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20在戰「疫」中立下大功,但也暴露問題!未來將會如何改進?

2020-12-16 軍武次位面

這兩天,中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3月10日下午3點半,隨著最後一批49名患者從洪山體育館走出,武昌方艙醫院正式休艙。至此,武漢市所有方艙醫院均宣布休艙。

作為向武漢實施大規模應急空運的主要力量,咱們的運-20「鯤鵬」在網上可算是結結實實地享受了一把「網紅」的待遇。而原本作為作戰輔助力量、支援力量存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運輸航空兵,這下也終於在影響力上壓倒了常年在本公眾號擔當主角的空軍殲擊航空兵與轟炸航空兵,成功解鎖了C位出道的成就。

支援武漢的運-20(圖源:軍網英文)

但運-20A「鯤鵬」儘管目前已經是一塊美玉,但並不意味著這塊美玉就不需要雕琢,也並不意味著咱們不可以用這塊美玉去做別的事情。所以今天,咱們就來談談運-20A的後續改進,以及這一機型之後的系列化發展。

運-20A的缺陷

提到目前的「鯤鵬」還有哪些令人不太滿意的地方,相信各位讀者的想法是比較一致的:

數量少的不足

首先是裝備規模依然相對不足。有些讀者可能會不服氣,認為運-20A型運輸機上有脈動生產線加持、中有衛星地圖的停場數量驗證、下有機身塗裝的戰術編號證明。更不用說最早的一批量產型運-20A早在2016年7月就已列裝,現在這都4年過去了,裝備數量怎麼說也得有個「大幾十架」。其實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支援武漢的運-20

咱就以脈動生產線來講吧,所謂的「脈動裝配線」本質上是一種製造策略與總體解決方案,並沒有魔杖「點石成金」的功效,雖然理論上可以達到較高的製造速度,但也與站位工人的技術熟練程度、各分系統配套商的供貨速度等密切相關,咱們並不能默認為「上了脈動線」=「可以像造香腸一樣造飛機」;

運-20的脈動生產線

再以衛星地圖的數據看,衛星地圖的數據本身就是不那麼可靠滴。衛星地圖服務商網站的很多數據是有相當大的延時的,並不能反映某型裝備的即時裝備與部署情況。

衛星照片中的運-20(圖源:新浪軍事)

至於機身的戰術編號,大伊萬之前解釋過,此番出動的來自西部戰區、中部戰區兩個不同的航空兵部隊的運-20A,其機身的戰術編號只能證明本次出動了來自這兩支部隊的某幾架運-20A,至於這兩支部隊到底裝備了多少「鯤鵬」,這個大伊萬肯定是不會隨便說的。

支援武漢的運-20

因此,起碼根據大伊萬了解的情況,目前列裝西部戰區、中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部的運-20A「鯤鵬」,在該型運輸機真正加入部隊3年多接近4年之後,其數量其實一個人就能數過來,這一裝備規模相比美、俄等軍事強國的戰役運輸機數量,是有著非常大的不足的。

停機坪上的運輸機(微博:金剛)

不過咱們也不用過於喪氣,畢竟以美國空軍的C-17A「環球霸王II」運輸機對照,其在1991年開始正式交付美國空軍部隊,在列裝的頭6年裡,每年的交付數量也都在個位數徘徊,到了1998財年才列裝了37架,1998年年度列裝了10架,交付數量方才突破兩位數。即使如此,在C-17A的整個生產周期裡,每年的交付數量最多不過16架,還是在批產11年後才達到的峰值。

C-17A運輸機批產11年後才有龐大的數量

故而,作為「剛開始玩大型戰役運輸機」的中國空軍,運-20A「鯤鵬」這三四年來的交付數量不盡如人意其實是完全正常的事,請大家再給空軍一點時間。

性能上的欠缺

除了裝備規模尚待進一步擴充,運-20A型運輸機在部分分系統性能、整機總體性能與運作可靠性上,其實都有相當大的改進空間:

運20裝備的俄制D-30KP-2發動機

沒錯,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又是運-20A的動力系統,這套由4部D-30KP-2或者4臺FWS-18(尚不清楚是否換裝)組成的動力系統。不僅相比美軍C-17A「環球霸王II」的由4部F-117PW-100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組成的動力系統推力差了數十噸,連相比俄羅斯空天軍最新裝備的由ПC-90A型渦扇發動機擔綱動力總成的伊爾-476/ПC-90A都差距甚遠,而即使在將來運-20A能夠真的安裝上咱們國產的FWS-20A型大涵道比渦扇,預計也要等到第二階段改型性能才能與ПC-90A平齊。

