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紐約到北京2小時?探訪西南交通大學真空管道磁懸浮實驗室

2020-12-21 觀察者網

從紐約到北京只要兩個小時,美國電動汽車公司Tesla CEO艾倫・馬斯克告訴你,在不久的將來這個事情一定會實現。其實,早在2003年,西南交通大學就已經開始研究這種「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了,還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實驗系統」。

10米長實驗設備

計算出最有效運動方式

「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未來世界交通的終極解決方案」。在西南交大真空管道磁懸浮實驗室的牆上,掛著這樣的一句話。牆下面,就是在2011年4月建成的「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實驗系統」,這個實驗系統由真空管道、永磁軌道、高溫超導模型車、驅動系統和真空機組5個部分構成。

記者在現場看到,由有機玻璃構成的真空管道長達十米,呈圓形,管道中,加了液氮的高溫超導模型車在永磁軌道上快速地滑行著。實驗室主要研發人員趙立峰副教授介紹說,結合這個實驗系統的測試和計算機的模擬,就能計算出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最有效的運行方式。

7月19日,記者探訪西南交大真空管道磁懸浮實驗室

實驗室馬博士正在觀察真空管道裡面的磁懸浮列車運行

真空管道運輸

最高時速可達7000公裡

「空氣阻力是傳統軌道交通發展的最大障礙。」趙立峰介紹說,對於在大氣環境下運行的列車來說,時速400公裡已經是一個極限速度了。而在真空環境中,這些問題都將不復存在。

「通過調整真空參數,就可以模擬10000米高空、20000米高空,甚至是宇宙的真空環境。真空度越高,列車的運行速度就能越快。」在西南交大對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的展望中,這種無空氣阻力,無接觸供電、無接觸驅動的新型運輸方式,運行速度可高達6-7千公裡每小時。

無噪音、無汙染、高速、耗能低等,都是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的顯著優點。除此之外,這種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的安全性也是一個很顯著的特點。

地上地下都能建

成都到北京只用20分鐘

「目前,這種軌道交通系統還處在理論研究階段,但已經向相關部門提出了建造的相關建議。」趙立峰告訴記者,這種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的真空管道地上地下都能建。地上的可採用高架管道建造方式,造價約3000萬人民幣/公裡。地下的為埋設管道的方式,按照目前地鐵隧道造價估算,其造價應在4億元每公裡左右。

這種列車的運行速度可高達6-7千公裡每小時,成都到北京的飛機飛行距離是1600公裡,需飛行2小時左右,而如果乘坐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20多分鐘即可到達。

不過,速度這麼快,票價可不一定貴,趙立峰介紹說,由於真空管道高速列車,每人公裡能耗只有普通列車的一半甚至更低,其票價可低至現有高鐵的三分之二甚至一半。

團隊素描

建成全球首個「膠囊高鐵」實驗系統

10年,可以是夢想成為現實的時間。

2003年,2013年,10年的距離,在西南交通大學超導與新能源開發中心主任趙勇教授的主持下,「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從一個模糊的概念,成為一個實實在在的「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實驗系統」,而在未來,它有可能成為連接各個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

「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有可能成為未來城際間的主要交通工具!」趙勇是我國在高溫超導研究領域培養的第一位博士,2003年,西南交大超導與新能源開發中心成立,他將真空管道運輸首次列為研究課題之一,並組建研究團隊,包括三位教授、1位副教授,1名講師和1名博士。

2004年12月,西南交大沈志雲院士舉辦了「真空管道高速交通」院士研討會,20多名院士、專家參加。沈志雲院士在《關於真空管道超高速交通的思考》提出的設想,我國真空管道超高速交通的發展戰略和技術方案發展戰略定位於每小時600~1000km超高速地面交通。

「在2007年之前,整個團隊的研究都比較辛苦,無接觸供電系統、磁懸浮性能一系列問題等待攻克,科研經費等都一度面臨困境。」為了研究項目,整個團隊甚至放棄了節假日,在實驗室中埋頭苦幹。事情在2007年出現轉折,2007年初,該校建立了「磁浮技術與磁浮列車教育部創新團隊」,開始了真空管道磁浮列車技術的實驗探索研究。2009年,趙勇教授同其他專家合作出版了專著《速車系統概論》,對於真空管道交通進行了深入與系統的討論,這是世界上第一本系統論述真空管道磁懸浮技術的專著。

2011年4月,世界上第一個「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實驗系統」在這個研究團隊手中建成。目前,他們正在建設接近於真實環境的高速大型試驗系統,而這,是從理論走向實際的重要一步。

展望

無摩擦、更便宜、更環保

據趙立峰介紹,真空管道運輸是一種無空氣、無摩擦的運輸方式,比火車和飛機更安全、更便宜、更安靜。除此之外,這種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的安全性也是一個很顯著的特點。趙立峰介紹說,這個軌道交通系統採用無接觸供電,無接觸驅動,沒有機械性接觸,因此不會脫軌;同時,通過管道的無接觸供電,可以隨時監控到列車的運行,不會發生撞車事故;在管道中運行,不受大雪、雷電等惡劣天氣影響。「因此,安全性肯定比普通列車高。」

而在美國電動汽車公司公布的細節中,每一個「膠囊」重達183kg,長16英尺(4.87米),能容納4至6名乘客,還有存放行李的貨廂。連接兩個目的地的管道跟高速鐵路一樣,會搭建在地上。

爭論

乘坐:如何克服超高加速度?

