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西金帶街實施改造升級,打造科舉文化展示街 惠城:復興文化老街...

2020-12-18 澎湃新聞

東接考場學院衙,西聯惠州府城最高學府豐湖書院,僅有376米長、3米寬的金帶街,在明清時期被惠州莘莘學子們視為科舉成功的必經之路。

曾經,惠州文人雅士往來金帶街住宿備考,搜購各種古籍善本,詩書禮樂,翰池書帳,執經問難,堪稱風雅之地,形成了惠州最早的文化產業雛形。如今,藏匿在鬧市的金帶街猶如一名文質彬彬的儒生,餘韻和氣質自內而外,溫潤謙和如蘭草君子,承載著這座城市的風雅氣韻。

近日,600多年歷史的金帶街迎來了新的發展生機。作為惠城區「一湖兩江四帶」城市會客廳建設中重點打造的「兩街一巷」(水東街二期、金帶街、祝屋巷)之一,9月1日,金帶街正式開始改造升級。接下來,惠城區將不斷挖掘金帶街歷史文化內涵,重煥崇文重教的文化氣息,將其打造成科舉文化展示街,串起惠城文化明珠。通過歷史文化資源的盤活,推動惠城文旅、文創產業發展,培育新的城市經濟增長動力,助力惠城建設國內一流中心城區。

歷史:依託科舉形成惠州 最早文化產業雛形

北京有琉璃廠,南京有夫子廟,廣州有文德路,要問惠州哪條街文化味最濃?非金帶街莫屬。

金帶街位於惠城區橋西街道,史料記載其建於明代洪武年間,已有600多年歷史。作為惠州「九街十八巷」之一,古時金帶街橫穿整個惠州城,東接水門路東城牆,西聯西湖的西城牆,猶如一條「金腰帶」環抱著惠州府城。

600歲金帶街通過改造將迎來新生。 惠州日報記者張藝明 攝

明代以前,金帶街尚未建街,僅為惠州城外的居民點。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惠州知府萬迪大規模擴建惠州府城,金帶街由此擴建形成。到了明清時期,可以說是金帶街最為鼎盛的時期,不少文人雅士都居住於此。

短短的金帶街為何會成為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這與明清時期惠州教育文化的發展脫不開關係。

惠州自古有「梁化舊邦、嶺東雄郡」之美譽,千百年來賢人志士輩出,清朝嘉慶初年後,惠州文化教育有兩件事有著標誌性的意義:第一件是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知府吳名烺暨地方紳士鄧謙芳、鍾濟亨等遷建惠州試院;第二件是清嘉慶六年(1801年),知府伊秉綬應惠州府十屬士紳之請,重建豐湖書院。

新建的惠州試院位於塘尾街東端,現今市十一小學即其故址;豐湖書院則地處城西豐湖黃塘,為當時惠州的最高學府。於是,夾在這兩院之間東西走向的主要街道——金帶街,就成了惠州莘莘學子從學堂走向科場的必經之路。

《惠州市橋西志》記載:「金帶街離學院衙(考秀才的考場)很近。明清期間,在金帶街住的多是讀書人,街上設有張家祠、姚家祠、何家祠、古家祠、盧家祠、楊家祠、廖氏書院等,專供參加考試的書生住宿備考之用。」

來參加考試的學生都會提前1至2個月來此備考,大量的學生集聚生活在此,慢慢地就催生了很多文化產業:各個大家族為自己族人住宿而興建的祠堂,促進了建築行業的發展;與金帶街相通的文興街,專賣書、筆、紙、墨供考生之用,壯大了文化用品行業;沿西枝江兩岸的酒樓、茶樓等場所增多,滿足了考生日常吃喝娛樂需要,促進了娛樂消費等經濟發展;惠州各鄉紳士為資助本地生員參加鄉試、會試,在金帶街建立賓興館,可謂是最早的「助學基金」文化。

「這麼多行業的發展壯大,可以說是形成了以科舉制度為基礎的『文化產業』的雛形。」城市會客廳建設專班成員肖建國認為,以金帶街為主幹的這一片區,在明清時期形成了科舉制度文化,並逐漸演化為惠州府城新興的文教旺地,本地居民形成了崇文重教的生活習性,即使在科舉制度消失後,仍然是惠州文化名人的薈萃之區,如教育家陳培基、近代方志學家張友仁、廣東名醫餘道元、中國歌劇界泰鬥陳紫等多位歷史名人都曾在此生活。

