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史記》人物傳記對《水滸傳》的影響,漲知識!

2020-12-14 他月幾時有

《史記》有五體,構成了史記主要的敘事結構——紀傳體,其中「列傳」是以人物為中心,以事寫人。史記的「列傳」對《水滸傳》影響巨大,讀完《水滸傳》覺得全書尤其前七十回很象是《史記》的七十列傳。金聖歎說「《水滸傳》一個人出來,分明便是一篇列傳,至於中間事跡,又逐段逐級自成文字,亦有兩三捲成一篇者,亦有五六句成一篇者」。《史記》中的人物傳記一般分為專傳、合傳、類傳、附傳幾類,下面我們將分別論述。  在《史記》中,單傳主要記述某一歷史人物一生的主要經歷或主要歷史貢獻,它往往以人為經,以事為緯,選取人物一生中主要的經歷來著重描述。例如《項羽本紀》記錄項羽一生的經歷,但它僅擇取了會稽發難,巨鹿之戰,鴻門宴和墳下悲歌幾個片斷進行濃墨重彩的描繪,寫出了一個英勇善戰而又剛惶自用的歷史英雄悲劇的人生。《魏公子列傳》是太史公極得意文字,全篇以禮尊侯贏始,以結交毛薛二隱士作結,以竊符救趙為重點,突出了信陵君「仁而下士」,急人之難的品質。《淮陰侯列傳》的前半部分詳述了韓信「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引兵下井隆,誅成安君,拘趙、脅燕、定齊,南摧楚人之兵二十萬,殺龍且」的震主之功,後半部分則寫劉邦建國以後,韓信如何受到猜忌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悲劇命運,成功刻劃了漢初具有傑出的軍事才能政治眼光的韓信形象,成為千古名篇。

  《水滸傳》的敘事結構前人說它是「百川歸海式」。「百川」即是每一位英雄豪傑逼上梁山的不同道路,「歸海」即是「撞破天羅歸水滸,掀開地網上梁山」。每一條「川」即是每一個人的單傳,全書合起來則是一部列傳的集合體。我們知道在《水滸傳》中有諸如「武十回」、「宋十回」等集中描寫單個人物經歷的章回,其獨立性較強,類似於一個人物的單傳。例如「魯智深傳」就是選取拳打鎮關西,大鬧桃花村,火燒瓦官寺和大鬧野豬林等片斷組成,從而表現了魯智深嫉惡如仇、  見義勇為的俠義精神和直爽粗獷的性格特徵。「武松傳」則主要是通過打虎、殺嫂、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和血濺鴛鴦樓等幾個故事來刻劃武松勇敢、狠毒機智而又恩怨分明、不近女色的性格特點。  《史記》中合傳的情況比較複雜,其中對《水滸傳》頗具影響的是二類:一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平列在同一敘事文中,二人之事跡往往相關聯。例如《衛將軍騾騎列傳》將衛青與霍去病合傳,是因為二人皆是外戚,都因「天幸」在對匈奴作戰中封侯,盛極一時,且二人又是母舅與外甥的關係,故將二人放在一起寫。《白起王翦傳》是因二人同為秦大將,對秦統一全國有莫大功勞,而最終結局都很悲慘。著名的《魏其武安侯列傳》則是田蚡、竇嬰與灌夫三人的合傳,是以漢武帝初年一場二代外戚之間的鬥爭為線將三人糾結在一起的。《水滸傳》中也有相類似的敘事結構,如第五十回「插翅虎枷打白秀英,美髯公誤失小衙內」,這一回寫雷橫朱全二人互相仗義相救,最後聚義梁山的故事,金聖歎在此回前總評說「此篇為朱雷二人合傳」。其實,在這以前,當朱雷二人出場之時,作者已使用了合傳的方式,即第十七回「美髯公智穩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晃天王」,蓋二人同為都頭,同為晃蓋之友,同有放晃之意,故敘事者一筆二人,既省筆墨,更襯託出晃蓋在眾江湖豪傑中的地位。

