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與酒,兩生花

2021-02-19 茶悅世界

  雲水裡載酒,松篁裡煎茶。

  雲水,取其廣,取其暢;松篁,則取其清,取其幽。

  在我們這個有著數千年文明的古國,茶雖沒酒的歷史悠久,但自漢唐以後,文人們總是喜歡以「茶和酒」來知人論世,並熱衷於兩者並舉。

  「綠水棹雲月,洞庭歸路長。春橋懸酒幔,夜柵集茶檣。」

  茶樓與酒肆,似乎總是相依相伴,但茶盅與酒碗裡所累積的情趣和風韻,卻是迥然不同。

  酒是催情劑,可以激化人的情緒。

  無論是上戰場之前,還是決定做出了某項重大的犧牲之後,喝的都是一大碗的酒,即使是死刑犯,被砍頭之前,也會賞給他一碗壯膽的酒。

  酒入腹中,豪氣頓生。若此行一去不復返,便馬革裹屍還;若凱旋,也當聚會飲酒,千鬥不辭,在喜極而泣的英雄淚中,口到杯乾。

  茶呢,與酒恰好相反,它是鎮靜劑、清涼貼。

  當人要做出某項重大決策之時,陪伴他的,定是一杯又一杯的清茶。待茶漸無味,天漸泛白,雜亂的事項便已被分析得清晰透徹,一個近乎完美的計劃已然成形。

  古人云,詩是酒之華,詩助酒以名。酒喝高了,可以有豪邁的想像,可以有奔放的激情,可以有飄逸的思緒。

  據載,王勃寫《滕王閣序》時,先磨墨數升,繼而酣飲,然後拉起被子蒙頭而睡,醒來後從庾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借得靈機,寫下了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揮而就,不改一字。

  大文豪李白是詩仙更是酒仙,不敢說是不是因為嗜酒如命,才佳作連篇,但其《將進酒》不但人人耳熟能詳,他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又是何等的豪邁!

  而曹操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怎能不讓人感慨萬千?

  善飲茶者,雖不易有瞬間奔騰不羈的四溢才情,但由於長年沉浸在明窗淨几、風日晴和、輕陰微雨、茂林修竹、荷亭避暑、清幽寺觀的環境中,神清氣爽、心平氣和地神領茶的滋味,所以,他的心是清淨、閒適、平淡的,他的思維如琉璃般絢麗、清澈、透明。

  讀罷黃庭堅的詞作《品令茶詞》,想必就會對此有點體會。

  「鳳舞團團餅,恨分破,教孤令,金渠體淨。

  雋輪慢碾,玉塵光瑩,湯響松風,早減了二分酒病。

  味濃香永,醉鄉路,成佳境。

  恰如燈下故人,萬裡歸來對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熱湯如沸。茶不勝酒。幽韻如雲,酒不勝茶。

  酒與茶不僅易於激起文人們泉湧般的才恩,還最易引發出人的各種情感。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朋友離別之時,一杯老酒,最適合於離別時的愁緒滿懷。而表達友情時,觥籌交錯,更能營造熱烈歡樂的氣氛。

  朋友在一起,「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盡情揮灑心中的痛快、得意與憂愁。店不怕亂,人不怕多,酒醉微酣,便忘卻一切煩心與辛勞,豪情萬丈地煮酒論英雄,感嘆「把酒當歌,人生幾何」、「兒須成名酒須醉」,興之所至,再撿幾個賠得起的杯子怒摔應一下景兒。

  而茶,在表達友情之時,更適合的是無言的期冀。

  「茶閒煙尚綠,棋罷指猶涼」,茶只適合散淡不宜群聚,僅靠茶是不能求得歡聚氣氛的。

  月白風清之夜,春花冬雪之際,三五惺惺相惜的知己,捧茶小坐,話可能不多,聲調也不會很高。就如同蘇子所擬「從來佳茗似佳人」,欣同知己細談心,彼此間的一切,似乎就在茶煙中流轉。

  茶靜,酒動;茶淡,酒濃;茶甘,酒香。

  酒是滿堂歡聚,茶是窗前獨坐;酒是春光爛漫,茶是秋水長天;酒是江河奔湧,茶是清泉靜流;酒是楚河漢界的廝殺,茶是黑白世界的清談;酒是濃墨重彩披掛整齊的唱念做打,茶是無絲無竹索麵朝天的悠閒小唱。

