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內有70多口井,無人敢喝裡面的水,這是為什麼?

2020-12-10 騰訊網

明朝的都城一開始是在南京紫禁城,然而即使朱棣打著清君側這般看似名正言順的名義,能騙到天下人,卻騙不了自己。因此在永樂年間,朱棣將都城遷至北京。北京紫禁城從朱棣開始的一直溥儀退位共經歷了24任帝王,再加上歷代帝王登基之後,對於皇宮都會進行一定的修繕,形成了如今佔地面積27萬平方米的建築群。

但是故宮雖然是富麗堂皇,但是其建築材料皆是木質結構,再加上晚上照明,一般都是使用燈火。若是遇上年老失修的木質結構,只需要一點點的火星便可引發火災。據歷史統計,從永樂年間開始,大概在600年的時間裡,火災就有100多起。如此算來,基本上每隔年便會有一處火災。

考慮到皇宮乃是深宮大院,而且為了帝王的安全,周邊的建築幾乎是少之又少,更別提相近的水源。因此,為了避免火災的大肆蔓延,每個院都有一口水井,可以就近取水進行救火。可是讓人不解的是,井水只能發揮救火的作用,無論是宮女或太監,更或者是帝王嬪妃皆不會以井水作為飲用水。

其實這其中的原因一目了然,皇宮這種地方每到地王更新換代之時,總會有血腥事件發生,而井水自然成為淨化之物;再者後宮嬪妃的勾心鬥角,也會汙染水源。

據神話故事記載,北京古時又稱為幽州,乃是上古時期孽龍佔據的地方。由於孽龍為禍一方,使得北京變為一片苦海之地,幸得哪吒三太子云遊路過北京,才得以降服孽龍。此後,北京水質才逐漸變好。

雖然此為神話故事,但是空穴不來風,北京的水質確實是比較差,不如泉水清冽甘甜。北京水質混雜且苦澀,自然被帝王不喜。因此,故宮所打造的井水一方面是用來撲滅明火,而另一方面就便是用來澆花、洗衣。

無論是前朝或者後庭,兼有波譎雲詭,爾虞我詐的事情發生。雖說影視劇之中嬪妃爭奇鬥豔,為奪寵愛下毒害人的事件被過於誇大,但並不能抹去皇宮經常會有此類事件發生可能性。井水的地下水是相通的,毒性並不僅僅會存在於一處宮殿之中,蔓延到帝王宮殿,成為帝王的飲用水可能性極其大。

帝王一般在用膳之時,都需要親信之人驗毒,何況是摻雜了毒性的泉水,自然是被帝王棄之不用。

朝代更迭或者帝王上位,皇宮內總會有血腥事件發生,而井水自然成為了最好的掩蓋之物。同時皇宮之中,乃是人性最為壓抑的地方,階級關係涇渭分明。除去在帝王或者是后妃跟前得寵之人,大部分宮女太監皆是在最底層進行生活,被嚴重剝削。

人性的扭曲以及過於剝削的勞動力,再或者是因為觸犯到得寵之人,被經常性的隨意打罵折辱,宮女和太監的生活很不好過。而且宮女太監一旦進入皇宮,基本上與外界失去聯繫,家族也將視之為棄子。這般多重因素的打擊之下,無數宮女太監因不能承受詰難而投井去世。

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光緒帝后妃——珍妃,因在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之時,鼓動光緒帝坐鎮北京指揮天下,與慈禧太后想法背道而馳,因而被扔下珍妃井活活淹死。直至八國聯軍退去,慈禧再次回到紫禁城之時,珍妃屍體已經在井水之中足足淹泡一年。

所以將紫禁城的井水定義為屍水也不為過,無數的煙冤魂沉寂在井水之中,其冤情無處可發,怨氣鬱結。這井水自然是不能為人所使用。

在古代衡量水質的優劣,乃是以輕為憂、重為劣。因此,據當時的水質專家所考量,各地名泉每抖的質量皆在一兩二釐之上,其中唯有玉泉山水,僅重一兩,自然玉泉山水也成為皇宮的主要飲用水。在歷史的記載之中,玉泉山水口感柔甜,回味悠長,足足供應故宮萬八千人人。

