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內有70多口井,卻無人敢喝裡面的水,宮中老太監為何這麼說

2020-12-25 照見古今

紫禁城,那是我國普通民眾看不透的一個地方,從古至今都被神秘氣息籠罩著。比如說整個建築中的水井,據說共有70多口。可這麼多口井,它竟然不是為了人們喝水而存在的,這是為什麼呢?說出原因來,恐怕真的讓人不寒而慄了。

人人都知道當年紫禁城中的人不喝井裡的水,但為何還要挖那麼多井呢?

紫禁城又被我們稱為故宮,其整個建築面積達到了15萬平方米,至於佔地面積,那就更宏偉了,竟然有72萬平方米。按說,這麼大一個地方,會有70多口井也不足為奇,人多地大,自然需要的水就多,唯一解決的方法也就只有多挖井了。

可是,據一位曾經在世的老太監所言:故宮內的井水是沒有人敢喝的,想要喝水,每天宮內都會有人出去拉水回來。如此問題就來了,這麼多井水用來做什麼呢?

滅火!對,你沒看錯,故宮內的井最大的用途可能就是用來救火使用了。眾所周知,故宮建築的主體構造多為木材,平時如果有個小疏忽,哪怕是打個雷電,都有可能引起火災。

而且,從各項資料中可以發現,故宮從來就是多起火的地方,慶祝時煙花引起的火災、燒飯時失手引起的火災、點燈時不慎引起的火災,甚至是有人暗中故意失手引起的火災,絕對的五花八門呀。

反正故宮從朱家到愛新覺羅家,足足歷經了六百年的時間,建築使用材料老化,各種事件堆積,引發的火災也就極多了。

根據檔案有記載的火災,大約有一百多起。而且,因為火災大小不一樣,引發的後果也不一樣。

永樂十九年,紫禁城剛剛造好三個月,結果一聲雷鳴,宮內便燒起了一把大火。這把火整整燒了一夜,結果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全部化為烏有。

嘉靖年間,靖靖皇帝朱厚熜更是失火大戶,據統計他在位期間,故宮共計失火22次。

因此,朱厚熜做了45年的皇帝,換算下來基本就是每兩年就來一次火災,這完全就是個火娃呀,沒事就燒一把的節奏有沒有?

而在清朝時期,火災也不少,比如說光緒十四年那場大火。當時正值寒冬十二月,一把大火將整個北京城都映亮了。對,這就是著名的貞度門失火案。就這一場大火,紫禁城內至少三處大殿被毀。

是不是很可怕?生活在紫禁城裡的人與外面的人還不一樣,著火了不能跑出城去避難,只能救火,救不下恐怕就要與皇宮一起犧牲了。面對如此可怕的現實,多挖點井,用來救火就再自然不過了。

而且,救火只是一個方面,這些井還有其他用途,比如澆澆花草樹木,比如在宮鬥中當作工具,以及收拾個小太監、小宮女的。不聽話就給你投井,這大概是人們耳朵裡常聽到的故宮故事了。

為何人人都說紫禁城的井水不能喝?有沒有真實的依據呢?

這時肯定就有人說了:這完全是受影視劇的影響,哪有那麼多宮鬥、殺人事件呀,純粹是因為故宮內井水不好喝,所以才另外從城外運水來使用。

這倒也不假,至少,在最初的時候,紫禁城內的井水是能喝的,而且人們也一直喝這裡面的水。但後來出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明朝明憲宗朱見深當政時期,他的愛妃萬貞兒讓整座紫禁城的井水都染上了可怕的顏色。

沒錯,就是萬貴妃投毒事件。當年,萬貴妃自己的兒子死了,她又怕其他妃嬪有孕後生下皇子。可是,真要個個都提防實在太難了,畢竟一個後宮那麼大,誰知道哪天哪位妃子就生下個一男半女的呢?