諸多學者提出,未來運輸問題的終極解決方案將是深埋於地下的真空管道磁懸浮運輸系統。

從理論上來講,建造真空管道超高速運輸系統已具有現實可行性。但也仍存在眾多的技術問題有待解決。比如,人體是否能夠承受超高加速度和高速轉彎產生的巨大的離心力。

造價:一公裡管道超10億?

中國兩院院士沈志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曾表示:「成本太高了,這麼長的隧道,還需要抽氣,真空管道一公裡10個億也下不來。」

時速:真的能上千公裡?

同濟大學磁浮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國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理論上,在真空環境內交通運輸確實有可能達到更高速度,但最高速度還與懸浮導向系統、牽引系統、軌道系統及運行控制系統性能相關。真空管道運輸的速度可以超過目前大氣環境中的最高速度,但是否能達到1000公裡的時速或更高速度,需要有更嚴密的論證並最終通過試驗來驗證。

相關焦點

  • 成都西南交通大學搭建管道磁懸浮列車,理論時速超1000公裡
    據了解,由成都西南交通大學搭建的全球首個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懸浮列車環形實驗線平臺,是國內第一個載人高溫超導磁懸浮環形實驗線。   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衛華表示,隨著今年時速400公裡、400公裡+試驗平臺的完成,未來速度也可以做到最高,接下來還將做時速1500公裡。他表示,這一技術在國際上,無論高溫超導磁浮還是真空管道,都是走在前面的。
  • 英媒關注中國研發真空管道超高速列車:比現有高鐵快3倍
    參考消息網5月4日報導 英媒稱,在中國的「超級高鐵」實驗室裡,科學家們利用一個具有未來主義色彩的管道來測試速度比飛機還快的磁懸浮列車,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2日報導,中國科學家一直在測試一種超高速列車的原型車,該列車的旅行速度可能比飛機快。
  • 內地研發真空磁懸浮 時速最低4000公裡
    一種最低時速4000公裡、能耗不到民航客機1/10、噪音和廢氣汙染及事故率接近於零的新型交通工具——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已呼之欲出——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將把北京與華盛頓納入兩小時交通圈
  • 真空管道磁懸浮重環轉子超級蓄能系統
    真空管道磁懸浮高鐵將是未來數百年主要長途客運設施,該系統快速、環保、安全經濟。初期時速可達1000公裡/小時,技術成熟後可達到超音速的5000公裡/小時,成為遠途、跨洲際旅行的最佳工具。由於技術、經濟、安全等問題有待解決,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還看不到實現的曙光。 但是真空管道磁懸浮的基礎技術是成熟的,可以由此發展一種低損耗的蓄能技術。當前,由於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國家電網急需大規模建設蓄能設施。
  • 【工業之美】在真空中運行的「超級高鐵」 從北京到廣州只要兩個多...
    圖片來源:科技網據新華社11月28日報導,2017年中國將建成首條真空管道高鐵試驗線,屆時時速將達到400公裡,預計2020年-2030年實現時速500公裡到600公裡,最終將形成一種真空管道高速交通,擁有時速可達1000公裡的」超級高鐵「時速1000公裡意味著速度完全可以趕得上民航飛機,是現有高鐵速度的3倍多,從北京到廣州2300公裡的路程
  • 美設計真空管道磁懸浮星際列車:時速3200公裡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學實驗室科學家近日設計了一種名為「星際列車」發射系統,該系統利用一條長約1000英裡(約合1609公裡)的真空管道和一條超導電纜將磁懸浮列車送往低地軌道。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技術不僅僅可以實現,而且實現成本也要遠遠低於火箭成本。
  • ...軌道交通國際高峰論壇上透露 成都將建6公裡磁懸浮列車試驗線
    2018「一帶一路」軌道交通國際高峰論壇上透露 成都將建6公裡磁懸浮列車試驗線
  • 溫州到北京只要半小時?坐這個出行竟比飛機還要快四倍!
    溫州人下班後,可以約死黨到青島買幾箱啤酒再到北京簋街吃大排檔要是廢話不多,吃好喝好後回到溫州,家裡老爺子的新聞聯播或許還沒看好……速度絕對比你從下呂浦到狀元去吃王魚要快。超級高鐵的雛形已經在中國的實驗室裡搭起來目前,在中國的實驗室內已經搭建起了全球首個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懸浮列車環形實驗線平臺
  • 多地規劃預留高速磁懸浮通道,「超級高鐵」要來了?
    近日,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公布了《廣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0-2035年)》公眾諮詢版。2020年8月,交通運輸部發布的《關於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又提出,「發展智能高速動車組,開展時速600公裡級高速磁懸浮、時速400公裡級高速輪軌客運列車研製和試驗」。「現在推進高速磁懸浮是市場有需求,技術上也可行。」