紫禁城乃是明清兩朝的皇宮,想當初清軍入主紫禁城之時,也是大肆殺戮,不少明朝後裔死在當年的戰爭之中。與此同時,無論是明朝還是清朝後宮,永遠存在嫉妒,殺戮與仇恨,而這些都在井水的遮蓋之下得以維持表面的清淨。

無論是宮女太監,更或者嬪妃、帝王皆明白這其中的道理,因此這井水只能作為消防或者是養育鮮花之用,而不能為人所用。

相關焦點

  • 故宮有70多口水井,為何裡面的水無人敢喝?原因有這兩點
    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間,卻只住過朱家和愛新覺羅家兩戶人。按說一個規模如此宏大的院子,用水自然是一大難題,或許古人也嫌每天用牛車從外部拉水太麻煩,故此在故宮中曾發掘了七十多口井,將70口井合理分布在72萬平方米的大院子中,也已經足夠滿足宮中人員的飲水需求,可為什麼到了清朝,卻沒有任何人敢喝這井裡的水?原來故宮72口水井全部相通,如果一口井受汙染,也將很快蔓延到整個地下水世界,為了防治各種傳染病,所有皇宮人員也就再也不敢飲用故宮井水。
  • 老太監說:故宮72口井,無人敢喝裡面的水,這是為什麼?
    當我們選擇去北京旅遊時,故宮一定是必去的景點之一。因為故宮是古代皇帝居住的宮殿,在古代,能進入到紫禁城(故宮的舊稱)的都是達官貴人,而非常人所能隨意進出。而現在,人們擁有了可以近距離觀察皇帝居住地方的能力,自然都會想進去查看一番。但是聽大部分人說起故宮,他們都有一個疑問,就是故宮裡怎麼會有那麼多口水井?而清朝的老太監曾說這些水井裡的水沒有人敢飲用,是真的嗎?
  • 故宮有70多口井,但老太監說沒人敢喝這水,那宮內的人喝什麼?
    據了解故宮有70多口井,幾乎每座宮殿都有一到兩口井。眾所周知,故宮的建築是木質結構,宮殿與宮殿之間緊挨著,一旦發生火災,會難以控制。一位老太監說:「故宮內70多口井,無人敢喝裡面的水!」這是為何?其實,一開始人們也會飲用井內的水,平時打掃、洗衣都是從井內取水。但到了明憲宗朱見深時期,他有個非常寵愛的妃子叫萬貞兒,也就是萬貴妃,曾在井水中下毒。此事暴露後,由於故宮的井的水系,很多是是互通的,一口井水有毒,會汙染其它的井水,所以自此沒有人敢飲用井內的水了。
  • 風雲詭譎的故宮藏有70多口井,老太監講述無人敢喝的深層原因
    老太監深諳宮中之道,之所說出"故宮內有70多口井,無人敢喝裡面的水"這樣的話,是有著深刻原因的,我們且聽老太監如何講述。首先,不喝故宮井裡的水,是因為不需要。故宮是皇室家族居住和辦公的地方,掌握天下大權,在吃喝上享受的是至高無上的待遇,飲用水自然也是最好的。那哪裡的水才是最好的呢?玉泉山的水。
  • 故宮內有70多口井,為什麼無人敢喝裡面的水?這裡告訴你原因
    幾乎每一口井都死過人,別說飲用,就是當洗澡水也會令人嫌棄,衝洗院子、蓄水滅火倒是還可以。永樂十八年,朱棣遷都到他的龍興之地北京,也就是咱們今天所說的故宮,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被老朱家和愛新覺羅家佔據了500年之久。
  • 紫禁城內有70多口井,卻無人敢喝裡面的水,宮中老太監為何這麼說
    比如說整個建築中的水井,據說共有70多口。可這麼多口井,它竟然不是為了人們喝水而存在的,這是為什麼呢?說出原因來,恐怕真的讓人不寒而慄了。人人都知道當年紫禁城中的人不喝井裡的水,但為何還要挖那麼多井呢?紫禁城又被我們稱為故宮,其整個建築面積達到了15萬平方米,至於佔地面積,那就更宏偉了,竟然有72萬平方米。
  • 故宮有70多口井,卻沒人敢喝裡面的水,其中有何原因?
