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井陘掛雲山:人稱「小泰山」,果然名不虛傳

2020-12-13 自由行天下99

井陘掛雲山位於原獲鹿(現石家莊鹿泉區)、平山、井陘三縣的交界處,由於山頂部分直立陡峭,高聳入雲,故名掛雲山。這裡距石家莊市區僅20餘公裡,與五嶽寨、駝梁、嶂石巖、錦山等著名景區比起來,顯得很小眾,甚至很多石家莊人都不知道這座山,但登過的人都親切地稱其為「小泰山」。掛雲山有東西兩峰,西峰稱為「觀日峰」,是登高觀日出的絕佳之地,西峰山頂有系馬柱、三皇五帝廟、六壯士跳崖處、南天門等,東西峰之間有石拱橋,稱為連心橋,東峰稱為「臥狼堖」,有烈士紀念亭和白雲洞等。

遠眺掛雲山

在掛雲山的山腳建有掛雲山烈士紀念館和紀念碑,掛雲山六壯士原來葬在原部隊營區內,後經部隊與井陘縣政府協商,現已將六壯士移至紀念館園區內。六位壯士中有一位女性,最大年齡27歲,最小年齡僅15歲。

烈士紀念碑

掛雲山主峰山頂南北兩面都是直立陡峭的萬丈懸崖,西峰西面山勢較緩,有一條近似泰山登山路的之字形小道通往山頂,是上掛雲山的主要通道,山下幾個村莊的村民上山燒香、趕廟會都是走這條小路。在快到西峰山頂的埡口處,有一5、6米高巨石突起,稱為「系馬柱「,據村民講,在巨石旁邊曾經還有一個矮一點的石柱,因長期風吹侵蝕造成倒塌,已不復存在。

西峰小路旁的系馬柱

在掛雲山阻擊戰中,我軍小股部隊及區小隊民兵成功地將敵人吸引到掛雲山,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六壯士中的唯一的一個女性呂秀蘭(婦女部主任)率5名戰士及民兵阻擊敵人,掩護其他同志突圍,6位勇士彈藥用盡,他們把槍枝用石頭砸壞,寧死不屈,面對著圍上來的敵人,縱身跳下了懸崖。

六壯士跳崖處

原來掛雲山東西峰之間隔著兩條很窄的萬丈峽谷,不能從西峰山頂前往東峰,如果想登上東峰,只有一條少數人知道的小路,而且非常難走且危險。現在東西峰之間由兩座小石拱橋相連,稱為連心橋,兩座橋之間的橋頭有一方形巨石突起,酷似玉皇大印,稱為「玉皇印」。

玉皇大印

在正對西峰六壯士跳崖處的東峰山頂建有六壯士紀念亭,亭內有六壯士紀念碑,碑上有楊成武司令員等我軍領導人的題詞。

東峰山頂的六壯士紀念亭

在掛雲山阻擊戰中,兒童團和群眾撤離山頂,隱藏在東峰(臥狼堖)北壁半山腰的白雲洞內,山頂下方有小路相通,白雲洞距頂上的小路約40米左右。因山下村子過兩天有廟會,所以我們去時洞口有一條形桌橫著,我們沒能進入。洞口有萬仙洞、葫蘆洞等字樣,推斷裡面可能有大的空間。

白雲洞

掛雲山山腳下的孫莊,是解放戰爭期間中央直屬機關子弟的育才學校所在地,中央機關轉移至西柏坡後,工作人員的子弟曾繼續在此讀書生活近兩年,現在村子裡仍存有遺址。由於村村通工程的實施,山裡也通了不算寬的水泥路,開車可直達掛雲山山腳下。

