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72口井,埋著什麼?為何600年來無人敢喝?

2020-12-13 西奇博物館

引子:

北京內城有一道叫做「西直門」的城門。它是京師內城九門之一,是除正陽門外規模最大的一道城門。

可你有所不知,這道氣派的城門並不是用來走人的,而是一條運水的要道。原來,明清時期皇城中所需要的飲用水都取自玉泉山,經長途跋涉從西直門運進皇城。

《清稗類鈔》:「若大內飲水,則專取之玉泉山也。

這就奇怪了,據統計,故宮內有72口井,可為何宮中沒人願意喝呢?非要捨近求遠從玉泉山運水來,且專闢出一道寬闊的城門走水車。答案其實很簡單——故宮的井水有"毒"。

原因一:主要用來防火:

從朱棣修建北京故宮,至今600年過去了。期間,在故宮內一共生活過24位皇帝,這些皇帝們沒有一位喝過故宮井中的水。倒也不是因為故宮內沒有水源,相反,據統計故宮七十多座大小宮殿內,有72口井。為什麼不喝呢?

其實宮中的井,有著更重要的作用——救火

我們去看一下紫禁城的歷史,就會發現這簡直是一場火災的災難史,比如放煙花失手釀成火災,比如遭雷擊失火。由於城內古建大多為木質結構,所以相當容易著火,一旦發生火災,火勢就很難控制。例如:

1421年4月8日午時(陰曆、永樂19年),焚毀宮殿: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三大殿。1557年4月13日(陰曆,嘉靖36年),焚毀宮殿: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等。1597年6月19日,歸極門(熙和門)起火,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因天火焚毀。

每一次失火,紫禁城都損失慘重。所以皇帝們開鑿了許多口井,主要作用就是救火用,他們還在每座宮殿旁配置大水缸,將井水灌入,用以在「危急關頭」自救。

當然,除了救火之外,井水還常用來洗衣,灌溉、和打掃庭院。但無論如何,它,就是不能喝。

原因二:常有人跳井:

有人說宮內的井水不能喝,是因為常有人跳井。

故宮最有名的那口井,就是頗負盛名的「珍妃井」。珍妃被慈禧推入井中之後,在井底泡了好幾年才被撈出。紫禁城的井,在建成後的5,6百年間,成為了宮中「尋短見」或者「被尋短見」的頻發場所。城內的權貴人士,想要讓人永遠「閉嘴」時,常乘著月黑風高,將人往井裡一丟,神不知,鬼不覺。所以這樣的井水,宮人認為太晦氣,是不願意飲用的。

但事實是如何呢?

原因三:防止有人下毒:

也有人說故宮的井水不能喝,是因為怕得傳染病

故宮的72口井,地下水系全部相通。如果有一口井被別有用心的人汙染,那麼很快就會蔓延到整個地下水體系中。各種傳染病必將很快將整個紫禁城籠罩。所以皇宮內的「貴人」們都是不喝井水的。反觀玉泉山水,是流動的活水,安全性會高上許多。

真的是這樣嗎?

原因四:故宮水口感不好:

最後一個理由,也是西奇妹認為最靠譜的一個。

故宮的水,口感不好,皇帝嫌苦。相比之下,他們更愛喝玉泉山上清甜的泉水。

玉泉山是一座山,它位於頤和園西五六裡。這座六峰連綴、逶迤南北的玉泉山,是北京海澱區西山東麓的支脈。古人是這樣形容玉泉山的:

「土紋隱起,作蒼龍鱗,沙痕石隙,隨地皆泉。」

看這個說法,首先玉泉山是個風水寶地,其次此地到處是活泉水,且泉水質量很高。

事實上,古人早就發現了這個「農夫山泉有點甜」的秘密,自明代起,玉泉山的泉水便天下聞名,更有「玉泉垂虹」之說,它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

