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廣場再添全新文化地標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正式開館

2020-12-17 中國日報網

攝影記者 高爾強。

上海人民廣場又迎來一個全新文化地標。經過近兩年的建設,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3月26日正式對外開放。這是第一座綜合反映上海城市歷史發展的地誌性博物館,市民可在館中飽覽上海上下6000年的歷史軌跡。

昔日跑馬總會大樓變身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選址南京西路325號,佔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展廳面積約9800平方米。建築分東西兩樓和開放式的庭院,原是上海跑馬總會大樓,曾被用作上海博物館、上海圖書館和上海美術館。上歷博館長胡江介紹,在修舊如舊的原則下,上歷博對建築悉心修繕,還原建築本體,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拓展展陳功能。

上歷博展覽體系由基本陳列、專題陳列和臨展構成。基本陳列吸納上海史最新研究成果,遵循「以城市史為脈絡,以革命史為重點」的原則,展現城市發展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節點和重大革命歷史事件。基本陳列位於東樓,由《古代上海》和《近代上海》組成,共陳列展示文物約1100餘件(套),較全面地反映了上海的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的歷史變化。西樓為臨展廳、文創區域及觀眾服務區。

攝影記者 高爾強。

呈現上海古代燦爛文明

在很多人眼裡,上海似乎只是近百年間從小漁村發展而來的新城市。但一個個考古遺址的挖掘,卻充分說明了上海已有6000年歷史。二樓的《古代上海》展廳,從上海成陸、史前文明一直介紹到城鎮興起與地域文化。神人獸面紋象牙權杖、唐青花小碗、獸面紋青銅尊、鴨形陶壺等一批珍貴文物是上海古代燦爛文明的見證。

展廳分「紅廳」與「白廳」,原為跑馬總會的會員俱樂部。「紅廳」入口處,一個精心設計的多媒體互動裝置介紹了上海成陸的過程。距今六七千年前,海岸東擴,陸地抬升,這裡逐漸成為人類活動的區域。而隨著崧澤遺址、廣富林遺址、馬橋遺址的挖掘,古代上海的文化拼圖逐漸完整了。現場展出各歷史發展階段的重要文物,如崧澤遺址出土的「上海第一人」頭骨、福泉山遺址出土的神人獸面紋象牙權杖復原模型、馬橋遺址出土的鴨形陶壺等。

在「白廳」入口處,一個水墨畫風格的短片介紹了「滬」「申」等多個上海別稱的由來,畫面引人入勝。展廳內,徐光啟畫像、陸錫熊父母誥命等文物詮釋了上海的文人風骨。

攝影記者 高爾強。

多種形式展示紅色文化

三樓、四樓均為《近代上海》展廳,展陳時間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延續到1949年上海解放。展品中,1895年道白生公司製造的清花機重達3.5噸,是館內最「重」的文物。此外,美孚燈、舊式招牌、已存放100年的正廣和汽水都是當時的代表性物品。

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中共中央機關一度也設在這裡。步入四樓,展廳以實景實物、圖片資料、互動展項等多種形式展示了上海的「紅色文化」。展廳展出了多個版本的《共產黨宣言》以銘記歷史。此外,中共一大、上海總工會、《新青年》編輯部舊址等上海重要革命史跡,均以多媒體互動地圖的形式呈現出來。

新中國國歌、國旗、國徽的誕生也與上海密不可分。1950年,第一批國徽也在上海製作而成。在展廳末端,上歷博展出的國徽便是當年製造的首批國徽。

攝影記者 高爾強。

步入「尾廳」,影片《難忘的瞬間》選取1949年上海解放以來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人民幸福生活的70餘個精彩瞬間,通過視覺展項表現了上海取得的偉大輝煌的成就。

近期,上歷博在東樓南廳和西樓還將推出《陳毅與上海》文物文獻展、《銘記初心——〈共產黨宣言〉》史料展、《鐘聲再起——新館館址的前世今生》與《上海城市記憶》館藏油畫展等臨時展覽。

上歷博的開放時間為9時至17時(16時停止入館),除3月26日開館日,每周一閉館。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每日限流1萬人次,20人以上團體參觀需提前3天預約。

(中國日報上海分社)

