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防守均不足,戰力不及056,美海軍為何仍大量裝備瀕海戰鬥艦

2020-12-26 鋒芒FM

前言

長期以來,美國海軍一直維持著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航母戰鬥群,當前美海軍現役航母數量為11艘,其中尼米茲級航空母艦10艘,排水量更大的福特級航空母艦1艘。美海軍之所以一直裝備數量如此多的航空母艦,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作為一支全球存在的海軍,需要大量航母維持在任何一個海域的優勢,二是「有錢任性」,航空母艦是個好東西,但不是每支海軍都能玩得起,尤其是數量如此多的航母。第三個原因,就是此前幾十年美國海軍的發展戰略決定的。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雖然在近些年的數次局部戰爭中,美海軍的航空母艦均用於對地攻擊,但航母實質上是一種決戰大洋的戰略性裝備,奪取廣泛海域的制海權才是航空母艦的首要任務,只有獲得了制海權和制空權,才能遊刃有餘地對地攻擊。此前,美海軍之所以保持如此多的航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大洋上有一個強大的對手蘇聯海軍。冷戰期間,蘇聯海軍建造了大量火力強悍的巡洋艦和驅逐艦,而美國海軍的戰略就是利用航母的規模和性能優勢與其決戰大洋。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蘇聯解體以後,美國海軍失去了這個主要對手,航空母艦的舞臺也從遠海大洋來到了近陸海域。航空母艦以及大型驅逐艦和巡洋艦,用來在瀕海地區執行任務實際上是得不償失的,也失去了其原本的戰鬥使命,在「由海向陸」和「前沿存在」這種新的發展戰略影響下,以及預判在未來幾十年不會再次出現一個強大對手的前提下,美國海軍決定建造一種可以在近陸海域靈活機動並且可以填補航母等大型艦艇在近陸海域不足之處的艦艇,這就是SC-21水面戰鬥艦艇計劃

自由級瀕海戰鬥艦

美國瀕海戰鬥艦的發展

SC-21水面戰鬥艦艇計劃的目的,就是建造一種成本低但作戰功能全面的小型艦艇,以滿足美國海軍越來越多的瀕海水域作戰需求。經過多次演變以後,SC-21水面戰鬥艦艇計劃最終以「自由級」和「獨立級」兩款瀕海戰鬥艦的面貌呈現出來。雖然「自由級」和「獨立級」屬於同一類型的兩款艦艇,但兩者之間的區別還是很大。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

「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由洛馬公司負責設計建造,該艦採用常規布局,滿載排水量3000噸,最高航速可達45節。「獨立級」瀕海戰鬥艦則由通用動力負責設計建造,「獨立級」採用了三體船型設計,艦體用鋁合金打造,上層建築採用內傾設計,布局非常簡潔,隱身能力超過「自由級」,並且獨特的三體船設計使得「獨立級」瀕海戰鬥艦擁有一個超過1000平方米的飛行甲板,在同類型艦艇中「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的飛行甲板是最大的。

自由級瀕海戰鬥艦主炮

兩款瀕海戰鬥艦的性能

「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的武器配置採用的是任務模塊設計,可以根據不同的任務搭載不同的模塊,設計理念十分先進。該艦裝備一門57毫米艦炮,可發射射程為14千米的Mk295型炮彈。機庫上方安裝了一套RIM-116「拉姆」防空飛彈發射裝置,此外在同一位置預留兩個武器模塊安裝位置,可依據實際任務需求裝備垂直發射器或MK46型30毫米艦炮模組。

自由級前甲板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同樣在直升機機庫上方安裝了一套RIM-116拉姆近程防空系統,在拉姆防空飛彈的兩邊還有2門30毫米艦炮。此外該艦還擁有一套MK48通用型垂直發射系統,可發射海麻雀防空飛彈以及阿斯洛克反潛飛彈。「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的標準武器配置中並沒有反艦飛彈,但可以根據任務需求搭載「魚叉」反艦飛彈。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正面

「自由級」和「獨立級」均是排水量3000噸級的艦艇,從目前各海軍艦艇的武器配置特點來看,都有「小艦大配置」的趨勢,歐洲近些年發展的幾款護衛艦均加裝了相控陣雷達,擁有出色的防空和反艦能力,俄海軍甚至在1000噸級的小型護衛艦上面搭載了遠程巡航飛彈發射系統。相比之下美海軍這兩款瀕海戰鬥艦的武器配置顯得比較「寒磣」,僅具備一些基本的作戰能力,雖然擁有原本計劃中的反艦、防空、反潛能力,但性能十分平庸。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

美海軍為何仍在持續服役瀕海戰鬥艦?

