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規模最大的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公司昨日決定申請破產保護,成為日本歷史上最大的破產案之一。一向以員工隊伍穩定,服務質量優良著稱於世的日航怎麼會轟然倒下?它是不是日本高鐵的犧牲品呢?
市值僅相當於一架飛機
資料顯示,日航創建於1951年,最初以一家私有制公司的形式建立。 1953年,日航被政府所持有,1987年日本政府又將日航售出。 2002年,通過重組併購日本的國內支線航空公司——日本佳速航空公司,日航設立了新集團,更換了新的品牌標識,直至今天。
日本航空是日本乃至整個亞洲規模最大的航空公司,航線遍布世界各地。不過,這樣一個航空業巨頭,近年來卻飽受運營成本過高以及經濟不景氣之苦。過去4年間,日航有三年都出現虧損,截至去年上半年,該公司淨虧損達632億日元。今年以來,日航股價累計下跌68%,為日經指數成分股中跌幅最大的一隻。目前,日航市值僅為137億日元,約合1.5億美元,僅相當於一架波音787飛機的價格。
背負165億美元債務的日航終於支撐不下去。據悉,日航申請破產保護後,由於該公司擁有35個國家和地區的航線,為不影響正常運營,日本政府將通過外交途徑說明當前情況,並要求海外部門予以合作。日本企業再生支援機構也表示,重組期間,日航的裡程積分和股東優惠券還可以繼續使用。
記者了解到,目前達美航空和美國航空都有意重組日航,以增強自己在亞洲市場的控制力。種種跡象表明,日航與美國達美航空最有可能完成重組。上周,兩家公司已達成結盟協議。
高鐵是「殺手」?
到底是什麼原因拖垮了日航這樣的航空業巨頭?有專家認為,是高速鐵路的出現「謀殺」了日航,最終導致這家公司不堪重負。
從上世紀中葉開始,以「新幹線」為代表的高鐵在日本迅速發展。因為高速鐵路突破了傳統鐵路的速度瓶頸,導致飛機在與之進行的市場競爭中完全喪失優勢,日本有「新幹線」的路線不僅飛機票價最終均降至與高鐵票價近似的範圍內,而且因為安全性和便捷性等方面的劣勢,機票往往必須比高速鐵路票價更便宜才能吸引到客源。專家表示,日本的民用航空業已經淪為高速鐵路的「影子」,只有在一些高鐵未達地區,或者在地震等特殊時期,才能展示出僅存的一點行業優勢。
面對高鐵的競爭,日航幾乎喪失了國內市場,被迫轉向國際市場,開拓生存空間。而長期以來,居高不下的日本國內勞動力成本又讓日航的國際化之路步履蹣跚,就在這樣的壓力之下,日航就像是吃了慢性「毒藥」,終於一步步走向絕境。
航空業前景不明
日航的遭遇其實也是目前國際航空業的寫照。
儘管統計數據顯示,國際航空業的形勢正朝著好的方向發展。隨著全球經濟的復甦,今年全球航空業需求將繼續改善,客運量與去年相比,有望增長4.5%,貨運量將增長7%。今年全球航空業總收入預計比去年增長4.9%,達到4780億美元。
不過應該看到,燃油價格的上漲和收益壓力的增大,依然是全球航空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日前預測,今年原油平均價格為每桶75美元,高於去年的61.8美元。據此預測,2010年全球航空運輸業將虧損56億美元,虧損額高於此前預測的38億美元,而從2000年到2009年,全球航空業共虧損491億美元,平均每年虧損近50億美元,其間倒閉或破產的航空公司超過200家。由此可見,航空業仍處於「高危期間」,未來的路任重而道遠。(王志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