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首見新物種寄生蜂 命名為「馭龍者潛水小蜂」

2021-01-09 環球網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大昆蟲系研究團隊在臺灣發現世界首見的新物種「馭龍者潛水小蜂」,它會趴在中華珈蟌(俗稱「豆娘」)的腹部,等豆娘在水面的落葉上產卵時,把自己的卵產在豆娘的卵中,藉此寄生繁衍。

臺大昆蟲系教授柯俊成說,這項發現也同時破解百年來的昆蟲學疑惑,首次證實豆娘這類蜻蛉目昆蟲和小蜂有「移動共生行為」。這項發現今年七月底發表在國際生物學期刊「PloS One」,臺大昆蟲所博士生施圓通居首功,掛名第一作者;「國家地理雜誌」等知名科普期刊也隨後報導。

施圓通指出,豆娘和蜻蜓都屬於蜻蛉目,百年來,科學家假設,可能有寄生蜂攀附在豆娘身上,跟著到水面的落葉上產卵,形成「移動共生」,但一直沒被證實。

三年前,「農委會」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斯正在新北市石門區,發現一種肉眼不易辨識的小蜂,趴在中華珈蟌的腹部上。施圓通說,林斯正知道他專門研究小蜂,告知他這個訊息,他向柯俊成教授報告,教授覺得很有研究價值,前年組成研究團隊,到現場採集標本,並請專人拍照、錄影,終於破解百年謎團。

施圓通說,這種寄生蜂只有0.01到0.02公分長,平時停在水邊的石頭或植物上,一旦發現母豆娘準備產卵,就會飛到豆娘身上,趴在對方第一節腹部,緊抓不放。

豆娘通常飛到水面,把卵產在落葉上。趴在豆娘腹部的小蜂,在豆娘快到達落葉時降落,迅速遊到葉面,用長長的產卵器,把卵產在豆娘的卵裡面寄生,孵化成幼蟲,吸收豆娘卵的養分,再變成蛹,然後羽化成蟲,遊上岸後,開始另一生命周期。

施圓通指出,系上的研究團隊近年來與大英自然歷史博物館合作研究小蜂的分類,經博物館協助監定,確認臺大團隊發現全球新物種,這也是亞洲首次發現這個屬的小蜂,其他種類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

