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6種雞蛋=砒霜!餵了對孩子不好,但還有媽媽捨不得扔

2020-12-17 騰訊網

說到雞蛋,大家第一反應是什麼呢?

好············吃,營養高,金牌選手,完美搭檔!

然而,在大家讚不絕口背後,卻隱藏著令人心驚的致命事故:

6個月寶寶吃「麻子雞蛋」,出現腹瀉、嘔吐,繼而抽搐、昏迷,險些喪命!

好好的雞蛋,怎麼就出事了呢?

菌菌深究原因後,發現是因為長斑蛋含有細菌。

尤其以沙門氏菌為常見,而這一細菌對於機體未完善發育的寶寶,危害是非常大的,比如腹瀉、發燒等。

在此,菌菌要提醒寶媽,日常做飯時可不能給寶寶吃麻子蛋。

除此之外,菌菌還專門給雞蛋類做了整理,以下這幾類蛋也不能給孩子吃,當心釀成大禍。

1

這6種「壞蛋」千萬別給孩子吃

危害性非常大

◆ 黑斑蛋

什麼是黑斑蛋呢?

就是在雞蛋的外殼會有一些黑點,或者是剝開雞蛋後,白嫩白嫩的蛋清上長著一個黑點。

就像這樣:

黑斑蛋是怎麼形成的呢?

主要原因是雞蛋在高溫、受潮時,蛋殼保護膜會消失,細菌、黴菌趁機聚集滋長,以沙門氏菌為常見。

長斑是其開始腐化的典型表現,有的斑點依附於雞蛋外殼,有的生長於內殼,其大大降低了雞蛋新鮮度,而兒童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善,食用易引起「蛋中毒」。

小貼士:溫度2~5℃的情況下,雞蛋的保質期最長,可以達到40天;夏季室內常溫下為10天;冬季室內常溫下為15天。

◆ 裂紋蛋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裂紋蛋,外面已經裂開了,打開后里面還是好好的,寶媽會潛意識的以為不影響食用。

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雞蛋在運輸中易受擠壓,出現裂縫、裂紋等現象。

出現裂紋很常見,但這也為細菌的侵入、滋生提供了很好的環境,而那些已經裂紋的雞蛋,看似好好的,實則布滿了細菌。

同時,寶寶的機體和免疫系統沒有完全發育,無法抵擋細菌的入侵,自然也就容易生病了。

小貼士:選購雞蛋後,回家路程中雞蛋碰撞出現裂紋,建議當天食用,切勿隔夜,或長期儲存。

◆ 發黴蛋

當看到發黴蛋,很多寶媽會和菌菌有個共同想法,就是:怎麼會有人吃發黴蛋呢?

但就是有一些寶媽,抱著僥倖的心理,認為只要雞蛋裡面好好的,都可以食用的。

在菌菌看來,這一心理太可怕了,給寶寶餵養這種雞蛋,還不如不餵養,簡直是在害娃呢。

因為發黴蛋是在雞蛋遭到雨淋或受潮後形成的,其蛋殼表面的保護膜被洗掉了。

失去了保護膜的保護,細菌容易侵入雞蛋內,使其發黴變質,蛋殼上出現黑斑點並且發黴,打開後會散發一種黴臭味,這種蛋也不宜選購食用。

光是這個發黴的臭味,菌菌都要難受半天,更別說吃下去,尤其是給弱小的寶寶吃,更容易吃壞身體。

◆ 粘殼蛋

不知道寶媽們有沒有見過粘殼蛋?

長這樣的~

菌菌在給小小菌做飯時見到過一次,但是立馬就扔掉了。

粘殼蛋主要因為儲存周期長,蛋黃膜由韌變弱,蛋黃緊貼在蛋殼,若局部呈紅色大人還可以吃,但不建議給寶寶吃。

倘若,蛋膜緊貼蛋殼不動,並且貼皮外呈深黑色,有異味時,則不宜再食哦。

◆ 散蛋黃雞蛋

什麼是散蛋黃雞蛋?

