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遠」與綏遠特別行政區

2020-12-10 騰訊網

作為一個主要介紹內蒙古中西部歷史、人文的自媒體小平臺,「草原神山」刊發的文章中經常會出現「綏遠」這一歷史名詞,那麼,這一名詞到底是什麼意思,是怎麼來的呢?小編經查找資料,下面作一簡單介紹。

內蒙古西部地區,也就是歷史上的綏遠,屬於塞外或我們俗稱的「口外」,一直是中原漢族與北方少數民族互相爭奪的地區之一,特別是西漢、隋唐、明朝時期。「綏遠」,意思是「安定遠方」,最早見於西漢桓寬著的《鹽鐵論▪備胡》,「古者,君子以立仁修義,以綏其民,故邇者習善,遠者順之……務以德安近而綏遠……」。

《鹽鐵論》是一部政論性散文集,上述引用文字是說,要西漢政權內修仁德,以安定人民,使遠方的匈奴自然順服,以達到「備胡」,也就是指防禦戒備北方的匈奴少數民族政權的目的。因此「綏遠」這一名詞包含「仁德」和「威服」兩層含義,並沒有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歧視的含義。

清朝作為滿族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在確立了對中原內地的統治後,但西北、北部邊疆形勢仍然十分嚴峻。康熙十七年(1678年),準噶爾部蒙古噶爾丹勾結沙俄,發動叛亂,為平定叛亂,乾隆四年(1739年),在歸化城(呼和浩特舊城)東北5裡處建成了呼和浩特新城,也就是綏遠城,設立綏遠將軍,官階為正一品,後為從一品,統轄漠南蒙古各部及歸化城土默特、調遣宣化、大同兩鎮綠營官兵。可以說,綏遠城的興建和綏遠將軍的設立,表明了清朝也從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傳統上中原正統王朝對邊疆地區的施政思想。

一、歸綏道與綏遠特別區

綏遠地區是清朝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之所以特別,一是因為綏遠地區傳統上屬於漠南蒙古,清朝為穩固邊疆地區,對蒙古地區實行特殊的政策,比如推行盟旗制度,實行「滿蒙和親」等;另外綏遠的特別之處,是實行軍事和行政管理的「雙軌制」:綏遠將軍負責軍務及盟旗事務,民政事務由山西省兼理,即山西省歸綏道負責,這就是清末近代以來「晉綏一家」的由來。

歸綏道在乾隆六年(1741年)設置,最初駐歸化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移駐綏遠城。歸綏道最高官員為道臺,官階為正四品。下設歸化城廳、薩拉齊廳、託克託城廳、清水河廳、和林格爾廳、寧遠廳、豐鎮廳、武川廳、五原廳、東勝廳、陶林廳、興和廳等「口北十二廳」。

清末山西督軍閻錫山率軍攻下包東州(今包頭),旋即為爭山西都督之位,閻錫山放棄了奪取的歸化和綏遠二城,急忙趕回太原,這就使其在日後與綏遠將軍爭權中處於被動,袁世凱出於自己利益的考慮站在綏遠將軍張紹曾一邊,於1913年11月實行「晉綏分治」,歸綏道分出山西,另建綏遠特別區,以歸綏道12廳及烏蘭察布盟、伊克昭盟盟為轄區。1914年6月,察哈爾特別行政區成立時,劃出豐鎮、寧遠、陶林、興和4廳(縣)。同年7月6日公布《都統府官制》,綏遠特別區與熱河、察哈爾等特別區一致,改設都統1人,掌管本區軍民及盟旗事務;同時設立綏遠道,設道尹1人,協理民政。1928年9月,綏遠特別區、綏遠道改建為綏遠省。

