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內蒙古綏遠昔日景象(1930)

2020-12-06 舊時光老影像

綏遠在清朝為歸綏道,屬山西省管轄,1914年中華民國袁世凱北洋政府將之分出山西,與興和道建立綏遠特別區,1928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改稱綏遠省,省會為歸綏(今呼和浩特),抗日戰爭時期省會為陝壩。1954年併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

城內的集市

歸化城城樓,城樓附近有一些商鋪。

順流不息的人群

牛皮筏子,它用牛皮胎編組而成,但最大的不同是它不充氣,在皮胎內用實物充填,在運送產於青海等草原的羊毛時,將羊毛填滿皮胎再紮緊胎口,每隻皮胎可裝60公斤羊毛,在無毛可運時便填入稻草麥稈等輕浮物充實扎口。然後用大木椽6根、小木椽40根作骨架將皮胎組連起來,牢牢地縛於骨架下面而成筏

延壽寺前的牌樓,延壽寺也是今天的席力圖召,牌樓前停著幾輛馬車。

城外的土路

牛皮筏子的大小由組成的皮胎數決定規模,大型筏由128個皮胎組成,小型由64個組成。大筏子可載重二三十噸貨物,小筏一般載貨10到15噸。皮筏子吃水淺,一般約0.5米,這便有利於在複雜的河道上航行,它不怕觸礁,劃破一兩個皮胎也不影響航行。

