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遠在清朝為歸綏道,屬山西省管轄,1914年中華民國袁世凱北洋政府將之分出山西,與興和道建立綏遠特別區,1928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改稱綏遠省,省會為歸綏(今呼和浩特),抗日戰爭時期省會為陝壩。1954年併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
城內的集市
歸化城城樓,城樓附近有一些商鋪。
順流不息的人群
牛皮筏子,它用牛皮胎編組而成,但最大的不同是它不充氣,在皮胎內用實物充填,在運送產於青海等草原的羊毛時,將羊毛填滿皮胎再紮緊胎口,每隻皮胎可裝60公斤羊毛,在無毛可運時便填入稻草麥稈等輕浮物充實扎口。然後用大木椽6根、小木椽40根作骨架將皮胎組連起來,牢牢地縛於骨架下面而成筏
延壽寺前的牌樓,延壽寺也是今天的席力圖召,牌樓前停著幾輛馬車。
城外的土路
牛皮筏子的大小由組成的皮胎數決定規模,大型筏由128個皮胎組成,小型由64個組成。大筏子可載重二三十噸貨物,小筏一般載貨10到15噸。皮筏子吃水淺,一般約0.5米,這便有利於在複雜的河道上航行,它不怕觸礁,劃破一兩個皮胎也不影響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