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拖垮了日航?

2020-12-13 第一財經

亞洲最大的航空公司開始破產重組。2月19日,日本航空株式會社(下稱「日航」,股票代碼:Tokyo9205)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每股價格僅為1日元。2月20日,日航正式從東京、名古屋、大阪等三個交易所摘牌退市。於1951年創建、1961年上市的日航暫時告別資本舞臺。

實際上,過去九年裡,日航曾三次接受日本政府注資,卻無法改變虧損局面。申請破產時,日航及下屬兩家子公司負債總額為2.32萬億日元(約為1670億元人民幣)。

這家年過半百的航空公司陷入危機值得深思,主要原因包括員工成本過高、受日本政府干涉經營虧損機場、關聯交易併購等。而一場由日本政府發起的,重振日航的計劃也在積極推進中。

成本居高不下

日本企業研究院院長陳言向《第一財經日報》分析說:「日航破產的主要原因是集團飛行員、職員的工資過高,更在福利待遇包括退休金、醫療保險等方面給予優惠,由此導致日航人工費用過高。」

例如,日航飛行員的平均年薪為1834萬日元,地面職員為676萬日元,客室乘務員為589萬日元。日本另一家航空公司「藍天之星」飛行員的平均年薪為638萬日元,地面職員為372萬日元,客室乘務員為273萬日元。

由此算出,日航地面職員的收入幾乎是「藍天之星」的1.8倍,飛行員收入為「藍天之星」的2.8倍,客室乘務員收入為「藍天之星」的2.2倍。

養老金也使日航成本居高不下,有8000多名退休者享受著高額年金。截至2009年3月,日航的養老金缺口高達3300億日元。

「從上世紀90年代起日本發生泡沫經濟,日航拒絕公司體制改革,種種弊端逐漸顯現,加速了其破產。曾受日本政府扶持的日航,也因政府干涉而走向危機。」陳言透露。

由於日航曾一度受日本前執政黨——自民黨的扶持,成為其拉動就業的政策工具。日本的政治家為了拉攏地方選票,肆意建造地方機場,然後半強制性地要求日航開闢新航線,由於新航線客座率較低,給日航造成了巨大損失。

「日本的國土面積僅相當中國的一個省,但卻擁有上百家機場。每個機場建成後,日本政府就會讓航空公司特別是日航開設航線。而日本有幾十家機場客流量較低,強制飛行不盈利的機場導致虧損加劇。」陳言表示。

關聯交易

關聯交易也被認為是導致日航破產危機的原因之一。

據不完全統計,日航集團下屬公司及關聯公司有380多家,日航各公司間的交易額佔集團所有交易額的67%。上述公司之間交易需支付稅費,導致成本過高,且同質化經營嚴重。

接受本報採訪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日本研究所劉軍紅表示:「這種關聯交易如同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日航內部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日航的產業版圖極廣,除了航空主營業務,還包括飛機維修服務、酒店、金融、豪華車隊、信息、油料、旅遊、文化出版等領域。

一位日航內部人士向本報透露:「我們也沒想到,日航旗下擁有如此複雜的股權關係,以及眾多的關聯企業。」

由同業併購產生的關聯交易,包括私有化,導致日航經營雪上加霜。

日航最初為一家私營公司,1953年,轉化為日本的國有公司。1954年2月,日航開闢了美國航線,成為一家國際性航空公司。1986年,伴隨著《日本航空股份制公司法》頒布,日航開始進行民營化改革。1987年,日航脫離日本政府,再次民營化。

2002年,日航併購了日本第三大航空公司——日本佳速航空,成立了新的日航集團,此舉並未扭轉日航經營業績的不佳局面。

在與日本全日空航空以及日本民營航空競爭中,這艘依賴日本政府的「航空母艦」顯得力不從心。

外部關聯交易,也使得持有日航股票的股東、金融機構蒙受了不小損失。截至2009年9月底,日航股東數約為46萬人。其中主要是希望獲得股東優惠券的個人投資者。

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曾經表示,股東原則上應承擔日本航空重組的風險。

在日航發布重組計劃前,有六家日本商社購買了50億到200億日元(約為3.7億到15億元人民幣)的日航優先股。包括常陽銀行、清水銀行、山梨中央銀行、信金中央金庫、三井生命保險公司都表示過,擔心發生收不回貸款或延遲收回的風險。

