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金融八卦女頻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又是攜程。攜程親子園虐童事件仍在發酵。據報導攜程已有多名管理人員引咎辭職,包括親子園的攜程負責人和攜程HR總監。園方三人涉嫌虐待被監護、看護人罪被依法刑事拘留。
相比以前打包付費、霸王條款等涉及眾多用戶的負面,為何這次並不是主兇的攜程,激起了更大的情緒反彈?
孩子的疼痛,是每個家庭共同疼痛。
別再要求什麼員工有紀律有規範,他們還有孩子。
別再說什麼提升員工的幸福感,先提升他們的安全感。
「虐童案」背後並不是涉案人被拘、責任人引咎辭職、所有民辦託兒所一關了事那麼簡單,拋開攜程一貫的不靠譜,也許我們更該關注這個行業,從根本上杜絕對於孩子們的傷害。
本文6415個字,大概17分鐘讀完。分鐘讀完。
金融八卦女頻道每日為你送上有態度、有溫度、有深度的精彩內容,歡迎置頂關注,八妹等你
文/ 金融八卦女主創
被虐兒童母親的痛訴:「我是攜程的老員工,你知道在攜程懷孕有多困難!把孩子生出來有多困難!把孩子養到一歲有多困難!」
這兩天,攜程上海親子園託兒所幼教虐待兒童一事層層升級,八妹也在密切關注此事。
上海攜程託幼所老師疑似毆打孩子並餵芥末的視頻曝光後,當事家長們群情激動。攜程迫於壓力,於 11 月 8 日召開道歉會。涉事老師採用下跪的方式給家長進行道歉。但是多名家長在查看錄像得知孩子的經歷後情緒出現崩潰,更有家長忍受不了與施虐人員出現肢體接觸。
親子園受虐兒童母親控訴事情始末
一名攜程老員工在召開的道歉會上聲俱淚下地痛訴:「我十七個半月的小孩,被餵芥末,一個小時拉六次,平均十分鐘一次,老師還不給寶寶換尿布。孩子被杯子砸,被拽頭髮,被餵安眠藥,往眼睛嘴上噴消毒水......」
「我從昨天晚上一直哭到現在,我腸子都快悔青了......我在群裡看到照片,我還不相信;我跑到親子園去看了下,前臺告訴我不讓進,我就沒進去,還屁顛屁顛把孩子送進去了......我是一名攜程的老員工,我有紀律有規範。
你知道在攜程的員工,懷孕有多困難,把孩子生出來有多困難,養到一歲有多困難!」
「今天早上,孩子拉的粑粑裡面有異物,不知道是什麼東西。我讓爸爸把孩子拉的粑粑送到綜合醫院去化驗,結果出來以後白細胞指標超標。
我一個健康的寶寶,送到這裡之後成了白細胞指標超標!我們所有家長的孩子,情況都是這樣,不超過三天,孩子們全部進醫院,到現在還有住在醫院裡沒出來的(寶寶)!」
每一條控訴都足以令家長們憤慨難當,心痛不已。
攜程親子園前臺 新聞晨報記者 肖翔攝影
隨後,疑似受虐孩子的傷勢鑑定被曝出來:
孩子被診斷出應激障礙
創傷後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是指曾遭遇過可怕的、令人驚恐或危險經歷的人所發展出的一種心理障礙。
兒童和青少年對創傷有過激反應,非常小的孩子(6以下孩童)會出現如下症狀:
1、在學會使用廁所後還尿床;
2、忘記或無法說話;
3、玩耍時模擬表演創傷事件;
4、過分依賴父母或其他未成年人。
他們當中也有人會在日後發展成分裂性對立違抗及破壞性行為,隨著年齡增長,兒童和青少年也容易出現倖存者自責、有報仇的想法等等。大多情況下,創傷具有不可逆性。
施虐者給孩子身體上造成的傷痕會隨著時間慢慢痊癒,但是給孩子心理上造成的傷害,卻給他們幼小的心靈造成了難以癒合的傷疤!
虐童行為本身就已經能夠引起人們氣憤,但值得注意的是,從第一段曝光的視頻中可以看到,當時現場還有另外兩位成年女子也在場。然而目睹全過程的她們卻對此態度平淡,熟視無睹。這是否也從側面證明:我們從監控視頻中看到的並非個案,在這個教室裡,虐待兒童是否已成家常便飯?
企業提供給員工的福利,卻成為傷害子女的暴力;攜程員工表示:這樣的福利,我們寧肯不要!