更多精彩:石家莊井陘炮臺山碉堡群探秘

相關焦點

  • 校儀帶你旅遊井陘文化。
    大家好,我是校儀,我的老家河北井陘,井陘是一個好地方,現在我開始全方位介紹井陘,從吃喝玩樂,古村落,民間藝術,古村落,歷史文化,美麗太行山,紅色抗日戰爭遺址群,美麗傳說,井陘古村落天路,各個當年介紹井陘文化。
  • 這裡是井陘:綠色威州川裡的紅色積澱
    、平山、鹿泉市(原獲鹿縣)三縣的交界處,西連井陘,東靠獲鹿,北接平山,是華北平原和太行山區的分界嶺,素有「小泰山」之稱, 由於山高峰奇,山常雲繞,故名掛雲山。當時三個縱隊分頭出擊:熊伯濤指揮的左縱隊、楊成武指揮的中央縱隊和郭天民、劉道生指揮的右縱隊,按照八路軍總部的要求,以娘子關到井陘煤礦段及其兩側地區為重點展開襲擊。我八路軍左翼縱隊司令員熊伯濤率部破襲正太鐵路的井陘段,指揮部就設在掛雲山下的三峪村。
  • 掛雲山六壯士
    1940年九月,八路軍左翼縱隊司令員熊伯濤率部破襲井陘巖峰到活路段,正太鐵路是北方重要的交通要道,破襲正太鐵路意味著切斷日寇的後方補給,意義非凡。起初只有個團參與到戰鬥中,經過與日寇多日的破襲戰與反破襲戰,戰況越發激烈,最後增至有一百多個團參與其中,所以後稱百團大戰。
  • 2020年新版井陘名片,人手一份!「悠」「山」「村」「韻」「飛」
    」 井陘自秦置縣至今 已有 2200 多年歷史 是石家莊唯一一個純山區縣 有「太行八陘之第五陘 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稱
  • 掛雲山六壯士:寧死不屈跳崖捐軀,他們的事跡比狼牙山五壯士還要早一年
    掛雲山位於石家莊西北部平(平山)、井(井陘)、鹿(鹿泉)三縣(區)交會處,它巍峨挺拔,東起華北平原、西接太行山脈,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 石家莊六處自駕遊好去處攻略推薦
    每逢周末石家莊的人們都苦於找不到娛樂度假休息的景點,因為很多大家熟知的景點都去過了,一些較遠的景點又由於時間的原因無法抵達,其實石家莊周邊還有很多不被人注意的旅遊景點,跟著小編一起盤點石家莊周邊那些被遺忘的景點吧。
  • 石家莊井陘皇都村大寨洞初探
    井陘皇都村位於井陘縣城東南方向約十公裡處,相傳隋朝末年河北農民起義首領竇建德在此建都,故得村名皇都。它與鹿泉的西部長青景區相鄰,石太高速公路在村旁穿過,在村的北側橫亙著一條綿延數公裡的山脈,山的西部大部分半腰以下有緩坡,上半部幾乎直立的陡崖,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屏障,故當地人稱此山為西屏山。
  • 石家莊南二環西延通車,讓井陘融入城市圈,周末遊玩很方便
    在石家莊,如果說以前想去井陘遊玩,你會覺得路不好走,路途又遠,一天來回時間有點緊張,那麼南二環西延的通車,從市裡到井陘最快只需要30分鐘,讓周末去井陘遊玩變的非常方便。通車以後周末去井陘遊玩的人越來越多了,也產生好幾個網紅打卡地,如果你已經把鹿泉玩遍了,真的可以走遠一點,去井陘看看。
  • 石家莊最新房價地圖出爐!涵蓋井陘及石家莊地區200+熱門小區!
    7個月下降,10月石家莊二手住宅價格同比下降2.5%。 10月石家莊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0.2%,同比上漲3.1%。 10月石家莊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降0.4%,同比下降2.5%。 那麼,11月份具體房價是什麼樣的呢?
  • 井陘天路放歌
    井陘天路放歌趙來鎖在你的融匯點上,文化碰撞、融合著晉冀,數不清多少次馳騁瀰漫過,乏驢嶺、平型關、七亙大捷、掛雲山、井陘背水大戰的金戈鐵馬、戰火硝煙。你景觀奇特,怡人的自然風光裡,蒼巖山、仙臺山、錦山、掛雲山,處處濃鬱著太行山風土人情的淳樸憨甜,呈現出一幅千裡大山優美的風景畫卷