兩款瀕海戰鬥艦的唯一優勢就是速度,「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的最高速度甚至達到了50節,但艦艇從不是以速度取勝的裝備,艦艇的速度再快也跑不過反艦飛彈。兩款瀕海戰鬥艦的優點不多但缺點卻不少,雖然可以更換作戰模塊,但耗時很長,計劃中「自由級」瀕海戰鬥艦可在96小時內完成模塊更換,但實際上卻需要在港口條件下兩周時間才能完成換裝工作,這與其機動靈活迅速出擊的作戰要求背道而馳。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裝備反艦飛彈

此外,這兩款瀕海戰鬥艦的防空能力十分薄弱,對現代化反艦飛彈的防禦能力有限,雖然性能一般,從可靠性、作戰能力等全方位來考慮甚至都不如056護衛艦,但這兩款瀕海戰鬥艦的造價卻不低,每艘單價達5億美金與052D驅逐艦大體一致,甚至一個作戰模塊的價格就達到了1億美金!價格高昂性能平庸的瀕海戰鬥艦可以說如同雞肋般存在,但目前美海軍不僅沒有放棄這兩款艦艇,相反還在持續服役中,當前兩款艦艇的建造服役數量均超過了10艘,這又是為何呢?

自由級瀕海戰鬥艦

與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一樣,瀕海戰鬥艦也是一款失敗的產物,雖然屬於21世紀美國海軍新型艦艇計劃的一部分,但當前實際情況的發展,使得美海軍在遠海大洋中又有了一個潛在的強勁對手,即便是在近海,這兩款瀕海戰鬥艦與054A和056在這類艦艇相比也沒有任何優勢。因此前段時間美國海軍甚至提議開始逐漸退役這些中看不中用的艦艇。

美海軍新一代FFG(X)護衛艦

美海軍顯然意識到了瀕海戰鬥艦完全無法發揮出原本計劃中的作用,甚至還會對其整體戰鬥力拖後腿:遠海不行,近海又無法獨立作戰!因此美海軍目前已經開始了FFG(X)的研發建造。FFG(X)的滿載排水量可達7000噸,裝備相控陣雷達和垂髮單元,基本可以看作是加強了隱身性能的縮小版伯克艦,這款艦艇雖然性能足夠,但距離裝備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在當前朱姆沃爾特級停建,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越來越老舊,艦隊整體規模面臨縮水的情況下,美國海軍只能依靠這兩款瀕海戰鬥艦在這個過渡期內充門面,但這必定是一種十分糟糕的體驗。