於是,萬貴妃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要絕老朱家的後。她讓人在整個宮內的水井裡投毒,當然,喝了這井水倒不會死人,但想要生育就難了。

後來這件事被一個小宮女說漏嘴,這下宮內人都嚇傻了,他們再不敢喝故宮內的井水。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也就只好從外面運水來喝了。

這件事其實倒不是那麼可怕,畢竟井水是流通於地下水且經常更新的,所以,過一段時間哪怕投過毒也沒什麼作用了。但問題是你永遠不知道在哪口井裡會發現不該看的東西,比如屍體。

遠的不說,就說當年受慈禧百般打壓的珍妃吧,她不就最終被按到水井裡了嗎?一直到八國聯軍走掉,她的屍體才被打撈起來,而這時她的屍體已經泡得腐爛了。

試想一想,這樣的水井別說喝水,就是看一眼也雙腿發抖呀。

事實上,這絕對不是個案。在後來,溥儀皇帝就親口證實過,在皇宮中的小宮女,有些受了冤,做了錯事的,因為生無可戀,直接投井的很多。而除此之外呢?哪個小主看不順眼誰,偷著將其滅口,那也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整座紫禁城已經歷時六百年,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哪口井裡死過人,哪口井裡被投過藥,恐怕是人們沒辦法記下來的。在這樣的現實之下,再喝故宮內的井水,那心理方面的陰影面積就難以估計了。

至於宮內那麼多人要喝哪裡的水,這完全不是個問題,在距離紫禁城二十裡遠的地方,有一處乾隆親題的"天下第一泉"

整個宮內的人都以此水為源,只不過有些人用得多一些,有些人就用得少一些。想要面對著水井那樣自由用水,這對紫禁城的人來說也是一種奢侈呀。

看看,這就是故宮的井,它雖然口數不少,可真正能讓人入口的理由實在不多。不要說過去生活在裡面的人不敢喝,就是到了今天,我們只是想一想,大概也沒勇氣來喝一口裡面的水了吧?

