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一直是我們國人最重要的活動之一,能夠增強我們對民族、對家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相信很多李家人都參加過家族的一些祭祀活動,那麼對於我們「李姓」來說,除了自己家族的祠堂,還有哪些值得我們一去的祭拜地點呢?
安徽六安皋陶墓
皋陶是與堯、舜、大禹齊名的「上古四聖」之一,我們李姓的始祖。按照《史記》引《括地誌》云:皋陶死後「葬之於六」,就是現在的安徽六安,其子孫也主要受封其周邊,所以這裡也是我們祖先生活的地區,有機會一定要來祭拜一次。
皋陶墓位於六安城東7.5公裡、六安至合肥公路北側15米處,皋陶墓為圓形土冢,周長97米,高6.2米,墓頂平面直徑4米,上有黃連木一棵,形同華蓋,墓前有清同治年(1869年)安徽布政使吳坤修手書「古皋陶墓」碑刻一塊,碑高1.82米,寬0.92米。而其東北35米處為皋陶祠舊址。
甘肅隴西李家龍宮
「天下李氏出隴西」,隴西李氏祠堂(李家龍宮)就是唐皇為了祭祀先人修建的祠堂。李家龍宮始建於唐初627年,是唐代宮廷式古建築群,是天下李氏族人敦宗睦族、祭祀先祖的宗祠,因唐太宗李世民御筆親書「李家龍宮」而聞名海內外。其主殿門前懸掛著「追本溯源」匾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御書。昭告天下,李氏大唐的根源在隴西。殿內供奉著李氏「得姓始祖」李利貞,以及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李氏「顯姓始祖」老子李耳的聖像。
近年來,相繼有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菲律賓、美國、荷蘭、印度尼西亞、日本、加拿大、印度、臺灣、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及大陸29個省、市、區的李氏組織和李氏族人10萬多人次到李家龍宮尋根祭祖,是我們李家人的祭祖聖地。
福建上杭李氏大宗祠
李氏大宗祠始建於清道光16年,歷時三年才竣工,耗銀2萬餘兩。佔地5600餘平方米,為磚木結構,三進三廳配左右廂房加高樓圍屋,有大廳3個、客廳26間、房舍104間,廳堂上下有11對大圓柱撐著的雕梁畫棟,氣勢磅礴,雄偉壯觀,成為客家地區在海內外最具影響力的姓氏宗祠之一,其規模之大、保存之完整堪稱客家第一宗祠。
宗祠是李氏後裔為紀念其入閩始祖李火德公建造的宗祠。從李火德入閩至今 800餘年,其後裔遍布閩、臺、粵、贛、桂及東南亞各國,首富李嘉誠,還有政要名人李光耀、李顯龍都是這座宗祠的李家後裔。
河南鹿邑中華李氏大宗祠
河南鹿邑是中國老子文化之鄉。中華李氏大宗祠(又名老子紀念館)是由世界李氏宗親總會和中國鹿邑李氏文化研究總會發起修建的。宗祠位於老子故裡景區的太清宮東側,總體布局包括門前區、祖祠區、祖源區,供奉中國第一大姓李姓始祖理利貞和李氏先祖老子(李耳),以及歷代李氏名君、名相、名將、名人;是李氏宗親尋根祭祖的重要場所。
福建省古田縣李氏宗祠
福建省古田縣李氏宗祠始建於唐天祐二年(905年),是現存比較悠久的李氏祠堂,宗祠枕西北面東南,祠後層巒疊翠,祠前秀水回漩。祠為宮殿式建築,三座透後,高闊敞亮,宏偉壯觀,總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三向圍以風火牆,前為簷牙風雨牆。祠埕立有32副旗杆碣,埕右下方豎著7根高7米的圓形或方形的石柱,酷似華表,為歷代科試登第碑刻者所獻,至今保護完好,堪稱一絕.
宗祠李氏始祖為唐代狀元李誨(唐太祖景皇帝虎公八世孫),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年)為避黃巢起義,先遷浙江處州龍泉橋下村。次年李誨與兄李話家入閩,擇古田杉洋定居,迄今已有1000餘年,傳40餘代,子孫繁衍遍及閩省,支分浙廣及港臺。世代人旺族興,人才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