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交通基建一直是我們很有說服力的一張名片,尤其是在鐵路列車方面,中國具有很大的優勢,甚至在引領世界。隨著新一代磁懸浮列車的到來,而作為全球第一大國的美國,也不禁羨慕起來。
近日,一家美國媒體關注了中國鐵路部門正在著手準備1000km/的磁懸浮列車,並計劃於2020年試車。在今年5月份,600km/h磁懸浮列車的樣車就已經在青島下線,這引起了美國人的興趣。
美媒認為,更高速的磁懸浮列車的立項,說明了中國如今正在開闢一條新的道路。中國已經建成了30000公裡的高鐵網,比全球其他所有國家相加起來還要多,高鐵網絡對於中國而言,逐步趨向於一種飽和式發展,在此基礎上,中國並沒有選擇止步不前,而是開始了磁懸浮列車計劃。磁懸浮列車也填補了高鐵與民航之間的速度空白,因此磁懸浮列車將對高鐵起到互補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而最讓美國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中國的磁懸浮技術屬於自成一派。中國磁懸浮採用了高溫超導磁體,這打破了西方的認知。最初,科學家認為對於金屬而言,它們具有超導性得在溫度低於30開爾文(–243.2°C)的情況下才具有效果,不過後來科學家發現了在高達138開爾文的環境下具有超導體性能的材料,這意味著超導磁體可以在更高溫度下達到超導性。中國利用高溫超導磁體打造磁懸浮系統,所需能量更少,成本更低,並且比其他類型的磁懸浮火車產生更少的熱量,還能產生更大的牽引力並獲得更高的最大速度,中國也是是首先將高溫超導材料運用於磁懸浮列車中的。
目前,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正在建設可運行的磁懸浮系統的國家,他們正在建造從東京到名古屋相距260公裡的線路,預計2027年完工。而隨著中國新的磁懸浮項目的立項,相信借著豐富的經驗,中國很快就能大規模進行磁懸浮列車的項目,屆時磁懸浮列車將成為中國的又一代表。
然而令美國人感到不解的是,日本磁懸浮使用的電動懸浮技術,最初是由美國人詹姆斯·鮑威爾和戈登·丹比聯合開發的,兩人自1966年便發表了相關論文。而最早的磁懸浮技術來源可追溯到1904年美國人羅伯特·戈達德的理論。可是目前全球三大磁懸浮系統—電磁懸浮、電動懸浮和高溫超導磁懸浮,其代表國家分別是德國、日本與中國,中國後來居上並自成一體,但身為磁懸浮先驅的美國人,反而在磁懸浮列車領域都沒有一席之地。
在美國所有的鐵路系統中,有99%是通過柴油—電力系統運行的。美媒認為這樣的運行方式更適合1950年,而不是21世紀。美國真正依靠電氣化運行的高鐵僅34英裡(約55公裡),而且不存在磁懸浮列車。中國與美國的列車已經向完全相反的方向邁去,這讓美國人不禁哀嘆道:「為什麼我們不能這樣做?」(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