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農家樂變「農家哭」,為何農家樂迎來了「關門潮?城裡人咋說?
農家樂在幾年以前可以說是火的一塌糊塗,各式各樣的農家樂,很多城裡人在假期周末都要專門去農家樂遊玩,可以說是確實是一個不錯的好項目,但是近些年似乎很少再能聽人提起農家樂了,大部分的農家樂也都迎來了關門潮,這其中的緣由到底是為何呢?
地理位置是硬傷
首先擺在最首要的因素就是地理位置,何為農家樂?必須是要在農村開辦的,包含餐飲、住宿等因素的才能稱得上是農家樂。在幾年以前農家樂剛剛興起的時候,很多城裡人不惜驅車上百公裡去找尋農家樂,樂此不疲。如今農家樂的熱度早就已經過去了,而農村的特點就是地廣人稀,和城市比起來人流量要小的太多,沒有人流量自然就沒有客人。
以前跟風開起來的農家樂大部分都死在這個原因上,沒有人來,就只能關門大吉了。現在還開著的農家樂大部分都是著名景區附近或者在鄉鎮上人流較多的地方,因為這些地方人流量比較大,有相對穩定的客源。
價格偏高,整體風氣差,形象差
農家樂的「關門潮」,實際上也是有很大的原因是價格因素,很多農家樂的價格都相對偏高,最終整個農家樂行業給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價格高,性價比低,許多顧客被「宰」了一次以後就不會再去光臨農家樂了。農家樂的幾大招牌菜:水庫魚、散養小母雞、鐵鍋燉大鵝等等,往往每斤的價格都要賣到50以上,一個菜就要二三百元,而外面的價格僅僅十幾二十元每斤,差額巨大。
另外,很多農家樂剛剛投資建成以後無論是從環境還是衛生條件上都是比較不錯的,但是慢慢的一些農家樂就會對環境的要求下降,衛生條件越來越差,漸漸給人一種髒亂差的形象。
人工成本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一般農家樂都是節假日以及周末客人比較多,如果專門僱傭一個廚師,成本也會大大增加,如果自家運營飯菜的味道和種類又很難得到保證。
面對高額的費用以及髒亂差的形象,農家樂自然喪失了最原本的意味。
物美價廉才是生存之道
去年夏天小編曾經去過一次農家樂,可以說算是物美價廉了。位置是在北京周邊,單位組織出去玩,在農家院住了一晚。這個農家院的聯繫人是一對年輕夫婦,主要負責尋找客源和管理,在農家院住的一整天我們都並未見到這位聯繫人,實際運營人應該是這對年輕夫婦的父母。院子、房間乾淨整潔,很舒服,附近是一些著名的景區,當晚我們還在院子裡面自助燒烤,在農家院吃了一頓早飯。最後結帳的時候一行七八個人只花了一千多塊錢,在北京周邊這個價格住酒店可能都不夠。
環境乾淨整潔、物美價廉,再加上年輕夫婦的人脈也吸引了很多的回頭客,再加上口碑好,一傳十十傳百,所以這家農家樂一直很紅火。
結語:打鐵還需自身硬,不是農家樂這個行業的問題,除去地理位置的客觀因素,本身的運營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更多熱點資訊,歡迎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