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羅瑋
對於今天生活在梅江區的市民們來說,早餐可能是一份醃面煮三及第,一桌廣式茶點,一籠包點燒賣,一盤潮汕腸粉……伴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早餐已從單調的白粥榨菜到如今的多元選擇,每天都能以元氣滿滿的一頓早餐喚醒味蕾、喚起昂揚鬥志,開啟新的一天。小小的早餐,成了梅江人民奔小康在「舌尖上的見證」。
對於很多市民來說,吃一頓好的早餐是新一天的開始。(羅瑋 攝)
曾經:白粥榨菜難果腹
「以前買米要糧票,買油要油票,買肉要肉票……哪有現在生活這麼方便,想吃什麼隨時都可以吃。在我記憶裡,早餐就是一碗白粥,最多配兩口榨菜。以前的榨菜是按顆賣的,一個月最多只能買兩顆,再多就吃不起了。」回憶起從前那段「勒緊褲腰帶」的日子,今年79歲的唐源昌告訴記者,以前的稀粥根本不頂飽,實在餓了也只能喝兩口水緩緩。
改革開放初期,梅城的小街小巷開始出現推著小車、挑著爐灶賣醃面的小商販,現如今頗受食客喜愛的「友姐醃面」便是其中之一。友姐(鄭友環)告訴記者,以前做醃面都是「偷偷摸摸」的,如果被抓到煲缽碗筷都可能會被收繳。且最開始的時候醃面是不配湯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能吃一碗3角錢的面都是奢侈。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醃面才逐漸成了梅城的特色早餐。
今天:醃面煮湯是標配
「老闆,一份醃面加三及第。」「好,放枸杞葉還是放其他?」在梅城,每天早晨街頭巷尾都一定能夠聽到這句對話。如今,漫步在梅城街頭,各式醃麵店早已遍地開花,近年來還引入品牌連鎖經營的理念,「松林全豬湯」「大埔醃面」等由傳統醃面衍生出的新品牌、新樣式、新口味也逐漸成為受眾的新選擇。
醃面煮湯成了梅州特色早餐。(鍾幸鈺 攝)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吃早餐也從簡單的填飽肚子變成了生活享受的一種方式。人與人之間因為吃早餐這件事而有了更多的交流,大家品嘗早餐,同時也感受著溫暖。這樣的味蕾與情感的滿足,成為美好一天的開始。由此,以精緻、重在享受過程的廣式茶點也漸漸成為市民早餐選擇的新寵。
變化:任品天南地北味
近年來,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梅江區迎來了越來越多的「新客家人」。來自各地的人們在落戶梅江的同時,也帶來了各地飲食,形成了梅江區今天各式各樣的飲食文化。豐順捆粄、潮汕腸粉、東北餃子、天津包子、沙縣小吃、蘭州拉麵、新疆烤饢、西式蛋糕麵包……梅江人的早餐桌上,正源源不斷地補入各種新鮮「血液」,基本上想吃什麼就有什麼。
在採訪中不少市民表示,腰包鼓了,胃口也不再滿足於傳統的醃面煮湯。以前一家人想喝一次早茶可能需要跑一趟廣州,當時的人均收入也不足以支撐每個家庭經常「上酒樓飲茶」 ,如今在家門口就能吃上正宗的廣式茶點。梅州聯邦酒店餐飲部負責人告訴記者,酒店從2013年正式經營廣式茶點至今,茶點數量從30多種到上百種,菜單從單一文字到圖文並茂,既有經典茶點也有網紅特色點心。餐廳生意一直較好,周末高峰時期至少能翻臺3次,以家庭聚餐為主。也有老廣味十足的食客,拿著一份報紙、點兩三樣茶點,一坐就是一上午。「上酒樓飲茶」已經成了不少市民的日常選擇。
來自福建在梅江區梅龍路附近打拼多年的楊月經營著一家沙縣小吃,其妹妹則加盟了豪潤包子品牌。姐妹倆告訴記者,從前附近只有零星幾家早餐店,隨著市民需求的多樣化,如今各種類型的都有,光包子品牌就有包道、包天下、肚子裡有料等等好幾家。雖然競爭更大了,但市民的選擇更多了。
①凡本網註明「來源:梅州網(包括梅州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梅州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梅州日報社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違反上述聲明者,梅州日報社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③如您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15天內來電或者聯繫mzrbw@meizho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