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2年中國海洋產業發展特點分析

2020-12-21 中投顧問

   行業回顧

  海洋經濟總體實力進一步提升。中投顧問發布的《

2018-2022年中國海洋經濟

產業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諮詢建議報告》資料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

海洋經濟

繼續保持總體平穩的發展勢頭,年均增長8.1%,依然是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有力引擎。2015年海洋經濟總量接近6.5萬億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長了65.5%;海洋生產總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9.4%;涉海就業人員3589萬人,較「十一五」期末增加239萬人。

  海洋經濟布局進一步優化。「十二五」期間,發揮環渤海、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引領作用,北部、東部和南部三個海洋經濟圈基本形成,一些內陸省份海洋經濟逐步發展,浙江舟山群島、廣州南沙、大連金普、青島西海岸等國家級新區以及福建平潭、珠海橫琴、深圳前海等重要涉海功能平臺相繼獲批設立。山東、浙江、廣東、福建、天津等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地區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重點領域先行先試取得良好效果,海洋經濟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一批跨海橋梁和海底隧道等重大基礎設施相繼建設和投入使用,促進了沿海區域間的融合發展,海洋經濟布局進一步優化。

  海洋經濟結構加快調整。「十二五」期間,海洋產業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海洋經濟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5.1:47.7:47.2,調整為2015年的5.1:42.5:52.4。傳統海洋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海洋油氣勘探開發進一步向深遠海拓展,海水養殖比重進一步提高,高端船舶和特種船舶完工量有所增加。新興海洋產業保持較快發展,年均增速達到19%。海洋服務業增長勢頭明顯,濱海旅遊業年均增速達15.4%,郵輪遊艇等

旅遊業

態快速發展,涉海金融服務業快速起步。

  海洋科技創新與應用取得新成效。「十二五」期間,一批海洋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深海遙控無人潛水器作業系統海試成功,海洋深水工程重大裝備及配套工程、3000米水深半潛式鑽井平臺通過驗收,南極深冰芯鑽探第一次試鑽成功。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率超過50%,海水淡化設備國產化率顯著提升,兆瓦級海洋潮流能裝備正式併網發電,200千瓦波浪能裝備初步具備遠海島礁應用能力。

  海洋管理與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首次全國海洋經濟調查正式啟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取得明顯成效。海域使用管理深入推進,海域空間資源全面保障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海洋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海洋預報區域從我國近海延伸到全球大洋和兩極,海洋災害預警發布頻率顯著提高,海洋漁業生產安全和海上搜救環境保障服務系統投入試運行,管轄海域巡航執法時空覆蓋率進一步提高。抵禦風暴潮災害能力進一步增強,建成海堤約1.4萬公裡。

  海洋經濟

對外開放不斷拓展。「十二五」期間,上海、天津、廣東、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相繼設立。涉海企業通過對外投資建港、承接海洋工程項目、收購涉海公司等方式,拓寬了海洋產業合作模式和領域。「一帶一路」建設戰略順利實施,我國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在

基礎設施

建設、經貿合作、環境保護、人文交流、防災減災等領域展開務實合作,對外貿易和直接投資顯著增長。

  產業特點

  一、新興產業規模化增長

  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是我國的基本水情,作為水資源的重要補充和戰略儲備,

海水淡化

是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的重要途徑。截至2015年底,全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21個,產水規模100.88萬噸/日。目前,我國海水淡化工藝裝備和系統集成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系統制水能耗、運行成本等關鍵技術指標已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

  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的和田地區,地下水分布區域80%為苦鹹水。硬度高、鹼度高、含氟高、含鹽量超標,苦鹹水問題曾長期困擾當地居民。2015年底,應用於沿海地區的海水淡化技術在新疆沙漠腹地試驗成功,當地約6000人從此告別了苦鹹水。

  蒸蒸日上的

海水淡化

項目僅是我國海洋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2017年一季度,海洋新興產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態勢,重點監測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業、海洋藥物和生物製品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分別增長6.2%、14.9%。

  物質資源消耗低、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海洋新興產業已成為拉動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一匹「黑馬」。以

濱海旅遊

業和海洋生物醫藥業為例,2016年全國

濱海旅遊

業實現增加值12047億元,比上年增長9.9%,對海洋經濟的貢獻率達到24.2%。

海洋生物醫藥

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我國自主研發的首個深海沉積物微生物原位培養系統回收成功,為深海微生物功能研究提供了新平臺,在良好的發展環境下,

海洋生物醫藥

業持續較快增長,實現增加值336億元,比上年增長13.2%。

  海洋新興產業2016年整體增速超過12%,高於同期海洋經濟增速約5個百分點,實現了規模化增長。

  二、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科技對企業意味著什麼?對此,榮成愛爾斯

海洋生物

有限公司品控部部長張倩感觸良多。

  創建之初,愛爾斯僅能從事簡單的魚油粗加工,公司發展一度遇到瓶頸。後來通過與高校院所合作,採用國際先進的提取技術生產乙酯型和高含量甘油三酯型魚油,如今愛爾斯已成為幾十家保健品企業的長期供貨商,其出口產品通過了美國及歐盟認證。

