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人員在港珠澳大橋附近拍到10多頭中華白海豚
科研人員在港珠澳大橋附近拍到10多頭中華白海豚 2020-07-24 23:30:00來源:央廣網
-
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發現淡水蟹和魚類新種
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近日在國際專業期刊發表兩篇論文,分別介紹了在緬甸發現的德曼蟹屬淡水蟹和南鰍屬魚類的新種。一篇在《甲殼動物生物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報告了在緬甸南部德林達依省發現的兩個淡水蟹新種,被分別命名為劉氏德曼蟹和萊厄亞德曼蟹。
-
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在緬甸發現淡水蟹和魚類新種
新華社仰光12月18日電(記者張東強 車宏亮)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近日在國際專業期刊發表兩篇論文,分別介紹了在緬甸發現的德曼蟹屬淡水蟹和南鰍屬魚類的新種。 一篇在《甲殼動物生物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報告了在緬甸南部德林達依省發現的兩個淡水蟹新種,被分別命名為劉氏德曼蟹和萊厄亞德曼蟹。
-
新物種!緬甸發現淡水蟹和魚類新種
一篇在《甲殼動物生物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報告了在緬甸南部德林達依省發現的兩個淡水蟹新種,被分別命名為劉氏德曼蟹和萊厄亞德曼蟹。一篇在《動物分類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報告了在緬甸伊洛瓦底江流域發現的兩個南鰍屬新種,被分別命名為法蘭南鰍和高尾南鰍。兩篇論文的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陳小勇介紹說,德曼蟹屬是德林達依省物種多樣性最高的淡水蟹屬。
-
昆明植物所科研人員呼籲保護重要殘遺物種雅礱江冬麻豆
為了更好的保存雅礱江冬麻豆種質資源,科研人員已將收集到的種子保存至中國西南野生種質資源庫,同時呼籲當地政府或相關部門儘快採取有效措施對其原生生境加以保護。 雅礱江冬麻豆(Salweenia bouffordiana)是昆明植物所科研人員在承擔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重點項目「青藏高原特殊生境下野生植物種質資源的調查與保存」時發現的新種,且被認為是古地中海殘存下來的古老的特有類群,其花黃色美麗,有很高的園藝觀賞價值。同時,其擁有的基因資源對今後的物種開發利用也具有較大的潛力。
-
【新物種第7期】2019年12月發的新物種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易思榮研究員於2017年發現在重慶南川金佛山發現一新種,並根據產地信息將該物種命名為南川萬壽竹Disporum nanchuanense X. X. Zhu & S. R. Yi。南川萬壽竹僅分布於重慶南川金佛山北坡海拔1400米左右的極為狹小的範圍內,該種的成功發現標誌著我國西南地區極小種群物種的調查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
-
科研人員為港珠澳大橋開展300多項技術攻關 科技託起橋梁界「珠峰」
自2003年起,全國先後有200多家科研單位、上千名科技工作者為這項工程開展了300多項科研攻關,累計投入近5億元,創建工法逾40項,獲得發明專利逾百項,發表論文逾500篇。「國家重點科研力量的支持,為港珠澳大橋的順利完工提供了有力支撐。」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介紹,與目前國際上已建成的跨海橋隧交通集群工程相比,港珠澳大橋的工程規模和建設難度是最大的。
-
科研人員在西藏發現4個中國新記錄種
圖為此次發現的西藏新記錄種。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中新網昆明1月12日電 (記者 胡遠航)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12日發布消息稱,該所科研人員在西藏發現須彌四帶芹、巴洛特櫟等4個中國新記錄種,和翼葉稜子芹、線葉球蘭等24個西藏新記錄種。
-
四面山發現昆蟲新物種 命名為「四面山狄苔蛾」
這是又一個以「四面山」命名的昆蟲新物種,目前已知僅在四面山有分布,且數量稀少。四面山狄苔蛾隸屬於燈蛾科、狄苔蛾屬。其個體較小,前翅底色褐色,前緣區至外緣區為黃色寬帶,內邊緣波浪形,後翅底色淺褐色。狄苔蛾屬昆蟲,大多分布在我國南部地區及東南亞一帶,全世界已知44個種。包括本次新發現的四面山狄苔蛾在內,僅有10種分布在我國。