相關焦點

  • 山西綏遠分治及綏遠內蒙古合併始末
    1912年冬至1913年,外蒙古叛軍在沙俄軍事顧問和武器的支持下,不斷竄犯內蒙古。內蒙古一方面面積狹長,地域遼闊,人口稀少;另一方面內蒙古沒有統一的地方政府,各盟直接由中央管理,統治薄弱,難以應對北方邊疆的局勢。在這種情況下,北洋政府開始籌劃在內蒙古地區建立行政區。
  • 「綏遠」與綏遠特別行政區
    作為一個主要介紹內蒙古中西部歷史、人文的自媒體小平臺,「草原神山」刊發的文章中經常會出現「綏遠」這一歷史名詞,那麼,這一名詞到底是什麼意思,是怎麼來的呢?小編經查找資料,下面作一簡單介紹。
  • 老照片:昔日的廣東佛山,帶你重溫這裡的舊時光
    這是一組廣東省佛山市的老照片,這些老照片承載著佛山的過往歲月,記錄著這座城市的發展。通過這些老照片,帶大家去逛逛昔日的佛山,重溫這裡的舊時光。圖為昔日佛山火車站前的景象。圖為昔日佛山祖廟前的景象,當時這裡還有一個噴泉水池。
  • 老照片裡的江蘇太倉,往日的這裡是這番景象,城市變化太大了
    這是一組江蘇太倉的老照片,通過這些老照片帶大家去看看昔日這裡的樣子,重溫這裡的舊時光。圖為昔日太倉街景,在那時路上的私家車還不多,自行車和公交車還是百姓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圖為昔日人民影劇院前的景象。那時這裡可熱鬧了,這影劇院前密密麻麻的人都是來這裡看電影的,在當時自行車還是百姓的主力交通工具,那時影劇院前總是能看到成排的自行車。圖為昔日的太倉汽車站。昔日很多人從這裡來到太倉這座江南小城,這座汽車站見證了許多人的相遇和離別。
  • 歷史記憶一:內蒙古呼和浩特(歸綏)老照片(建議收藏)
    綏遠地區在清朝時一部分原為歸綏道,屬山西省,另一部分為內蒙古的興和道,清代時綏遠屬漠南蒙古的一局部,因設有綏遠駐軍駐守此地,故名綏遠。1914年,袁世凱的北洋政府當局為增強對蒙古地區的統治,將歸綏道與興和道從山西和內蒙古析出,設立綏遠特別區,另有伊克昭盟和烏蘭察布盟也劃歸綏遠。1928年改稱綏遠省,省會為歸綏(今呼和浩特)。
  • 1939年的內蒙古呼和浩特(歸綏)老照片
    1939年的內蒙古呼和浩特,圖為歸化城小召。1939年的內蒙古呼和浩特,圖為歸化城大召。1939年的內蒙古呼和浩特,圖為歸化城的新娘。1939年的內蒙古呼和浩特,圖為歸化城大南街。1939年的內蒙古呼和浩特,圖為歸化城魁星樓。
  • 老照片:昔日的陝西寶雞,這樣的寶雞你見過嗎?
    這是一組陝西省寶雞市的老照片,通過這組老照片,帶大家去看看昔日寶雞的樣子。寶雞古稱陳倉、雍城,譽稱「炎帝故裡、青銅器之鄉」,寶雞歷史悠久,這裡是寶學(寶雞之學)所在地,有2700餘年建城史。圖為當時的寶雞市第二招待所。
  • 老綏遠韓氏:菜窖
    挖菜窖死人的事時有發生。七十年代,內蒙古電管局幹部處有個女人,老公病故,後來改嫁了一個內蒙軍區的師級幹部。婚後不久,家裡就面臨挖菜窖的問題。這位師長為了討好新婚妻子,親自開挖。豎井開好,又往兩邊掏。也許是他掏的過深、也許是土質不好,師長新婚燕爾就一命嗚呼了。不知道師長為啥不叫勤務兵來替他挖,真笨!挖好的菜窖可以存放土豆、胡蘿蔔、心裡美,也可以存放白菜、芹菜等蔬菜。
  • 歷史上,熱河、察哈爾、綏遠三省何時設置?轄區在哪?為何撤銷?
    以上兩點就是設置熱河、察哈爾、綏遠三省的基礎以及外因,再加上內蒙古面積廣大、地形狹長,管理起來非常不便。早在清朝時,在熱河、察哈爾、綏遠均派有都統或將軍駐紮:熱河都統駐熱河(今河北省承德市),治遊牧蒙古;察哈爾都統駐直隸宣化府(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管轄內蒙古察哈爾;綏遠將軍駐綏遠城(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管轄內屬土默特。
  • 中華民國首任綏遠將軍張紹曾
    原標題:中華民國首任綏遠將軍張紹曾 在這當中,發生了張紹曾對閻錫山集團從人事和財政上進行的一次打擊事件。對於張紹曾的所作所為,閻錫山當然也不甘緘默,他除向北京以文電反駁外,又發動了兩位住在太原的歸綏紳士以綏遠代表的名義到北京作反對分治的請願。袁世凱於是把這件事交給總統府的統帥辦事處擬具解決方案。辦事處處長唐在禮是袁的心腹,自然是照袁的示意定出辦法,即民國三年實施的熱河、察哈爾、綏遠劃為3個特別行政區,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3位都統為3個區的最高軍政長官,以拱衛京師的後側背。
  • 【綏遠抗戰】1935年,鬼子來了!
