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大昆蟲系研究團隊在臺灣發現世界首見的新物種「馭龍者潛水小蜂」,它會趴在中華珈蟌(俗稱「豆娘」)的腹部,等豆娘在水面的落葉上產卵時,把自己的卵產在豆娘的卵中,藉此寄生繁衍。
臺大昆蟲系教授柯俊成說,這項發現也同時破解百年來的昆蟲學疑惑,首次證實豆娘這類蜻蛉目昆蟲和小蜂有「移動共生行為」。這項發現今年七月底發表在國際生物學期刊「PloS One」,臺大昆蟲所博士生施圓通居首功,掛名第一作者;「國家地理雜誌」等知名科普期刊也隨後報導。
施圓通指出,豆娘和蜻蜓都屬於蜻蛉目,百年來,科學家假設,可能有寄生蜂攀附在豆娘身上,跟著到水面的落葉上產卵,形成「移動共生」,但一直沒被證實。
三年前,「農委會」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斯正在新北市石門區,發現一種肉眼不易辨識的小蜂,趴在中華珈蟌的腹部上。施圓通說,林斯正知道他專門研究小蜂,告知他這個訊息,他向柯俊成教授報告,教授覺得很有研究價值,前年組成研究團隊,到現場採集標本,並請專人拍照、錄影,終於破解百年謎團。
施圓通說,這種寄生蜂只有0.01到0.02公分長,平時停在水邊的石頭或植物上,一旦發現母豆娘準備產卵,就會飛到豆娘身上,趴在對方第一節腹部,緊抓不放。
豆娘通常飛到水面,把卵產在落葉上。趴在豆娘腹部的小蜂,在豆娘快到達落葉時降落,迅速遊到葉面,用長長的產卵器,把卵產在豆娘的卵裡面寄生,孵化成幼蟲,吸收豆娘卵的養分,再變成蛹,然後羽化成蟲,遊上岸後,開始另一生命周期。
施圓通指出,系上的研究團隊近年來與大英自然歷史博物館合作研究小蜂的分類,經博物館協助監定,確認臺大團隊發現全球新物種,這也是亞洲首次發現這個屬的小蜂,其他種類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
由於這種寄生蜂趴在豆娘身上,就像騎士一樣駕馭著飛龍,因此中文命名為「馭龍者潛水小蜂」(Hydrophylita empor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