  《史記》中的附傳往往是在敘述一主要人物經歷之後,附述其後代子孫或者下屬門客或與主題相關的人和事。如《李將軍列傳》主要敘述李廣數奇的一生,但在文末又附述了李蔡、李敢和李陵的事跡,以反襯李廣的悲劇人生,深化了主題思想。《孟嘗君列傳》後附門客馮援傳,意在說明孟嘗君養士三千僅得一人之助,餘者皆雞鳴狗盜之輩,這顯然是太史公運用春秋筆法暗中諷刺其「善養士」之事。  《水滸傳》裡也有附傳,但其形式已經發生了變化。「智賺玉麒麟」是盧俊義的單傳,但在其中又附入了燕青與李固的小傳,這是因主僕關係入傳。武松傳中附武大郎和西門慶的傳,武大朗是因兄弟關係入傳,西門慶則純是為了反襯武松的英雄形象而寫的。可見,在《水滸傳》中,附傳的形式已發生了變化,它不再是附驥在正傳的末尾,而是與正傳相合,從而使全文的敘事結構更渾然一體,無懈可擊,從而發揮更好的藝術效果。就《水滸傳》全書而言,也並非都是整齊劃一的列傳集合形式。四十回前,施耐庵採取多傳合成的結構方法,由魯達、林衝、宋江、武松等人詳細的「傳記」和楊志、晃蓋、花榮、李逵等人簡略的「傳記」組成。四十回至七十回,相對有了起義隊伍不斷壯大的發展線索,其間,除了「揚雄石秀列傳」,作者順著這一線索,逐個引進人物,宕開筆墨敘其來歷,成一小傳,於「排座次」完成多傳結構的合頂。顯然前半部《水滸》,分明受了傳統紀傳體史書結構的啟發,試圖通過各個英雄的「傳記」——逼上梁山的經歷,廣泛反映那一時代官逼民反的社會現實。

  金聖歎說:「《水滸傳》方法,都從《史記》出來,卻有許多勝似《史記》處。若《史記》妙處,《水滸》已是件件有」。《史記》的紀傳體人物傳記開啟了以人物為中心的寫人文學,《水滸傳》作為中國古典章回小說的代表之一,在前70回中對水滸主要英雄人物的敘述描寫與《史記》中的人物列傳遙相呼應,其中包括的單傳、合傳、附傳都對《水滸傳》中為英雄立傳的人物塑造模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相關焦點

  • 淺析俄譯《史記》的研究特點與內涵
    《史記》手稿中很多細節問題的真實性存疑。譯者根據這樣的原文進行翻譯,得出的譯文必然有失準確。」然而,克羅裡則認為,「(阿列克謝耶夫等人)翻譯靈活流暢,語言準確而不失優美,堪稱以文學方法翻譯《史記》的代表作。以一個學者的知識儲備為基礎,使跨文化之間的轉換達到一種完美的境界,他所翻譯的作品是原文的完美再現,而不是另外一部作品」。
  • 【影響類】6、《史記》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論述《史記》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史記》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它為後代文學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和強大的動力。 一、《史記》是我國紀傳體史學的奠基之作,同時也是我國傳記文學的開端。
  • 關於對人物傳記寫作一點體會
    人物傳記是通過對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領域進行系統描述、介紹的一種文學作品形式,通常有兩種寫作方法,一種稱為志傳體。「紀傳」注重在文採方面,特別是在「詞藻」上下功夫,寫作時有大量的形容詞和修飾語,以增強傳記的文學性,「紀傳」在撰寫人物時雖然也是以事實為根據,但在描寫時又偏重於文學形象的刻劃。可以這樣說:紀傳體是一個將歷史文學化的一種寫法,但有一個大的原則是不能突破的,就是所有的描寫,都不能影響人物的歷史真實性。
  • 司馬遷與《史記》
    本紀共12篇,主要敘述帝王事跡;表十篇,是各代的歷史大事記;書八篇,是天文、曆法、水利、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專史;世家30篇,主要敘述貴族侯王的歷史;列傳70篇,主要是各種不同類型、不同階層的人物的傳記,少數是敘述國外和國內少數民族首領的歷史。其中本紀、世家、列傳是全書的主體,其寫法上的共同特點是"以人系事"。五體之外,互見法和"君子曰"的評論也是《史記》的重要體例,對後世亦有重大影響。
  • 司馬遷的紀傳體《史記》
    司馬遷是將前人的經驗綜合歸納後,總結成《史記》的體例,形成了一種比較全面、實用的史書編纂格式。這種全新的史書體裁就是將全書分為: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個部分。「本紀」是帝王的傳記,按編年體,依年月順序,記載帝王的政績言行,兼及當代重大事件。「表」是大事記,以表格形式,按時間順序,提綱挈領地譜列史事。它使紛亂繁雜的史事眉目清晰,條貫系統,一目了然。
  • 史記:《史記》的價值,你知道嗎?簡單明了,看過的都記住了!