附:綏遠特別區(1812年3月~1928年10月)職官

▲張紹曾

▲潘榘楹

▲蔣雁行

▲蔡成勳

▲馬福祥

▲李鳴鐘

相關焦點

  • 中華民國首任綏遠將軍張紹曾
    原標題:中華民國首任綏遠將軍張紹曾 在這當中,發生了張紹曾對閻錫山集團從人事和財政上進行的一次打擊事件。對於張紹曾的所作所為,閻錫山當然也不甘緘默,他除向北京以文電反駁外,又發動了兩位住在太原的歸綏紳士以綏遠代表的名義到北京作反對分治的請願。袁世凱於是把這件事交給總統府的統帥辦事處擬具解決方案。辦事處處長唐在禮是袁的心腹,自然是照袁的示意定出辦法,即民國三年實施的熱河、察哈爾、綏遠劃為3個特別行政區,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3位都統為3個區的最高軍政長官,以拱衛京師的後側背。
  • 山西綏遠分治及綏遠內蒙古合併始末
    在這種情況下,北洋政府開始籌劃在內蒙古地區建立行政區。當時的內蒙古地區東西狹長,以草原為主,缺乏農耕區,沒有工業,更沒有較大的城市,不具備建省的條件。經過論證,決定將內蒙古地區分為東中西三部分,同時將臨近的直隸和山西劃出一部分地方,組建三個特別區。
  • 民國年間:雁北人與綏遠的教育業
    這就是綏遠地區在清朝末年的範圍。民國元年(1912年)劃綏遠為特別行政區,與山西分治,綏東四縣(原豐鎮廳與寧遠廳)撥給察哈爾特別行政區。十八年建省,綏東四縣另加集寧縣合計五縣又劃歸綏遠省。行政上雖然與山西分治但因和雁北毗連,特別是人際關係密切,所以雁北人對綏遠的文教事業仍然起著促進作用。
  • 1936年閻錫山發布綏遠作戰序列的命令 綏遠大地戰雲密布
    閻錫山以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太原綏靖公署主任的身份,發布了關於綏遠作戰序列的命令,一時間綏遠大地戰雲密布,大戰一觸即發。 綏遠在內蒙西部北接外蒙古,南臨晉、陝兩省,東靠察哈爾,西接寧夏、甘肅,控制了綏遠就構成了對華北、西北的包圍態勢,就獲得侵入華北、西北的理想通道。
  • 六、綏遠抗戰
    綏遠省政府主席兼第三十五軍軍長傅作義,在省政府接見坂垣。坂垣徵四郎要傅「改善」日、華關係,並表示日本將給予全力支持。傅作義正告坂垣說:華北是中國的領土,絕不許任何人出來搞一個獨立局面。內蒙和綏遠都是中國的領土,不許任何人來分割獨立,也不許任何人來侵佔蹂躪。坂垣的離間陰謀未能得逞,第二天只得掃興而去。
  • 老綏遠韓氏:菜窖
    直接點擊以下文字連結,閱讀本文作者韓麗明其它雁北系列文章:老綏遠韓氏:洋井老綏遠韓氏:風箱老綏遠韓氏:湯油老綏遠韓氏:豬油時代老綏遠韓氏:大炕時代老綏遠韓氏:汆壺老綏遠韓氏:暖暖的爐子老綏遠韓氏:溫暖的灶鑊老綏遠韓氏:打長途老綏遠韓氏:代用品老綏遠韓氏:介紹信老綏遠韓氏:走後門老綏遠韓氏:排隊老綏遠韓氏:布票老綏遠韓氏:糧票老綏遠韓氏:票證時代老綏遠韓氏
  • 【綏遠抗戰】1935年,鬼子來了!
    行前,他對綏遠省政府秘書長曾厚載語重心長地說:「日本對綏遠進一步壓迫,將在歸綏強設特務機關,勢難拒絕,省政府暫時組設一臨時機構,專辦交涉事項。」   綏遠省政府遵照傅作義設立的「臨時機構」定名為特事室,並指派留日歸來的學生李英夫為主任,苑乃安為翻譯秘書。   兩天後,日本關東軍中佐田中隆吉來到歸綏。   曾厚載與綏遠省建設廳長馮曦在飯店設宴,招待田中隆吉。
  • 老照片:內蒙古綏遠昔日景象(1930)
    綏遠在清朝為歸綏道,屬山西省管轄,1914年中華民國袁世凱北洋政府將之分出山西,與興和道建立綏遠特別區,1928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改稱綏遠省,省會為歸綏(今呼和浩特),抗日戰爭時期省會為陝壩。1954年併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
  • 歷史上,熱河、察哈爾、綏遠三省何時設置?轄區在哪?為何撤銷?
    除了這些,這三個都統、將軍還與直隸總督合議處理轄區內的漢人治理,已經具備了成立特別區域、建省的基礎。熱河、察哈爾、綏遠建省的過程設置熱河、察哈爾、綏遠三省時是分為兩個階段,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第一階段:特別區域階段。
  • 民國四大特別行政區,後都改設為省,建國後先後撤銷