不難理解,就是打開雞蛋後,雞蛋黃粘性很差,散成一灘,有時顏色相比新鮮雞蛋更淡。

這是由於雞蛋運輸過程中,易受外力碰撞,使蛋黃膜破裂,從而形成機械性的散黃現象;同時,存放時間過長,細菌、黴菌侵入蛋黃,破壞了蛋白質結構,也會形成散黃。

不過,散黃不嚴重,無異味,經煎煮等高溫處理後仍可食用,但如果有臭味,蛋白質已變性,則需扔掉。

◆ 肉斑蛋

購買雞蛋時,總會零星的遇到那麼一兩個肉斑蛋,外面看著好好的,但是打開後,有個血紅色的肉斑,讓人很是不舒服。

扔吧,感覺怪可惜的,吃吧,又感覺很難受。

其實,肉斑是母雞輸卵管脫落的上皮組織或其他異物,在形成蛋清的時候被包裹到雞蛋中而形成。

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和雞蛋安全委員會(EggSafety Board)的說法,有血斑的雞蛋,只要煮熟就可以安全食用,肉斑蛋也一樣。

但是,蛋清呈粉紅色、綠色或紅色的雞蛋可能含有腐敗的細菌,不宜食用,應該丟棄。

看完,很多寶媽就會說,有些雞蛋外表光鮮亮麗,但是買回去打開後,才發現裡面壞了,這個應該怎麼避免呢?

一張圖,教寶媽們正確判斷新鮮的好雞蛋~

挑選雞蛋很重要,不過加工蛋也非常的重要哦,菌菌提醒寶媽們,這幾類加工蛋也不要輕易給寶寶吃。

2

這幾類加工蛋寶寶慎吃

危險,易中毒

◆ 溏心蛋

相信很多寶媽寶爸都非常喜歡吃溏心蛋,因為口感是真的好啊。

但從殺菌角度講,烹調雞蛋時,溫度必須達到70~80度,時長至少5分鐘,才能殺滅沙門氏菌,顯然溏心蛋並不滿足殺菌要求。

蛋黃未熟透的溏心蛋,更容易被沙門氏菌找上門。

再者,寶寶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免疫力低,當未熟的蛋液進入寶寶機體後,寶寶容易生病,如果發現不及時,或者細菌殺傷力大時,會導致寶寶生大病。

◆ 煎焦雞蛋

咔嚓、咔擦,焦香的蛋白在嘴裡回味無窮,因為這個味,喚醒了無數人的味覺。

但,菌菌今天卻要和大家說,最好不要給寶寶吃煎雞蛋。

因為高溫油會使部分蛋白焦糊,使賴氨酸及其他胺基酸受到破壞,雞蛋可能會流去蛋白質這部分的營養價值;食用後在胃內還不易與消化液接觸,影響寶寶消化系統。

當然,煎焦的雞蛋就更不能給寶寶吃啦!

◆ 茶葉蛋

菌菌諾諾問一下,茶葉蛋+包子,是不是大家的標配早餐?

可是,對於寶寶而言,茶葉蛋卻是隱形殺手。

因為,茶葉蛋通常會添加大料、香葉、八角等調味料,以及茶葉蛋的口味鹽量比較多。

而,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內容明確指出,2-4歲嬰幼兒,每日食用鹽攝入量不超過3g,旨在培養清淡飲食習慣,降低寶寶肥胖概率。

所以,如果要給寶寶吃茶葉蛋,寶媽要自己在家煮,保證乾淨衛生,而且要少量餵養,堅決不給寶寶吃外面買的茶葉蛋。

雞蛋,是寶寶獲取營養的重要來源。

2-4歲寶寶每日要攝入50g的蛋類食物(中國學齡前兒童平衡膳食寶塔),寶媽在給寶寶餵養蛋類食物過程中,一方面要確保安全衛生,同時還要確保營養成分不流失。

綜上所述,菌菌建議寶媽給寶寶吃水煮蛋,營養還安全,不過記得將雞蛋煮熟呦!

水煮蛋:水燒開後,小火繼續煮5-6分鐘(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

菌菌暖心小貼士:

●寶寶6個月前,雞蛋不宜作為輔食,7-9個月可適度補充;

●1-2歲寶寶,每天可添加1個雞蛋;

●寶寶發熱、腹瀉時,胃腸功能相對減弱,可給寶寶適量投餵易消化蛋食,如雞蛋羹、荷包蛋等。

雞蛋營養價值高,裡面不包含「壞蛋」哦,所以寶媽們在選購時,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讓寶寶被「壞蛋」盯上了。