  以科技為支撐實現華麗變身的愛爾斯並非孤例。2016年,我國海洋船舶工業承接能力提升,造船企業加速產品結構優化和提升技術創新能力,3.75萬立方米乙烯船、極地重載甲板運輸船等一批高技術、高附加值首制船研製成功並交付給了船東;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向高端產品設計建造邁出重大跨越,「希望6號」浮式生產儲卸油平臺建成並交付使用。與此同時,海洋油氣業積極推進國際市場開發,加速布局海外市場,中海油沙特公司完成資質更新,正式掛牌運營。

  近年來,我國海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但結構調整的「陣痛」還將持續。據有關統計,2016年海洋油氣業量價齊跌,全年僅實現增加值869億元,比上年減少7.3%;受國際船舶市場持續調整的影響,船舶企業盈利水平大幅下降,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47.4億元,同比下降1.9%。

  海洋漁業

、海洋船舶工業等傳統資源和勞動密集型產業今後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十三五」期間,圍繞海洋經濟提質增效,要積極推動傳統產業技術轉化和優化升級,加快綠色轉型步伐。

  三、示範區建設加速推進

  如今,

海洋經濟

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地位大幅提升。根據《2016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初步核算,2016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70507億元,比上年增長6.8%,海洋生產總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9.5%。其中,海洋第一產業增加值356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848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8453億元,海洋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佔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5.1%、40.4%和54.5%。「總體上,近兩年海洋生產總值增速雖然逐漸放緩,但仍略高於同期GDP增速,海洋經濟發展正由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近年來,海洋經濟布局進一步優化,一些內陸省份海洋經濟逐步發展,浙江舟山群島、廣州南沙、大連金普、青島西海岸等國家級新區以及福建平潭、珠海橫琴、深圳前海等重要涉海功能平臺相繼獲批設立。山東、浙江、廣東、福建等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地區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海洋經濟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拓展,上海、天津等自由貿易試驗區陸續設立,與「21世紀海上

絲綢

之路」沿線國家的對外貿易和直接投資顯著增長。

  但是,我國海洋經濟發展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協調等問題,發展布局有待優化,產業結構調整壓力加大,部分產業產能過剩,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薄弱。一個時期以來由於海洋經濟規模的快速擴大,海洋環境承載壓力不斷加大,海洋生態退化,海洋災害和安全生產風險日益突出,這些都是我國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海洋經濟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進一步推動海洋經濟提質增效,國家海洋局計劃在2020年前推出10至20個海洋經濟示範區,其思路是集中政策優勢進行差異化發展,使其成為新興海洋產業引領區、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示範區,以及

