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首次提出「超級高鐵」的概念,設想將「膠囊」列車置於低管道內,利用磁懸浮技術,速度接近飛機的1000公裡時速。如今,該項目已經在美國得到認可。
近年來,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進步神速,尤其是高鐵讓全世界矚目。據央視財經報導,在中國這項實驗也在進行中。
據了解,由成都西南交通大學搭建的全球首個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懸浮列車環形實驗線平臺,是國內第一個載人高溫超導磁懸浮環形實驗線。該線路總長45米,設計載重300公斤,最大載重可達1噸,懸浮淨高大於20毫米,是目前國際上同等載重能力,截面最小、永磁材料用量最少的超導懸浮系統,可進行0-50 km/h的實際動態運行實驗。
據介紹,在真空管道理想狀態下,這項技術上的創新,可將列車理論時速提高到1000公裡以上的更高速度。換句話說,這堆實驗設備,搭建的將是人類目前能觸摸到的未來超級高鐵的雛形。
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衛華表示,隨著今年時速400公裡、400公裡+試驗平臺的完成,未來速度也可以做到最高,接下來還將做時速1500公裡。他表示,這一技術在國際上,無論高溫超導磁浮還是真空管道,都是走在前面的。
目前,中國、德國、日本、美國、巴西等國都在大力度推進超導磁懸浮車的實用化進程。在國內,中車青島四方機車公司曾在2016年10月正式啟動研製時速600公裡的高速磁浮列車項目。
2017年8月,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宣布,人類第五種交通工具「高速飛行列車」項目已開展研究論證,時速最高可達4000公裡。
此前,
據澎湃報導,
航天科工副總經理劉石泉透露,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開展了「高速飛行列車」的研究論證,擬通過商業化、市場化模式,將超聲速飛行技術與軌道交通技術相結合,研製的新一代交通工具,利用超導磁懸浮技術和真空管道,致力於實現超音速的「近地飛行」。中國航天科工的「高速飛行列車」最高速度可達4000公裡/小時。而目前的民航客機的飛行時速約為900公裡。
再比如理論時速2000公裡的海底真空超級高鐵項目,據澎湃報導,4月,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鈞,中國工程院院士顧國彪、樂嘉陵和眾多專家來到舟山普陀就建設世界首條海底真空懸浮隧道,進行技術研討。
在水下30-50米中建一個密閉的管道,把裡面抽成真空。然後把人或物裝載在一個膠囊裡面,再把膠囊放到管道中運行。由於採用真空磁懸浮技術,無機械摩擦阻力,速度可超過1000公裡/時。
有了海底超級高鐵,大連到天津,只要27分鐘;福州到臺北,只要13分鐘;廈門到高雄,只要20分鐘;上海至北京,只要30分鐘。而上海到日本東京,全程1850公裡,也只要2小時。
這個項目當前的最大問題是,國家相關部門何時能立項。為此,孫鈞等三位院士及專家呼籲爭取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部門批准立項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