    中華民國初期(北洋政府時期),行政區劃基本承襲自清朝,但也有所變更,曾經設立了四大特別行政區,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這四大特別行政區先後改設為省,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撤銷。民國四大特別行政區都成立於1914年,它們分別是:熱河特別行政區、察哈爾特別行政區、綏遠特別行政區及川邊特別行政區。熱河特別區成立於1914年,下轄熱河道及昭烏達盟、卓索圖盟等地,總面積約18萬平方公裡,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內蒙古赤峰市全部、通遼市大部、河北承德市大部、遼寧錦州市一部、阜新市一部。
  • 國軍中將劉萬春:49年綏遠起義後任36軍軍長,後因何被關押26年?
    如:我軍在解放綏遠時就很好的借鑑了北平和平解放的經驗,為此毛主席還創造性的提出了「綏遠方式」。北平和平解放的,傅作義將軍的老部下,時任國民黨綏遠省政府主席的董其武將軍立即表示了和平起義的意願;隨著中共華北局和傅作義的協助,至1949年9月19日,董其武將軍率領所部6萬餘官兵宣布脫離國民黨集團,和平起義,接受解放軍的改編,綏遠和平解放。
  • 傅作義綏遠痛擊日偽軍收復百靈廟,蔣介石:不要顧慮放開了打
    而後,嘗到甜頭的偽蒙軍繼續增兵,覬覦紅格爾圖,試圖由此打開通向綏遠省會的道路,好進一步吞併整個綏遠。紅格爾圖,介於察哈爾省商都與綏遠省會之間,此地雖然僅是一座不大的村鎮,但地理位置十分險要,偽蒙軍和由日寇扶植的另一股軍事力量"大漢義軍"都很想佔領這裡,進而奪取整個今天的內蒙古西部。要知道,今天的內蒙古大致由民國時期的熱河、察哈爾和綏遠省組成。
  • 抗日戰爭綏遠戰役,國軍大獲全勝,日軍為何卻下令收繳偽軍武器?
    1936年11月綏遠抗戰爆發,綏軍將領傅作義聯合湯恩伯部中央軍重創進犯綏遠的日偽軍部隊,綏軍猛將孫蘭峰更率部突襲偽蒙軍總部百靈廟,取得了百靈廟大捷。綏遠抗戰本是日本關東軍聯合德王的偽蒙軍和王英的偽軍部隊發起,日偽軍在百靈廟大敗而歸令始作俑者,擔任日本關東軍副參謀長的田中隆吉十分不滿。
  • 雍正王朝:半隱的鄔思道如何向雍正帝傳遞「綏遠大將軍」人選的?
    究竟用誰來擔任西北綏遠大將軍,雍正帝不敢冒險用人,西北這一仗輸不起,剛剛登上皇位兩年,舉全國之力來支持西北一戰,如果打輸了,恐怕自己的皇位都不保,所以雍正帝對於人選慎之又慎。對於西北綏遠大將軍的人選,雍正帝曾經考慮過年羹堯,但是經過上兩次的失誤,雍正帝有些猶豫了,於是他想到了鄔思道,可是雍正帝出於帝王的自尊心又不可直接問,所以雍正帝又想到了進京述職的李衛,因為李衛負責監視鄔思道,以鄔思道的智商不可能不向李衛透漏朝廷動向和雍正帝登基以來的人事安排,所以就有了雍正帝和李衛玩起了帝王心術的這一場面。
  • 清末民國初年綏遠地區名醫傳奇故事
    民國年間成稿的《綏遠通志稿》就記述了不少綏遠地區的民間醫生的傳奇故事,小編今日就把這些原來文白相雜的故事翻譯為現代白話文,與大家分享。一、貴清,他也能治好朱紫國國王的病貴清,字錦章,滿族。貴清少年時就聰明好學,博覽群書,特別是精研醫術,能博採眾長,深得中醫奧秘,但他為人低調,謙虛謹慎,人們很長時間都不知道。光緒年間,因為朝廷放墾牧場,於是搬家到豐鎮。人們逐漸知道他有醫術專長,求醫的人一天比一天多,挨肩接踵,他的門限都被踢破了。貴清不問患者的貧富貴賤,都一視同仁,給予醫治。
  • 特別行政區非現代首創,清朝時期就已用於鞏固疆域和多民族穩定性
    導語:提到特別行政區,大家可能會認為它是我們近代社會的產物和古代歷史根本不沾邊,但是,實際上特別行政區並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獨創,早在清朝時期就有了特別行政區。實質上這些地區就類似於現在的特別行政區。下面我們就來詳細探究一下清朝的「特別行政區」:一、東北地區――軍府制在清朝入關之後,東北地區一直被看做是龍興之地。因為從努爾哈赤、皇太極時期女真人就在這裡紮下了根,並且把東北地區看做奪取全國性政權的根據地。
  • 1951年,綏遠鞋匠被捕,省廳領導:罪大惡極,判死刑,為何?
    但隨著彭德懷率部挺進大西北,以摧枯拉朽之勢消滅了馬家軍,見馬家軍靠不住了,張廷芝又先後兩次混入綏遠起義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