海洋經濟

發展的新動能。

相關焦點

  • 2018-2022年中國咖啡市場發展預測分析
    影響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城鎮化進程加速有望帶動潛在咖啡消費人群的增長  我國城市人口飲用咖啡的比率高於農村人口。其中普洱市咖啡產業發展獨具一格,咖啡種植面積達77萬畝,產量5萬噸,產值17億元,咖啡種植面積、產量、產值均居該省首位。  (三)中國市場發展潛力大  雖然目前中國平均每人每年消費的咖啡小於5杯,但是在上海、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每年人均咖啡消費是20杯。同時,北美和歐洲國家的每年人均咖啡消費大約是400杯,日本的每年人均咖啡消費大約是360杯。
  • 2018-2022年中國旅遊業前景的預測分析
    影響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行業發展規劃發布  2016年12月,國務院發布了《「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  旅遊總收入預測  2016年,中國旅遊總收入為4.69萬億元;2017年,旅遊總收入達到5.40萬億元,同比增長15.1%。我們預計,2018年中國旅遊總收入將達到6.17萬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3.86%,2022年旅遊總收入將達到10.37萬億元。
  • 2017-2022年中國客車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年全球客車累計進口金額TOP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客車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認為,**年以來全球客車出口貿易總額達到749.10億美元,當中**-**年間日本客車出口總金額為153.50億美元;中國累計出口金額為94.69億美元。
  • 2020-2026年中國海洋工程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專家指出,現在國內海洋工程工業部門 基本上使用國外的商業化軟體,我國需要制定有關政策鼓勵我國自主開發的海上油田使用國內自主研發的工程應用軟體。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海洋工程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截至**的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水平,完全有條件更好地開發和利用海洋空間。
  • 未來5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前景的預測分析
    2018-2022年中國文化產業影響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  2017年4月,文化部印發《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規劃》。  2018年4月,國家統計局頒布了新修訂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8)》,並發文要求文化主管部門和各地區的統計部門認真貫徹執行這一統計分類標準。新分類是在已有分類基礎上進行的再次修訂,並從2017年統計年報和2018年定期統計報表開始實施。
  • 2016-2022年中國服裝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第一章 **-**年中國服裝設計及裁剪設備產業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第一節 **-**年中國服裝設計及裁剪設備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一、服裝設計及裁剪設備技術發展方向分·················    **年服裝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 中國影視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17-2022年)
    《中國影視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17-2022年)》針對當前影視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影視行業發展投資及戰略建議。  《中國影視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17-2022年)》以嚴謹的內容、翔實的分析、權威的數據、直觀的圖表等,幫助影視行業企業準確把握行業發展動向、正確制定企業競爭戰略和投資策略。
  • 2018-2022年中國餐飲連鎖行業特點分析
    市場份額  近年來,國內餐飲業發展迅速,各類新型品牌快速崛起,尤其是餐飲企業的連鎖化趨勢日漸明顯。中投顧問發布的《2018-2022年中國餐飲連鎖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中國連鎖餐飲企業已經達到124萬家,佔中國餐飲市場份額超過20%。  創新升級模式  根據味千中期財報中提及的數據,北上廣深四大城市,餐飲新店暴增的同時餐廳的換手率大大加快,每個月餐飲店的倒閉率有10%,年複合倒閉率超過100%。
  • 《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白皮書(2018)》和《超高清視頻產業地圖...
    2018年9月26日,賽迪研究院電子信息產業研究所、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聯盟政策研究工作組在北京發布了《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白皮書(2018)》和《超高清視頻產業地圖》。這是我國第一份超高清視頻領域的綜合性發展報告和產業地圖,將為確立我國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重點、優化行業發展環境、促進產業協同發展等提供有力支撐。
  • 中國中藥材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2020-2026年)
    第四節 中藥市場競爭分析    一、中國中藥企業競爭群體分析    三、2018-2019年各藥企爭相逐鹿中藥市場    四、中國中藥產業未來競爭態勢分析  第五節 中藥產業發展對策與趨勢預測分析    一、中國中藥產業存在的四大問題    二、中國中藥產業的發展對策分析    三、中國中藥產業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 未來5年中國網際網路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產業發展因素  1、發展限制因素  理解文化本身自由度高,不同人對同一類型文化評價差異明顯。網際網路與文化結合眾口難調。  2、發展促進因素  用戶逐漸從PC端轉手機端,文化的數字展示受眾更廣,市場潛力大。有利的宏觀條件支持,如促進文化發展政策和中外文化交流。網際網路技術在多領域的成功運用為文化的跨領域發展提供基礎和更廣闊空間。  (二)產業發展圖譜  圖表 網際網路+文化傳媒發展圖譜
  • 2018-2025年中國包裝行業現狀調研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因此,包裝產業的發展與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息息 相關。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18-2025年中國包裝行業現狀調研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包裝工業發展迅猛,包裝工業總產值從**年的72億元增長至**年的1.4萬億元,中國正從包裝大國向包裝強國邁進。
  • 中國地鐵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17-2022)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地鐵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17-2022)顯示,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規模成倍擴大,基礎設施落後問題顯現,城市交通運輸矛盾日益突出。城市軌道交通以其安全、準時、快速的優點,在拓寬城市空間、打造城市快速立體交通網絡和改善城市交通環境方面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 2020-2026年中國醫療車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醫療車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可以幫助投資者準確把握醫療車行業的市場現狀,為投資者進行投資作出醫療車行業前景預判,挖掘醫療車行業投資價值,同時提出醫療車行業投資策略、營銷策略等方面的建議。
  • 2017-2022年中國湖州房地產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報告
    《2017-2022年中國湖州房地產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報告》在多年湖州房地產行業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湖州房地產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湖州房地產市場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湖州房地產行業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研分析
  • 2017-2022年中國數位電視(DTV)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數位電視(DTV)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認為,在文化產業振興政策、三網融合國家戰略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推動下,我國數位電視行業正處於平臺投資建設、技術運營與內容運營階段穩步發展時期。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數位電視行業也大有可為。
  • 未來5年中國新媒體產業發展的預測分析
    1.2019年中國網絡音頻行業發展特點分析2019年中國網絡音頻行業發展特點如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4年中國新媒體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中顯示:一、外部環境條件利好,驅動行業良性發展在政策方面,政府監管保護和鼓勵引導並舉
  • 中國築路機械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中國築路機械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最後闡明築路機械行業的投資空間,指明投資方向,提出研究者的戰略建議,以供投資決策者參考。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築路機械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是相關築路機械企業、研究單位、政府等準確、全面、迅速了解築路機械行業發展動向、制定發展戰略不可或缺的專業性報告。
  • 2020-2026年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認為,從**年第一批國家高新區正式建立以來,國家高新區不斷擴圍,截止到**年**月**日,國家高新區總數已達114家,遍布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年國家高新區營業總收入達20.3萬億元,其中55家成為「千億俱樂部」成員;實現增加值5.8萬億元,佔全國GDP的比重達10%以上。
  • 2018-2020年中國知識付費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2018-2020年中國知識付費行業發展現狀分析2019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意見》,《意見》提出,力爭到2022年,侵權易發多發現象得到有效遏制,權利人維權「舉證難、周期長、成本高、賠償低」的局面明顯改觀。智慧財產權保護新政出臺,知識付費領域或迎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