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險問題產品被通報,人保、泰康、國泰等公司被點名

2020-12-24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中國消費者報 )繼今年1月、5月兩次通報人身險產品問題後,銀保監會9月19日再次對人身險產品問題進行通報,人保健康、泰康人壽、國泰人壽等公司被點名。

此次通報中提到的近期產品備案中發現的突出問題主要有:漏報、少報材料;報送材料內容不齊全;報送方式不規範;產品責任設計與定義不符;產品保障功能弱化;免責約定不符合常理;條款約定與法規不符;退保假設不合理;健康服務費用佔比超過監管規定;現金價值計算不合理;費率浮動範圍不明確等11項。其中被點名的壽險公司一共有15家,人保健康、國華人壽、國泰人壽和德華安顧四家公司均被兩次點名。

通報稱,人保健康某護理保險產品僅包含因意外導致的護理責任,保障功能弱化。另一款護理保險產品條款則約定,對細菌或病毒感染引發的保險事故免責,免責約定不符合常理。國泰人壽則在產品設計方面違反現行法規,該公司某定期壽險產品,保險責任中包含了生命終末期保險金提前給付責任,與定期壽險定義不符;該公司的某護理保險產品,身故責任未明確限定為疾病身故,與《健康保險管理辦法》要求不符。德華安顧人壽也存在同樣問題,該公司某醫療保險僅承擔醫療服務責任,與醫療保險定義不符;另一款疾病保險中,免責條款關於投保人對被保險人的故意傷害情形下退還保單現金價值的對象約定,不符合《保險法》要求。此外,崑崙健康某護理保險產品為萬能型,其護理責任風險保費佔保費整體比例較低。

在產品費率釐定及精算假設方面,國華人壽某重大疾病保險,利潤測試假設中前5年退保率達到60%,退保假設不合理。華夏人壽某醫療保險部分年齡段健康管理服務成本超過保費10%,健康服務費用佔比超過監管規定。農銀人壽某年金保險則存在長險短做風險,現金價值計算不合理。瑞華保險某醫療保險的費率浮動管理辦法中,費率浮動範圍不明確。

通報還顯示,平安養老某疾病保險產品變更涉及費率浮動管理辦法調整,但備案報送材料中缺少費率浮動管理辦法。泰康人壽某重大疾病保險產品則未報送現金價值全表。復星聯合健康某疾病保險產品的參數調整辦法中,相關產品名稱有誤。鼎誠人壽某醫療保險,產品備案系統報送的產品名稱與條款名稱不一致。此外,國華人壽、渤海人壽和恆安標準等公司部分產品通過電子公文傳輸系統報送產品備案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銀保監會依託中國保險業保單登記管理信息平臺數據,對備案產品實際銷售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後發現,部分公司相當數量的產品備案後並未銷售,或者銷量極低。其中,大家人壽、渤海人壽、平安健康和上海人壽等7家公司銷量為零的產品數量超過10個,平安健康、滙豐人壽、大家人壽、渤海人壽和泰康養老等6家公司銷量為零的產品數量佔比超過備案產品數量的30%。「產品銷量為零,不論是保險公司主動調整產品計劃,還是消費者不認可所導致的,均表明公司產品策略不清晰,產品管理存在漏洞,產品開發效能低下,同時也是對監管資源的浪費。」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說。

這位負責人指出,針對各公司產品開發和管理中的問題,銀保監會先後向行業兩次通報。此後,大部分公司報備產品合規性有所提高,問題顯著減少,但仍有部分產品報備材料出現明顯錯誤,公司把關不嚴;有部分產品責任設計明顯偏離險種定義,產品開發人員合規意識淡薄;有部分產品條款表述不符合消費者一般認知和行業慣例,易引發糾紛。

據悉,下一步銀保監會將依託中國保險業保單登記管理信息平臺,將備案產品銷售情況核查作為常規工作定期開展,對低產能產品佔比過高、未嚴格落實產品退出機制的公司,將持續採取行業通報、監管談話等措施,督促各公司提高產品研發管理能力,提升產品開發質量,開發設計能真正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對報備產品仍涉及負面清單或歷次問題通報中列明的不合理、不規範情形的,將依法採取監管措施或實施行政處罰,嚴格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相關焦點

