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最低時速4000公裡、能耗不到民航客機1/10、噪音和廢氣汙染及事故率接近於零的新型交通工具——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已呼之欲出——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將把北京與華盛頓納入兩小時交通圈,用數小時完成環球旅行已經成為科學家近期努力的目標,而中國在此項研究中已經走在世界前列。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09380.htm新磁懸浮不懼環境影響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2004年12月29日,一場有8名「兩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參與、多名國內權威專家出席的研討會召開。眾多學 界權威參與此次會議的主要議題是——真空管道高速交通。簡而言之,就是建造一條與外部空氣隔絕的管道,將管內抽為真空後,在其中運行磁懸浮列車等交通工 具,由於沒有空氣摩擦的阻礙,列車運行速度令人瞠目結舌,可大大縮短地球表面任意地點間的時空阻隔。管道由於是密封的,因此可以在海底及氣候惡劣地區運行 而不受任何影響。
身兼「兩院」院士的沈志雲在會上指出,我國應將目標定位在發展每小時600-1000公裡超高速地面交通,分四個階段推行,2020-2030年實 現運營。
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雖然未參加此次會議,但他向大會提交了他的書面意見。他認為,超高速磁懸浮列車的研發,在真空度問題上並不會存在原則性困難。
相關專家張耀平在接受採訪時指出,中國目前在各國中研究進度最快。
理論時速可達兩萬公裡
記者獲悉,首先將真空管道磁懸浮概念引進中國的,是畢業於西南交通大學的張耀平,在2007年成功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真空管道高速磁浮交通 基礎研究 」後,他開始全力推進這一「運輸革命」進入現實。
張耀平介紹說,最早提出真空管道磁懸浮運輸概念的,是美國蘭德諮詢公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專家。
2001年,經過努力,張耀平的研究獲得了我國學界和政府的支持,他認為,目前這項工程所需的技術已經成熟。「專家們提出的每小時600—1000 公裡時速,是一個保守的對外口徑,實際上所有研究者一開始就把這一運輸方式的常規運行速度定位為每小時4000公裡,而每小時6500公裡是一個中期目 標。近日在我與一名學者及其研究生座談時,他們提出,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的理論極限速度接近第一宇宙速度:可以實現每小時2萬公裡的速度。」
張耀平認為,目前科研項目唯一的需要,就是要從國家層面統籌建造第一條實驗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