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雲山六壯士

2021-02-13 石家莊掛雲山


(語音導遊模式)

漫漫七十餘載,人們只知道狼牙山五壯士,很少有人知道更為壯烈感人的掛雲山六壯士。


1940年秋,是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的初期階段。那麼大家知道百團大戰名字的由來嗎?1940年九月,八路軍左翼縱隊司令員熊伯濤率部破襲井陘巖峰到活路段,正太鐵路是北方重要的交通要道,破襲正太鐵路意味著切斷日寇的後方補給,意義非凡。起初只有個團參與到戰鬥中,經過與日寇多日的破襲戰與反破襲戰,戰況越發激烈,最後增至有一百多個團參與其中,所以後稱百團大戰。時年9月6日,日寇糾集近三千兵力,向三峪村的八路軍左翼縱隊進行圍剿,我地方武裝井、平、獲遊擊隊第三中隊,奉命在掛雲山牽制敵人,掩護八路軍主力轉移,由掛雲山第三支隊中隊長李恆山帶隊指揮,區武委會婦女部長呂秀蘭帶著青抗先、兒童團,上山協助作戰。兒童團的孩子們最大的也不過十幾歲,平常負責通信放哨等工作。一天一夜的激戰中,英勇奮戰的戰士們在敵眾我寡的形勢下打退鬼子數十次進攻,犧牲40多名同志,把近三千名鬼子,牢牢牽制在掛雲山下。中隊長李恆山雖身患瘧疾,發著高燒,但仍浴血奮戰,打光最後一顆子彈後,揮起長刀,與日本鬼子展開了肉搏,看著眼前的敵人一個個倒下,李恆山終於體力不支,在敵人的機槍掃射中不幸中彈犧牲。在日軍的火力壓制下,一個又一個同志在臥狼堖的戰場上倒下,最後只剩下李芳芳一人,機槍的子彈也用盡了,只剩下了唯一一顆手榴彈,李芳芳把戰友們的槍摔斷,一截一截的甩向敵人,鬼子見山上只有李芳芳一人了,便端著刺刀向他逼來,當敵人快到身邊時,李芳芳拉響了最後一顆手榴彈,用血肉之軀與敵人同歸於盡。隨後,巾幗英雄呂秀蘭接過了指揮棒,將剩餘戰士和當地民兵組織到一起,又戰鬥了幾個小時後,掩護其他同志突圍後,山上僅剩下呂秀蘭、康二旦、李書祥、康英英、康三堂、劉貴子六位戰士,與衝上山的日軍展開殊死搏鬥。在敵眾我寡的形勢下,六位戰士面無懼色,誓死與侵略者鬥爭到底。當時呂秀蘭在掛雲山上,死死地拖住敵人,守住掛雲山,不讓敵人靠近一步,他自己寧可粉身碎骨,也要拖住敵人,堅持到天黑,為主力部隊順利轉移提供了充足時間。


此時的掛雲山在血色的殘陽下顯得格外雄偉,六位彈盡力絕的壯士被逼到了掛雲山的懸崖邊,鬼子們停止射擊,想抓活的以獲取情報,不等敵人逼近,人民的好女兒呂秀蘭就毫不猶豫的跳下懸崖,「青抗先」隊員康三堂和李書祥也緊隨呂秀蘭在古廟臺跳下懸崖,三中隊炊事員劉貴子、身負重傷的隊員康英英和區公所助理員康二旦也從懸崖上跳了下來。崖高坡陡,六位壯士都以身殉國,用青春和熱血,譜寫了輝煌的生命篇章。陵園內還埋葬著同一天犧牲的二十六位無名烈士。他們用自己的鮮血保護了主力部隊和人民群眾安全撤離,他們是當之無愧的人民英雄。


掛雲山英烈們的事跡震撼人心,軍區領導及名人相繼為其題詞。

原晉察冀邊區政府主席宋邵文為烈士紀念亭題名;原晉察冀軍區三分區司令員楊成武為烈士紀念碑題名;原晉察冀軍區副政委劉瀾濤題詞:掛雲山英烈的革命精神與日月同存;原晉察冀軍區四分區政委劉道生題詞:掛雲山上英雄們的戰功永垂不朽;原建屏縣縣長國家教育部副部長臧伯平題詞:掛雲山抗敵殉國呂秀蘭等六烈士永垂不朽。抗敵殉國足英豪,千古英明勵後曹,喜得神州生平日,掛運長虹貫九霄。