  • 保監會通報上半年合同糾紛投訴:人保財險中國人壽登榜
    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7日訊 近日,保監會通報顯示,2017年上半年,保監會機關及各保監局接收的應由保險公司處理的保險合同糾紛投訴47262件,涉及財產險公司24651件,涉及人身險公司22611件。
  • 搶食健康險蛋糕 人身險公司如何各出其招佔山頭
    數據來源:銀保監會官網再來看一組過往數據,中保協2018年發布的一份報告披露顯示,截至2017年,業內經營健康保險的公司共有149家,較2016年新增12家,較2015年新增23家,其中包括6家專業健康保險公司,75家人身險及養老險公司以及68家財產險公司,在售產品共計4283款。可見,行業對開展健康險的參與度之高。
  • 線上優勢明顯 人身險公司加速數位化轉型
    於是,保險公司以客戶真實需求為導向精準進行產品開發和創新,如泰康人壽、大家財險在內的多家公司著重推介健康險,並拓展原有保險產品保障責任,將新冠肺炎納入保障範圍。明亞保險經紀表示,保障類人身險產品的線上銷售反而受到此次疫情的激發,例如定期壽險、終身壽險、重疾險、醫療險、含新冠肺炎責任的意外險等,其中,對於醫療險的激發更為顯著。
  • 中國究竟有多少家保險公司?哪家投訴最多?哪家口碑最好?
    很多保險產品,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很多消費者為了得到更好的服務,一般會選擇更靠譜的保險公司,這在後面需要理賠的時候,可以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麻煩,那麼中國一共有多少家保險公司呢?最靠譜的保險公司是哪家?當然,投訴量增長,不一定是壞事,反映的不僅僅是保險公司的問題,也側面反映了消費者的變化:1)風險意識增強,更接納保險;2)對保險的理解更為深入;3)維權意識在增長。首先,了解一下,中國究竟有多少家保險公司。人身險中,前三甲分別是平安人壽,太平洋人壽,中國人壽。
  • 銀保監會通報!30家保險公司被點名​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銀保監會日前發布了人身保險監管部關於近期人身保險產品及監管報告報送有關問題的通報,涉及30家人身險公司。這些公司在產品設計、產品條款表述、產品費率立定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人身險監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堅決打擊保險公司違規開發保險產品、產品炒停、誤導宣傳等行為。根據通報,在產品核查中發現的主要問題包括:個別公司在產品設計上存在長險短做問題;某些公司的醫療保險續保約定不合理;某些保險產品在費率釐定上存在較大利率風險等。
  • 通報點名!三季度保險業投訴數據出爐,這些公司怎麼了?
    部分保險公司也因投訴較多而被「點名」。買保險最重要的莫過於保障責任和服務,保障責任是保險的硬實力,服務則體現公司的軟實力。作為衡量服務的一個重要標準,保險公司的投訴情況也值得消費者關心。所以今天將第三季度保險公司的投訴情況整理分享給大家。
  • 人保健康上半年標保和規模保費均進入人身險十強
    記者昨日從保監會最新公布的2011年上半年人身險行業標準保費和規模保費數據獲悉,中國人民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實現標準保費34.96億元,規模保費71億元,分別位居人身險公司第8位和第10位,增長幅度均大幅超過行業平均水平。
  • 2019保險投訴情況公布:投訴量超9萬件 兩類問題凸顯
    來源:國際金融報近日,中國銀保監會通報了2019年保險消費投訴情況。通報顯示,2019年,中國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共接收涉及保險公司的保險消費投訴93719件,同比增長5.95%。根據通報, 2019年保險消費者投訴反映的焦點問題以及變化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財險公司投訴焦點在車險理賠。人身險公司銷售糾紛問題突出。網際網路保險公司仍為投訴重災區。涉嫌違法違規投訴大幅增長。
  • 人保財險:對監管通報指出的問題逐條制定整改方案、切實整改
    1月6日,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了關於人保財險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通報。
  • 159家保險公司16家有問題 財產險公司綜合費用率四年來最低
    與此同時,2019年人身險公司速度規模、效益質量、社會貢獻情況分化加重,良好的公司與有問題的公司都在增多。人身險行業正在加快業務結構調整,大力發展中長期保險業務,進一步發揮保險保障功能。11月27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公布2019年度保險公司法人機構經營評價結果。總體來看,159家保險公司經營比較穩定,A類公司36家、B類公司107家、C類公司15家、D類公司1家。