相關焦點

  • 風雲詭譎的故宮藏有70多口井,老太監講述無人敢喝的深層原因
    老太監深諳宮中之道,之所說出"故宮內有70多口井,無人敢喝裡面的水"這樣的話,是有著深刻原因的,我們且聽老太監如何講述。首先,不喝故宮井裡的水,是因為不需要。故宮是皇室家族居住和辦公的地方,掌握天下大權,在吃喝上享受的是至高無上的待遇,飲用水自然也是最好的。那哪裡的水才是最好的呢?玉泉山的水。
  • 故宮有70多口井,但老太監說沒人敢喝這水,那宮內的人喝什麼?
    據了解故宮有70多口井,幾乎每座宮殿都有一到兩口井。眾所周知,故宮的建築是木質結構,宮殿與宮殿之間緊挨著,一旦發生火災,會難以控制。 然而,故宮內流傳著一個說法。
  • 故宮裡水井有70口,可卻無人敢喝,一老太監道出真相
    故宮裡水井有70口, 可卻無人敢喝, 一老太監道出真相眾所周知,凡是去往北京旅遊的遊客,都會前往北京故宮參觀一下,作為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之地,能夠一睹芳容,也不枉此行了,不過就這個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的地方,最令人驚訝的一點,便是故宮裡面的水井,據統計,故宮裡面呢有70口井,然而史料記載,宮裡的人所使用的水都是從宮外運送,井水卻無人敢喝,那麼這些井到底有何作用呢
  • 老太監說:故宮72口井,無人敢喝裡面的水,這是為什麼?
    因為故宮是古代皇帝居住的宮殿,在古代,能進入到紫禁城(故宮的舊稱)的都是達官貴人,而非常人所能隨意進出。而現在,人們擁有了可以近距離觀察皇帝居住地方的能力,自然都會想進去查看一番。但是聽大部分人說起故宮,他們都有一個疑問,就是故宮裡怎麼會有那麼多口水井?而清朝的老太監曾說這些水井裡的水沒有人敢飲用,是真的嗎?今天,就來帶大家一探究竟。
  • 紫荊城裡有70多口井為何沒人敢喝裡面的水?竟藏著令人吃驚的秘密
    紫禁城是最高皇權的象徵,也是皇帝居住辦公的重要場所。紫禁城內有70多口井,為何無人敢喝裡面的水?竟藏著令人吃驚的秘密。幾百年來,幾乎沒又人會喝紫禁城內的井水。去過故宮參觀過的人,基本上都會有那麼一個疑問,為什麼故宮內那麼多口井,皇上還要捨近求遠放棄宮中便捷的水井,而選擇喝玉泉山的水呢?紫禁城70多口井為什麼沒人敢喝?清朝,從皇帝到宮女太監的飲水都是有規制的。
  • 故宮內有70多口井,可是卻沒人敢喝,這是為何?
    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也是現在國家五A級景區,每年有成千上萬的遊客來這裡參觀。明成祖時期有大臣上奏說北京是龍興之地,加上北京是明成祖的封地,所以明成祖花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去修建紫禁城。
  • 故宮有70多口水井,為何裡面的水無人敢喝?原因有這兩點
    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間,卻只住過朱家和愛新覺羅家兩戶人。按說一個規模如此宏大的院子,用水自然是一大難題,或許古人也嫌每天用牛車從外部拉水太麻煩,故此在故宮中曾發掘了七十多口井,將70口井合理分布在72萬平方米的大院子中,也已經足夠滿足宮中人員的飲水需求,可為什麼到了清朝,卻沒有任何人敢喝這井裡的水?原來故宮72口水井全部相通,如果一口井受汙染,也將很快蔓延到整個地下水世界,為了防治各種傳染病,所有皇宮人員也就再也不敢飲用故宮井水。
  • 故宮內有70多口井,為什麼無人敢喝裡面的水?這裡告訴你原因
    幾乎每一口井都死過人,別說飲用,就是當洗澡水也會令人嫌棄,衝洗院子、蓄水滅火倒是還可以。永樂十八年,朱棣遷都到他的龍興之地北京,也就是咱們今天所說的故宮,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被老朱家和愛新覺羅家佔據了500年之久。
  • 故宮的72口井,埋著什麼?為何600年來無人敢喝?
    這就奇怪了,據統計,故宮內有72口井,可為何宮中沒人願意喝呢?非要捨近求遠從玉泉山運水來,且專闢出一道寬闊的城門走水車。答案其實很簡單——故宮的井水有"毒"。原因一:主要用來防火:從朱棣修建北京故宮,至今600年過去了。
  • 故宮70口水井,沒人敢喝井裡的水,聽了這3個原因後你就明白了
    在古代,人們的飲用水來源除了從河中、湖中取水,最常見的便是從井裡打水了。可以說每一所古代建築都離不開水井的構造,而從古至今,人們關於井的傳聞也數不勝數。今天我們要說的,便是故宮裡的70多口井。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根據統計,故宮裡大概有著70多口井,但是在當年,沒有人敢喝故宮井裡的水,井裡的水上到皇帝、下到侍從是都不敢喝的。這是為什麼?難道是因為相傳故宮的井下鎮有龍嗎?其實並非如此,聽完這3個原因,想必你也不會想喝故宮井裡的水的。
