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生物起源,現在我們科學界所信服的一條規律,那便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種理論的產生,是源於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學說,這是當今生物學上最為推崇的一條學說,生物是存在基本的進化和變異功能的,自然的發展決定了這些變異和進化的方向。但是小編接下來要說的是《愛麗絲奇遇記》,這看似是完全兩個毫不幹預的領域,怎麼就聯繫在一起了?
其實它是源於生物學家範瓦倫根據《愛麗絲奇遇記》所提出來的假說,我們現在被稱為,紅皇后假說,可以說它是基於達爾文的進化論,是對進化論的一個完善和補充,但同樣的,這一觀點同樣遭到很多的爭議。下面現在說一下它的主要內容,他說,自然選擇只是決定了當前生物的適應能力,生物所具有的這種進化的功能,也是一種潛在的對未來,或自然發展的一種適應的能力。
其實這種說法是否正確,我們從字面意思來解讀,這裡所說的生物的進化的功能,實際上是處於一種變異的進化,但是他後來說的,是對未來或自然發展的一種適應能力,或許存在著一定的方向性,本身進化是沒有方向的,或許在某些程度上,看似是對進化論的一個輔助,但其實,其中的一些觀點,也是與進化論有矛盾的。
說到這裡,曾經早在《生物起源》發表之前,便有人提出,用進廢退觀點,這個觀點之所以被廢除,也是很大程度上是基於,進化的方向性,但其實根據對細胞的研究發現,變異是不定向的,也就是說存在著很多種變異,只是自然選擇了最適合的一種,通俗的說,也就是說,最利於生存的那種變異的生物生存了下來。
對於其他很多生物的進化,還依然存在著很多的未知,相信隨著研究的深入,終將有一天,會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