    —— 李白《長相思·其一》自古以來,水是生命的源泉,離開水我們無法生活。在中國歷史上,最開始人們飲用江河山泉之水,但畢竟不太方便,後來便在自己宅院打井取水,我們俗稱井水。在古代,尤其是在皇宮,井水不光是飲用水,還有其他用途,比如滅火之類的。眾所周知,故宮輝煌磅礴,佔地數傾,裡面的宮殿樓宇眾多,配套設施也是應有盡有,故宮之中也不缺少水源。
  • 故宮內有70多口井,可是卻沒人敢喝,這是為何?
    在紫禁城內,房屋就多達九千多間,故宮裡的水井大大小小也有七十多口,當初建這些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火災的發生,而宮裡所用的水大多都是靠人力從玉泉山上運下來的。《清稗類鈔》中記載:「若大內飲水,則專取之玉泉山也。傳說乾隆皇帝還專門比較了各個地方的水質,口感等,最終認為玉泉山上的水最為甘甜,而且泡茶的效果最好,此後就一直取用玉泉山上的泉水。
  • 紫荊城裡有70多口井為何沒人敢喝裡面的水?竟藏著令人吃驚的秘密
    紫禁城內有70多口井,為何無人敢喝裡面的水?竟藏著令人吃驚的秘密。幾百年來,幾乎沒又人會喝紫禁城內的井水。去過故宮參觀過的人,基本上都會有那麼一個疑問,為什麼故宮內那麼多口井,皇上還要捨近求遠放棄宮中便捷的水井,而選擇喝玉泉山的水呢?紫禁城70多口井為什麼沒人敢喝?
  • 故宮裡水井有70口,可卻無人敢喝,一老太監道出真相
    故宮裡水井有70口, 可卻無人敢喝, 一老太監道出真相眾所周知,凡是去往北京旅遊的遊客,都會前往北京故宮參觀一下,作為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之地,能夠一睹芳容,也不枉此行了,不過就這個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的地方,最令人驚訝的一點,便是故宮裡面的水井,據統計,故宮裡面呢有70口井,然而史料記載,宮裡的人所使用的水都是從宮外運送,井水卻無人敢喝,那麼這些井到底有何作用呢
  • 故宮70口水井,沒人敢喝井裡的水,聽了這3個原因後你就明白了
    在古代,人們的飲用水來源除了從河中、湖中取水,最常見的便是從井裡打水了。可以說每一所古代建築都離不開水井的構造,而從古至今,人們關於井的傳聞也數不勝數。今天我們要說的,便是故宮裡的70多口井。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根據統計,故宮裡大概有著70多口井,但是在當年,沒有人敢喝故宮井裡的水,井裡的水上到皇帝、下到侍從是都不敢喝的。這是為什麼?難道是因為相傳故宮的井下鎮有龍嗎?其實並非如此,聽完這3個原因,想必你也不會想喝故宮井裡的水的。
  • 故宮600歲了!故宮擁有70多口井,為何不能飲用?原因有兩點
    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國度,因為其歷史文化底蘊,成為了全球相當出名的旅遊國家,因為中國疆域遼闊,幾千年的歷史潮流中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的的風景名勝,其中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為了國內外很多遊客喜歡來的地方,最近正值故宮600歲生日,來跟大家講述一件關於故宮水井的故事,故宮有70多口井為何不能引用呢
  • 故宮的72口井,埋著什麼?為何600年來無人敢喝?