好了,烈士紀念館我們就參觀到這裡。相聚的時光總是短暫,但是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感謝大家今天的支持與配合,如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還請大家多多包涵。相信大家通過今天的參觀遊覽,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感觸,雖然時光在改變,但是革命烈士的精神和永不熄滅的愛國熱情不會改變。我們每一位遊客都將會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時也祝願大家以後的工作生活能夠心想事成,讓我們有緣再聚,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掛雲山六壯士:寧死不屈跳崖捐軀,他們的事跡比狼牙山五壯士還要早一年
    掛雲山位於石家莊西北部平(平山)、井(井陘)、鹿(鹿泉)三縣(區)交會處,它巍峨挺拔,東起華北平原、西接太行山脈,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 石家莊井陘掛雲山:人稱「小泰山」,果然名不虛傳
    掛雲山有東西兩峰,西峰稱為「觀日峰」,是登高觀日出的絕佳之地,西峰山頂有系馬柱、三皇五帝廟、六壯士跳崖處、南天門等,東西峰之間有石拱橋,稱為連心橋,東峰稱為「臥狼堖」,有烈士紀念亭和白雲洞等。遠眺掛雲山在掛雲山的山腳建有掛雲山烈士紀念館和紀念碑,掛雲山六壯士原來葬在原部隊營區內,後經部隊與井陘縣政府協商,現已將六壯士移至紀念館園區內。
  • 男女老少齊上陣打鬼子:狼牙山五壯士式的英雄在掛雲山阻擊戰二
    日軍進攻掛雲山,是和偽軍配合作戰的。敵人進攻10點多鐘,敵人發起四面進攻。在北面的嶺口,架起了兩門山炮向掛雲山猛轟。六壯士跳崖殉國1962年7月20日的《石家莊日報》曾載有《浴血苦戰掛雲山》一文。文中敘述了李鴻(恆)山和呂秀蘭指揮戰鬥的經過,寫到「她(呂秀蘭)跳下懸崖,五個戰士也相繼撲了下去」,但沒有介紹這5位跳崖者的姓名和身份。
  • 老帽山六壯士
    大家都聽過「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吧,在我們房山十渡,還有個「老帽山六壯士」呢。遺憾的是啊,這「六壯士」沒有一個人留下名字。他們到底叫什麼,家在哪兒,誰也不知道。老帽山就在房山十渡風景區裡邊,是十渡村和馬安村之間一座陡峭的山峰。因為山頂看起來像老人的帽子,所以被人們叫做老帽山。
  • 掛雲山上新啦,卡丁車、盤山路觀光、湖中泛舟驚豔上線
    掛雲山景區新的遊玩項目投入使用啦,下面帶您先睹為快吧!1、室外卡丁車卡丁車不斷的飛馳,腎上腺素不斷飆升,你才感覺到什麼叫狂野!來源:掛雲山景區
  • 六年級上第6課《狼牙山五壯士》課文這樣學,知識點牢牢掌握!
    今天要預習的這篇課文《狼牙山五壯士》是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講述了五位戰士捨身取義,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和安全,英勇殺敵,勇於犧牲的英雄事跡。五壯士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可歌可泣,課文中的動作描寫和情態描寫還原了當年驚天動地的戰爭場面,為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雄已逝,精神長存!讓我們帶著敬意認真的閱讀這篇文章吧!
  • 【追尋先烈足跡】狼牙山五壯士 | 寧死不屈 視死如歸
    這是收錄在小學生課本裡的課文《狼牙山五壯士》的片段,它描寫了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晉察冀邊區的狼牙山發生的五壯士奮勇捨身跳崖的故事。這五位壯士分別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一團七連六班班長馬寶玉, 副班長葛振林, 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 六年級上《狼牙山五壯士》:體會人物性格特點,掌握場面描寫方法
    六年級上《狼牙山五壯士》:體會人物性格特點,掌握場面描寫方法一、學習目標通過提取關鍵詞句和表格、統計圖比較,體會人物性格特點,初步掌握點面結合的場面描寫寫作方法。運用構建人物概念圖的方式,體會「壯士」是怎樣的人,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和對革命前輩的敬仰。
  • 「狼牙山五壯士」跳崖後結局如何?有2名掛在半山腰樹枝倖存下來
    在抗日時期,河北省也出現了很多抗日英雄,其中狼牙山五壯士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深受小朋友們喜愛,在河北省博物館中還存放著狼牙山五壯士的雕塑,旁邊石碑上刻著他們的豐功偉績。 狼牙山五壯士屬於抗擊日本軍隊的八路軍,包括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和胡福才,他們五個人全部都是河北省的居民