近況:延續文化脈絡形成 古玩收藏商貿業態

1905年,清朝廢除科舉制度,金帶街開始走向沒落。如今的金帶街已經湮沒在城市化建設的大潮中,雖然往日的風光不再,但600餘年的積澱,文化的根莖已深深地植入老街的泥土裡。不知從何時開始,來自全國各地的古董商人紛紛來這裡淘寶,延續著金帶街的文化脈絡,形成了以古玩收藏為主、休閒餐飲為輔的業態。

金帶街西入口矮矮的拱門猶如一道「時空門」,跨入拱門,喧囂之聲立刻退到遙遠的境界之外。這裡沒有環城西路的車水馬龍,也沒有商業步行街的人聲鼎沸,主街上古寶齋、益珍閣、集寶齋、多寶閣等古色古香的店名幡布別具古典韻味。

「以前這裡是以民居為主,後來陸續有一些外省人看中了這裡,租下店鋪,做起了古董、金銀首飾等生意。」在金帶街居住了60多年的張奶奶告訴記者。

沿著主街的脈絡,金帶南街、高營坊、淘沙街、高屋巷、朱紫巷等縱橫交錯依次左右排開,黃氏書室、梅花館、餘道元故居、陳培基故居、黃氏祖居等清代、民國時期的宅邸、祠堂依然保存較好,藏匿在古老的街巷中。漫步金帶街,一不小心就會與名人宅邸擦肩而過,分分鐘轉角遇見明清歷史建築。

如今的金帶街儘管保留了大部分的原始模樣,但走進去卻發現絕大部分房屋建築顯得破舊,一些無人打理的更是荒草叢生。「路邊有些房子有上百年歷史,那些橫七豎八的電線隨意搭建,凌亂不堪。」餘道元的後人餘繁賀說,退休後,她在從小生活的金帶街經營中醫診所,對這裡有著深厚的感情,希望金帶街能被保護開發,重現昔日光彩。

金帶街及周圍街區比起鼎盛時期已黯然失色,昔日豐厚的文化底蘊一旦失落,其文化特色將變得不明顯,餘繁賀的期盼也是很多惠州人的心聲,近年來對金帶街改造保護的呼聲鵲起。

事實上,2015年惠州入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編制了《惠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在此前的申報迎檢時,橋西街道就重點整治了金帶街、叮咚巷等多條街巷的電線、配電箱,清洗了傳統建築臨街立面,還將原來風格各異的招牌換成有傳統風味的木製楹聯式招牌。

今年5月,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布通知,統一公布65處省歷史文化街區名單,惠州市共有5處歷史文化街區入選,其中金帶街歷史文化街區榜上有名,其改造再次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

改造:修繕文物建築 展示科舉文化

今年8月,惠城區成立城市會客廳建設專班,加快推進「兩街一巷」升級改造項目,其中就包括了金帶街的改造。

「金帶街改造將根據街道的歷史文化價值及其環境要素構成,以延續歷史街區整體風貌為目標,將金帶街作為歷史主軸,通過巷道串聯的方式對歷史街區進行整體保護。」肖建國介紹,其中,金帶街保護範圍面積約6.4公頃,保護以金帶街、金帶南街為主,以金帶街一巷、三巷、叮咚巷、朱紫巷、淘沙巷等為輔,15條街道共同構成魚骨狀的街道格局。

改造後的金帶街西入口效果圖。(翻拍)

「除了金帶街主路,這裡還有15條歷史巷道,19處保存較好的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建築,非常值得進行保護修繕,加以活化利用。」肖建國說,金帶街街區內清末民初的傳統民居、商鋪等建築風格獨特,曾經作為科舉考試的接應和交流集中地,對惠州科舉文化研究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可以看到,金帶街的保護不僅是環境的整治,復興文化老街是更為重要的課題。

據了解,金帶街的改造將重點針對科舉制度文化進行活化利用,打造民俗與科舉文化展示街。根據改造規劃,金帶街將在東、西入口處開闢小尺度的廣場,營造街區展示界面。在內部街巷,將結合賓興館、黃氏書室等已成功改造為博物館的歷史建築,進一步挖掘街區民俗和科舉文化精髓,形成民俗科舉文化街區。