其中三井生命的貸款金額為80億日元,其中有66億日元被要求放棄債權。信金中央金庫也向日航及其子公司共貸款254億日元,其中未擔保的100億日元將計提壞帳準備金。美國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認為,上述商社共需計提600億到700億日元減值損失。

日航原社長西松遙在東京記者招待會上,表示「給各位股東、金融機構及相關人士帶來的麻煩,深表歉意。」

除了股東、金融機構,日航繁重的債務也被轉嫁給日本國民。據悉,日航通過法律程序重整使債務削減後,日本國民負擔的損失額將為440億日元(約為33億元人民幣)

內外重整

由日航、日本政府、日本企業再生支援機構發起的拯救運動在積極推進。

2月22日,日航總部人士向本報透露,日航已向日本國土交通省提出申請,從4月1日起,將增加徵收國際航線票價的燃油附加費。

鑑於目前燃油價格由78.04美元/桶,提高為84.66美元/桶。例如日本往返中國內地、臺灣、香港的航線,日航計劃將在日本之外銷售的國際票價,其燃油附加費由目前的15美元,在4月1日之後提高為26美元。

為解決員工高成本等問題,日航還和工會組織達成了協議,擬實施減薪政策,將員工薪酬削減5%。從2010年4月開始的一個財年內,取消所有分紅。日航希望通過上述減薪措施,使公司年人力資源成本下降300億日元(約為3.328億美元)。

日本政府也宣布,2010年將由旗下的企業再生支援機構出資3000億日元拯救日航。企業再生支援機構提出,未得到擔保保障的金融機關一律削減83%的債權,放棄總額高達3585億日元的債務。

在重整日航計劃中,日本主要債權銀行均承擔著主要責任。日本政策投資銀行和企業再生支援機構通過協商,為日航設定了6000億日元(約為446億元人民幣)的貸款額度。

此前,日航的三大交易銀行,三井住友銀行、三菱東京日聯銀行、瑞穗實業銀行曾主張,採用自主清理方式進行重整,但考慮到對日航經營而言,企業再生支援機構的出資和貸款非常必要,因此接受了日本政府通過法律程序重整日航的建議。