    很多人看《史記》,研究《史記》,但是,史記真正的價值值幾何,有多少人知道呢?通過查詢各種資料,我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史記的價值在哪兒,如有班門弄斧,還請見諒啊,哈哈哈哈。《項羽本紀》記錄了楚漢相爭時期波瀾壯闊的歷史風雲,從文學上說,是中國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為中心的敘事藝術傑作,文中描繪了一幅幅楚漢之爭的驚心動魄的戰爭畫卷,在塑造戰爭激烈的同時,也突出了項羽這個經典的悲劇英雄形象,司馬遷在書中對項羽的塑造,對後代的文學題材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司馬遷對項羽這一人物的看法是很讚揚的。
  • 今天我們怎樣讀《史記》
    《史記》的生命力還來自於它世界性的傳播與研究。據史書記載,《史記》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傳播到了朝鮮半島。《史記》傳入日本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覃啟勳考證,「《史記》是在公元600年至604年之間由第一批遣隋使始傳日本的」,明清之際,是《史記》東傳日本的黃金時代。《史記》傳入日本後,對日本的政治、文化等產生了重要影響。
  • 我的起源218年人物傳記在哪 人物傳記位置大全
    我的起源218年代人物傳記分布位置匯總,我的起源218年代人物傳記位置都在哪裡?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任務傳記位置。 218年代人物傳記: 就目前來說,小編只在遊戲裡面找到了奈亞絲的人物傳記,這個傳記的獲取位置就是在奈亞絲死亡之後,玩家給它送鮮花時候旁邊的一個小懸崖上,而這個懸崖邊上就是村莊,總的來說也是非常好找的,
  • 淺談史記的寫作手法
    「互見法」就是把有關傳主的某些事件,有意識地移到其他人物的傳記由去記述,有時不標出,有時則標出「語在某某事中」「其事在某某中」等。採用「互見法」,可以保持人物性格與形象的完整性,維持審美意味上的統一性,便於突出人物的主要特徵。當然,「互見法」也可以避免重複記述,極大地減省篇幅。
  • 司馬遷的史記歷程
    談到史記,就不能不說到它的作者,司馬遷。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左馮翊夏陽人,也即今天的陝西韓城縣,出生於公元前145年。其父親也漢朝太史令司馬談,司馬談去世後,司馬遷繼任太史令。司馬遷自幼生活在民間,二十歲起遊覽名山大川,考察文物古蹟,廣為搜集資料,為他日後撰寫《史記》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 一生只寫一本書:司馬遷和《史記》
    他的著作《史記》,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歷史作品。司馬遷的父親司馬淡曾在朝廷擔任太史令的職位。司馬遷後來就繼承了他父親的工作,開始編寫《史記》。後來司馬遷因為李陵事件,冒犯了皇帝,最終被判宮刑。從監獄釋放後,他被任命為中書令,終其一生完成了《史記》這部偉大的著作。司馬遷的《史記》是中國歷代王朝承認的唯一正史。
  • 難以逾越的白話佳作,每天四篇,一個月讀完史記
    它是司馬遷畢生之作,用人物傳記的寫法,小說的口吻講述, 上至上古的黃帝,下至漢武帝,貫穿經傳,諸子百家, 3 跟人物去經歷,獲做人智慧與魅力 本紀、世家、列傳、書、表 史記共5類130篇:世家,記錄諸侯國之間的大事;本紀,記錄帝王人物傳記;列傳則是非帝王日人物的傳記,
  • 《史記》中的人物:小人物影響大歷史