相傳清乾隆帝常到此處觀景,為驗證此泉水質,令人汲取全國各大名泉的水樣,和玉峰塔玉泉水比較。稱量結果,濟南珍珠泉、無錫惠山泉、杭州虎跑泉、蘇州虎丘泉等,每鬥(銀制小鬥)質量都在一兩二釐以上,唯有玉泉水,每鬥質量僅為一兩,水輕質優,淳厚甘甜。乾隆於是賜封「天下第一泉」,並題字「玉泉趵突」。當然,後來他又去了濟南,嘗了嘗「趵突泉」,不過畢竟「趵突泉」太遠,他再喜歡也搬不回來。故北京能夠喝到的最優質泉水,非「玉泉水」莫屬了。

所以,為什麼放著好好的玉泉水不喝,非要喝故宮的井水呢?

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給西奇妹,發表你的想法。

-------------------------------------------------------

作者:西奇妹

本文由西奇博物館原創發布。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相關焦點

  • 老太監說:故宮72口井,無人敢喝裡面的水,這是為什麼?
    當我們選擇去北京旅遊時,故宮一定是必去的景點之一。因為故宮是古代皇帝居住的宮殿,在古代,能進入到紫禁城(故宮的舊稱)的都是達官貴人,而非常人所能隨意進出。而現在,人們擁有了可以近距離觀察皇帝居住地方的能力,自然都會想進去查看一番。但是聽大部分人說起故宮,他們都有一個疑問,就是故宮裡怎麼會有那麼多口水井?而清朝的老太監曾說這些水井裡的水沒有人敢飲用,是真的嗎?
  • 故宮有70多口井,但老太監說沒人敢喝這水,那宮內的人喝什麼?
    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永樂十八年建成,距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幾百年的歷史中,故宮先後發生了100多次火災,仍然屹立不倒,這與其內部結構有關。
  • 故宮有70多口水井,為何裡面的水無人敢喝?原因有這兩點
    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間,卻只住過朱家和愛新覺羅家兩戶人。按說一個規模如此宏大的院子,用水自然是一大難題,或許古人也嫌每天用牛車從外部拉水太麻煩,故此在故宮中曾發掘了七十多口井,將70口井合理分布在72萬平方米的大院子中,也已經足夠滿足宮中人員的飲水需求,可為什麼到了清朝,卻沒有任何人敢喝這井裡的水?原來故宮72口水井全部相通,如果一口井受汙染,也將很快蔓延到整個地下水世界,為了防治各種傳染病,所有皇宮人員也就再也不敢飲用故宮井水。
  • 紫禁城內有70多口井,卻無人敢喝裡面的水,宮中老太監為何這麼說
    比如說整個建築中的水井,據說共有70多口。可這麼多口井,它竟然不是為了人們喝水而存在的,這是為什麼呢?說出原因來,恐怕真的讓人不寒而慄了。人人都知道當年紫禁城中的人不喝井裡的水,但為何還要挖那麼多井呢?紫禁城又被我們稱為故宮,其整個建築面積達到了15萬平方米,至於佔地面積,那就更宏偉了,竟然有72萬平方米。
  • 故宮裡水井有70口,可卻無人敢喝,一老太監道出真相
    故宮裡水井有70口, 可卻無人敢喝, 一老太監道出真相眾所周知,凡是去往北京旅遊的遊客,都會前往北京故宮參觀一下,作為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之地,能夠一睹芳容,也不枉此行了,不過就這個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的地方,最令人驚訝的一點,便是故宮裡面的水井,據統計,故宮裡面呢有70口井,然而史料記載,宮裡的人所使用的水都是從宮外運送,井水卻無人敢喝,那麼這些井到底有何作用呢
  • 風雲詭譎的故宮藏有70多口井,老太監講述無人敢喝的深層原因