攜程親子園,又稱攜程親子中心,是上海市總工會首批掛牌的12家「職工親子工作室」試點之一。親子園共有5個班級,每個班級大約有20多名學生,小朋友都來自攜程員工子女。攜程方面表示,親子園成立的目的就在於解決員工孩子的託育問題,提升員工的幸福感。
開設之初,攜程內部員工也對公司此舉福利表示滿意。據有關媒體報導,親子中心每天早上8點半開門,下午 6 點半前關門,提供早午餐和點心;每位孩子每月管理費 1600 元,外加 28 元 / 天的夥食費。
當時招收名額開放後,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被一搶而光,想要把孩子送進去的其他員工還得排隊。然而,如今送去的孩子卻遭受如此噩運,這是家長們萬萬沒有想到的。
我在樓上賣力工作,你卻在樓下虐我孩子?!
爆料人提供的有關攜程親子園的內幕情況
雖然,攜程最初辦這個幼兒園的本意完全是為了員工著想,然而試運營沒幾天,幼兒園就不得不因為拿不到幼兒園的辦學資質而面臨關門的厄運。
攜程自己出錢,出場地,自己招人,但是卻辦不了幼兒園!
當攜程自己獨立開辦幼兒園之路被堵死之後,被上海某家雜誌社旗下的讀者服務部以第三方外包的形式承接幼兒託管業務,之後攜程的親子中心才重新開張。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家承接親子園管理運營的機構,卻存在著管理上嚴重疏漏。知乎上有相關網友發文,質疑親子園在招聘相關幼師時存在著嚴重的違規,不僅對相關招聘人員的資質把關不力,而且親子園無辦學許可證的相關備案,消防教育也未過關,甚至親子園長履歷也存在造假行為。
以下是網友發在知乎上的全文:
事發後,涉案老師的資料也被曝光。據攜程方面有關人士聲稱,視頻中出現的施虐者黃衣女子並非老師,而是保潔阿姨。因為孩子年齡小,在他們大小便後,阿姨會拿著消毒液去清理。這位阿姨今年40多歲,外來人口,上崗一年有餘,中專學歷。
涉案人員的資料被曝光,只有中專學歷
這似乎也印證了網友所說:「親子園在招聘相關老師時,並未對相關人員的資質進行嚴格把控?」
截至八妹發稿前,攜程的公關部總監在自己的朋友圈發了這麼一段話,挺有意思,發出來也給大家瞧瞧:
攜程在這次「虐童」事件中是有中槍成分,但是,作為公關部發言人如此情緒化的「宣言」,是不是這個企業一貫價值觀的體現?
大家都是職場中人,自然也懂得一個道理:
事情既然做了,就要以認真負責的態度來做好;如果做不出好的結果,倒不如一開始就不要做了。
攜程為企業員工開辦親子園的初衷是好的,這點是值得認可的;但是在開辦親子園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難道攜程這個甩手掌柜就不應該反思嗎?
事實上,「虐童」事件時有發生,但是為什麼這次攜程親子園事件引發了社會如此強烈的關注和聲討?
孩子的疼痛,是每個家庭共同疼痛。
聯想起昔日攜程被爆出的種種負面新聞,如今受到傷害的卻成了攜程自己的員工,試問,如果攜程在管理上嚴加規範、做好相應的監督監管機制,這樣的惡行是否還會發生?
現在攜程是既出了錢又出了力,最後卻還落不到任何好,連自己的員工都開罵,你說你這次是冤枉呢還是不冤枉呢?!
至少,面對這一亂象叢生的行業,監管不力、責任落實不到位的這口鍋,攜程你不背,誰背?