如果喜歡菌菌的這篇文章,記得在看、評論、分享給更多人。

責編:張利利

醫學審核:李佳穎

圖片/視頻來源:網絡/寶寶呵護漫畫組,侵刪

RECOMMEND

相關焦點

  • 6個月寶寶吃雞蛋險些喪命,這6種雞蛋=砒霜!然而有些家長捨不得扔!
    說到雞蛋,大家第一反應是什麼呢?好吃,營養高,老少鹹宜! 然而,在大家讚不絕口背後,卻隱藏著令人心驚的致命事故: 6個月寶寶吃「麻子雞蛋」,出現腹瀉、嘔吐,繼而抽搐、昏迷,險些喪命! 好好的雞蛋,怎麼就出事了呢?
  • 日本媽媽「創意便當」走紅,光雞蛋就180種圖案,這腦洞我服了
    不得不說,這位媽媽的腦洞,著實讓人佩服,光是雞蛋這一種食物,就做出了180種花樣,每一款圖案都令人驚豔。當媽媽把這些造型發到網上之後,網友們表示:真是大開眼界。並且紛紛催更,希望可以看到媽媽給孩子做出的新圖案。
  • 有這幾個表現媽媽就不要餵了
    母乳餵養想必是每個家長都要經歷的事情,雖然有的家長經歷母乳餵養,但是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判斷孩子吃母乳怎麼樣是吃飽,有的媽媽都餵了兩個孩子了,但還是一知半解。小倩這不前段時間剛生完二寶,老大現在都5歲了,隔了這麼長時間,小倩還真想不起來當初是咋樣餵的孩子了。
  • 母親的性格對孩子的影響竟然這麼大?這幾種媽媽讓孩子最想遠離
    所以,母親的性格對孩子性格的塑造是很重要的,如果媽媽比較溫柔,那麼孩子就不會太張揚;媽媽強勢要強,那麼孩子就必然會強勢霸道;媽媽性格開明大度,那麼孩子也會活潑有趣。母親的性格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這4種媽媽最想遠離1)性格急躁的媽媽母親的性格要很急躁的話,做事情也是雷厲風行的,她會看不慣一切操作慢的事情。
  • 車釐子、雞蛋、柿子、鹽……這些東西吃不好要中毒?
    維生素C+蝦or可樂+榴槤=砒霜?一口氣吃150公斤才行   謠言:經常聽到有人說蝦和橙汁不能同時食用,因為維生素C+蝦會產生砒霜。而此類謠言稱,臺灣有一女孩暴斃後驗屍發現是砒霜中毒,「死者生前每天會服食維C,晚餐又吃了大量的蝦。問題就出在這裡!
  • 上海垃圾分類:有的人半夜偷偷扔垃圾,有的媽媽卻這樣教育孩子
    近日一條視頻裡,有位媽媽教育孩子的舉動,收穫的很多點讚。在呼和浩特一家商場裡,小男孩打翻了手裡的粥,弄得地上都是,原本有商場保潔人員可以處理,但是小男孩的媽媽卻表示「這是他自己做的事,要承擔責任」,要小男孩把粥擦乾淨。視頻裡的小男孩沒有感到委屈,反而是開開心心地擦完地,把垃圾扔到垃圾桶之後,才和媽媽離開。
  • 超過這個時間,對孩子反而不好!
    如果寶寶已經慢慢長大,家裡還囤了很多米粉,扔掉又浪費的話,我們可以換種吃法,把米粉「藏」到輔食中,做成小丸子、小糕點等,寶寶愛吃又不浪費,一舉兩得呢!剩米粉別再扔了,換個花樣,好吃又營養!輔食機內倒入鮮蝦仁和雞蛋,攪打細膩。-6-
  • 這14種食物比砒霜還毒?棕色心甘蔗千萬不能吃
    半島都市報11月16日訊(記者 韋麗麗) 近日,網絡上流傳14種比砒霜還毒的食物引起網民的關注。16日,食品專家接受採訪稱,這些食物的毒性不是那麼嚴重,但棕色心的甘蔗千萬不能吃。
  • 有四種雞蛋,你感覺沒問題其實是「壞蛋」,寧願扔了也別給孩子吃
    你感覺沒問題其實是「壞蛋」,寧願扔了也別給孩子吃裂紋蛋在生活中非常常見,因為雞蛋殼實在太脆弱了,在磕碰擠壓中,難免有雞蛋「中招」。其中的蛋黃和蛋清開始和空氣中的細菌接觸,只要沒有及時吃,就會變成細菌的「培養皿」。
  • 心理學:捨不得扔掉舊東西的人,普遍有這3種性格缺陷
    你有沒有發現生活中有一種人,他們捨不得扔掉舊東西,有意無意中他們會積攢很多舊東西,或者囤積很多舊東西,這樣的人,也許是別人,也許就是我們自己。沒有無緣無故的習慣,沒有無緣無故的行為,這背後反映出來的是特定的心理,反映出來的是一個人特定的性格。
  • 追著孩子餵飯吃?別以為這是疼愛孩子,對孩子沒一丁點好處!
    他們卻告訴我說,我們也不想追著孩子餵飯吃,我們只是怕孩子吃不飽、不長個,餵孩子吃飯都那麼瘦小了,假如自己不餵的話,害怕孩子真的會得病。在現實的生活中,許多小孩處於能夠自己獨立吃飯的情況下,還需要家長去追著餵飯的現象在中國是十分普遍的,對於一部分家長來說給孩子餵飯是在疼愛孩子,其實這是在傷害了孩子。
