以及港臺影視劇的激烈競爭中,中國電影業感受到了成長的陣痛,國產片產量下降50%,觀眾人數下降60%。
一片低迷中,電影人開始思考:電影究竟是藝術品,還是商品?
最終大家得到了比較一致的觀點:電影要實現「三性統一」,即思想性前提下,藝術性與觀賞性的統一。
在這樣的思潮下,馮小剛拍出《甲方乙方》、《不見不散》等賀歲片,「長在笑點」上的馮氏喜劇開創了一個新時代。
金雞獎獲獎電影《不見不散》講述了兩個流落到美國的北京人之間輕喜劇愛情故事,李清的期許是「來美國三年,一年變一個樣」,劉元的理想是「享受生活的每一天」,二人分分合合,隱喻了2種理想主義模式之間的糾葛。
這部影片代表了馮小剛的風格:兩三個普通人,不鹹不淡的玩笑,有點意思的劇情,皆大歡喜的結局,以4300萬的佳績獲得當年票房冠軍,預兆著中國民營影視模式開始崛起。
新世紀:中國式大片,來了!
「原來國產電影可以這麼美!」
2003年,金雞獎獲獎電影《英雄》創造了新一輪票房神話,電影界的中國式審美開始覺醒,標誌著大片時代的到來。
《英雄》是一部只有中國人能看懂的電影,為對抗秦國的吞併,六國各地俠客欲刺殺秦王,跨越千年的歷史故事徐徐展開,沉澱揮灑寫意的傳統意境,16年後的今天,每一幀都依然是「壁紙級別」的視覺盛宴。
至此中國電影開始進入快車道,市場規模每年保持著30%左右的增速,從2003年到2019年,票房總額從10億元極速增長至609億元,這是驚動世人的「中國速度」,在世界電影史上十分罕見。
隨後,金雞獎榜單上迎來《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提名)等主流大片,巧妙結合愛國情懷與軍事動作類型,尋求主流價值與商業元素的最大公約數。
38年金雞獎,記錄了中國電影的每一步成長:票房總額從1981年的12.64萬到609億,從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導演到如今的新生力量,從露天電影到在3D巨幕,從膠片電影到數字拍攝到如今的VR技術介入,是國人心靈歸處,也是文化自信的覺醒。
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百花電影節即將開幕,翻開新一頁的電影敘事。
小 編 推 薦
重溫金雞獎經典影片
《生死抉擇》
於本正執導,王慶祥、廖京生、左翎主演
《太行山上》
李偉執導
唐國強、劉勁、王伍福、馬曉偉、張再新等主演
《集結號》
馮小剛執導
張涵予、鄧超、袁文康、湯嬿、廖凡、王寶強等主演
《湄公河行動》
林超賢編劇並執導
張涵予、彭于晏、馮文娟等主演
期待嗎?
(圖文來源咪咕視頻及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