ПC-90A型渦扇發動機

而發動機推力的不足,使得運-20A型飛機即使在機翼翼型、全機升阻比、增升設計上都相當優異,其主要技戰術性能也就是不同搭載構型下的最大搭載重量、特定搭載構型下的可用航程與設計對標也有較大的差距,所謂的「最大搭載重量達66噸」就目前來看很可能只是一個理想的設計數字而已。

最後,正如咱們前面所講的,運-20A作為航空工業最早上手、初步試水大飛機設計的一個項目,從技術跨度和設計難度上來講都非常之大,即使在裝備部隊之後,依然有大大小小的瑕疵與問題亟待解決,甚至還有一些問題根本沒有充分的預想,只能通過充足的使用來「邊用邊改,慢慢解決」。

(圖源:新浪軍事)

因此咱們之前說中國空軍目前只是邁進了戰略空軍的門檻,今年僅僅是中國空軍使用自行製造的大型運輸機的元年,這一形容咱認為是很合適的。

運-20A升級改進的方向

那麼,在明確了運-20A型運輸機當前的優勢和不足後,咱這架「鯤鵬」未來將要實施的升級改進就很明確了:

動力系統的改進

首先要做的,當然是動力系統的改進,這是一切後續改進的基礎和前提,但是以當前FWS-20型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技術狀態來看,還需要更多的時間進行設計調整與改進。

當然,待到FWS-20型發動機真的設計成熟並裝機使用,運-20A即可很快達到先前預定的設計指標,起碼能在預定搭載係數、搭載構型、作戰航程等關鍵性的戰術指標上達到較高水準,同時也不排除運-20在動力充沛的情況下做放大設計,將之前曾經展出過的一個貨艙加長型的「運-20F-100」變成現實。

運-20F-100

同時,伴隨著運-20A機隊飛行小時數的增加,其全機隊出勤率、單機可靠性等指標也會逐步提升,部分設計或製造缺陷也會漸漸地得到修改,從而使得這架「鯤鵬」真正地完成從「能用」到「好用」的跨越。

「一機多型」的改進任務

同時,伴隨著運-20平臺裝備數量的逐漸擴大、單機可靠性不斷提高,作為我軍目前絕無僅有的一個200噸級的大型飛機平臺,運-20也必將開始承擔「一機多型」的改進任務。

由於智慧財產權問題,C919不適合改為軍用

當然,很多讀者可能會比較傾心於使用航空工業商飛的C919平臺實施改進,而以美國空軍動輒使用波音707或者波音737NG平臺做「一機多型」改裝來看,C919平臺在理論上的確適合改裝,但牽涉到智慧財產權問題,中國空軍的選項很有可能只有運-20一種。

運-20加油機想像圖(作者微博:Lovely_Swift)

當前從現有技術狀態的運-20A改裝的運-20型加油機原型機已經小小地露了一臉,而在FWS-20型發動機裝機之後,動力更為充沛的運-20型飛機將有更多的能源實施其它改裝,承擔當前主要由運-9平臺承擔的高新機改裝任務,戰略級別的電子幹擾機、電子偵察機等也會很快成為現實。

最後,大伊萬還得提一句,儘管咱們的運-20A走完澡盆曲線底部後,會成為一型相當先進的、總體性能堪與美軍的C-17A比肩的先進戰役運輸機。

但以美、俄等國空軍的運輸機機隊分級來看,在以C-130和An-12為代表的戰術運輸機(中國空軍的代表是運-9A)、以C-17A和IL-76MD為代表的戰役運輸機(中國空軍的代表是運-20A)以上,還有一個以C-5和An-124為代表的戰略運輸機,在戰略運輸機這一層級上,目前中國空軍還完全是空白。