  • 中國將將海底真空超級高鐵,從上海到東京僅2小時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中國基建享譽全球,尤其是高鐵,更是成為中國製造的一張名片,所接到的訂單更是排到幾年開外,讓國人為之自豪。然而,素有基建狂魔的中國怎麼會滿足這點成就呢?這不,中國將打造全球首個海底真空超級高鐵,時速可超過1000公裡,這可比飛機還快。
  • 時速1000公裡「超級高鐵」試驗車2年內或「上路」
    記者 賀梨萍作為中國真空管道交通「正規軍」的西南交通大學,多年醞釀的「超級高鐵」近兩年內或迎來重大突破。此前的6月19日,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型軌道交通技術研究所所長張衛華介紹,由西南交通大學承擔的「多態耦合軌道交通動模試驗平臺」,是在1500米可模擬不同低氣壓環境的真空管道裡,開展不同磁懸浮模式比例模型車運行測試,包括高溫超導磁懸浮模式在內,試驗速度超過音速,理論上有望達到時速1500公裡。而相關模型車試驗線正在成都搭建。
  • 時速4000公裡的列車要來了 在真空管道內運行
    李 丹 趙 明 本報記者 付毅飛  從北京前往武漢參加第三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記者坐的是高鐵,1152公裡的路程,跑了4個多小時。  在此次論壇上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正在推進的「高速飛行列車」項目,或將把京漢旅程壓縮到半小時以內。
  • 每小時4000公裡高速飛車即將來臨!張家口到北京只需3分鐘
    高速飛行列車定位於下一代交通工具有更快速、更安全、更環保、更舒適以及更好的天氣適應性等特徵其利用磁懸浮技術與地面脫離接觸消除摩擦阻力利用近真空管道線路大幅減小空氣阻力目前在中國的實驗室內已搭建起了全球首個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懸浮列車環形實驗線平臺
  • 廣州到北京只要30分鐘?超級高鐵要來了!
    4000公裡每小時是什麼概念如果以最高時速來對比超級高鐵的速度為音速的三倍飛機飛行速度的四倍北京到天津只需三分鐘北京到上海20分鐘>就算是廣州到北京橫跨了差不多半個中國也只要30分鐘如果高速飛行列車運行起來那麼我們就可以實現一個小時內穿梭與北京上海,廣州,合肥,成都實現了一小時經濟圈
  • 上海到北京只要20分鐘?是真的!超級高鐵要來了!
    也就是說未來 北京到天津只需3分鐘 你還沒找到座位就到了 上海到北京只要20分鐘穿梭於 北京,上海,廣州,合肥,成都 實現一小時經濟圈!
  • 北京碼頭補給的「航空母艦」:中國第一條海底真空隧道列車正在等綠燈
    「他是煙臺人,是煙臺到大連的海底隧道建設讓他有了這個想法。」九州動脈副總經理王敬國說,劉子忠的目標堅定:建造世界首條海底真空隧道,以海底真空旅遊飛行巴士的建設為跨海旅遊先行先試。為此,他組織研發團隊,由西南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專門人才研發攻關,目前已獲得多項專利。海底真空旅遊飛行巴士,就是跨海懸浮隧道真空列車。
  • 遠大科技張躍:「超級列車」可將北京到紐約的時間縮短至1小時
    可以將北京到紐約的時間縮短至1小時。  張躍指出,真正的問題汽車等交通工具的能源效率在過去的100年並沒有提高,「如果能源效率不提高,霧霾就會越來越嚴重,這在長期來說是不可行的。」  其次,「我們的交通工具的性能並沒有太多提高,比方說我們1964年就有波音747飛機了,可是我們現在還在造相同的飛機,還在造相同的速度,也就是說我們好像在所有地方都有提高,但是我們在出行速度上並未提高,即生活質量並未提高,也就是說我們交通技術跟我們時代的發展沒有合拍。」他說道。
  • 成都即將打造首條磁懸浮列車試驗線 為成都到德陽
    同時,由西南交通大學自主研製的第二代中低速磁懸浮工程化列車也將於2017年6月正式下線。  第二代中低速磁懸浮工程化樣車明年下線  今年5月6日,我國首條完全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低速磁懸浮商業運營示範線——長沙磁懸浮工程啟動載客試運營。
  • 中國研製超級磁懸浮列車 時速可達2900公裡
    2014年5月2日,四川省成都市,實驗室的博士、副教授鄧自剛介紹實驗室內的小型磁懸浮模型。當日,記者來到西南交通大學超導技術研究所、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探秘國內首例載人高溫超導磁懸浮環形實驗線。
  • 海底真空隧道列車:福建到臺北或許只需13分鐘
    九州動脈副總經理王敬國說,劉子忠的目標堅定:建造世界首條海底真空隧道,以海底真空旅遊飛行巴士的建設為跨海旅遊先行先試。為此,他組織研發團隊,由西南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專門人才研發攻關,目前已獲得多項專利。  海底真空旅遊飛行巴士,就是跨海懸浮隧道真空列車。主要採用水下橋隧技術、磁懸浮列車技術以及真空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