相關焦點

  •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開館 梳理上海6000年歷史脈絡
    中新網上海3月26日電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上歷博」)26日在上海正式開館。作為一座綜合反映上海地方歷史的地誌性博物館,上歷博全面梳理了上海目前約6000平方公裡行政區劃內,上下6000年的歷史脈絡。
  • 徐匯再添3家國家級博物館!
    徐匯再添3家國家級博物館!龍華烈士陵園將在全新的發展模式下積極爭取轉化資源全力打造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地標! 上海土山灣博物館土山灣博物館於2010年6月12日(中國文化遺產日)正式向社會開放,館址為土山灣孤兒工藝院舊址,分牌樓廳、徐家匯廳、土山灣廳和傳承影響廳四大主題展廳。
  •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開館,觸摸上海的前世今生
    伴隨著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這些答案已經揭曉。經過近兩年的建設,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於2018年3月26日正式開館,首日接待6200多名參觀者。這是第一個綜合反映上海地方歷史的地誌性博物館。
  • 記錄城市歷史變遷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明天正式開館
    佔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經過1年多的建設,從3月26日起正式全面對外開放。展覽從「序廳」「古代上海」「近代上海」和「難忘的瞬間」四大部分構建展陳體系,共陳列展示文物約1100餘件/套,較全面地反映上海的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的歷史變化。
  • 徐匯再添3家國家級博物館!
    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龍華烈士紀念館)位於上海市徐匯區龍華西路180號,坐落在上海市核心區域徐家匯,佔地面積313畝,是國內城市中心城區最大的革命歷史紀念地之一。龍華烈士陵園將在全新的發展模式下積極爭取轉化資源全力打造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地標!
  • 上海歷史博物館開館
    資料圖片   經過近兩年的建設,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近日正式開館,首日接待6200多名參觀者。   這是第一個綜合反映上海地方歷史的地誌性博物館。遵循「以城市史為脈絡,以革命史為重點」的原則,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全面梳理目前上海行政區劃下6000餘平方公裡內的近6000年歷史脈絡,展現城市發展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節點和重大革命歷史事件。
  • 嶽陽再添新地標! 洞庭湖博物館開館
    嶽陽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仇玉姣)昨日,洞庭湖博物館正式開館,嶽陽再添新地標。開館當天,位於主體建築第三層的規劃館、博物館綜合館大廳及負一層部分場館向遊客全面開放,前來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現場氣氛十分火爆。洞庭湖博物館位於君山區濠河畔,場館總佔地面積280畝,總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與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館、鳥類館等統籌建設,三面臨濠河水面,風景優美。這棟嶽陽新地標究竟有哪些亮點呢?進入大廳,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湖光山色」走廊。
  • 湖南又添打卡新地標,洞庭湖博物館正式開館
    如今,伴隨洞庭湖博物館正式開館,一湖歷史,一湖文化在這裡呈現。日前,第十一屆洞庭湖國際觀鳥節開幕式暨洞庭湖博物館開館儀式在嶽陽市洞庭湖博物館舉行。記者了解到,為打造這一地標性建築,湖南建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建工集團」)應用了建築業多項新技術攻關克難。
  • 長春博物館於「 5.18國際博物館日」開館 再添歷史文化新名片
    5月18日,由吉林省文化和旅遊廳、長春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吉林省「5·18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活動暨長春博物館開館儀式在長春舉辦。與會主要領導共同啟動吉林省「5·18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活動暨長春博物館開館儀式。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
  • 文化地標——台州市博物館今天正式開館
    都說要想了解一個城市,那就去這座城市的博物館參觀。博物館陳列著一座城市的千年風華,也沉澱著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今天(7月12日),我們台州市博物館正式開館。   台州市博物館位於台州經濟開發區愛華路,擁有藏品2000多件,涵蓋了青銅器、陶瓷器、石刻、木雕等,通過「山魂海魄」歷史廳和「大地情懷」民俗廳的基本陳列,將帶你穿越時光傾聽台州故事。   台州市博物館館長勞宇紅:「我們二樓三樓分別是台州歷史跟民宿的陳列,我們一樓是引進省博物館的黃賓虹書畫作品展,四樓引進了繡都廖總的刺繡作品。」