    引子:北京內城有一道叫做「西直門」的城門。它是京師內城九門之一,是除正陽門外規模最大的一道城門。可你有所不知,這道氣派的城門並不是用來走人的,而是一條運水的要道。原來,明清時期皇城中所需要的飲用水都取自玉泉山,經長途跋涉從西直門運進皇城。
  • 故宮70多口井裡的水,為何不能飲用?專家的回答有點恐怖!
    故宮70多口井裡的水,為何不能飲用?專家的回答有點恐怖! 故宮是我國歷史上非常出名的建築群,在這裡居住過多代君王,有著濃厚的歷史氣息,很多人去到北京後都會看一看這故宮的模樣,那麼在故宮當中有著70多口井,井裡的水為什麼不能喝?
  • 故宮有一百多口水井,為什麼裡面的水無人飲用?
    其中有100多口水井,這些水井的分布也很合理,分散於故宮各個宮殿。奇怪的是,儘管故宮裡有這麼多水井,但上至皇帝、妃嬪,下至宮女太監,都無一人飲用水井裡的水,而是每天勞師動眾地用水車從玉泉山上搬水下來。徐珂所著筆記《清稗類鈔》中記載:「若大內(皇宮)飲水,則專取之玉泉山也。」從玉泉山到故宮,大約有40多裡路程。途中路況較差,有很大一段路程在山上。
  • 為什麼故宮的井水要從外面打?護城河的水竟然有這麼多秘密?
    據相關的資料顯示,在故宮裡面有70多口水井,而且這些水井在整體的布局上也是相當的合理有序,很明顯可以看出來的是,這些水井的挖掘就是為了生活在紫禁城裡的人日常飲用的。可事實是怎麼樣的呢,自從清朝以後,大家都沒有再喝這些井裡的水,而是選擇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從玉泉山上往下運水。
  • 故宮72口井,藏著無數奇珍異寶,為什麼至今沒有人去打撈?
    今天說的是故宮72口井,藏著無數奇珍異寶,為什麼至今沒有人去打撈?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達72萬㎡,建造的如此宏偉,如果燒著那麼後果就非常嚴重了,所以在故宮裡面還配有72口井,這72口井的主要作用就是為了防止著火
  • 故宮內有70多口井,為何要從外面取水?與想像大不同
    原因很簡單:因為沒有水!關於井你需要知道的幾個問題井,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相傳是黃帝的六世孫伯益發明的,他因協助禹治水有功,故受舜賜姓嬴,他的後代之一便是秦國人的先祖。言歸正傳,井之所以能夠有水,是因為有地下水。如圖所示,在地表以下是有一個含水層的,只要打井打到含水層,就會有水了。但這個含水層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環境變化,降雨減少、地表水改道或枯竭,都會對含水層產生影響,嚴重的甚至逐漸枯竭。
  • 故宮出現了許多的故事,你還敢進去看一看嗎?
    而且侵略這件事情非常的損害了他們皇家的名聲,所以慈禧就趁這個機會將皇帝當時非常喜愛的寵妃給推到了井裡面去。讓她自己自生自滅,聽說當時皇帝還睜著眼睛看著這一位妃子死的呢,可以想到,當時的妃子是什麼樣子的心情了吧。後來這口井裡面就經常傳出了女鬼的哭聲,以至於那口井裡面的井水,從來都沒有人再去打水來喝了。如果是你,你敢喝嗎?
  • 這口井可不止吞了珍妃一個,故宮晚上竟也不開門?
    為什麼不開放呢,很多人說裡面鬧鬼,官方解釋,因為這些地方還沒有修繕完備,所以可能會掉一片磚瓦什麼的,容易出事,不論是什麼原因,反正也就是說那裡面很危險,而且如果你真的往裡面瞄了,你會感覺冷,發自內心的冷,就是大夏天你也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