    老太監深諳宮中之道,之所說出"故宮內有70多口井,無人敢喝裡面的水"這樣的話,是有著深刻原因的,我們且聽老太監如何講述。首先,不喝故宮井裡的水,是因為不需要。故宮是皇室家族居住和辦公的地方,掌握天下大權,在吃喝上享受的是至高無上的待遇,飲用水自然也是最好的。那哪裡的水才是最好的呢?玉泉山的水。
  • 故宮600歲了!故宮擁有70多口井,為何不能飲用?原因有兩點
    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國度,因為其歷史文化底蘊,成為了全球相當出名的旅遊國家,因為中國疆域遼闊,幾千年的歷史潮流中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的的風景名勝,其中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為了國內外很多遊客喜歡來的地方,最近正值故宮600歲生日,來跟大家講述一件關於故宮水井的故事,故宮有70多口井為何不能引用呢
  • 故宮內有70多口井,可是卻沒人敢喝,這是為何?
    在紫禁城內,房屋就多達九千多間,故宮裡的水井大大小小也有七十多口,當初建這些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火災的發生,而宮裡所用的水大多都是靠人力從玉泉山上運下來的。《清稗類鈔》中記載:「若大內飲水,則專取之玉泉山也。傳說乾隆皇帝還專門比較了各個地方的水質,口感等,最終認為玉泉山上的水最為甘甜,而且泡茶的效果最好,此後就一直取用玉泉山上的泉水。
  • 故宮內有70多口井,為什麼無人敢喝裡面的水?這裡告訴你原因
    幾乎每一口井都死過人,別說飲用,就是當洗澡水也會令人嫌棄,衝洗院子、蓄水滅火倒是還可以。 故宮裡的地下水是硬水,含有硫酸鈣和硫酸鎂,燒開產生大量水垢,宮人以為喝了會得大病。
  • 明知故宮深井裡有文物,為何一直沒有人去打撈?專家:根本不敢
    這六百年間,北京經歷了一百多次火災,但依然屹立不倒,就是因為裡面有72口井,這72口井為故宮遭遇火災時供水,避免了破壞文物。這個72口水井的任務是滅火,它不能提供飲用水,這是因為:第一,它不清潔;第二,它不能從北京郊區玉泉山裡喝到泉水,這裡的水質比較好。
  • 慈禧逃難時,曾扔無數珍寶在故宮井裡,為何至今無人敢撈?
    但是說回正傳,既然知道了有大量的珍寶,那為什麼到現在都還一直無人敢打撈呢?筆者以為有以下三個因素:1.年代久遠,準確性待考證自古財帛動人心,面對這樣一筆財富,動心的人肯定不少,但真正動手的,現在可考的只有1995年的時候,有專家偶然間從一口古井中打撈出了一件瓷器。
  • 故宮72口井,藏著無數奇珍異寶,為什麼至今沒有人去打撈?
    今天說的是故宮72口井,藏著無數奇珍異寶,為什麼至今沒有人去打撈?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達72萬㎡,建造的如此宏偉,如果燒著那麼後果就非常嚴重了,所以在故宮裡面還配有72口井,這72口井的主要作用就是為了防止著火
  • 紫荊城裡有70多口井為何沒人敢喝裡面的水?竟藏著令人吃驚的秘密
    紫禁城內有70多口井,為何無人敢喝裡面的水?竟藏著令人吃驚的秘密。幾百年來,幾乎沒又人會喝紫禁城內的井水。去過故宮參觀過的人,基本上都會有那麼一個疑問,為什麼故宮內那麼多口井,皇上還要捨近求遠放棄宮中便捷的水井,而選擇喝玉泉山的水呢?紫禁城70多口井為什麼沒人敢喝?
  • 故宮70口水井,沒人敢喝井裡的水,聽了這3個原因後你就明白了
    在古代,人們的飲用水來源除了從河中、湖中取水,最常見的便是從井裡打水了。可以說每一所古代建築都離不開水井的構造,而從古至今,人們關於井的傳聞也數不勝數。今天我們要說的,便是故宮裡的70多口井。而與這樣的人口基數所匹配的,自然就是故宮裡的水井了。如今的我們遊覽故宮也能看到故宮裡星羅棋布的水井,很多人會覺得,當時故宮的人們想要喝水,就從井裡打水就可以了。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根據統計,故宮裡大概有著70多口井,但是在當年,沒有人敢喝故宮井裡的水,井裡的水上到皇帝、下到侍從是都不敢喝的。這是為什麼?難道是因為相傳故宮的井下鎮有龍嗎?