-
科研人員取消侏灌樹蛙在我國分布記錄
新華社昆明1月14日電(記者莊北寧)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了解到,科研人員近日在雲南邊境地區灌樹蛙屬分類問題上取得進展,取消侏灌樹蛙在我國的分布記錄,還發現灌樹蛙屬兩個新種——勐海灌樹蛙和黃連山灌樹蛙。研究結果近日發表於學術期刊《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研究》上。
-
中國科研人員在緬甸發現3種兩棲類新紀錄
中新社昆明3月24日電 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簡稱「東南亞中心」)公眾號24日發布消息,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車靜課題組與東南亞中心研究組發現了3種緬甸兩棲類新紀錄:布氏泛樹蛙(Polypedates braueri),印度稜鼻樹蛙(Nasutixalus jerdonii)和景東齒蟾
-
15歲高中生「解鎖」恐龍時代新物種
15歲高中生「解鎖」恐龍時代新物種 在琥珀中發現了一種恐龍時代的昆蟲新物種——齒胸波眼甲,來自距今約9900萬年前的緬甸 經過科研人員探討、查閱資料比對,最終鑑定,這隻蟲子是原始甲蟲眼甲中的一個新物種。又通過檢測琥珀所處年代,確定了這是生活在近一億年前、白堊紀時期的甲蟲「祖先」。 在隨後的研究成果發表過程中,論文主框架和學術寫作由團隊老師完成,宋丞峻也參與其中,承擔了手繪圖復原圖、物種特徵描述等工作。 「如果不是這孩子的堅持,就不會有這個重大發現。」劉曄說。
-
刷新中國新記錄!科學家發現海南特有新物種11個
王祝華科學家們在海南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過程中,發現了海南特有新物種11個,中國新記錄屬2個,中國新記錄種11個,海南新記錄屬12個,海南新記錄種85個,這是海南數十年的物種資源探索的重大突破,內涵重要的科學價值。
-
科研人員從琥珀中發現兩蜘蛛新科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了解到,科研人員從緬甸克欽琥珀中發現兩個蜘蛛新物種鋸氈蛛和扁巨蛛,並基於新物種建立兩個新科,研究結果已在學術期刊《動物分類學報》英文版發表。 據了解,白堊紀是陸地生態系統進化的重要地質時期,也是蜘蛛進化的重要階段。
-
河源紫金髮現兩個極度瀕危蘭科新物種
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日前發現了兩種極度瀕危蘭科新物種,相關成果以《廣東舌唇蘭和紫金舌唇蘭,中國蘭科兩新種》為題,於日前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知名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taxa》上。
-
中國科學家確認發現小鯢新物種——"吉林爪鯢"
新華網長春3月8日電(記者齊海山)中國科學家最近確認在吉林省發現的一種小鯢為新物種,並命名為吉林爪鯢。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與吉林黃泥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幾年前聯合開展小鯢物種研究與調查時,意外地發現了一種奇異的小鯢,經過實驗室遺傳學分子實驗,確認為小鯢新物種。
-
我國科研人員發現「隱世」百年的貝葉芒毛苣苔
這是該物種在百年後重新由我國科學家發現並補充描述。該發現為我國喜馬拉雅地區的生物多樣性提供了新資料,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的重要成果之一。它究竟是如何被重新發現的?起源來自一次科考。科研人員2015年採集的物種標本芒毛苣苔屬本身並不罕見。它是苦苣苔科的一個獨特的屬,約140-160種,主要分布於東喜馬拉雅山脈到東南亞,一直到印度尼西亞。中國植物志記載有大約34種,印度記載大約有26種,泛喜馬拉雅植物名錄記載有32種。在這個屬中,大部分種類是附生在溼潤森林大樹上或石頭上的亞灌木。
-
...新聞網】科研人員在中老跨境區域發現一植物新種「密花八角楓」
【中國新聞網】科研人員在中老跨境區域發現一植物新種「密花八角楓」 2020-11-24 中國新聞網 【字體:大 中 小】
-
被堀越耕平親手葬送的《我的英雄學院》角色命名出現侮辱性詞彙
無論堀越耕平用這個詞來給角色命名是否故意,他都犯下了一個極其愚蠢的錯誤事情的開始是一位韓國的網友在最新一話的《我的英雄學院》漫畫中發現,反派的名字叫做「志賀丸太」並且指出在日語讀音中「丸太」標記的日語標註讀音是「まるた 」,讀作maruta。maruta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