相關焦點

  • 外媒猜中國056輕護將與美瀕海戰鬥艦對峙南海
    而中國海軍新一代主力戰艦的航程和武器雖然能滿足需求,但用這些昂貴的艦艇執行日常巡邏任務明顯不划算,因此噸位相對主力艦艇較小、但擁有完整武器裝備、建造和使用成本也較低廉的056型護衛艦就成為中國海軍巡邏任務的接班者。《朝鮮日報》介紹說,武器裝備上,056型護衛艦配備有YJ-83反艦飛彈和FL-3000N近程防空飛彈。美聯社稱,該護衛艦還配備有直升機,它設計線條明快,因而更難被雷達發現。
  • 美海軍開始徹查瀕海戰鬥艦故障根源,造價5億的戰艦怎麼了?
    對此美國海軍已經追悔莫及,原來美國海軍自由級瀕海戰鬥艦故障頻發,嚴重影響了這款戰艦的任務能力,這個慘痛的教訓也讓軍方震怒,要求徹查到底,目前美國海軍已經開始徹查瀕海戰鬥艦故障的根源,那麼這款造價高達5億的戰艦到底是怎麼了?
  • 火力曾不如056的瀕海戰鬥艦,多裝24枚飛彈,伊朗直喊太毒辣
    除了每年服役約2到3艘阿里伯克級宙斯盾飛彈驅逐艦之外,兩型瀕海戰鬥艦(LCS)勉強能算是護衛艦,自誕生以來,LCS爭議重重,其中最讓美國海軍難以忍受的是,LCS火力太弱,甚至被認為比我海軍的056輕型護衛艦還不如。現在,美國海軍計劃建造的34艘LCS,已有約20艘建成、服役。
  • 美海軍首次為瀕海戰鬥艦裝備雷射武器,提升攻擊力與生存能力
    「自由」級瀕海戰鬥艦「小石城」號(LCS-9)。美國海軍近日表示,將在今年內首次為瀕海戰鬥艦安裝雷射武器,未來還計劃將雷射武器搬上驅逐艦。據報導,美海軍的瀕海戰鬥艦將自2022財年起經歷額外的兩階段攻擊力與生存能力升級工作,因為海軍擔心瀕海戰鬥艦在這兩方面有所不足。
  • 少將:美瀕海戰鬥艦戰力比054A型護衛艦差個檔次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資料圖:美國「自由」級瀕海戰鬥艦據央視報導,近日,美國海軍瀕海戰鬥艦「科羅納多號」將橫穿太平洋前往西太平洋執行任務,並把暫時的部署地點轉移到新加坡。此前,美國在新加坡先後部署的「自由」號和「沃斯堡」號濱海戰鬥艦都屬於自由級。同美軍其他艦艇相比,瀕海戰鬥艦最大的特點就是速度快、靈活性好。有美軍官員甚至對媒體形容,駕駛瀕海戰鬥艦的感覺就像開法拉利跑車。尹卓表示,美國在新加坡部署瀕海戰鬥艦,是要起到「戰略觸角」的作用,控制馬六甲海峽過往船隻。
  • 美驗收第10艘自由級瀕海戰鬥艦:數量和戰力同步提升
    據美國外交學者網站12月19日報導,驗收試驗是向美國海軍交付軍艦前的最後一個重大步驟。驗收試驗由海軍檢驗和鑑定局負責,該局是美國海軍檢驗和報告艦船是否做好執行正式任務準備的主要機構。報導稱,未來的「聖路易斯」號瀕海戰鬥艦是自由級的第10艘、也是第24艘瀕海戰鬥艦。這艘於2017年5月開始建造的新戰艦將於明年初入列服役。
  • 美海軍接收第12艘「獨立」級瀕海戰鬥艦,那什麼是瀕海戰鬥艦?
    近日網上消息稱,在當地時間的6月26日,美國海軍正式接受了「獨立」級瀕海戰鬥艦「奧克蘭」號,這也是美國第12艘獨立級瀕海戰鬥艦,那麼有些小夥伴可能對瀕海戰鬥艦不是太了解。今天小編就簡單講講瀕海戰鬥艦。瀕海戰鬥艦是美國海軍為取代佩裡級護衛艦在90年代初期進行的SC-21水面戰鬥艇計劃的一部分。瀕海戰鬥艦的核心就是一個「瀕」字,是冷戰後美國海軍可能面對的戰術情景而研製的。瀕海戰鬥艦與傳統的護衛艦相比,它的打擊火力減弱了很少,並且在艦體的構建上也是用一種能兼顧高速、耐波能力與隱身性能和輕量化的高科技材料建造。
  • 美瀕海戰鬥艦測試遇到突發情況,被「嚇得」不敢動彈
    據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介紹,新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在質量和能力上都獲得提升,「聖路斯斯」號完成驗收還意味著美國海軍將擁有10艘自由級快速艦。就在美方大肆吹噓新款自由級性能如何強大之際,瀕海戰鬥艦在密西根湖上進行的航行測試遭遇了罕見的大霧天氣,結果「聖路易斯」號在湖面上直接被嚇得不敢動彈。
  • 無奈的美國海軍,從未來戰艦到人嫌鬼厭,瀕海戰鬥艦為何走向衰亡
    標準排水量2176噸,滿載排水量3089噸,最大航速45節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無論是獨立還是自由兩極瀕海戰鬥艦均非常完美的達成了,美國海軍在90年代所下達的設計目標。高達45節的航速,能夠不費吹灰之力的追上各國海軍的主力艦艇。
  • 美國獨立級瀕海戰鬥艦這時闖南沙,除了外形科幻有沒有真本事?
    美國在海上武器裝備領域可以說一直走在世界前沿,美軍不滿足於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打造出了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在佩裡級護衛艦退役後,打造出了外形頗為科幻的自由級和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然而美國海軍對這兩款艦艇顯然都不滿意,一個過於強調對陸攻擊,而瀕海戰鬥艦也因為缺乏對陸攻擊的重型武器而讓人覺得不倫不類。因為美國在沒有護衛艦的情況下,瀕海戰鬥艦完全無法擔任護衛艦的角色。那麼獨立級瀕海戰鬥艦,除了外形科幻有沒有真本事?根據報導,早些時候闖入南沙的為「蒙哥馬利」獨立級瀕海戰鬥艦,LCS-8蒙哥馬利號於2014年下水,2016年正式服役。