中國在C-5銀河這類的戰略運輸機上還是空白

而要儘快彌補這一空白、真正完成中國空軍運輸機機隊的「全譜系、系列化發展」,沒有別的路可走,只能先把手頭的運-20A玩明白。

相關焦點

  • 國產運20展示航空實力,瓶頸問題一旦解決,未來改進型用途廣泛
    航空工業是體現一個國家實力的一個標誌,我國目前已經擁有了殲-20威龍這款先進的五代戰鬥機,同時也擁有了運-20這款大型軍用運輸機。大型軍用運輸機的作用非常大,這是空軍戰略化發展的一個基礎,目前運-20大型軍用運輸機已經在空軍運輸機部隊批量服役。
  • 陳水順:漳州港戰「疫」保電一線的「老兵」
    餘麗霞攝 在戰「疫」這場不見硝煙的戰場,漳州開發區供電公司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和應急保障工作,奮戰在戰「疫」最前沿,為這場無聲的戰鬥和防疫工作作出了重大貢獻,彰顯漳州港電力人的擔當與家國情懷。
  • 運20機艙內部照片曝光:剛剛服役就要進行一項重大改進!
    運20是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種戰略運輸機,亞洲人獨立自主製造的最大的運輸機,最大起飛重量達到220噸,最大載重超過60噸,名副其實的大飛機。運20於2013年1月首飛2016年6月服役,從首飛到服役僅用3年多一點的時間,這樣的研製速度不要說在第一次研製如此大飛機的中國,就是在老牌的航空強國也算是速度極快了。運20作為中國的戰略運輸力量,自服役以來,雖曾飛赴珠海航展展覽,但是最受關注的機內尺寸至今尚未公開,很多流傳的數據也都是根據從外部的觀察推測出來的結果。
  • 東信人的戰「疫」故事
    螢火雖小,聚則有光,這點點星光終會匯聚成滿天繁星,劃破漫漫長夜,迎來光明的晨曦,帶來嶄新的希望……此時此刻,疫情的陰霾逐漸散去,讓我們驀然回首,共同聆聽東信人戰「疫」下的那些故事,看看他們在特殊戰「疫」中如何用育人初心和責任擔當點亮這個春天的曙光!
  • 美媒評價運20換發:無傷大雅,只是縮小和C17的差距
    受渦扇20發動機研發進度影響,最初的運20和目前量產的運20都採用俄羅斯進口的渦扇發動機,這款發動機的綜合性能暫且不說,單是運20依賴外國發動機就是一個大問題。這個問題或多或少都會影響運20的產量,尤其是俄羅斯本國軍事工業發展目前的問題,對中國運20大批量生產的影響和威脅,都很大。
  • 運20升級後性能大增?關鍵航發問題得到解決,下個目標就輪到殲20
    最近網絡上流傳的一張照片,引起了廣大軍迷的極大興趣,據介紹稱,一架運-20升級安裝了四臺新發動機進行試飛測試。雖然消息來源不夠確切,官方也尚未專門進行證實,但種種跡象表明,新的國產WS-20發動機研發已成功,至少應該是八九不離十的事情了。從照片中可以看到,運-20翼下四臺發動機直徑已明顯大於以前。
  • 戰「疫」,備豫不虞則從容
    如何應戰?如何應考?歷史將答案濃縮於這場戰「疫」之中。尤其是,底線思維、憂患意識等「硬核」思想力量,以更加客觀且直觀的方式展現出來。一方面,從「最壞處」著眼: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把困難想得更充分些,把形勢估計得更嚴峻些,把措施定得更周密些,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
  • 運20生產線曝光:中國研發新技術,可使產能翻倍!
    最近網際網路上出現了疑似運-20運輸機生產線的圖片內容,相關資料顯示這款國之重器目前正在有序量產,此前更出現了多架運-20運輸機並排停放的場景。作為中國第一款國產大飛機,運-20的投產使用將帶來十分可觀的價值效益,許多新的國產機型,也將可以用運-20的機身平臺作為發展的基礎。
  • 運20製造速度加快,最大問題已解除,不再受人限制
    最近中方就傳出一個好消息,渦扇18發動機在今年就會進入到量產中,由此也就意味著,在之後時間裡,運20的製造速度被提升多倍,而此時中方最大的心病問題,也終於得到了解決。在未來時間裡,運20的服役數量將會大幅度提升,甚至可以迎來下餃子模式。
  • 我國已有運8運輸機,為何還要研製運9?關鍵時刻作用堪比運20
    一直以來,世界上發展的主流運輸機都是400噸級和200噸級別的運輸機,比如說美國的C-5和俄羅斯的安-124,美國的C-17和我國的運-20這類運輸機,都是知名的大型運輸機。不過這類運輸機都具備著擁有大航程和大載重的優勢。但是這些運輸機對機場的要求也高,同時研發和裝備的成本也高。