同時,根據《惠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等要求,金帶街的保護利用將堅持微改造為主,對文物建築進行嚴格的保護與修繕,做到修舊如舊,延續歷史風貌,色彩以黑、灰、白為主,維持原有建築肌理與風貌。

「改造將分為3個步驟進行。首先進行基礎整改,目前正在實施的金帶街整治提升項目,就是改造的第一個階段,計劃投資2650萬元,9月份已開工,計劃今年內完成。」橋西街道金帶街整治提升項目負責人莊朝輝說,整治提升項目主要為修繕金帶街街道兩旁建築,重建路口兩側的門樓。把街道兩旁繁雜的路線隱藏於地下,把本來雨汙合流的管道改為雨汙分流,並用青石板鋪裝路面,以此恢復金帶街原有風貌,保留原有的歷史文化,改善附近居民的生活環境。

待基礎設施整改好後,改造將進入第二階段,即文保修繕、文創設置、交通調整、開闢口袋公園等優化調整,把金帶街的整體風貌、空間格局等塑造成型。最後一個階段,則是通過引入社會資本,融入相契合的商業元素,優化業態,達到街區活化利用的作用。

如何加強與西湖、步行街的聯繫,突出地區商業板塊的整體效應?能不能像南京的夫子廟、北京的琉璃廠一樣,建成以文化為核心,集旅遊、購物、娛樂等多項功能於一體的商業旅遊中心?

事實上,惠城區正在對環城西片區等西湖5A級景區「腹地」進行升級改造,充分盤活歷史文化資源,加大挖掘、包裝、推廣力度,推動「文化+旅遊」「文化+創意」「文化+創業」,培育文化創意、旅遊、健康等消費休閒經濟和節日消費新亮點,留住遊客,帶動消費,努力把文化勢能轉化為經濟動能。

「金帶街就是一條能串好惠州文旅明珠的鏈子。」橋西街道黨工委書記李坤民說,金帶街將規劃打造成集商業、文化、旅遊休閒、生活於一體的文化展示街,同時,發揮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西湖5A級景區品牌效應,挖掘和傳承嶺東雄郡的文化底蘊以及千年府治的歷史基因。

黃氏書室:

展示東江教育和民俗文化

西湖邊上,熙熙攘攘的鬧市中,金帶街路口旁的黃氏書室保持著清朝建築特色,顯得別具一格,它是金帶街中至今活化利用得最好的家族祠堂。

黃氏書室創建於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170多年間,它切換了3個角色,從歸善黃氏祖祠改成黃氏書室,2005年搖身變成東江民俗文物館,在一次次角色轉換中傳承著惠州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文化。

黃氏書室闊三間、深三進,是典型的明清祠堂式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米。清朝前期,黃氏族人從福建遷徙至惠州,修築黃氏宗祠用於供奉黃氏先祖。後來,為了方便到惠州參加科舉考試的黃氏子弟,祠堂改名為「黃氏書室」,供書生食宿、備考、棲身。黃氏書室的每一個角落都鐫刻了黃氏子弟功成名就的仕途理想。二進門額上,「敦厚」二字雄渾蒼勁,道出了黃氏族人對孔教儒學無比重視。今天,透過褪色的窗牖仍然能感受到書香脈脈的氣息。

2005年7月,書室再一次完成角色的切換,承擔起時代賦予它的新使命。在「恢復原貌和保存現狀」的原則下,黃氏書室開闢為東江民俗文物館,整體得到修繕,打開了一扇展示惠州東江文化和客家民俗文化的窗口,成為目前惠州市唯一的專題性民俗文物館。

賓興館:

古代科舉制度的見證

惠州賓興館位於環城西路金帶南街三巷,始建於清道光六年(1826年)。建築坐北向南,主體建築分三路,中路建築面闊三間、深三進,兩側橫屋與青雲巷相隔,並建魁星閣一座。庭院式布局錯落有致,灰塑、壁畫、木雕、磚雕等構造精巧,融合了廣府、客家等建築元素,具有自身特色。

據《賓興館碑記》記載,賓興館由歸善各鄉紳士集資,專門為資助縣裡士子參加科舉考試、以文教興邦而建。為何取名「賓興」?館內碑刻《賓興館條約》給出了答案:「館額賓興,以飲賓興之費而名,所以勵士子而興文教也。」

