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並不是女人的專屬品,男人也是喜歡花的。其中,我就是愛花的男人之ー。大部分人喜歡花,是將花一小盆一小盆地種在陽臺上或是一支支一簇簇地買回來插在花瓶裡養。而我卻是喜歡一大片一大片地去欣賞。像鄉村裡的桃花、梨花、杏花、油菜花、野菊花等,因為大面積的花像花海,狀觀而且有氣勢。
其實野菊花並不美,不像別的花,個頭碩大,色彩豔麗,光彩奪目。香味兒也不像蘭花那樣迷惑人。它是一種很質樸的,很卑微的一種花。那我到底喜歡它的什麼呢?大家一定會猜是它的霸氣,因為古往今來,有不少詠菊贊菊的詩,其中以黃巢的《不第後賦菊》最為著名。其詩曰: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戴黃金甲。雖然這是一首詠菊言志詩,但菊花的孤傲與霸氣被詩人寫的讓人不寒而慄。
不,其實她一點也不孤傲與霸氣,因為真正孤傲與霸氣的是詩人自已。她一小朵一小朵的,單一的黃色,挺直而乾瘦的枝杆,不驕柔也不造作,在蕭瑟而讓人易疲乏的深秋中釋放著沁人心脾的芳香,這種略帶苦味的芳香,讓人精神為之一振,眼神為之一亮。因此,我認為野菊花是和謁的,親民的!
記憶一下子翻到20年前,那時我十二三歲,我的奶奶還活著,那時奶奶也才60幾歲。因爺爺死的早,奶奶一個人帶大父輩三個子女,60幾歲的她已白髮蒼蒼,弓腰駝背,氣喘噓噓了。因為家境貧寒,身體極度不好的奶奶為了不給家裡增添負擔,一到野菊花開放的時節,就領著我,提著籮筐到山上或田野裡採野菊花賣錢。那時採野菊花的人很多,村子附近的野菊花不等開放,小小的花蕾就被採光,於是我和奶奶要走很遠才能採到野菊花。無論走多遠,奶奶總能找到成片的野菊花,一片片,一簇簇,鑲嵌於秋季枯草蓯中,遍布於山坡,或是田野。遠遠望去像一副副色彩豔麗的油彩畫,看到那麼多野菊花,我和奶奶都欣喜若狂,忘記了爬山的疲憊。感覺那些菊花都是為我們所生,為我們所開,專門等待我們來採摘一樣。
那時我和奶奶一起在山野裡奔波,雖很辛苦,但奶奶從沒嘆過氣,從沒埋怨過一句,並且還給我講了很多她年輕時的故事。她也總是鼓勵我好好學習,給我講做人的道理,其中有句"好兒不要多,一個頂兩個"。我一直記憶猶新。
採菊花的那段時節,是我最幸福最開心的日子!野菊花獨特苦香味,是我最喜歡的味道,想起菊花開的樣子,就想起奶奶那張質樸而溫和的笑臉。
野菊花!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