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科研人員發現「隱世」百年的貝葉芒毛苣苔
植物分類學專家介紹,該物種於1912年被採集記錄後一直消失在世界植物學家的視野裡。這是該物種在百年後重新由我國科學家發現並補充描述。該發現為我國喜馬拉雅地區的生物多樣性提供了新資料,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的重要成果之一。它究竟是如何被重新發現的?起源來自一次科考。
-
科研人員在西藏墨脫拍攝到野生孟加拉虎活體照片
新華社昆明8月6日電(記者嚴勇、趙珮然)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6日向外界發布,該所科研人員設立在西藏自治區墨脫縣境內的紅外相機首次拍攝到野生孟加拉虎活體照片。科研人員認為,這表明當前墨脫縣生態環境能夠承載野生孟加拉虎種群的生存和繁衍,也說明西藏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卓有成效。
-
科研人員在西藏發現4個中國新記錄種
圖為此次發現的西藏新記錄種。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中新網昆明1月12日電 (記者 胡遠航)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12日發布消息稱,該所科研人員在西藏發現須彌四帶芹、巴洛特櫟等4個中國新記錄種,和翼葉稜子芹、線葉球蘭等24個西藏新記錄種。
-
科研人員為冰川蓋被子減緩消融 科研人員做了什麼工作
科研人員為冰川蓋被子減緩消融 科研人員做了什麼工作時間:2020-08-15 17:4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研人員為冰川蓋被子減緩消融 科研人員做了什麼工作 近日,四川阿壩達古冰川風景區正在給冰川蓋被子。三伏天蓋被子,這是什麼神奇操作?
-
教育部取消《留學回國人員證明》 出入境記錄成為留學生身份的核心...
圖片摘取自教育部官網 2020年9月17日,教育部發布部關於取消《留學回國人員證明》的公告。公告明確說明,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減證便民、優化服務的決策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簡化留學回國人員辦事程序,方便廣大留學回國人員工作和生活,教育部決定取消《留學回國人員證明》。 《留學回國人員證明》是2005年6月23日教育部,為學成回國工作,證明留學身份、聯繫工作、創辦企業、落轉戶口、申請國內各類基金等用途,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印製的。
-
西藏自治區發現鳥類分布新記錄種黑腹濱鷸
專家:未來可能會有更多新發現 西藏自治區林業調查規劃研究院研究人員今年冬季在西藏拉薩林周縣發現了2隻鷸科鳥類——黑腹濱鷸,系西藏鳥類分布新記錄種。這一新發現的相關文章也已刊登在《動物學雜誌》上,文章第一作者為自治區林業調查規劃研究院工程師陳越。
-
美聯邦調查局污衊我國科研人員,駐舊金山總領館也被「盯」上了
23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國會山報(TheHill)等美國媒體均報導了這樣一件事,稱「FBI指控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為中國科研人員提供庇護」,污衊這些科研人員「與軍方有關」、涉嫌「籤證詐騙」。幾個媒體均使用了一份20日的舊金山地區法院的備案。觀察者網查閱備案得知,美方狀告的是一名中國科學家,她被指控與中國軍方有關。
-
科研人員發現頸槽蛇屬新種
螭吻頸槽蛇圖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丁利、助理研究員陳勤團隊與日本京都大學森哲教授課題組合作,於2017年在四川省雅安市天全縣採集到一種頸槽蛇,該蛇一直被當做九龍頸槽蛇記錄
-
200名烏克蘭科技人員來華,從事科研技術,我國怎麼回饋的
作為科學家在我國的待遇是差不了的,同時還會受到普通民眾的尊重,但是有些國家的現狀卻不是如此。01烏克蘭的科研人員待遇低烏克蘭在大家的印象裡是一個盛產美女的國家,但是在烏克蘭這個國家中,從事科研人員這份工作的待遇不是很好
-
我國科研人員發現三種具有抗癌作用海洋生物
我國科研人員從我國東南沿海數十個海港、上百個島嶼,採集300多份標本進行抗腫瘤藥物成分的篩選,發現屬於15個科23種海洋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腫瘤活性。其中葉託馬尾藻、鐵釘菜和藍斑背肛海兔的抗癌活性比另外20種海洋生物更為明顯。
-
版納植物園揭示柳杉屬孑遺分布格局成因
該屬在歐洲有豐富的化石記錄,但缺乏東亞化石記錄,我國作為柳杉現今的主要分布區之一,至今還沒有確切的化石記錄,這制約了科研人員對該屬現在分布格局形成歷史的認識。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科研人員在滇中呂合盆地漸新世地層中發現了柳杉屬化石,並對其進行了深入研究,首次報導了該屬在中國的化石記錄,並基於形態比較和解剖結構建立了化石新種:雲南柳杉(Cryptomeria yunnanensis W.N. Ding et Z.K. Zhou sp. nov.)。
-
科研人員摸清高黎貢山西坡怒江金絲猴種群數量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昆明12月2日電(記者趙珮然)近日,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瀘水管護分局聯合相關科研機構,首次摸清了高黎貢山西坡片馬轄區的珍稀瀕危物種怒江金絲猴的種群數量,調查顯示該猴群擁有至少149隻個體,數量較之前的粗略調查有明顯增加
-
我國石窟寺分布廣泛、規模宏大、體系完整。70年來,我國在石窟寺...