由於這種寄生蜂趴在豆娘身上,就像騎士一樣駕馭著飛龍,因此中文命名為「馭龍者潛水小蜂」(Hydrophylita emporos)。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在亞馬遜地區發現了一種帶有巨型毒刺的新寄生蜂物種
    【科學家在亞馬遜地區發現了一種帶有巨型毒刺的新寄生蜂物種】新型寄生蜂(圖片來源:Kari Kaunisto, University of Turku)據USAToday報導,芬蘭的研究團隊近日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稱
  • 寄生蜂:把一整支軍隊送進毛蟲體內
    > 原創 日曆娘 物種日曆物種閒談 VOL 029 佛羅裡達多胚跳小蜂 Copidosoma floridanum 是一種寄生蜂,幼蟲生活在毛蟲體內。
  • 科學網—寄生蜂給宿主「洗腦」
    寄生蜂   圖片來源:Ryan Ridenbaugh、Miles Zhang 一種最近發現的寄生蜂似乎具有非凡的精神控制能力——它可以改變至少7個其他黃蜂物種的行為 人們認為,每種寄生蟲只有操縱一種宿主的行為,或者只能操縱關係非常密切的物種的行為。然而,一種名為Euderus set的寄生蜂的本領要大得多。 它寄生於一種被稱為癭蜂的黃蜂。癭蜂將卵產在植物中,從而引發後者異常生長,形成癭。這種黃蜂的幼蟲在癭內進食並生長,隨後成年癭蜂在癭上咬出小洞並飛走。 Euderus set找到橡樹癭,並在裡面產卵。
  • 瓢蟲繭蜂與刻絨繭蜂,這兩種生物能寄生和控制宿主保護自己
    《詩經·小雅·小宛》中說:「螟蛉有子,蜾蠃負之」。古人看到蜾蠃抱走了螟蛉的幼蟲,放在自家的泥房子裡,後來泥房子裡又有新的蜾蠃鑽出來,就以為蜾蠃收養了螟蛉的孩子,並把它們變成了自己的孩子。因此,螟蛉也被用來代指義子,比如《三國演義》裡關羽就稱劉備的義子劉封為「螟蛉」。不過,也有一些細心並且善於觀察的古人(如陶弘景、郝懿行等)發現這個傳說是錯的。
  • 蜂情萬種,童山寶介紹蜂的世界
    其實早在晚唐詩人羅隱的〈蜂〉:「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一詩中,便道出辛勤工作的蜜蜂。而在從事田野工作或登山露營等戶外活動時,時有所聞遭到蜂螫(特別是虎頭蜂)的事件,甚至於造成被螫者不幸死亡的意外案例。
  • 從零認識麗蚜小蜂
    01什麼是麗蚜小蜂麗蚜小蜂是膜翅目,蚜小蜂科,恩蚜小蜂屬的一種昆蟲其末端有延伸較長的產卵器,足為棕黃色。翅無色透明,翅展1.5毫米。觸角8節,長0.5毫米,淡褐色。雄蜂較少見,其腹部為棕色,很易區分。麗蚜小蜂體微小,扁平,中胸三角片前突出,明顯超過翅基連線。前翅緣脈長,亞緣脈和翅痣脈短,後脈不發達。
  • 蜂口小程序 為風口而生
    蜂口小程序,一款聚焦網際網路風口行業,面向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風口技術的知識型付費產品,匯聚國內頂尖網際網路企業技術大神,通過技術經驗分享,提升人群對熱門職業與技術認知,幫助人群快速適應高薪崗位新需求,使學習者能夠更高效地獲取技術領域經驗與知識。
  • 3種寄生蜂對草地貪夜蛾(秋粘蟲)防治有效 | 綠會生物防治小組研究(2)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如何通過生物多樣性來治理惱人的外來入侵物種、尤其是來勢洶洶入侵中國的草地貪夜蛾(秋粘蟲)?在大自然中,秋粘蟲有許多自然發生的「天敵」或「農民朋友」。這些天然「剋星」吃它們。中國綠髮會草地貪夜蛾生物防治小組的小夥伴們在梳理國外文件中,將一些已被證實為有效的大自然中的「死對頭」梳理,本篇例舉3種蜂如下,供國內參考。總的來說,已知與秋粘蟲有關的大多數擬寄生物多是黃蜂,很少有蠅類。經歷了對秋黏蟲的漫長適應過程的物種,它們往往宿主範圍很窄。
  • 蜜蜂大全|黑色竹蜂(4)
    蜜蜂大全|黑色竹蜂(4)來源:一葉孤舟2020-12-09 06:00黑色竹蜂別名烏蜂、熊蜂、竹蜜蜂、竹筒蜂等,為膜翅目蜜蜂科昆蟲。其主要分布於我國南方各地,生活在野竹林中,常棲於竹類的莖稈中,竹蜂的幼蟲寄生在竹筒內,是一種危害竹林的害蟲。
  • 「北天燈、南蜂炮」——臺灣各地喜慶元宵節
