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大的航空公司開始破產重組。2月19日,日本航空株式會社(下稱「日航」,股票代碼:Tokyo9205)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每股價格僅為1日元。2月20日,日航正式從東京、名古屋、大阪等三個交易所摘牌退市。於1951年創建、1961年上市的日航暫時告別資本舞臺。
實際上,過去九年裡,日航曾三次接受日本政府注資,卻無法改變虧損局面。申請破產時,日航及下屬兩家子公司負債總額為2.32萬億日元(約為1670億元人民幣)。
這家年過半百的航空公司陷入危機值得深思,主要原因包括員工成本過高、受日本政府干涉經營虧損機場、關聯交易併購等。而一場由日本政府發起的,重振日航的計劃也在積極推進中。
成本居高不下
日本企業研究院院長陳言向《第一財經日報》分析說:「日航破產的主要原因是集團飛行員、職員的工資過高,更在福利待遇包括退休金、醫療保險等方面給予優惠,由此導致日航人工費用過高。」
例如,日航飛行員的平均年薪為1834萬日元,地面職員為676萬日元,客室乘務員為589萬日元。日本另一家航空公司「藍天之星」飛行員的平均年薪為638萬日元,地面職員為372萬日元,客室乘務員為273萬日元。
由此算出,日航地面職員的收入幾乎是「藍天之星」的1.8倍,飛行員收入為「藍天之星」的2.8倍,客室乘務員收入為「藍天之星」的2.2倍。
養老金也使日航成本居高不下,有8000多名退休者享受著高額年金。截至2009年3月,日航的養老金缺口高達3300億日元。
「從上世紀90年代起日本發生泡沫經濟,日航拒絕公司體制改革,種種弊端逐漸顯現,加速了其破產。曾受日本政府扶持的日航,也因政府干涉而走向危機。」陳言透露。
由於日航曾一度受日本前執政黨——自民黨的扶持,成為其拉動就業的政策工具。日本的政治家為了拉攏地方選票,肆意建造地方機場,然後半強制性地要求日航開闢新航線,由於新航線客座率較低,給日航造成了巨大損失。
「日本的國土面積僅相當中國的一個省,但卻擁有上百家機場。每個機場建成後,日本政府就會讓航空公司特別是日航開設航線。而日本有幾十家機場客流量較低,強制飛行不盈利的機場導致虧損加劇。」陳言表示。
關聯交易
關聯交易也被認為是導致日航破產危機的原因之一。
據不完全統計,日航集團下屬公司及關聯公司有380多家,日航各公司間的交易額佔集團所有交易額的67%。上述公司之間交易需支付稅費,導致成本過高,且同質化經營嚴重。
接受本報採訪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日本研究所劉軍紅表示:「這種關聯交易如同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日航內部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日航的產業版圖極廣,除了航空主營業務,還包括飛機維修服務、酒店、金融、豪華車隊、信息、油料、旅遊、文化出版等領域。
一位日航內部人士向本報透露:「我們也沒想到,日航旗下擁有如此複雜的股權關係,以及眾多的關聯企業。」
由同業併購產生的關聯交易,包括私有化,導致日航經營雪上加霜。
日航最初為一家私營公司,1953年,轉化為日本的國有公司。1954年2月,日航開闢了美國航線,成為一家國際性航空公司。1986年,伴隨著《日本航空股份制公司法》頒布,日航開始進行民營化改革。1987年,日航脫離日本政府,再次民營化。
2002年,日航併購了日本第三大航空公司——日本佳速航空,成立了新的日航集團,此舉並未扭轉日航經營業績的不佳局面。
在與日本全日空航空以及日本民營航空競爭中,這艘依賴日本政府的「航空母艦」顯得力不從心。
外部關聯交易,也使得持有日航股票的股東、金融機構蒙受了不小損失。截至2009年9月底,日航股東數約為46萬人。其中主要是希望獲得股東優惠券的個人投資者。
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曾經表示,股東原則上應承擔日本航空重組的風險。
在日航發布重組計劃前,有六家日本商社購買了50億到200億日元(約為3.7億到15億元人民幣)的日航優先股。包括常陽銀行、清水銀行、山梨中央銀行、信金中央金庫、三井生命保險公司都表示過,擔心發生收不回貸款或延遲收回的風險。
其中三井生命的貸款金額為80億日元,其中有66億日元被要求放棄債權。信金中央金庫也向日航及其子公司共貸款254億日元,其中未擔保的100億日元將計提壞帳準備金。美國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認為,上述商社共需計提600億到700億日元減值損失。
日航原社長西松遙在東京記者招待會上,表示「給各位股東、金融機構及相關人士帶來的麻煩,深表歉意。」
除了股東、金融機構,日航繁重的債務也被轉嫁給日本國民。據悉,日航通過法律程序重整使債務削減後,日本國民負擔的損失額將為440億日元(約為33億元人民幣)
內外重整
由日航、日本政府、日本企業再生支援機構發起的拯救運動在積極推進。
2月22日,日航總部人士向本報透露,日航已向日本國土交通省提出申請,從4月1日起,將增加徵收國際航線票價的燃油附加費。
鑑於目前燃油價格由78.04美元/桶,提高為84.66美元/桶。例如日本往返中國內地、臺灣、香港的航線,日航計劃將在日本之外銷售的國際票價,其燃油附加費由目前的15美元,在4月1日之後提高為26美元。
為解決員工高成本等問題,日航還和工會組織達成了協議,擬實施減薪政策,將員工薪酬削減5%。從2010年4月開始的一個財年內,取消所有分紅。日航希望通過上述減薪措施,使公司年人力資源成本下降300億日元(約為3.328億美元)。
日本政府也宣布,2010年將由旗下的企業再生支援機構出資3000億日元拯救日航。企業再生支援機構提出,未得到擔保保障的金融機關一律削減83%的債權,放棄總額高達3585億日元的債務。
在重整日航計劃中,日本主要債權銀行均承擔著主要責任。日本政策投資銀行和企業再生支援機構通過協商,為日航設定了6000億日元(約為446億元人民幣)的貸款額度。
此前,日航的三大交易銀行,三井住友銀行、三菱東京日聯銀行、瑞穗實業銀行曾主張,採用自主清理方式進行重整,但考慮到對日航經營而言,企業再生支援機構的出資和貸款非常必要,因此接受了日本政府通過法律程序重整日航的建議。
根據日航重整計劃,未來三年內將在日本政府支持下完成重組和「瘦身」,包括把現有的上百家子公司縮減為未來的57家,集團員工減少30%,最終裁減為157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