    第二個小人物——田父  田父是《史記·項羽本紀》中一個種田的老頭。項羽在垓下被劉邦的軍隊圍困後,元氣大傷,兵少糧盡,四面楚歌。但項羽畢竟是個身經百戰、剛烈勇猛的驍雄,他趁著深夜帶著八百壯士突出了重圍。劉邦發現後讓騎將灌嬰帶領五千騎兵追殺。
  • 司馬遷--《史記》--探討其藝術特色
    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司馬遷的《史記》有何藝術特色。在中國,一提到傳記文學,人們會不約而同的首先想到《史記》,因為它開闢了傳記文學的先河,盛起了傳記文學的豐碑,建築了彌足珍貴的傳記文學創作經驗的寶庫。探討其藝術特色,對於今天的傳記文學、報告文學、小說創作等都會有所裨益的。司馬遷摒棄了傳統史書以敘事為主的寫法,而以人物為中心、為綱領來組織和驅遣史料,把大部分本紀、世家、列傳寫成了成功的傳記文學作品,創造性地把歷史和文學巧妙地結合起來。既記錄了歷史上的真人真事,又塑造了具有鮮明性格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既有高度的歷史真實性。
  • 淺析《水滸傳》中宋江的形象
    《水滸傳》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它以塑造人物為主要特色,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替天行道、扶危濟困的英雄好漢形象。在一百零八位好漢中,宋江無疑是核心人物。他以超常的凝聚力和組織力團結眾人佔據水迫梁山,兩贏童貫,三敗高俅,受招安後又破遼國,平田虎,剿王慶,擒方臘,為國立功,直至飲毒酒而死。小說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忠孝仁義禮智信俱全的英雄首領。
  • 從以傳記見長的古代史書中學什麼
    古人受天命論、英雄史觀的支配、影響,編寫史書就將撰寫帝王將相等大人物的傳記放在重點位置,所以在素稱史學發達的中國,傳統史書以人物傳記為主要內容。紀傳體,即以人物傳記為主要體裁,「二十四史」的開山之作《史記》,包含本紀、世家、列傳、八書、表(世表、年表)幾種體例,本紀實際是帝王傳記,司馬遷說「紀者,記也,本其事而記之,故曰本紀」。唐代史學理論家劉知幾在《史通·本紀》雲,「列天子行事,以本紀名篇」,道出本紀是帝王傳記特質。
  • 司馬遷不朽名著《史記》,解讀你所不知道的史記!
    1、史記原名並非叫史記。 《史記》,原名《太史公書》,又稱《太史公記》、《太史記》,至東漢末年才百稱為《史記》。司馬遷意在使其「藏之名山,副在京師,俟後世聖人君子」。漢宣帝時,司馬遷外孫楊惲把它公之於世。其時已有少量缺篇,為後人褚少孫等補足。 2、《史記》是中國史學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 你知道家譜中人物傳記怎麼寫嗎?
    人物傳記主要是記述本家族中英賢名臣、能工巧匠和有重要貢獻或有影響的人物事跡。在新續修家譜中人物傳記是必不可少的、非常重要的內容。 那麼,家譜人物傳記到底該如何寫呢?
  • 餘秋雨聲稱,《史記》對他的影響最深,史記上課標,青少年如何讀
    餘秋雨先生曾經被人不斷追問:您的散文風格到底受誰影響最深?餘先生作答:司馬遷!結果惹來一片驚訝:我們問的是散文,您怎麼拉出來一個古代史學家?你這是玩無釐頭似的幽默吧?一開始,餘先生也不知道如何作答,報以沉默。隨著年歲增長,餘先生說,他越來越傾心司馬遷,並堅定地認為,散文的最高境界一定與歷史有關。
  • 書單|人物傳記精選五十本
    而讀名人傳記便有這樣的用處,它不僅可以激發一個人的志氣,還能增長智慧。其實真正永久流傳於世的,除了偉大的人性,就是思想的光輝。 以下是我整理出來的個人認為較好的五十種人物傳記,入選這個書單的標準首先是我購買過的書,目的是「讀完這些書」,因為暫時不打算買新書了,其次才看它是不是好書。倘若你讀過更好的傳記,也可以幫我補充,我將在博客裡不定期更新和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