網絡紅人變身幼兒園主?早教投資已成為資本熱錢下的新寵兒,但連投資人,有時候都不願意賺這個錢。
其實,就像前文曝光出的攜程公關總監所說的那樣,攜程的親子園屬於託兒所而並非幼兒園。目前,我國幼兒園普遍接受3周歲以上的幼兒,而我國大部分省份給婦女的產假是6個月,再加上目前「二胎」力度的開放,以及家中老人的無力看管照顧和高素質家政人群的稀缺,因此,類似於攜程這種0-3周歲嬰幼兒託管式親子園在市場上是存在著巨大剛需的。
事實上,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國確實在一段時間內存在不少國有企業和機關單位開辦託兒所的先例。只不過,2003~2005年,這些託兒所在市場化的過程中被逐漸「取締」。至2012年,《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印發,提出建設規範化幼兒園,對班額、生均佔地面積、入園年齡等都做了明確規定,因此不少公辦幼兒園也陸續取消了幼託班。
因此,市場的剛需以及0-3周歲嬰幼兒託管領域的空白,催生了一些社會性質的機構企業紛紛涉足嬰幼兒託管領域。這些企業的初衷確實是發自內心地想為自己的員工謀福利,考慮到員工要麼每天很辛苦地接送孩子,要麼就只能犧牲一個人力,甚至還有不少員工的孩子要變成留守兒童,因此企業開辦嬰幼兒託管班,確實能從很大程度上減輕員工的託育幼兒的後顧之憂。
其實,一位來自投資界不願具名的投資人告訴八妹,目前幼兒園等早教領域早已發展成為資本市場上新的投資風潮,不少投資者對於具有創新辦學教育理念的幼兒園倍加青睞,而企辦式幼兒園,也更加願意尋求投資人的資本,藉以幫助他們擴大幼兒園的規模。
然而,備受青睞的幼兒園,真的就如同企業和投資者所幻想的那樣,是一筆「一本萬利」的雙贏投資嗎?
據這位從事嬰幼兒託管園投資的朋友介紹說,雖然現在每年進入託兒所、幼兒園等早教領域的社會性機構很多,不少早教機構都在尋求資本的支持。然而目前來看,經過投資人實際調研之後被斃掉的早教投資項目,也有不少。
原因就在於:那些運用各種市場營銷宣傳方式誇大所謂的早教辦學理念的,在實際真正考察過那些所謂的「優質」託兒所、幼兒園之後,就會發現,現實狀況和那些企業為我們描繪出的差距相差很大!
某嬰幼兒託管園的宣傳海報
讓這位朋友印象最深的是之前的一位老闆,並非是教育領域出身,卻憑藉各種蹭名人熱度和高超的營銷手段,在網絡上聚集了大批粉絲。之後,該老闆宣稱採用「裂變式」商業思維邏輯,試圖在自己的辦公樓裡打造一個所謂的「超級幼兒園」。
當時,這位老闆的新穎思維模式確實得到了不少人的青睞。然而,當八妹的這位朋友在親身考察過這個所謂的「超級幼兒園」之後,現實狀況卻令她大失所望。
園區內並沒有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小朋友們進行分開式管理,只是在不同的年齡段之間的孩子劃分出一個區域間隔。但是每個區域的間隔又特別簡陋,根本不像正規的教室。
另外,該幼兒園區內的廁所正對著小朋友們上課休息睡覺的地方,而且廁所味道極大。無論是從環境狀況還是從孩子們上課的狀態上來看,這家所謂的「幼兒園」都與企業描述出的情況差距過遠。
更重要的是,這位投資人對於該企業老闆提出的幼兒園經營理念抱有嚴重的懷疑態度。
該老闆認為,需要從小培養小朋友的財商教育,要讓他們懂得如何學會賺錢和花錢。
對此,該投資人朋友表示極大的不理解。她認為,在一個孩子還沒有接受完整成熟系統性的道德思想教育之前,就對孩子灌輸如此具有功利主義思想的教育,會不會對日後孩子的成長產生更加負面的影響?
所謂的財商教育,是在基於辨別「真善美」和「假惡醜」的道德認知之後具有的一項社會性的技能。這項社會性技能在孩子成長進入到青少年時期,再循序漸進地進行培養,也不算遲。
他們給太過幼小的孩子灌輸如此之強烈的金錢觀念,恐怕不是在幫他們,而是在害他們。
太過追求財富的人生,恐怕到頭來會為財富所累!
此外,該老闆還在他所創辦幼兒園的理念上極力宣傳,要加強孩子們見義勇為的能力,所以要從小培養孩子們打架的能力。對此,該投資者也表示不置可否。
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好勇鬥狠,並非是一個國家民族未來棟梁應該去做的事。
「我之所以不會選擇這樣的項目,不是因為單從盈利水平上去看一個幼兒園的投資項目是否可行;我不僅是一個投資人,也是一個孩子的母親。我捫心自問,日後我會不會把自己的孩子送進這樣的教育機構?答案是否定的,因此我不願昧著良心投錢給這樣的機構。」該位投資人朋友如此告訴八妹。
攜程虐童案:究竟是極端個案?還是社會普遍現象?孩子們的安全健康,究竟需要誰來守護?