  不過似乎也有例外,比如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綠蟻、新酒、紅泥、火爐、白雪,有這樣多的色彩所構成的溫暖畫面,怡然自適、情趣盎然,其意境似乎更近於茶。

  飲茶與喝酒不同,它要的,在一種輕鬆優雅的氛圍之中與茶的對語。人們常說的「茶須靜品,酒須狂放」,可能就是這個道理吧。

  單一個人孤苦煩悶之時,茶與酒的關係就會更為有趣。豪爽的人會選擇借酒澆愁,文雅內向的人會喝茶解悶。

  蘇東坡在其《水調歌頭》中,開篇就是「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李白《月下獨酌》亦是:「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酒似乎可以轉化人的一切哀愁與苦悶。

  苦悶時喝酒,無論是烈酒還是甜酒,都像感性的手,在不經意間打開人們平日裡緊扣的心扉,掀起沉埋的往事,將陳傷舊痛全部湧上心頭。這個時候,可以丟掉一切理智與規範,求得一時難得的放縱。但短暫的迷醉後,留在大腦記憶的是虛無縹緲的朦朦朧朧,丟不掉的仍是繁瑣嘈雜。所以,人常說,借酒澆愁,酒入愁腸愁更愁。

  「蕭然幽興處,院裡滿茶煙」。

  煩悶孤苦之時,一個人飲茶,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一個人飲茶,茶深了,可以聽蕭蕭竹雨,可以聽颯颯松風,可以讓淚在臉上靜靜地流,可以幽幽地品嘗寂寞與孤獨。

  茶,給人理智,讓人生保持清醒;酒,使人迷亂,讓人生一半朦朧。

  「薄薄酒,勝茶湯;粗粗布,勝無裳;醜妻惡妾勝空房。

  五更待漏靴滿霜,不如三伏日高睡足北窗涼。

  珠襦玉柙萬人相送歸北邙,不如懸鶉百結獨坐負朝陽。

  生前富貴,死後文章,百年瞬息萬世忙。

  夷齊盜蹠俱亡羊,不如眼前一醉是非憂樂都兩忘。」

  蘇東坡愛酒亦愛茶,但在屢遭不如意之事時,還是選擇了以酒來激勵自己心中的豪情。

  善品酒之人,自是喜歡年頭長遠的酒,仿佛歲月滄桑都被裝入了壇中,醇香四溢,厚重悠長。都市忙碌客,偷得浮生半日閒,便去品茶。茶有禪味,將人生一切起伏跌宕悲喜哀愁,泡進杯中,繼而漾起的是一份謙和淡定。

  茶亦禪亦道,酒亦儒亦俠。

  所以,古人說得好,酒類俠,茶類隱,酒固道廣,茶亦德素,酒武文俠。倚劍獨飲,可以吸燕趙秦隴之勁氣;雨窗小啜,則如沐江南吳越之清風。

  不過,無論酒與茶風格怎樣迥異,也有相同之處,就像有諸多的人文武全才一樣。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觥籌之後,人散夜闌燈盡羹殘,酒病酒傷可以用杯清茶來治;茶喝多了,君子之間淡如水,可以在酒裡體會一下小人之間的溫暖以及市井裡不精緻卻紮實親切的活法。

  「酒後高歌,聽一曲鐵板琵琶,唱大江東去;茶邊話舊,看幾番星迢露冕,從淮海南來」,茶情酒意,不亦快哉!

  

我們重在分享,對原作者表示敬意,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如果你也喜歡這篇文章,不如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吧~