  • > 地崩山摧壯士死的典故
    蜀王派五位壯士去接人。回到梓潼的時候,看見一條大蛇進入穴中,一位壯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餘四人也來相助,用力往外拽。不多時,山崩地裂,壯士和美女都被壓死。山分為五嶺,入蜀之路遂通。這便是有名的「五丁開山」的故事。摧:倒塌。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  蜀道難節選  原文: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 狼牙山五壯士壯舉是真的嗎?
    在葛振林和宋學義對狼牙山戰鬥的回憶中,都沒有提到過同班戰友的傷亡,六班在整個戰鬥過程中一直就是五個人。而按照正規的部隊編制,一個班應該有10名戰士。這個編制人數上的差異,給一些人提供了想像空間。曾有人提出過六班有12個人、9個人等不同說法,但都給不出五壯士之外的任何人名。
  • 雞冠山五壯士
    好不容易逃出螞蝗區,壯士們開始檢查傷亡情況,紛紛拉起褲腳脫下鞋,那感覺就像抽獎一樣,壯士甲血染一片壯士們紛紛中招 ,唯獨我沒有,這反倒令我更加緊張,鞋子脫了穿穿了脫,再三檢查,一會又覺得內褲裡有東西在動,簡直要陷入恐慌。
  •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狼牙山五壯士)解析
    狼牙山五壯士(1)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晉察冀根據地大舉進犯。當時,七連奉命在狼牙山一帶堅持遊擊戰爭。經過一個多月英勇奮戰,七連決定向龍王廟轉移,把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的任務交給了六班。(表現力五壯士勇於承擔重任,不怕犧牲的精神。)
  • 人文仙境望雲山
    (一)望雲山位於湖南省隆回縣北部,系雪峰山脈的支脈,海拔1492.5米,位於邵、婁、懷三市交界之處,新、隆兩縣在這裡緊密相連,該山範圍介於鴨田、金石橋、司門前、羊古坳、七江、六都寨、荷田、高平、羅洪、新化縣的槎溪、水車等四鄉七鎮中間,距隆回縣城55公裡,距古城寶慶75公裡,距山腳下各鄉鎮約10至20公裡,總面積58.5平方公裡。頂腰有望雲山國營林場,共30多萬畝自然風景林地。
  • 最高法:已依法強制執行「狼牙山五壯士」案判決
    人教版課標本第九冊課文《狼牙山五壯士》關於該故事的過程是這樣描述的:七連決定向龍王廟轉移,把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的任務交給了六班。……為了拖住敵人,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一邊痛擊追上來的敵人,一邊有計劃地把大批敵人引上了狼牙山。……五位戰士勝利地完成了掩護任務,準備轉移。
  • 狼牙山五壯士跳崖後,2位英雄掛樹枝死裡逃生,晚年生活讓人感慨
    在我國歷史上就有著狼牙山五壯士這樣的英雄,他們是在我們心中十分熟悉的抗戰英雄,在跳崖之後2位英雄掛樹枝死裡逃生,晚年生活讓人感慨。 最終,班長馬寶玉做了決策,為了更好地拖延敵人,五名戰士在最後選擇了跳崖來迷惑敵人,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就此誕生。然而天可憐見,儘管班長他們犧牲,但葛振林和宋學義兩名英雄卻被懸崖的樹杈救了一命,而這兩位倖存者也把他們的英勇故事流傳了下來,讓更多的人們知道了這些英雄的故事。 那麼這2位跳崖後倖存的狼牙山壯士,後來過得如何?他們的結局都很美好,晚年生活讓人感慨。
  • 《狼牙山五壯士》要從課本中刪除?專家給出解釋,網友:這是忘本
    相比於狼牙山五壯士,不如在課文中講講運動健兒劉翔的故事更能與孩子產生共鳴,激勵他們奮勇向前。對此,有網友毫不客氣地指責這些專家,稱他們這叫忘本。《狼牙山五壯士》到底應不應該從課本中刪除?如果從「與時俱進」和「現代共鳴」的角度來講,似乎五壯士所在的年代確實與現在相隔甚遠,從這個角度來講,好像專家說得也不無道理,起碼劉翔的事跡更容易讓孩子理解。
  • 登頂狼牙山,緬懷五壯士
    中國記錄通訊社【記者袁軍】2020年9月24日,在保定市川渝商會楊大軍會長親自安排下,我們一行三人驅車前往位於河北易縣西南的狼牙山,瞻仰了五壯士的英雄事跡1941年9月25日,狼牙山五壯士抗擊日寇,英勇跳崖的英雄事跡就發生在這裡。
  • 六年級上冊語文同步課時特訓第二單元《6狼牙山五壯士》答案參考
    六年級上冊語文同步課時特訓第二單元《6狼牙山五壯士》答案參考字詞階梯一、看拼音,寫詞語。這聲音體現了五壯士怎樣的情感?談談你的理解。「這聲音」指的是五壯土跳崖時呼喊的壯烈豪邁的口號:「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這句話充分體現出五壯士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仇恨,對黨和人民的熱愛與忠誠;充分讚揚了中國人民將抗戰進行到底的決心和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