    內蒙古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呼和浩特書畫院院長王迺欣先生,懷著對抗戰官兵的深深敬意,飽蘸深情為本報題寫「綏遠抗戰」欄名。   我們將重踏散盡硝煙的浴血戰地,撫今憶昔;我們將重拾散落的泛黃故紙,追尋歷史;我們將走訪耄耋之年的抗戰老兵,重溫戰事……我們以文字的方式,銘記歷史,珍視和平,深切緬懷抗戰英烈!
  • 老照片:昔日廣東省雲浮市,華僑公司中華商場,人民戲院,武陵塘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廣東雲浮的老照片,這一組的老照片有兩張經過了修復,原圖已經不是那麼清晰了,原圖在圖片當中,大家喜歡的可以收藏一下。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這組老照片不僅能夠重新認識這座城市,更能從這組照片中回憶過往的點點滴滴。
  • 老照片:昔日的河南安陽,這些地方你還認識嗎?
    這是一組河南省安陽市的老照片,這些老照片記錄著這座城市昔日的樣子,記錄著這座城市的發展。通過這些老照片,帶大家去逛逛昔日的安陽,重溫這裡的舊時光。圖為昔日安陽市街景。圖為昔日安陽市百貨大樓。圖為昔日安陽大劇院,這棟建築曾是安陽市當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由於內部設施齊全,設備完善,這裡曾是安陽市接待高級別、高水平演出團體的主要場所。圖為昔日安陽火車站站前廣場。安陽火車站歷史悠久,這裡最早叫彰德府站,建於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
  • 老照片:昔日的廣東揭陽,這些地方你還有印象嗎?
    這是一組廣東省揭陽市的老照片,這些老照片承載著這座城市的過往歲月,記錄著這座城市的發展。通過這些老照片,帶大家去逛逛昔日的這裡,重溫揭陽的舊時光。圖為昔日揭陽城市街景。圖為昔日進賢門城樓一帶的城市街景。
  • 內蒙古與山西省的區劃調整,山西12個縣,為何分給內蒙古?
    山西省與綏遠地區也是類似的情況,山西省除了管理當下地區以外,當年還管理了內蒙古中部12個縣。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複雜的問題。首先,我們聊聊一個複雜的問題,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中原王朝與北方遊牧政權之間,一直存在反覆拉鋸、對抗的關係。在中原王朝強盛的時候,對發動一輪又一輪的北伐,從而控制內蒙古地區。
  • 老照片:昔日的湖北赤壁,這樣的赤壁你還認識嗎?
    這裡有一組來自湖北省赤壁市的老照片,它們記錄著這個城市的昔日面貌。透過這些老照片,讓我們一起重溫這裡的老時光。圖片來自網絡,僅供參考。位於湖北省東南部的赤壁市,位於長江南岸。該城也是全國最成功的更名城市之一,更名後城市知名度大大提高。
  • 民國年間:雁北人與綏遠的教育業
    綏遠就是現在內蒙古的西部區,它與原雁北地區只隔一道邊牆。從土默特旗阿勒坦汗建立板申(自然村)起就與雁北人民有著密切的來往。當時因明朝政治腐敗,大同鎮各衛的邊兵和大同府州縣屯田的農民,不堪忍受其黑暗統治的苦難,不斷逾越邊牆跑到地廣人稀、管理鬆懈的土默特旗求生。
  • 老照片:這是昔日的湖北仙桃,這些地方有多少人還記得?
    通過一組昔日的老照片,帶大家重溫這座城市的舊時光。圖為1986年5月27日的沔陽劇場,劇場上懸掛了慶祝仙桃市成立的橫幅。圖為昔日的杜臺大橋。從這張老照片可以看出,昔日這橋上的交通也挺繁忙的,汽車一輛接一輛從這裡經過。不過在那時私家車還是稀罕物,經過這裡的大多是公共汽車和大貨車。隨著城市的發展,如今新杜臺大橋已經取代了昔日的老橋。
  • 1930年的江西九江老照片
    1930年的江西九江,圖為鳥瞰牯嶺。1886年英國傳教士李德立租下此地,開發為避暑勝地,別墅建築多為歐美風格,每年盛夏,長江中下遊的外國人紛至沓來度假消夏。1930年的江西九江,圖為虎溪附近媳婆塔廢墟。1930年的江西九江,圖為文殊臺。
  • 六、綏遠抗戰
    綏遠省政府主席兼第三十五軍軍長傅作義,在省政府接見坂垣。坂垣徵四郎要傅「改善」日、華關係,並表示日本將給予全力支持。傅作義正告坂垣說:華北是中國的領土,絕不許任何人出來搞一個獨立局面。內蒙和綏遠都是中國的領土,不許任何人來分割獨立,也不許任何人來侵佔蹂躪。坂垣的離間陰謀未能得逞,第二天只得掃興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