  • 為何故宮600年來屋頂都沒鳥糞?到底有何「玄機」?
    為何故宮600年來屋頂都沒鳥糞?到底有何「玄機」?故宮在不少人的眼裡應該都是一個非常聖神的地方,即使是到了今天在故宮裡面還是有著很多沒有開放的區域,關於故宮的傳說也一直沒有少過。對於不熟悉故宮的人而言會覺得哪裡都特別的相似,故宮做為幾朝的皇宮,每一個朝代都在前朝的基礎上進行修建,佔地面積非常大,大大小小的宮殿不計其數,要是進去裡面遊玩沒有人帶領或者是導航,怕很多人走了進去就很難出來了,不知道大家在遊玩故宮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一個神奇的事?就是故宮中很少見到鳥糞,於是很多的人都會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何故宮600年來屋頂都沒鳥糞?
  • 故宮有70多口井,卻沒人敢喝裡面的水,其中有何原因?
    眾所周知,故宮輝煌磅礴,佔地數傾,裡面的宮殿樓宇眾多,配套設施也是應有盡有,故宮之中也不缺少水源。但生活在故宮中的所有人,上至帝王嬪妃,下到宮女太監,沒有一個人飲用故宮中的井水。按道理講,在故宮中打造的水井,不就是為了供人飲用,為什麼不用呢?那整個故宮紫荊城的飲用水又從哪裡來呢?故宮有70多口井,卻沒人敢喝裡面的水,其中有何原因?
  • 故宮70多口井裡的水,為何不能飲用?專家的回答有點恐怖!
    故宮70多口井裡的水,為何不能飲用?專家的回答有點恐怖! 故宮是我國歷史上非常出名的建築群,在這裡居住過多代君王,有著濃厚的歷史氣息,很多人去到北京後都會看一看這故宮的模樣,那麼在故宮當中有著70多口井,井裡的水為什麼不能喝?
  • 故宮宮殿牌匾上的斷箭,200年來無人敢拔,究竟有何來頭?
    故宮宮殿牌匾上的斷箭,200年來無人敢拔,究竟有何來頭?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築群之一,每天將近要接待近萬名的海內外遊客。作為北京的一個著名旅遊景點,贏得了眾多遊客的讚譽。故宮時常也進行修繕工作,但是有一個地方管理員從來都沒有修繕過?那是哪兒呢?
  • 三個原因告訴你:故宮為何600年來屋頂從沒鳥糞,連鳥也很少!
    三個原因告訴你:故宮為何600年來屋頂從沒鳥糞,連鳥也很少!文|看一支獨秀歷史總是有跡可循。從長城到宮殿,從陵墓到遊園,每一處建築都有它們自己的意義。尤其是故宮,玉欄高牆,紅磚黛瓦,其磅礴而又巍峨的氣勢和巧奪天工的設計建造不能不令人感嘆。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都城,也就是當時的紫禁城,他的建造工藝和歷史價值都非常值得後世保護和研究。例如故宮的選址,防火,建造規格,工匠工藝等,都蘊藏著無窮無盡的學問。直到今天,故宮已經屹立在北京600多年,其中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細節,在過去的600多年中,故宮的屋頂除了灰塵顆粒,幾乎沒有鳥屎,這是為什麼呢?
  • 故宮內有70多口井,無人敢喝裡面的水,這是為什麼?
    但是故宮雖然是富麗堂皇,但是其建築材料皆是木質結構,再加上晚上照明,一般都是使用燈火。若是遇上年老失修的木質結構,只需要一點點的火星便可引發火災。據歷史統計,從永樂年間開始,大概在600年的時間裡,火災就有100多起。如此算來,基本上每隔年便會有一處火災。 考慮到皇宮乃是深宮大院,而且為了帝王的安全,周邊的建築幾乎是少之又少,更別提相近的水源。因此,為了避免火災的大肆蔓延,每個院都有一口水井,可以就近取水進行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