根據日航重整計劃,未來三年內將在日本政府支持下完成重組和「瘦身」,包括把現有的上百家子公司縮減為未來的57家,集團員工減少30%,最終裁減為15700人。

相關焦點

  • 日航破產重組 中國業務無礙
    被經濟不景氣拖垮的日本航空公司,日前向東京地方法院申請了破產保護,進入政府主導的重組程序。日航旗下除航空外,還兼有旅遊、酒店等業務,在中國亦有分支機構;記者昨日採訪獲悉,目前日航在中國的業務暫未受影響。  1月19日,日本航空在其主頁上掛出聲明,稱公司已申請破產,並接受「企業再生支援機構」的援助,開始長達3年的重組。
  • 日航破產重組中國業務無礙
    本報訊羊城晚報記者曾頌,實習生邱蔚清報導:被經濟不景氣拖垮的日本航空公司,日前向東京地方法院申請了破產保護,進入政府主導的重組程序。日航旗下除航空外,還兼有旅遊、酒店等業務,在中國亦有分支機構;記者昨日採訪獲悉,目前日航在中國的業務暫未受影響。
  • 亞洲最大航空公司申請破產 日航是高鐵犧牲品?
    一向以員工隊伍穩定,服務質量優良著稱於世的日航怎麼會轟然倒下?它是不是日本高鐵的犧牲品呢?  市值僅相當於一架飛機  資料顯示,日航創建於1951年,最初以一家私有制公司的形式建立。 1953年,日航被政府所持有,1987年日本政府又將日航售出。
  • 日航破產給全球航空業帶來新機遇
    同日,日本東京股票交易所宣布日航股票將於2月20日被摘牌。該公司宣布將裁減15700個工作崗位,取消國內外近50條航線。  日航大力削減業務範圍  從去年4至9月,日航共虧損15億美元,現今負債160億美元。現在日航總資產只有1.5億美元,還比不上一架全新的波音787客機。
  • 解密日航的起死回生
    因此,儘管日航過去6年的財務表現不佳,也很少有人會擔心日航會破產,大家總是樂觀地認為政府不會坐視日航垮塌,甚至是到了日航破產的前幾天,人們還是不相信日航真的會破產。第二,追求政績不計成本。作為「民族的驕傲」,日航的很多決策並不是以經濟或經營為出發點,而是為了政績和「面子」。
  • 日航事件追蹤
    聲明稱:中國乘客期待的是日航如何解決投訴問題,而非等待日航單方面的調查報告。中國乘客希望日航儘快給一個真誠的態度、滿意的答覆,不希望看到感情的再次傷害。    稻田博說,日航一直很重視此事,專門組織了一個30餘人的調查團,希望能獲得圓滿解決。此次是按照當初向中消協的許諾,專程向中國乘客遞交第一份調查報告,第二期調查報告將在12日以前準時送達。
  • 日航看好中國
    記者:日本航空公司(以下簡稱日航)與日本佳速航空公司(以下簡稱佳速)合併,是2002年日本航空運輸業界的大事。請問兩家企業合併的主要動因是什麼?  社長:合併的目的主要有兩個,其一是增強在日本國內市場的競爭力。日航的主要競爭對手全日空,在日本國內佔有約50%的市場份額。
  • 稻盛和夫拯救日航的秘笈
    稻盛和夫拯救日航的秘笈  王育琨  稻盛和夫白手起家創造兩家世界級500強公司,已經是個「古老」的傳說。可是他隻身拯救日航,卻是發生在每個人眼皮底下的事情。2010年2月1日,稻盛接盤申請破產保護的日航,截至2011年3月,日航盈利創造全球航空公司第一的紀錄相關公司股票走勢。對今天被「人荒」、「錢荒」、「電荒」、「心慌」困擾的中國企業,重新梳理這個案例背後的密碼,可能會更真切地喚醒中國企業人。  純粹,才權威。
  • 看《日航的現場力》,解讀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川)乘坐飛機的乘客難免會碰上飛機晚點,而日本航空(以下簡稱日航)自2010年以來有5年獲得「準點到達率世界第一」的殊榮,很難想像表現如此優異的航空公司在2010年卻因為經營不善破產重組。這中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又是誰讓這家破產前有近5萬名員工的龐大航空公司浴火重生的呢?
  • 日航事件與簡•奧斯汀
    近日,「日航事件」以雙方握手言歡落下帷幕。如果把日航事件比喻為一齣戲的話,無疑這齣戲的尾聲是符合我們的審美習慣的。因為咱們中國人自古就喜歡皆大歡喜,喜歡大團圓,喜歡和為貴,喜歡向前看。  最早了解日航事件是在網際網路上,緊接著媒體就開始一轟而上。
  • 常熟日航酒店2023年開業|客房|日航飯店_網易訂閱