賓興館作為惠州古代科舉制度的見證,其建築遺產保存了古代科舉真實的環境特徵,建築遺存、文字資料、科舉習俗等,都具備較高的文物真實性與完整性,因此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與文化意義。

近年來,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按原貌修復了賓興館,並於2019年1月底重新開放。惠州文化部門將其開闢為以古代科舉制度歷史為主題的相關陳列館,將科舉文化與旅遊產業結合起來。

金帶街發展時間軸

來源:惠州日報

相關焦點

  • 惠州這條600多年老街將發生巨變!
    作為惠城區「一湖兩江四帶」城市會客廳建設中重點打造的「兩街一巷」(水東街二期、金帶街、祝屋巷)之一,9月1日,金帶街正式開始改造升級。接下來,惠城區將不斷挖掘金帶街歷史文化內涵,重煥崇文重教的文化氣息,將其打造成科舉文化展示街,串起惠城文化明珠。通過歷史文化資源的盤活,推動惠城文旅、文創產業發展,培育新的城市經濟增長動力,助力惠城建設國內一流中心城區。
  • 惠州多出一條美食街?地址就在橋西……
    由橋西市場升級改造而成的西湖小吃第一街——「熙湖門美食街」正在緊張施工建設中,計劃在2020年春節前啟用。作為我市主要夜市之一,「熙湖門美食街」將打造成我市旅遊特色休閒夜市一條街,成為惠州旅遊的新亮點。
  • 惠州:老街改造進行時,金帶街年底舊貌換新顏
    拱門內就聞名遐邇的金帶街,金帶街是廣東省歷史文化街區,始建於明代洪武二十二年,舊時也是惠州最繁華的街道之一。時光荏苒,舊時的喧鬧淹沒在汽車的汽笛聲中。繁華不再,留下的儘是蕭條。不過,近段時間,這裡又有新的變化,挖機開進小巷,老街改造正在進行中。
  • 惠州將打造本土文化創意園 促進文藝走進人民走入生活
    日前,惠州市惠城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徐雲樞帶隊調研橋西文化街區規劃建設情況,視察了橋西花都電影院、惠陽電影院和中山紀念堂等文化場館,並與區文廣新局、橋西街道等部門負責人座談。記者從此次調研活動上獲悉,橋西街道將圍繞中山公園周邊和惠州市舊船廠打造惠州本土文化創意園,促進文藝走進人民,走入生活,提高公共文化體系建設。
  • 橋東要快 橋西要精 江南要活
    橋東、橋西和江南,在市區一體化發展中如何打開新局面?9月15日,第三場惠城區鎮街黨政領導座談會召開,圍繞轄區如何落實「3+2」系統工程等,研討產業創新發展、老舊街區改造以及城市精細化管理等重點內容,以主人翁精神,主動作為、比學趕超、爭先發展,讓老城煥發新活力。惠城區委書記劉光濱,區委副書記、區長翟樹宇等區領導參加會議。
  • 惠州首條小吃街來了,就在這個位置……
    由橋西市場升級改造而成的西湖小吃第一街 「熙湖門美食街」正在緊張施工建設中, 計劃在20202012年,橋西市場升級改造列為惠州市政府十大民生實事工程之一。目前,橋西市場這裡的髒亂差現象與西湖5A級景區不協調,為了配合打造惠州的一流城市,就對橋西市場升級改造成小吃街,讓這裡成為惠州文化旅遊的一個窗口。
  • 惠州西湖逛吃又有新去處,「熙湖門美食街」2020年春節前啟用
    由橋西市場升級改造而成的西湖小吃第一街——「熙湖門美食街」,正在緊張施工建設中,計劃在2020年春節前啟用。作為惠州市主要夜市之一,「熙湖門美食街」將打造成惠州市旅遊特色休閒夜市一條街,成為惠州旅遊的新亮點。
  • 老街·新生
    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布通知,統一公布65處廣東省歷史文化街區名單。惠州共有5處歷史文化街區入選,分別是金帶街歷史文化街區、北門直街歷史文化街區、水東街歷史文化街區、鐵爐湖歷史文化街區、淡水老城歷史文化街區。
  • 老外灘、南塘老街等寧波步行街改造升級了
    8月19日上午,全省步行街改造提升會議在寧波召開。會上,浙江高品質步行街發展聯盟正式揭牌成立。寧波南塘老街、寧波老外灘等本土優質步行街,正積極探索一條展現寧波城市新形象、新魅力的途徑。 接下來,寧波步行街的提升改造,將重點推動空間互聯互通、豐富夜間遊憩業態、優化街區環境等。