  • 人保壽險、泰康人壽被指騙保 8月保險投訴報告
    如被投訴的保險公司經過核實後對網友投訴問題給予了解決或解答,也可將結果反饋給搜狐理財頻道,搜狐理財頻道會及時發布。  2012年8月份,通過搜狐理財頻道「保險投訴綠色通道」,網友對人保財險、中國人壽、新華保險、恆安標準人壽、陽光保險、人保壽險、太平洋保險、幸福人壽、嘉禾保險、泰康人壽、平安保險、信誠人壽等多家公司在投保、退保服務、車險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 保單報送存「遲漏錯」問題 國泰產險等被銀保監會點名
    據銀保監會官網消息,銀保監會發布了中國保險業保單登記管理信息平臺數據治理情況的通報。通報指出,儘管保單登記平臺數據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個別公司存在數據報送不及時、不完整、不準確,數據整改不積極、效率低等問題。
  • 保險小額理賠服務哪家公司差?安華農業車險理賠最鬧心 都邦財險...
    從近期保監會披露的上半年小額理賠服務監測情況的通報可以看出,小額案件理賠效率越來越高,縮短小額理賠周期已是大多數保險公司的基本策略。理賠周期是小額案件最關注的問題。上半年車險小額理賠平均索賠支付周期為0.45天,同比提速48.28%。這得益於行業近年來依靠網際網路技術從紙質人工理賠到電子化個人自助理賠的探索,使得車險行業小額案件平均索賠支付周期由前年的1.58天降至0.45天。包括平安財險、太保財險、安心財險等許多公司均已實現小額案件微信、APP端自助理賠。
  • 官方點名!三季度保險業投訴數據出爐,這些公司怎麼了?
    部分保險公司也因投訴較多而被「點名」。 買保險最重要的莫過於保障責任和服務,保障責任是保險的硬實力,服務則體現公司的軟實力。作為衡量服務的一個重要標準,保險公司的投訴情況也值得消費者關心。 所以今天將第三季度保險公司的投訴情況整理分享給大家。
  • 險企密集布局消費金融:中國人保上線信用貸,大地保險等開展信用...
    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保)於近期推出一款信貸產品――保e貸。據了解,保e貸產品入口在中國人保App首頁,目前該產品為邀請制,僅向部分用戶開放。據了解,保e貸產品由重慶人保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人保小貸)提供。企查查顯示,人保小貸成立於2017年11月,註冊資本3億元,中國人保通過全資子公司人保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保金服)持有人保小貸100%股權。
  • 建行、平安銀行被點名批評
    建行、平安銀行被國辦督查室點名批評歐陽劍環貸款要買人身險、押品評估費自己交、抵押物要買財產保險並承擔保費、不買保險就上調貸款利率……近日,因在辦理小微企業貸款過程中,出現上述變相抬升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的行為,建行北京分行和平安銀行北京分行被國辦督查室點名批評。
  • 2019.7.22|中國險企10家入榜世界500強;人保吉分車險違規被罰101萬...
    榜單顯示,中國共10家保險機構入榜,分別為中國平安(601318)(29)、中國人壽(601628)(51)、中國人保(121)、中國太保(601601)(199)、友邦保險(388)、華夏保險(442)、中國太平(451)、國泰人壽(455)、富邦金控(471)、泰康保險(498)。
  • 支付寶送健康險「掉包」 國泰產險入局能否一戰成名?
    很多領了免費保險的人,根本不會關心自己的保險是哪家公司送的,而且,支付寶在關鍵頁面上也沒完全標註承保公司的信息,只是顯示了「大病無憂寶(福利版)」產品名稱。其實,「大病無憂寶(福利版)」是泰康在線承保的。
  • 2020年人身險理賠地圖:賠款超1200億 居民保險意識仍待提高
    作為檢驗保險產品好不好的標準之一,能否獲賠、獲賠多少成為投保人關注的焦點。隨著各人身險公司年度理賠報告出爐,2020年人身險理賠地圖浮出水面。截至1月13日,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包括中國人壽(601628)、平安人壽、太平人壽等25家人身險公司發布了2020年理賠報告,總賠付金額超1200億元,總賠付案件則達到3000萬件。
  • 網際網路人身險迎新規!劃定五條經營門檻,建立專屬產品和回溯機制
    備受市場關注的網際網路人身險相關管理辦法正式向行業徵求意見。通知明確保險公司經營網際網路人身保險業務,應使用經審批或者備案的網際網路人身保險專屬產品。保險公司開展網際網路人身保險業務,應建立健全產品回溯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