幾千年前,孟子就曾經說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至理名句,該是為人師表最撼動人心的表述了。
如今,在市場經濟大潮和資本熱錢的催化下,社會上的幼兒教育機構開始逐向驅利,處於特殊管控狀態的託兒所更是亂象滋生,層出不窮的「虐童」新聞,也在時時揪痛著我們作為家長的心。
西安楓韻藍灣幼兒園被爆長期給孩子服用一種抗病毒藥物「病毒靈」。起因是「孩子要是生病不去上學,幼兒園就收不到費用。」目前,該幼兒園被勒令停業,園長及保健醫生等3人已被公安機關拘留。
河北省三河市最大的民辦幼兒園疑似發生老師虐待兒童事件。該園老師用針扎幼兒、用刀威嚇幼兒、逼幼兒喝尿、逼幼兒吃老師鼻屎等眾多虐童行為。
2012年10月,網上瘋傳一段陝西省太原市一個幼兒園5歲女童十分鐘被打幾十個耳光的視頻,引發人們的廣泛關注以及強烈譴責。打幼兒的老師李某,已被行政拘留,幼兒園也已經被關停。
黑龍江一所名叫金寶貝幼兒園的老師腳踹孩子。有視頻截圖顯示,32個月的小孩兒一天被重打4次,有一次竟被踢出半米遠。後經教育局調查,此校是非法幼兒園,虐童老師已被行政拘留。
2010年至2012年間,浙江溫嶺幼師虐童近百次,幼兒園教師顏某成為千夫所指的「二」妹。相關部門全面介入調查,涉事幼兒園遭停課整改,涉案女教師顏某刑事拘留。
2010年,江蘇興化板橋幼兒園7名兒童因上課說話被該校女教師用電熨鬥燙傷。家長發現孩子受傷時,該老師謊稱是上廁所時小朋友相互擁擠不小心摔傷的。後由興化市委、市政府召開發布會,稱肇事老師是園方聘請的社會人員,誤以為電熨鬥不燙了才嚇唬孩子的。
西安城東蘇王早慧幼兒園,4歲男孩沒做好操,被幼兒園老師鋸手腕。老師還威脅說如果告訴家長,就鋸斷他的手。自出事以後,孩子再也不願去幼兒園,原本性格開朗現在卻很封閉。肇事老師已被拘留。
2013年4月,有家長爆料稱,接到兒子所在的濟寧市機關幼兒園電話,說兒子生殖器受傷出血,當事人稱不小心碰傷,到達幼兒園後才得知是老師用膝蓋頂傷。經醫生初步診斷為生殖器受外力造成挫傷破裂。
上海楊浦區某雙語幼兒園託班女童下體被放置豆粒,4天後才發現送醫取出。幼童原話為「xx老師乃豆豆放了寶寶屁屁裡」。當事女老師林某已被停職。
「虐童」新聞爆出後,不少親子專家都在網上呼籲,要求作為家長的一方要加強對於孩子的關注和溝通,每天要及時查看孩子的身上有無明顯的外傷,以及孩子是否在情緒和心理上和平時有無異樣表現。
也許確實是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
那麼,對於嬰幼兒的關護與教育,就不僅僅需要家長一方的監督和關注,更是需要嬰幼兒教育機構和社會相關部門三方共同應該承擔起的責任。
如今,我國有關部門在0-3歲這一部分的幼兒託管教育機構上的監管力度仍然處於灰色的空白地帶。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教育部門審批發放的辦學許可證,只針對教授知識或技能的培訓機構,0~3歲的託管機構不在此範疇。也就是說,這些幼託機構只能進行工商註冊,而工商部門只能對機構的經營行為進行監管,對教學內容、師資和環境等問題卻無法監管。
因此,相關各方的監管不力以及態度上的不重視,也給了很多「有心人」得以驅利的契機,甚至也為一些嬰幼兒託管機構事後針對施虐事件提出了諸多推諉的藉口。
對於虐童施暴案的當事人事後處以法律的制裁,只能是事後補救,藉以宣洩家長們心中痛楚;但是遺留在那些幼小無辜心靈中的傷疤,又有誰會為他們未來的成長來負責?!
辦學難,但真心希望有關機構或部門,能借這次攜程親子園虐童案進行深切的反省。不要讓每一個家庭,在一次次虐童事件中,積累他們的不安、恐懼。
這把芥末,抹給了孩子,也抹給了我們。
不要讓那些屬於成年人世界裡的惡,玷汙了他們那雙還未開眼看這個世界的眼睛!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金融八卦女頻道
(責任編輯:趙豔萍 HF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