推薦微信號

茶悅世界網絡(teafair):了解更多茶展會信息

相關焦點

  • 新零售、新模式引爆萬商大會 「酒茶融合典範」大獎花落酒茶生
    、酒茶生(北京)連鎖商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鄒慶輝、貴茶集團全國市場營銷總臨凌輝等茶、煙、酒行業優秀企業代表分別作了演講,記者聽到最多的是「創新」、「融合」、「新零售」……從這些高頻熱詞中,也能感受到酒煙茶行業融合發展的新態勢。
  • 「茶與酒」品酒之味,識茶之香,人生兩大境界!
    在中國,茶與酒如同一對李生兄弟都是文人雅士的喜好,愛茶者雅嗜酒者狂,茶令人清,酒教人迷,風雅癲狂,或醒或睡,二者相輔相成,勾勒出文人個性中不可分割的兩個側面。欲靜時品茶,可使人平心凝氣,感悟天地日月之靈氣;激昂時佐酒,可對酒當歌、長歌當哭,揮灑人生、快何如故!
  • 古人講:「茶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啥意思?老祖宗說的有理嗎?
    古人講:「茶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啥意思?老祖宗說的有理嗎?茶為雅士飲,酒為豪傑品,茶和酒作為我們國家非常重要的兩種飲料,在古人的生活當中,這二者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人間有味是清歡,清歡之處是清茶,濁酒一杯千萬裡,相見何處是天涯?
  • 琴、棋、書、畫、詩、酒、花、茶!
    琴、棋、書、畫、詩、酒、花、茶! 【六】酒 淡淡馨香微透光, 杏花村外送芬芳。
  • 茶酒有何區別?茶三酒四,區區四字道出其中差異!
    茶三酒四來源於一句潮汕話,這句潮汕話源自於一句古語:茶三酒四踢桃二。踢桃在潮汕話裡就是遊玩的意思,其實我國現在的茶藝的程序也是來源於潮汕工夫茶。茶三酒四,而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背後表達了茶文化與酒文化的差異!
  • 茶酒,芳香滿中華
    茶與酒,看似毫無關係的兩個文化符號其實在一開始就註定了融合。酒之初,來源於北方;茶之始,發端於南方。酒之用,醒世浮沉,雄渾激昂;茶之效,清新脫俗,婉約端莊。一北一南,構成了中國文化的版圖。一、古人初探茶酒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期,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到約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國人發明了蒸餾法,使得白酒成為中國人飲用的主要酒類,從而酒文化滲透於整個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在中國人生活中的諸多方面,酒都佔有重要的位置。而茶酒,早在上古時期就有記載,但那時茶酒僅僅是米酒浸茶,而並非茶文化與酒文化的交融結合。
  • 俗語:茶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啥意思?單身人士不妨看看
    俗語:茶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啥意思?單身人士不妨看看茶與酒是中國人發明的兩種最重要的飲品,他們兩者霸佔著,絕大部分中國人的生活。茶與酒卻是兩種截然相反的東西。茶,在於清淡,令人回味無窮,使人心靜安神。
  • 蘇東坡的茶酒,900年後再創新!一茶一酒,盡得風雅
    茶酒相融,是何種妙不可言的滋味?這一口茶酒,盡得世間風雅,被中國人心心念念了900多年。早在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就曾有嘗試「以茶釀酒」:「茶酒採茗釀之,自然發酵蒸餾,其漿無色,茶香自溢。」文人「實驗」固然風雅,但千年來,少有酒廠能將茶和酒很好相融。「初時」聯合百年老酒廠「鄭萬利」,研發數年,才掌握茶酒的奧秘。他們更進一步,用古法窨制,把花也融入茶酒。盛夏的茉莉、今年的新桂,時令新鮮的花都用來窨制花茶,可謂不惜成本。
  • 茶酒無心,飲者有意
    「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千秋大業一壺茶,萬丈紅塵三杯酒」……茶如潺潺溪流,從容優雅的塑造著中華民族寧靜、理智、內斂、淡泊、儉約、從容、溫潤如玉的性格;酒如奔騰大海,汪洋恣肆的表達著民族性格中火熱、亢奮、敢於衝破束縛
  • 詩由茶而生,茶因詩而美,確有情到意深之感!
    詩由茶而生,茶因詩而美,詩茶不分,或茶詩相依,確有情到意深之感,而我國最早的詠茶詩,是西晉詩人張載寫的,詩日「芒茶冠六情,滋味播九區,人生苟安樂,茲土聊可娛。」把品茶與人生的歡樂相連。其後蘇軾的「松風竹爐,提壺相呼」,以茶會友,品茗吟詩,鄭清之「一杯春露暫留客,兩腋清風幾欲仙。體現出一種文化生活,是藝術和美的享受。
