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禮則不立。從古代的《禮記》到現代的《社交禮儀》,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禮儀。「恰到好處」的禮儀會讓人心情愉悅,「失禮」則會讓人感到不快,從而降低自己的形象。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中華民族更是崇尚禮儀的民族。禮儀一直伴隨在人們的生活中。見到長輩要問好,人們見面首先是相互握手致意,吃飯的時候總是長輩坐在中間,這些畫面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禮儀。然而,禮儀這門學問可遠遠不止這些。
有時候,一個小小的禮儀問題卻能決定事情的成敗。有這樣一個案例:有一家上市公司招聘員工,由於這家上市公司很有名,所以有一大批人才競爭這個崗位,到了最後,只有小部分精英進入面試環節。其中一個年輕人因隨手扶起倒地的掃把而被面試官看到,因此這個年輕人便被僱用了。有時候不是因為你不夠優秀,而是你忽略了禮儀問題,而禮儀問題是對一個人的內在反映。小小的細節往往更能真實地反映一個人。
禮儀存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男女老少都應該學禮、懂禮。隨著我國教育向大眾普及,人們的素質顯著提高,禮儀問題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有時人們往往會忽略禮儀,比如:圖書館佔位,上課時手機鈴聲響了,公共場合大聲說話,這些行為看似微不足道,實則足以體現一個人的內在修養與基本素質。
成功的人一定是懂禮儀的人。我們經常可以在電視上看到一些成功人士出席公眾場合,舉止得體、尊老愛幼是他們的標配。成功的人給別人的感覺就是很有才華,很有吸引力,其實他們都把禮儀做到位了。禮儀是一個人的修養,是對他人的尊重。越是成功的人則越會重視禮儀,包括尊老愛幼,包括舉止得體等,因為禮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他的內在修養與對他人的尊敬。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禮儀是每個人都需要去學習的,不僅要有禮,而且還要「恰到好處」的禮。很多禮儀只是在生活中簡單的動作或者問候,但它的作用和意義卻至關重要。
恰到好處的禮儀會讓人愉悅。生活中的很多男神和女神為什麼如此吸引人?其中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們一定懂得基本的禮儀。禮儀也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只要我們多注意生活中的小細節,多學禮,懂禮,我們的社會就會形成禮儀之風。懂得禮儀的人在生活中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他定會得到人們喜歡!
感謝讀者耐心地閱讀,祝您一切順利!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