  • 故宮有70多口井,卻沒人敢喝裡面的水,其中有何原因?
    故宮有70多口井,卻沒人敢喝裡面的水,其中有何原因?用於救火和清洗根據史料記載,故宮中上百個宮殿,其中擁有水井的宮殿就有七十多座,根據宮殿的大小,每個宮殿會配置一到兩口水井,算下來,整個故宮應該有一百多口水井。皇宮中的建築大部門都是木質結構,如果發生火災,要控制住火勢非常艱難,所以人們在修建時,會再宮殿內找個合適的位置打一口井,當作消防滅火用水。
  • 故宮內有70多口井,無人敢喝裡面的水,這是為什麼?
    明朝的都城一開始是在南京紫禁城,然而即使朱棣打著清君側這般看似名正言順的名義,能騙到天下人,卻騙不了自己。因此在永樂年間,朱棣將都城遷至北京。北京紫禁城從朱棣開始的一直溥儀退位共經歷了24任帝王,再加上歷代帝王登基之後,對於皇宮都會進行一定的修繕,形成了如今佔地面積27萬平方米的建築群。
  • 故宮擁有70多口井,為何不能飲用?原因有兩點
    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國度,因為其歷史文化底蘊,成為了全球相當出名的旅遊國家,因為中國疆域遼闊,幾千年的歷史潮流中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的的風景名勝,其中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為了國內外很多遊客喜歡來的地方,最近正值故宮600歲生日,來跟大家講述一件關於故宮水井的故事,故宮有70多口井為何不能引用呢
  • 故宮70多口井裡的水,為何不能飲用?專家的回答有點恐怖!
    故宮70多口井裡的水,為何不能飲用?專家的回答有點恐怖! 故宮是我國歷史上非常出名的建築群,在這裡居住過多代君王,有著濃厚的歷史氣息,很多人去到北京後都會看一看這故宮的模樣,那麼在故宮當中有著70多口井,井裡的水為什麼不能喝?
  • 故宮有一百多口水井,為什麼裡面的水無人飲用?
    故宮又叫紫禁城,是明朝和清朝兩代皇帝的皇家宮殿。從1420年建成明成祖朱棣搬遷入住,到1924年清朝末代皇帝溥儀被馮玉祥趕出,明朝和清朝皇帝在故宮裡居住了504年。作為皇家宮殿,故宮建築規模龐大,各種配套設施完善。
  • 說說百年內不斷出怪事的珍妃井(你不知道的靈異事件...
    慈禧對光緒恨之入骨,真想一刀殺了,卻又不敢。如果殺了光緒,洋人問罪下來說她弒君,慈禧恐怕也是個死。 但不出這口惡氣,慈禧又不甘心! 於是,慈禧想出一條毒計:殺掉光緒唯一喜愛的女人珍妃,戳光緒的心窩子。 於是,慈禧把多日不見得珍妃押到面前,演了一齣戲。
  • 護城河的水竟然有這麼多秘密?
    據相關的資料顯示,在故宮裡面有70多口水井,而且這些水井在整體的布局上也是相當的合理有序,很明顯可以看出來的是,這些水井的挖掘就是為了生活在紫禁城裡的人日常飲用的。可事實是怎麼樣的呢,自從清朝以後,大家都沒有再喝這些井裡的水,而是選擇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從玉泉山上往下運水。
  • 70歲老太監說出真相
    慈禧在帶光緒帝西逃之前曾將珍妃投入井中,最終這個光緒帝最寵愛的妃子不幸溺亡,如今珍妃葬身的那口井在故宮中已經成為一個景點,很多遊客在遊覽的時候都曾質疑過,因為這個井口特別小,成年人根本就掉不進去
  • 故宮紫禁城中的詭異傳說,珍妃井、陰陽道、掌燈宮女,匪夷所思
    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帝王住所,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位於北京城的正中央,坐正北朝正南,背山面水,可以藏風聚氣,具備五行八卦,生生不息,可以說是最好的陽宅風水寶地。明朝鼎盛時期,紫禁城裡嬪妃加上宮女人數多達九千人餘人,清朝繁榮之際,康熙后妃55人,乾隆后妃41人……紫禁城燈火通明、人丁興旺,可以說是天下女子最羨慕的地方。然而六百多年過去了,紫禁城早已不復往年的光景,深宮禁院的詭異傳說更是傳得沸沸揚揚,當地更是流傳出禁苑三大禁區,詭異傳說多到都數不清,特別是那些不對外開放的區域,更是神秘從從。
  • 為何有些古人的井裡都會養一兩隻烏龜?烏龜的「洗腳水」能喝嗎?
    上世紀80年代,廣大農村還沒有通自來水,很多人家裡都會有一口儲水大缸,以供家裡做飯、飲用基本應用。而每口大缸裡都會養幾隻河蚌和小魚。以前人認為河蚌是可以淨化水的,基本上養了河蚌的缸底沒有什麼雜質。而一般要取水前,大人們通常會叮囑小孩,去觀察一下小魚和河蚌的活動狀態,如果發現小魚和河蚌不對勁了,那這口缸的水很有可能就會被徹底倒掉。因為這種小魚和河蚌對水質的要求特別高,一旦有什麼水質有什麼問題,小魚和河蚌就會立刻出現不良反應,甚至死亡。而在村口的井裡,通常也會養很多活物,比如魚、蛙、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