  • 還記得16歲還用媽媽餵飯的「富家女」嗎?現在怎麼樣了?過得咋樣
    今日問題:溺愛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壞處?父母愛孩子,既是天經地義,也是為人父母的一種本能。父母想要儘可能地為子女提供優越的物質生活,更想對孩子保護到位,一點傷害都不讓孩子受到。富家女16歲還要媽媽餵飯,今天的她過得怎麼樣了?大家還記得16歲還用媽媽餵飯的"富家女"嗎?時隔大概三年的時間,現在生活怎麼樣了?過得咋樣了?,寶寶小的時候,媽媽餵飯,寶寶吃得香,這幅畫面怎麼看都是溫馨的,可是有沒有看到過16歲的女孩還要媽媽餵飯?
  • 這些「小名」別亂叫,對孩子心理影響不好,可惜很多家長沒注意
    但是不能忽視的是,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例如下邊這三種情況,就很容易傷了孩子的心,叫的時間久了,也會讓自己自己默認。第一種,按照體型來起「小名」奶油媽媽老家就有個朋友,他們是兄弟兩個。小的時候都是在農村長大,父母也沒什麼文化,給孩子起名字都是讓村裡的老師幫忙的。
  • 媽媽注意,別讓「填鴨式餵法」害了寶寶,兒童飲食規律很重要
    有些家長總是追著孩子餵飯,還有些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吃不好,經常變著花樣給孩子做好吃的,甚至還有家長認為孩子吃得越多長得越快,「填鴨式餵法」就誕生了。不過,家長自以為的好,對孩子來說可能是一種傷害,他們並不是吃越多長得就越快,而且孩子的吸收消化能力偏弱,吃太多對身體一點好處都沒有。填鴨式餵養,對孩子有哪些負面影響?
  • 兒科醫生:0~3歲寶寶,不要碰這6種輔食,雞蛋、粗糧、魚肉都在列
    曉菲是一名95後的新手媽媽,相信科學育兒的她,在書中育兒知識的指揮下,在6個月的時候就給孩子斷掉了母乳,並準備「無縫銜接」到輔食。醫生聽完曉菲講述的餵養過程後責怪曉菲糊塗,更是直言,寶寶3歲以前,這7種輔食千萬別碰。
  • 不管怎麼節約,這6種隔夜食物都不能吃,很多人踩坑了卻不知道
    前不久在家裡做了木耳與涼拌銀耳,清爽的味道與鮮美的口感,在這炎熱的夏天吃的很過癮,因為晚上做的太多了,還有其它菜也要吃,所以還剩一點沒吃完,我想倒掉卻被媽媽攔住了,老一輩的人都覺得這是在浪費食物,這麼好吃的菜就這麼倒掉多可惜啊,叫我放在那裡明天她吃。
  • 這幾類花不能養家裡,再好看也要扔了,對人可不好
    這幾類花不能養家裡,再好看也要扔了,對人可不好家裡養一些植物的作用實在是太多了,既能提高家裡的總體顏值,又能起到一定的淨化的作用,我們閒下來的時候給植物澆一澆水,還能修養身心。雖然說在家裡養植物很棒,但並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可以往家裡搬,要是家裡養了這種植物,就千萬不要捨不得,趕緊往外面拿吧,別再放在室內了。
  • 可能是這4種食物餵少了,對照清單自查看看
    這是因為很多家長搞錯了飲食營養的來源,吃得對並不代表吃得營養啊!孩子生長發育需要的營養素主要有七大塊,包括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水、膳食纖維,要均衡搭配孩子才能發育得好,哪樣多了或少了,影響孩子的可不僅僅是發育問題,對身體健康也有很大危害。
  • 老婆戀舊,舊鞋捨不得扔拿來做花盆,舊鍋蓋也是,舊馬桶居然也是
    一位網友就在網上吐槽自己老婆,很戀舊,一些舊物明明不需要了還不捨得扔,租後居然都拿去做花瓶了。比如裝修時留下的梳妝檯,抽屜和桌面種滿了花花草草,看起來倒有幾分雅致。壞掉的鞋子捨不得扔,湊上幾顆各式各樣的綠植倒也十分美觀,很有幾分工藝品的感覺。
  • 蝦+維C=砒霜、螃蟹+ 柿子=致死?這2種食物混吃才最傷身
    為了維護叔的信服力先給你們列舉幾組市面上流傳很廣的食物相剋組合螃蟹+柿子不熟的柿子含有一定量的鞣酸與纖維素、蛋白質等結合會形成胃結石從而導致腹痛而吃了不新鮮的螃蟹蟹體內的組氧酸會分解產生組胺這是種有毒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