原標題:我國石窟寺分布廣泛、規模宏大、體系完整。70年來,我國在石窟寺搶救保護、考古研究、展示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和豐碩成果,但石窟寺保護利用也面臨一些突出問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為石窟寺保護利用注入科技力量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分布廣泛且規模宏大的石窟寺,是我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文明的瑰寶。加強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據新華社12月1日報導,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了《關於加強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水產科學家又聯合為蛙發聲:本土蛙與牛蛙同屬兩棲類,是安全...
然而,不少養殖蛙類如黑斑蛙、泰國虎紋蛙、棘胸蛙等卻仍「待判決」。對此湖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向建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二級研究員曾令兵、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動物科技學院教授林蠡聯合為蛙類發聲,本土蛙與牛蛙同屬兩棲類,是安全馴養品種,不應被禁!
-
中國獨有的這種蛙生活在長興!
沒聽過吧 小編先給你瞧瞧長啥樣 凹耳臭蛙 是我國特有的物種 分布範圍非常狹窄 僅分布於 安徽與浙江兩省的局部地區 海拔150米以上的山澗 或溪流附近的 灌木叢中、石穴及泥土縫隙裡 全球長有外耳道的
-
疫情影響下黑斑蛙、棘胸蛙命懸一線,新品種研發才是尚方寶劍
《決定》和「3號文件」的發布立刻引起廣大養殖從業人員彷徨不安。由於管理權歸屬單位的差異,導致與外來引進蛙類「牛蛙、美國青蛙」同屬兩棲類的本土蛙類「棘胸蛙(石蛙)、黑斑蛙」去留尚不明確,產業前景撲簌迷離。二、每一個產業後面都是無數家庭,養蛙者何去何從?
-
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發現淡水蟹和魚類新種
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近日在國際專業期刊發表兩篇論文,分別介紹了在緬甸發現的德曼蟹屬淡水蟹和南鰍屬魚類的新種。一篇在《甲殼動物生物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報告了在緬甸南部德林達依省發現的兩個淡水蟹新種,被分別命名為劉氏德曼蟹和萊厄亞德曼蟹。
-
科研人員摸清高黎貢山西坡怒江金絲猴種群數量 至少149隻個體
近日,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瀘水管護分局聯合相關科研機構,首次摸清了高黎貢山西坡片馬轄區的珍稀瀕危物種怒江金絲猴的種群數量,調查顯示該猴群擁有至少149隻個體,數量較之前的粗略調查有明顯增加。此次調查首次對高黎貢山西坡片馬轄區內猴群的個體數量有了較為完整的記錄,結果顯示該猴群擁有至少149隻個體,超過20個家庭單元,其中最大的家庭單元由多達13隻個體組成。
-
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在緬甸發現淡水蟹和魚類新種
新華社仰光12月18日電(記者張東強 車宏亮)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近日在國際專業期刊發表兩篇論文,分別介紹了在緬甸發現的德曼蟹屬淡水蟹和南鰍屬魚類的新種。 一篇在《甲殼動物生物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報告了在緬甸南部德林達依省發現的兩個淡水蟹新種,被分別命名為劉氏德曼蟹和萊厄亞德曼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