    原標題:「北天燈、南蜂炮」——臺灣各地喜慶元宵節  新華網臺北3月5日電(記者曹典、陳思武)幾百盞紅彤彤的天燈在一陣歡呼聲中,載著用各種語言寫下的新年願望,緩緩飄上夜空,那一瞬間令人感動。   俗話講「不出十五都是年」,5日全臺灣從北到南有10場大型活動慶祝元宵節,其中最為吸睛的當屬「北天燈、南蜂炮」。
  • 不怕,有麗蚜小蜂在!
    白粉蝨,又叫小白蛾子,它種群基數大、繁殖能力強、生長周期短,再加上具有寄生範圍廣、爆發流行率高、危害時間長的特點,尤其是防治難度大,一般發生蟲害後很難徹底根治,可以說是一種讓廣大農戶頭疼的世界性蟲害,這一點相信大部分農戶都深有體會。
  • 這幾種蜂可不是像蜜蜂一樣友好的!
    虎頭蜂大顎發達,腹部末端的螫針和毒腺相連虎頭蜂又稱胡蜂屬,膜翅目胡蜂科的一個屬。體色鮮明通常黃黑相間,大顎發達,腹部末端的螫針和毒腺相連。身體長有虎斑紋,故被稱為「虎頭蜂」。它們以各類昆蟲為食,因此對控制自然界病蟲害有很大的作用。虎頭蜂的生活區域不廣,主要分布國家為巴基斯坦、中國南部及印尼。在我國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兩省海拔1300米以下的丘陵、低山地區。
  • 帶你了解東北黑蜂的養殖知識,東北黑蜂是我國養殖的主要蜂種之一
    東北黑蜂屬於蜜蜂科,蜜蜂屬,西方蜜蜂種,是在黑龍江省饒河地區特定的生態環境當中形成的具有典型形態特徵和生物學特性的優良地方蜂種。東北黑蜂的具體形態特徵從鋒芒來看,體色分為兩種,一種背板為黑色,另一種第二三節背板有褐色環帶。
  • 《賽爾號》小瑩蜂怎麼捕捉 小瑩蜂捕捉方法分享
    導 讀 賽爾號小瑩蜂怎麼捕捉?
  • 「殺人蜂」的剋星?大虎頭蜂被螳螂秒殺,外國網友拍手叫好!
    「昆」者,大也。「昆」字在我們的漢語裡有「龐大」的意思。嚴格意義上,昆蟲不能和蟲子混為一談,因為昆蟲有明顯的「頭、胸、腹」部位。在現代生物分類上,昆蟲屬於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若昆蟲綱最TOP的兩個選手,螳螂VS金環胡蜂,你會覺得哪個物種的勝算比較大?
  • 澳科研人員命名百餘新物種 漫畫角色成參考
    新華社坎培拉7月30日電(記者嶽東興 白旭)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近日發布公報說,該機構科研人員過去一年為165個新物種進行了科學命名,其中一些命名參考了美國漫威公司漫畫角色的名字,包括「死侍」「雷神」「黑寡婦」等。
  • 盒馬鮮生、超級物種、便利蜂……還有哪些新零售物種正在悄悄生長...
    除了被大家說得最多的盒馬鮮生、永輝超級物種這樣的「零售新物種」,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商超業態創新?我來總結下當前商超類業態創新的品牌,也為招商、規劃定位及建築設計的同仁提供一些信息。01 盒馬鮮生(集市):重效率+體驗型新物種
  • 義大利蜂有哪些缺點?如何養殖義大利蜂?
    如蜂王所產卵偏於巢脾一端,蜂多於脾又氣候良好,可選其中的一脾前後對調,使卵圈迅速擴展滿框。若只有3框子脾且兩大一小,則應將小的脾調入中間,待小脾擴展到全框後再加脾。加脾應加在子脾外邊飼料脾裡邊第2脾的位置上,先加的脾最好用育過卵蟲的暗色巢脾,這樣蜂王易接受,產卵較快,保溫性能也好。7.強弱抽補。
  • 虎頭蜂「殺人」基因顯形
    從2006年以來,虎頭蜂蟄人事件成為我國一個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在一些省份已經有數千人因此住院,數十人死亡。由於從虎頭蜂身上提取天然毒液十分困難,因此缺少對虎頭蜂在天然環境中的研究,也沒有其毒液成分的完整內容可供參考,導致缺乏有效治療虎頭蜂蟄傷的方法。
  • 中蜂大講堂之「中蜂幼蟲病當辨證施治」
    中蜂幼蟲病發生的機率較高,而且發病原因比較複雜,由於中蜂幼蟲病的主要症狀有一定的類同性,一般以幼蟲糜爛為主要特徵,多數沒有氣味,子脾呈"花子"現象,子脾上各日齡幼蟲參差不齊,封蓋巢房與不封蓋巢房雜亂無章。封蓋巢房有的塌陷,蜂群的群勢減弱,直至全群消亡。巢房外有被工蜂清理出來的死亡幼蟲,從症狀上很難鑑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