  • 運20暴露重大問題?中國花重金購買二手運輸機,網友們坐不住了
    運-20「鯤鵬」大型運輸機的列裝,使得中國有了發展比肩美國戰略空運能力的資本。廣大民眾也親切的稱其為「胖妞」。不過,令眾多軍事愛好者不解的是,在之前運-20還未列裝但又即將列裝的時候,我國還在向俄羅斯購買伊爾-76運輸機,而且還是二手的,這是信不過我們的「胖妞」嗎?
  • 運20即將服役 性能與美軍C-17相比如何?
    第一款國產大型運輸機即將服役,那麼運20的設計和性能特點如何?在全球軍用運輸機中處於什麼水平?一、運20總體上是標準的軍用運輸機設計1.運20為何要採用上單翼設計?大飛機最強的承力結構部件是連接兩邊機翼的主翼盒,靠著主翼盒來承擔降落時的巨大衝擊。民航客貨機採用下單翼設計,起落架與主翼盒直接連接,結構重量小;而軍用運輸機的主翼盒要通過中部加強的機身框架與起落架連接,結構重量大許多。
  • 運30為何一直只有模型?飛機不難研製 但被一個問題卡了脖子
    運20的研製成功並服役,以及引進二手伊爾76,這是解決了戰略運輸機層面的問題,而一個良好的運輸機機隊,更加不可或缺的則是戰術運輸機,即運9以及之前的運8、運7這一類型的運輸機。運9雖然現在已經進入量產階段,但是畢竟是源自運8的設計,因此或多或少帶著點運8的基因,再怎麼改造也由於「祖傳」的原因,而導致一些結構性的缺陷無法避免,因此運9並不是我軍的「目標機型」。
  • 斯裡蘭卡想買中國運-20?專家:得解決產量問題
    【環球網軍事12月5日報導】12月3日,香港《南華早報》「獨家」爆料稱,斯裡蘭卡或許將從中國採購運-20運輸機,使其成為除中國外首批裝備該機的國家之一。中國專家表示,運輸機的技術敏感度相對較低,從這個角度看,運-20出口問題不大,但目前需要解決運-20的產量問題。
  • 【代表戰「疫」】吉林市豐滿區人大代表金澤:戰「疫」路上彰顯人民...
    【代表戰「疫」】吉林市豐滿區人大代表金澤:戰「疫」路上彰顯人民警察的堅守與擔當 2020-02-27 15: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戰「疫」不易 民航人如何做好心理防護?
    非常時期,面對疫情,民航職工最容易出現哪些心理問題?如何正視情緒?如何排解壓力?金鵬航空航衛中心為您解答:Q1:在疫情和工作雙重壓力下,一線民航人可能會出現哪些心理波動?比如安檢員要給旅客測體溫,乘務員要請旅客填寫信息登記表、與旅客交談和發放餐食,客艙清潔員要對飛機進行深度清潔和消毒等,一線人員時刻暴露在未知的疫情風險之中,容易產生恐懼、焦慮、擔憂、疑病等心理。疫情下,不被旅客理解的情況也會增加。比如旅客安檢時不願摘口罩,甚至覺得安檢人員接觸的人多,會間接傳染病菌等,由此會容易產生委屈和憤怒情緒。
  • 地產戰「疫」③|綠色科技防「疫」,做到守土有責、擔責、盡責
    鳳凰網房產特別策劃《地產戰「疫」》,記錄非常時期、非常之疫那些感動你我的人和事,向身處前線的同胞送去溫暖和力量。本期鳳凰網房產對話第一物業湖北地區總經理 李真鋒,講述第一物業在此次「戰疫」中,從「幕後」走向「臺前」的故事。
  • 醫藥主題基金繁花似錦的隱憂 後戰「疫」時代爆款產品或逐漸退色
    但在醫藥主題表面繁花似錦的背後,潛藏的問題同時暴露:結合基金一季報和上市公司首季財報看,以醫藥主題為代表的公募產品首季抱團戰「疫」概念股提升淨值無可厚非,但在後戰「疫」時代,這類標的業績普遍與估值難匹配,缺乏業績支撐的標的必然面臨回調,此時才是考驗基金經理真正調倉實力的時刻。
  • 戰"疫"復盤,城市按下"快進鍵"
    在設備難求、核心材料告急、人手緊缺的情況下,湛江市領導多次實地調研現場解決問題,切實解決企業燃眉之急,保障生產不停斷、供應不掉鏈。目前,湛江市口罩生產企業從無到有增加到19家,日產口罩290多萬隻,實現了從「一罩難求」到保障供應的巨大轉變。 表率引領黨旗在防疫一線高高飄揚一大批黨員幹部活躍在湛江戰「疫」一線。
  • 殲10推力矢量驗證機首飛成功,殲20戰機未來將會如虎添翼
    殲-20配備推力矢量之後,將會如虎添翼根據網絡媒體消息,12月25日,殲-10推力矢量驗證機正式首飛成功,這表明中國在推力矢量乃至航空發動機領域取得了一個歷史性突破,未來殲-20戰鬥機將會具備更強飛行和機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