    ., Ltd.)子公司大倉日航酒店管理公司(Okura Nikko Hotel Management Co., Ltd.)今日宣布常熟日航酒店將於2023年開業。酒店位於江蘇省東南部蘇州市的縣級市常熟市國家高新區。大倉日航酒店管理公司已與常熟昆承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籤訂合同,將通過其在中國的合資公司北京首旅日航國際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該酒店。  本新聞稿包含多媒體。
  • 拯救日航的奇蹟
    原標題:拯救日航的奇蹟 在當時,人們普遍不相信稻盛和夫能夠救活日航。除了稻盛和夫已年屆高齡,精力有限的考慮之外,更多人認為稻盛和夫經營哲學已經過時。 稻盛和夫、盛田昭夫等人是日本二戰後經濟騰飛時期的商業英雄,創建了京瓷、索尼等一批享譽世界的日本代表性品牌,代表了當時全球最高的經營管理水平。1980年代,美國企業界也因此掀起了學習日本的熱潮。
  • 臺灣歌星跨年「登陸」 臺媒:蔡英文遲早拖垮臺灣
    臺灣歌星跨年「登陸」 臺媒:蔡英文遲早拖垮臺灣 2018-01-04參與互動    臺媒從歌星跨年「登陸」看臺灣未來:蔡英文遲早拖垮臺灣
  • 拯救日航的奇蹟【2】
    原標題:拯救日航的奇蹟 日航在2010年年初陷入的困境,表現為這家公司經營管理的全線潰敗,這也是為什麼外界當初並不看好稻盛和夫出面拯救日航。嚴格意義上講,稻盛和夫應邀出面拯救日航,最初只能憑藉其在日本商界和國民中的威望來推行一些淺層次的改革。
  • 「日航風波」告訴我們什麼?
    幸運的是,在我的努力下,日航方面終於理解並接受了這一方案,在這個基礎上,我為日航制定了處理事件的四點基本原則:1、勇於承擔法律、道義、服務上的責任;2、維護中日友好;3、嚴於律己,通過事件提高對中國乘客的服務水平;4、不遺餘力地爭取圓滿的和解解決。  我作為日航的律師,在最初與中國乘客溝通時並不順利。
  • 從空姐看日航興衰 恍如隔世
    2月19日是日航股票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收盤價僅為1日元(1日元約合0.075元人民幣)。自1961年就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二板市場上市的日航,由此結束了約半個世紀的上市歷史。  2月初上任的日航新董事長稻盛和夫20日在京都對媒體記者表示,日航目前赤字嚴重,「裁員減薪勢在必行」。繼削減運營經費之後,日航已向工會提出了月工資減少5%等方面的工資制度改定方案。
  • 日航:滑向深淵的壟斷者
    一直不願意放棄政府壟斷性定價的日航,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在多個相關或非相關領域擴張規模。雖然在空中競爭對手寥寥,但當地面上最強大的競爭對手——日本新幹線開通之後,習慣於「溫室」中生存的日航每況愈下,債務接近9000億日元,這家長期躲在政府羽翼之下的亞洲最大的國有航空公司不得不申請破產保護。
  • 重建日航:稻盛和夫的最後一難
    外部求賢拯救危機中的日航,有過失敗的先例。1985年,日航波音747客機失事,造成520人死亡的慘劇。身背巨額賠償的日航隨後經營陷入低谷,當時的中曾根內閣曾從日航外部,邀請日本著名企業家伊藤淳二出任日航董事長。伊藤曾為重建日本大企業「鍾紡公司」立下汗馬功勞,以處理勞資關係的鐵腕著稱,並被譽為多元化經營的高手。但伊藤卻不敵日航內部既得利益者的阻力,不到任期的一半便黯然退場。
  • 日航酒店廈門開業迎客
    9月8日,廈門日航酒店開業,各路媒體和各國來賓為酒店祝賀9月8日,廈門日航酒店開業儀式現場,領導為酒店開業鳴炮9月8日,廈門日航酒店隆重開業,酒店總經理秋吉正裕親自接待第一名入住賓客9月8日,作為日航國際飯店在大中華區的第十家豪華酒店——廈門日航酒店在廈門舉行了開業儀式。
  • 日航訂購31架A350
    空客破壟斷日航總裁植木義晴(Yoshiharu Ueki)與空客首席執行長法布裡斯·布雷吉耶(Fabrice Bregier)當天在東京共同出席新聞發布會,宣布兩家企業籤訂合同。日航訂單包括18架空客A350-900型和13架A350-1000型客機,預計2019年投入運營。附帶條款規定,日航可以特定價格再購買25架A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