  • 上海歷史博物館今起正式開館:看遍上海上下六千年
    地處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的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上海跑馬總會大樓經過近兩年的建設,終於「轉身」為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並於3月26日正式免費對外開放。「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今天在現場看到,觀眾可在館中飽覽上海上下6000年的歷史軌跡,直至 1949 年上海解放。這是第一座綜合反映上海城市歷史發展的地誌性博物館,而建築本身就見證著歷史變遷,歷經跑馬廳、上海博物館、上海圖書館和上海美術館,留存著城市發展中重要的文化信息,也承載著幾代上海人的記憶,如今又成為了上海文化的新地標。
  • 江西省博物館新館開館 文化新地標正式起航
    中國網9月30日訊 9月27日,江西省圖書館新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 作為江西省文化的新地標、城市的新客廳,江西省圖書館和江西省博物館新館建成開放,充分體現了江西省委省政府對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傾力支持,凝聚了廣大建設者和文化工作者的辛勤汗水與付出,將成為江西文化強省建設的一個推進器,豐富江西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主陣地。
  • 青島市首個手工藝博物館開館 市北再添文化新地標
    」正式開館。博物館除手工藝品展廳外,設置魯繡、皮影、剪紙等7個手工藝大師工作室,供手工藝術家研學、創作,以全新的「博物館+體驗+學術+創意+市場」的業態組合,打造集收藏、展示、研究、體驗、文創於一體的青島市綜合手工藝文化空間,助力青島國際時尚城建設。
  • 陝西再添一座市級博物館 · 銅川博物館開館啦!
    陝西省再添一座市級綜合博物館。「5·18國際博物館日」陝西主會場活動在銅川博物館舉辦。這是銅川博物館作為陝西省重點文化建設工程,經過近4年建設後首次對外開放。」主會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銅川博物館開館儀式在銅川市新區舉行,1500餘件(組)文物將在銅川博物館開館儀式上登場亮相,涵蓋了銅川自然資源、古代史、革命史及城市發展史等,迎接市民遊客前來參觀。
  • 新年,塘下新添一處文化地標,蔣幼山故居紀念館正式開館
    今天上午, 歷時兩年、耗資近300萬元重修並布展的蔣幼山故居紀念館正式開館。塘下鎮又新添了一處文化地標,免費供市民參觀、學習。
  • 看歷史溯運河文化 故城大運河博物館開館
    ,10月25日,來自河北省、衡水市的相關領導,文博界的專家學者、媒體代表以及社會各界人士,齊聚河北故城的大運河文化中心廣場,共同見證了故城大運河博物館盛大開館。河北省文聯黨組書記解曉勇和中共故城縣委書記彭曉明共同為故城大運河博物館開館。   開館儀式上,著名文博專家單國霖先生、陶喻之先生作點評講話,他們認為,故城大運河博物館規模宏大,全面展示了大運河沿途的一些歷史、文化、經濟、政治。同時,博物館把歷史的文脈延續到了當代,包括近現代一些革命題材的作品在博物館裡也有所展示。
  • 申城記憶|在原點品味城市往昔——人民廣場歷史文化風貌區
    >人民廣場歷史文化風貌區位於上海市黃浦區,風貌區東到長沙路—鳳陽路—六合路—寧波路—貴州路—天津路—浙江中路,南至九江路—雲南中路—延安東路—黃陂北路—大沽路—重慶北路—威海路,西到成都北路,北至北京西路,總面積107公頃。
  • 大鵬文博新地標,大鵬所城海防博物館正式開館
    大鵬所城海防博物館開館儀式深圳新聞網·見圳客戶端11月11日訊(深圳新聞網、見圳客戶端記者周維朕 通訊員 汪盈琪 報導)11月10日,「大鵬所城海防博物館開館儀式」在大鵬所城糧倉舉辦儀式由中華文化促進會非國有博物館協作體、深圳市大鵬新區管委會指導,深圳市大鵬新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深圳華僑城東部投資有限公司主辦,深圳華僑城鵬城發展有限公司承辦。大鵬所城海防博物館依託大鵬所城豐富文旅稟賦、華僑城文博產業布局、中華文化促進會文化資源,在大鵬新區政府的指導下,由中華文化促進會、華僑城深東集團聯合打造。
  • 【記憶】今朝聊聊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新址大樓的老故事
    3月26日正式開放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使南京西路325號這棟八十餘歲的老大樓再一次成為焦點。TA的故事可以從跑馬廳開始說起。TA是從何而來?今朝阿拉就來聊一聊~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跑馬廳和總會大樓1861年英商霍格等人利用在滬官商人脈,利用租界管理機構工部局和上海道臺的合力,在人民廣場地區450
  •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年內開放,時間或在十月
    面對外界詢問,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研究部主任裘爭平3月8日表示「壓力山大」,「哪有這麼快」。據悉,歷博確定年內開放,力爭在10月左右。目前歷博工作人員正在為開館做緊張籌備工作,徵集展品、招募志願者、加固建築、設計展陳……開館,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該館的前身為籌建於1953年的上海歷史與建設博物館,但籌備以來,始終沒有固定的陳列館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