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顯示,國家發改委牽頭制定的《關於依託長江建設中國經濟新支撐帶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年內有望出臺。東起上海、西至雲南,涉及重慶、江蘇、湖北、浙江、四川、湖南、江西、安徽、貴州等11個省市,連接長江上、中、下遊的經濟帶將促進經濟發展由東向西梯度推進,形成直接帶動超過五分之一國土涉及近6億人的發展新動力,推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縮小東中西差距;又能優化經濟結構,形成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互動,打造新的經濟支撐帶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開放合作新平臺。
在組成長江經濟帶戰略的四個定位中,明確提到促進「兩頭」開發開放的關鍵樞紐雲南,更準確地表明以昆明、曼德勒、達卡、加爾各答等沿線重要城市為依託,建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
上月召開的市委工作會明確提出:「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機遇,推進昆明綜合保稅區申報建設和昆明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區位優勢,已成為昆明發展必須抓住並具象化的一塊「長板」。
作為雲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口佔全省20%、gdp佔30%的昆明,在雲南搶抓長江經濟帶建設機遇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事實上,早前國家提出的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橋頭堡」,建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一帶一路」等諸多重大決策都與昆明息息相關。曾經偏居祖國西南隅的昆明,在新一輪沿邊開放潮中已然躍居前沿。
昆明將成大湄公河地區中心
「昆明在長江經濟帶中的定位就是雲南省的定位:是長江經濟帶的西部交通樞紐、物流集散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也是長江經濟帶向東南亞發展和建立經濟大通道的戰略前方,長江經濟帶黃金水道的生態後方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後方。」市政府參事楊為民分析。
「昆明距黃金水道上的水富港只有不到600公裡的公路距離,一旦黃金水道打通,昆明形成的產業集群可以通過水富港參與整個長江經濟帶大循環,從而成為黃金水道的起運港。」雲師大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陳新認為。
「長江經濟帶建設、『一帶一路』戰略、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橋頭堡、建設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所有這些戰略決策都環環相扣。」在陳新看來,海上絲綢之路和長江經濟帶雖然是在兩條線上,但實際上二者互補性很強。長江經濟帶的建設是「一帶一路」實施的基礎前提、助推器。長江經濟帶的開發與發展主要通過產業重塑與升級來打破原來各省各自為政的產業格局,實現產業重新構建,在各個節點上形成產業同盟,各自形成比較優勢。「長江經濟帶這九省二市都將有一個較為統一的產業布局規劃,從而形成一個大區域經濟體,構成完整產業鏈,向周邊區域進行輻射。」陳新指著地圖分析,長江經濟帶的位置貫穿了整個中國東、中、西部,一旦經濟帶形成完整產業鏈,來自東部、中部的資金、人流、物流、技術等都會向雲南集聚,再流向南亞東南亞,反之亦然。
市政府參事高德敏非常關注近日泰國提出建設兩條複線鐵路線,「其中一條與昆曼公路的走向完全吻合,另外一條則與規劃中的昆明—萬象中老鐵路能夠連通,均可與泛亞鐵路連通。這兩條高鐵線路一旦建成,中國大西南與東南亞的互聯互通和經濟合作將會提升到一個新水平,並且將給東協一體化進程注入新動力。昆明將會變成泰國人、緬甸人只有幾個小時車程的『最近鄰居』。到那時,昆明會逐漸成為大湄公河地區中心。」
打造國際大通道樞紐
作為與東南亞、南亞國家有著天然聯繫的節點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昆明能否搶抓系列國家重大機遇的關鍵所在。
高德敏介紹,雲南正在建設中的國際大通道為中國向印度洋開放提供了條件:「八出省四出境」的鐵路格局已成形,首條出境準軌鐵路將於年底通車,連接越南鐵路網;「七出省四出境」公路全部實現高等級化;北進長江、南下珠江、溝通「兩洋」、連接「三亞」的水路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也提上日程;昆明長水機場成為中國第四大門戶樞紐機場,而長江經濟帶戰略也提出把昆明定位為三個區域性樞紐航站,不斷提高市間航班密度、增加國家運輸航線。種種便利的交通條件將助推橋頭堡建設,並讓昆明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
「接下來幾年,昆明在航空、鐵路、公路方面,都將與長江經濟帶省市以及東南亞國家有更為緊密的聯繫。形象地說,昆明將起到碼頭作用,通聯國內外的資金流、物流、人流。而此前提出的把昆明建設成區域性金融城市、國際知名旅遊城市、打造大物流等,都是為此服務的。」陳新說。
高德敏持有相同觀點,「首要的是加快推進昆明國際大通道樞紐建設,以加快大通道、大通關建設帶動大物流的發展。」他認為,只有加快大通道、大通關的建設,才能帶動大物流的發展,使昆明傳統產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等非傳統優勢產業得到發展。通過這些產業的發展,實現經濟總量增加、稅收來源穩定以及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也能通過這些產業的建立,帶動第三產業發展,使昆明與東南亞、南亞國家在更高層次、更廣範圍加強合作,形成大規模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儘快建成區域性國際城市。
楊為民則建議,加快空港經濟區的建設速度,開闢連接內地和東南亞的空中大通道;加大鐵路公路交通樞紐工程建設,建成連接內地和東南亞的交通中心;重新規劃各個工業園區發展方向,建設大型物流園區,滿足未來長江經濟帶西南部物資的運輸、存儲、交易需求,為昆明綠色經濟和旅遊產業發展打下硬體基礎。
產業重塑調整促開放升級
專家、學者認為,在昆明打通區域內外交通的同時,必須同時著手產業重塑調整和升級。譬如,推動綜合保稅區申報以及沿邊金融改革開放舉措,把昆明建成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從而為產業發展提供動力。
楊為民認為,昆明應立足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優勢與發展潛力,發揮各區域產業特色,整合優化昆明的產業體系,促進完善昆明與長江經濟帶、東南亞南亞西亞各區域產業分工互補,形成合理分工、銜接配套的產業布局和層次有序的產業鏈條,聯手推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形成布局匹配、銜接合理的現代產業體系。他建議,在雲南加快建設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外向型產業基地和進出口商品生產加工基地中,使昆明成為基地龍頭,使長江經濟帶的進出口產品通過昆明這個國際樞紐走向東南亞南亞。(記者李雙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