  • 吐血整理-井陘免費景點大全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井陘縣位於河北省西部邊陲,太行山東麓,素有「太行八陘之第五陘,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稱,境內旅遊資源豐富,免費景點眾多,請大家跟著小編走一走、看一看。【一】免費景區1、掛雲山:位於威州鎮三峪村,以「掛雲山六烈士」聞名。
  • 石家莊周邊經典的徒步、騎行路線,看盡國際莊最美春景!
    三月一到天氣逐漸回暖相信很多人都按捺不住那顆躁動的小心臟想要出去放放風了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推薦的是石家莊周邊最經典的徒步和騎行路線徒步小建議:秀水公園徒步到鳳凰山之間距離較遠,老年人如果累了可選擇在徒步期間進行適當休息,補充能量。
  • 石家莊井陘——板橋村傳說故事
    一年四季都有怡人的景色,有名勝九龍山風景區,一年四季景色怡人,讓你在流連忘返之中,由衷的讚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有海拔800米的紅岸統讓你東望省會石家莊亦收眼底,有小泰山之感;有像凌空欲飛的五彩鳳凰的鳳嘴堖;有山勢崔巍靈異無比的狐子窪;有各具特色的山洞,如四季熱氣騰騰的無底洞、雲蒸霞蔚的神仙洞、神秘莫測的連環洞、傳奇色彩的狐仙洞、玄幻迷離的老虎洞,此外還有龜山、蘑菇堖、蓮花盆等。
  • 舌尖上的井陘---井陘煎餅
    以後會陸續刊發,今天先從井陘的傳統美食聊起,權當餐前甜點了昂。說起這井陘煎餅,那曾經可是井陘農家節慶才能吃到的上等食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即使是農家院裡,井陘煎餅也早已不再是奢侈品了,而在城市人們追求食品入口天然的背景下,井陘煎餅儼然成為城市人熱捧的美食,不僅遠銷石家莊、山西
  • 石家莊人,中秋節去哪玩?這些地方抓緊去安排
    「第五屆石家莊旅發大會剛剛召開,我們一起去井陘和礦區轉一轉吧」井陘 第五屆石家莊旅發大會開幕式剛剛在井陘召開,井陘「天路」已經成為了網紅打卡地,這條天路沿線貫通著許多美景,既有太行山水的雄奇險峻,也有千年古驛道斑駁的歷史記憶。
  • 愛家鄉 遊河北 發現身邊的美|石家莊周邊最美徒步、騎行路線,每一...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推薦的是石家莊周邊最經典的徒步和騎行路線出發吧~徒步路線1植物園徒步路線石家莊植物園—秀水公園—鳳凰山全程總長:7.9徒步小建議:秀水公園徒步到鳳凰山之間距離較遠,老年人如果累了可選擇在徒步期間進行適當休息,補充能量。
  • 石家莊身邊的免費景點:陶瓷水鎮 _井陘南橫口
    井陘南橫口村,在井陘縣城西三公裡,國道307和省道202交口南行500米路東。河邊有幾處古磁窯遺蹟,村子用廢舊瓷器裝飾的非常有特色。距離石家莊約33公裡。騎車為了方便,都是手機照相,走馬觀花,無法展現最美的一面。
  • 石家莊井陘豌豆農莊 8月份叢林部落有野人出沒
    在石家莊井陘靜港溼地,有一個豌豆農莊帶好換洗衣服,幸運的話還能撿到小龍蝦麻辣一下。
  • 石家莊出發 繼續井陘古村落之旅—乏驢嶺
    大橋橫跨綿河,過去是走過進出山西的石太鐵路的小火車的,現在依然是乏驢嶺村民出入的唯一通道,所以得以保留。 雖是冬天,綿河水不大但依然流淌著。 炮樓主體外,一層邊上還有兩小間貌似是做飯或存放東西的地方,和炮樓主體一起構成了這樣兩室一廳似的建築。
  • 河北三大舞蹈之一:石家莊井陘拉花
    石家莊的「拉花」是河北三大民間舞蹈之一,流傳於太行山井陘一帶,以其獨特的風格、優美剛健的舞姿深受人們的喜愛。關於拉花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在元朝時期,井陘一帶有強寇佔山為王,搶男霸女欺壓百姓,當地的青年人決心為民除害,便喬裝打扮成嬌豔的美女,從山下路過,被強寇搶上山寨,喝酒尋歡之時,殺死了山大王,從此百姓安居樂業,為了紀念這些年輕人。當地人模仿他們的舞蹈,逢年過節沿街表演。還有一種說法是金元時期,兵荒馬亂,人們四處逃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