  • 故障頻發,美海軍展開聯合調查,瀕海戰鬥艦項目不容樂觀
    圖為在加勒比海航行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 【南方+12月18日訊】據美國媒體近日報導,由於瀕海戰鬥艦頻繁發生動力系統故障,美國海軍聯合建造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針對
  • 兩棲攻擊艦來了,瀕海戰鬥艦來了,F-35B也來了,南海熱鬧了
    1月25日,美國海軍「蒙哥馬利」號瀕海戰鬥艦擅自進入中國南沙島礁鄰近海域。3月10日,美國海軍「麥克坎貝爾」號飛彈驅逐艦擅自進入中國西沙領海。3月13日,美國海軍「美利堅」號兩棲攻擊艦和「吉佛茲」號瀕海戰鬥艦闖入中國南海海域並開展聯合訓練。期間,「美利堅」號兩棲攻擊艦還出動了F-35B艦載戰鬥機。2020年以來,美國海軍已經是連續三次擅自進入中國南海。尤其是最近的一次,兩棲攻擊艦來了,瀕海戰鬥艦來了,F-35B也來了。
  • 美海軍「查爾斯頓」號瀕海戰鬥艦服役
    新華社華盛頓3月2日電(記者劉陽 徐劍梅)美國海軍2日在東部南卡羅來納州為瀕海戰鬥艦「查爾斯頓」號舉行服役儀式,至此美軍共有16艘瀕海戰鬥艦服役。美國海軍部長斯潘塞在此前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說,「查爾斯頓」號可以幫助美軍維護航道並應對不穩定局勢。
  • 「先進」的瀕海戰鬥艦要草草謝幕了
    美國海軍決定要將最早的四艘瀕海戰鬥艦(LCS)退役了,分別是「自由」級的一號艦「自由」號、二號艦「沃斯堡」號,「獨立」級的一號艦「獨立」號、二號艦「科羅拉多」號,艦齡最長的「自由」號12年,「科羅拉多」號僅6年。
  • 從昔日香餑餑,到今天的漂浮垃圾堆,美軍承認瀕海戰鬥艦徹底失敗
    瀕海戰鬥艦的武器配置,均是由作戰任務來決定,美國海軍賦予它們的任務有以下三種,即水面戰,反水雷戰,反潛作戰。艦炮選用了BAE公司生產的MK110型57毫米自動艦炮,最大射速220發每分鐘,射程最遠可達14千米。所配備的MK49發射器,可裝備21枚「海拉姆」滾轉彈體防空飛彈,發射後不用操心,但其9千米的最大射程,在攔截來襲目標時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 頂著「破船」罵名,美軍瀕海戰鬥艦年內要加裝高能雷射武器!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璐明】據美國《軍事觀察》雜誌網站1月15日報導,美國海軍已經宣布,計劃在2020年年底前在「小石城」號自由級瀕海戰鬥艦(LCS)上安裝功率達150千瓦的高能雷射武器。
  • 前沿存在的產物,美國獨立級瀕海戰鬥艦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是2003年由美國通用動力公司開始設計,2008年下水的鋁質三體艦。是根據美國海軍「由海向陸」和「前沿存在」的戰略思想設計建造的瀕海戰鬥艦,該級艦將主要用於全球沿海水域作戰,是一種快速、機動、吃水淺的水面艦艇,具有高度的自動化設計,艦員編制將控制在100人以內。
  • 日專家模擬中美南海開戰 美戰鬥艦不堪一擊
    測試的結果不妙,得出的一個慘痛教訓是:在如何裝備美軍這個問題上,美國必須謹慎對待。作者對整個模擬過程的介紹全文翻譯出下:9·11恐怖襲擊事件過後的美海軍艦艇今天,我們要將瀕海戰鬥艦派上戰場——這是一款在911襲擊之後開發的新級別戰艦。
  • 美媒:5億美元打造「漂浮垃圾堆」?美海軍承認瀕海戰鬥艦存在設計缺陷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美國「任務與目標」網站12月16日報導,近日,美國海軍承認,目前相關職能部門正在對現役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的設計缺陷進行調查。他們表示,為了解決該型軍艦飽受詬病的種種問題,美海軍需要「大刀闊斧」進行修復。據悉,每艘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的造價在5億美元左右,卻被美媒稱為「漂浮垃圾堆」。
  • 從「自由」級到「獨立」級,一文了解美國瀕海戰鬥艦
    CG(X)巡洋艦項目於2011年停止,只有瀕海戰鬥艦LCS目前仍在建造中。關於瀕海戰鬥艦的概念和建造目的,美國海軍是這樣解釋的:發展一種平臺,它能相對大量地部署並依靠靈活的作戰模塊,支持大範圍的聯合作戰行動,保障海軍部隊在對方水面艦艇、潛艇和水雷的威脅下進入瀕海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