  • 重慶北碚「南京路(街)」全新改造 百年老街升級
    上世紀40年代的南京路。北碚區委宣傳部供圖      與國內外近50座城市的「南京路(街)」相比,北碚這條「南京路」獨樹一幟的地方在於:保存著新華日報北碚發行站、嘉陵日報編輯部舊址等愛國主義教育元素。南京路打造效果圖。北碚區委宣傳部供圖      記者在南京路歷史文化街區看到,與深厚的文化底蘊交相輝映,這裡的建築風貌也獨具特色。
  • 文旅深度融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如何煥發新活力
    前些年,惠州有5處歷史文化街區入選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分別是金帶街、北門直街、水東街、鐵爐湖和淡水老城,其中金帶街、北門直街地處惠州府城(橋西),水東街、鐵爐湖地處歸善縣城(橋西),橋東橋西核心保護範圍總面積約20.6公頃,代表著嶺南山水古城營建文化的巔峰之作「一街挑兩城」的惠州古城風貌猶存。
  • 青田山口鎮百年老街將打造成華僑文化的「展示窗口」
    連日來山口鎮通過開展老街巷改造,不僅要改變街巷顏值,更要拾起散落的文化。提升管理城市的精細度讓「褪色」的街巷獲得「新生」,實現以「一條街」帶動「一座城」的改變。  百年老街正在「蛻變」  在山口鎮花旗街改造提升項目現場,外立麵粉刷、管線上改下,環境整治、改造提升工程正如火如荼進行。
  • 廣州著名「金魚街」將升級改造成粵文化街
    中新網廣州7月23日電 (張乾鑠)廣州著名的「金魚街」又稱「書坊街」,清末、民國間,是印書、印刷的聞名之地,其後,因多家商戶在此賣金魚,才稱為「金魚街」。  近年,由於廣州芳村觀賞魚批發市場興起,「金魚街」有所衰落,在此賣金魚的商戶大幅減少,但留下來的金魚商戶生意依舊不錯。
  • 杭州運河邊橋西、小河、大兜路三大歷史文化街區,國慶前將全新亮相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從杭州市運河集團了解到,近期市運河集團對運河沿線街區進行全面提升改造,對街區景觀拾遺補缺,對街區業態優化升級,挖掘運河文化碎片,還原運河歷史風貌。本次提升的三大街區包括橋西歷史文化街區、小河歷史文化街區、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目前施工進度已經過半,預計在今年國慶節前嶄新亮相。
  • 南強街、昆明老街、山茶坊 文化遺址上的浴火重生
    從昆明目前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進程來看,現階段主要以舊工廠改造成文創項目、具有文化特色的建築重塑項目和文化藝術MALL三大類為主。其中具有文化特色的建築重塑項目:南強街、正義坊和山茶坊為代表。南強街:傳承老昆明市井文化脈絡 彰顯城市別樣商業色彩南強街,西至三市街,東連護國路,百度地圖步行顯示為530米,路牌上寫285米。
  • 「惠州文脈」惠州「九街十八巷」何時雄風再現?
    2016年惠州市住建局發布的《惠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草案)將九街十八巷中的金帶街和北門直街列為兩個歷史文化街區,光這兩條街就有14個文保單位和16座歷史建築。如金帶街的賓興館是「全國稀有、廣東僅有的科舉相關建築」,今年1月成功修舊如舊、對外開放,現在成了古代科舉制度陳列館,明顯就比西湖商業步行街更能吸引外地遊客,平時遊人如織,成為外地遊客打卡點。
  • 尋文化之根 探歷史之源 | 帶你感受惠州北門直街歷史文化街區的魅力
    5處歷史文化街區上榜,分別是金帶街歷史文化街區、北門直街歷史文化街區、水東街歷史文化街區、鐵爐湖歷史文化街區、淡水老城歷史文化街區。這些街區基本上形成於明清時期古樸雅致、文化商鋪鱗次櫛比的金帶街環擁古城牆、富有民國公園風貌的北門直街騎樓林立、別具民國風情的水東街明清民宅風味猶存的鐵爐湖千年墟市,淡水老城……這些沉澱著惠州歷史的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