  • 茶似隱,酒似俠,茶是沉靜理性的我,酒是偶爾感性放肆的我!
    「茶似隱,酒似俠」,簡簡單單的六個字著實說出了茶和酒的區別。茶,在於清淡,恬淡的滋味讓喝茶者的心境也不禁沉穩內斂,令人久久回味以清醒的理性規避風險。酒,在於濃烈,令人熱血沸騰,心醉神迷,感性般酣暢淋漓的投入。
  • 酒盞、茶盞及鬥茶盞雜說
    好多初入收藏界的朋友對啥是酒盞,啥是茶盞,再或者啥是鬥茶盞,這些宋金時期廣泛流行的各類盞託,分辨的不是很清楚。
  • 「酒盞」與「茶甌」
    《山路偶興》有「泉憩茶數甌,嵐行酒一酌。」《蕭員外寄新蜀茶》有「滿甌似乳堪持玩,況是春深酒渴人。」如此等等。在唐代以前,古文獻並無關於飲茶的記述。唐以前的古人是否飲茶,用什麼飲茶,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從文獻和考古發現可以知道,到了唐代,飲酒和飲茶用的杯子是不同的,名稱也不一樣,分別是「酒盞」和「茶甌」。
  • 酌酒品茗|古風·酒與茶 上篇·茶韻悠然
    古代的詩意,總是與酒和茶脫不開關係。茶是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酒是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其實古人的酒與茶,連名字都格外的動人。月光白碧潭飄雪——————————碧潭飄雪香四溢,兩腋習習生清風又名日注茶,日鑄茶,又有蘭雪之名,屬綠茶,因芽細而尖,遍生雪白茸毛,因此得名。帶有蘭花芳香,味甘而滋,氣厚醇永,湯色呈乳白色。
  • 茶酒為何物,茶乎?酒乎?婺盛崖茗茶酒
    關於茶的小問題和大思考 茶酒究竟為何物? 茶酒大概是怎樣製作的呢? 茶酒有什麼特性呢? 關於茶酒,早在北宋的時候,蘇東坡就有了以茶釀酒的構想,即「茶酒採茗釀之,自然發酵蒸餾,其漿無色,茶香自溢」。
  • 器具精潔,茶愈為之生色
    如此美玉,何必要遮掩它的光澤呢茶與器仿佛花與季節情真意切低語噥噥「器具精潔,茶愈為之生色。」一抹茶香逢器生色品出往事如煙歲月靜好茶與器起自荒山緣入指間千年眸轉,握掌乾坤名山老寨古樹普洱「嫩綠邀春焙,餘甘浹齒牙。
  • 兩人,兩茶,一酒,幾菜,日料也一樣如此有溫度
    提到日料,腦海中想到的總是小資,精緻,匠心而華強北這家日料店,卻令我們知道吃日料也有溫度,如家一般兩人,兩茶,一酒,幾菜一鍋裡面有牛肉、冬菇、娃娃菜、金針菇、豆腐、魔芋絲等等等待鍋底咕嚕咕嚕的沸騰起來一個人吃治癒,兩個人吃熱鬧經典吃法就是用牛肉蘸著生雞蛋吃這樣的牛肉會更加滑嫩【鹽烤鯖花魚
  • 茶與酒的醉美匠心之約
    以茶養心可觀天下,以酒慰情共鑑匠心。梁駿德,1948年7月生於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鎮桐木村江墩。梁家世世代代開山種茶,曾祖父江春臻曾經是江墩非常有名的制茶師,被稱為奇才。梁駿德的兩個兒子也均從事制茶工作,將制茶手藝傳承下來。懂茶的人都知道,梁駿德系金銀駿眉首泡製作者。
  • 琴-棋-書-畫-劍-詩-醫-茶-酒-花:10首古詩詞,10大人生修煉
    五、劍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書以博文,劍以報國;習武思奮,劍為知音。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炎涼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過百春。《老子》上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皇帝內經》上說,「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季養陰,以從其根。」
  • 「茶酒」文化史篇——臺灣洪金龍凍頂烏龍茶高粱酒
    共享茶與酒的陶醉、香氣優雅、口感清醇、甘冽回香、內含萃取茶多酚、提神醒腦、調節肝臟功能、溶解血脂肪、養顏美容、酒中極品。洪金龍凍頂茶高梁——茶酒並用,成為生活文化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而茶酒,早在上古時期就有記載,但那時茶酒僅僅是米酒浸茶,而並非茶文化與酒文化的交融結合。【茶酒的文化史】800餘年前北宋大學士蘇軾留翰墨遺珍、古籍引注,記載了以茶釀酒的創想。蘇軾將創想中的「茶酒」以「七齊」「八必」做為茶酒釀製之法,添「酒禮」、「酒德」之說,豐富了茶酒文化的精神內涵。蘇軾定論:「茶酒採茗釀之,自然發酵蒸餾,其漿無色,茶香自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