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母墓園
裘國松
溪口鎮西郊的蔣母墓園,掩映於雪竇山支脈白巖山魚鱗岙的松海之中。墓區的系列建築始建於1921年,至1930年全面告成。2006年5月,溪口「蔣母墓」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蔣母王採玉在世時長期吃素念經,心地善良。1921年6月14日上午,王採玉卒於舊居內寢,享年57歲。去世前再三囑咐蔣介石在其死後要為她另擇墓地,堅持不與丈夫合葬——「餘百年後,不必因襲俗禮同穴,以餘之工事,重驚爾父之靈。」這是公開的理由。而王採玉隱潛的想法是不願屈居徐氏、孫氏之後列第三,使兒子蔣介石被人議論為第三填房所生,以影響他的前途。因為她深信自己的兒子是大有作為、前程似錦的,另擇墓地可蔭子孫後代。
蔣介石為遵母命,親自陪同兩位風水先生在雪竇山上下各處勘察。當年10月選定溪口鎮附近的白巖山魚鱗岙中壟面西北的一塊小平地。同時,邀集親族之賢者,籌備喪事。白巖山為雪竇山餘脈,整座山形似一尊彌勒坐像,山上的魚鱗岙中壟被視為彌勒的肚臍眼。山上古松參天,山下有三個小村。舊時村民用柴火煮飯做菜,三村的煙囪中炊煙不斷,每日早中晚三餐,猶如三柱清香。同年11月21日,孫大總統派陳果夫代表詣奠,戴傳賢、林業明、居正、周覺等,皆來會葬,孫大總統題墓碑:蔣母之墓。23日蔣母靈柩入土。
蔣母墓園起自山麓那座四柱三門的石牌坊,主門面刻「蔣母墓道」四字,經668米之長的上山墓道,終抵魚鱗岙中壟的蔣母墓冢。沿途有下轎亭、孝子亭、蔣介石自選墓地仰慈亭、墓廬慈庵、方園池等附屬建築。
石牌坊上行300米,有座跨路亭居道中。蔣介石回鄉祭母,每至此亭必下轎而拾級步行,以示孝心,人稱「下轎亭」。其上不遠,又有八角雅亭靜候道旁,鄉民慣以「孝子亭」相稱。天下謂孝子亭者,構亭者無非褒揚孝子德行。此亭則不然。蔣介石篤信民間習俗,猶慮九泉之下小腳慈母,行路維難,特於漫漫墓道之中道,築亭相待,使母得以少憩。近年新構的仰慈豪紳,地處蔣母墓西下側,亭下所在,為蔣介石自選墓地之一。當年,蔣介石擇地於斯,並對胞妹瑞蓮言:「我平生無暇孝母,死後定要葬此,以長伴母靈,侍候永久。」就地勢高下而言,這裡地居蔣母墓之下,呈仰而相望之狀。風雨晨昏,真若母子羈魂相伴,當互不孤寂也。
1923年12月,墓廬「慈庵」落成。這裡既是蔣介石恪守傳統孝道之所,又是他鄉居期間常住地之一。慈庵,黃牆青瓦,平房三幢,主房五間。主房正中豎碑,正面是孫中山祭蔣母文,背面為蔣自撰的《先妣王太夫人事略》,左右兩壁,分雖嵌著蔣的《哭母文》和國民黨中央執委會《慰勞蔣總司令文》。西安事變後,蔣介石為養傷曾在慈庵住了一百多天。
過方圓池,魚鱗岙中壟便是蔣母墓冢了。墓冢坐南朝北,三面石勘圍護,黃土封頂。墓面青石拼接,中間嵌「蔣母之墓」橫碑,系孫中山手書。上端應欄鐫刻「壼範足式」四字,墓聯為蔣介石自撰、張靜江所書。墓前正中鋪鳳凰翠竹圖案的浮雕石板,寄寓蔣母乃「葛竹山村飛出的金鳳凰」。
人世百行孝為先。蔣母墓園的墓址選定、設置構造,無不流露出蔣介石「視死如生」的民間傳統理念,演繹著這位風雲人物樸素的民間孝子情懷。
摩訶殿
裘國松
摩訶殿位於豐鎬房之北不遠,地當溪口古鎮中心地帶。1931年由蔣介石髮妻毛福梅出資建造,為的是紀念蔣氏遠祖蔣宗霸。
蔣宗霸,五代後梁人,他是蔣姓遷居明州(寧波)後二代祖先,後遷居奉化境內離溪口不遠的三嶺村。蔣宗霸曾任明州評事等地方小官。他一生禮佛,拜布袋和尚為師,還一度隨布袋和尚雲遊四方。奉化作為布袋和尚的故鄉,有關方面於2008年11月,在彌勒道場雪竇山上興建了全球最高的露天彌勒大佛。這當是後話。
因蔣宗霸常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人稱「摩訶居士」,溪口蔣姓族人尊稱他為「摩訶太公」。晚年的蔣宗霸在寧波東鄉小盤山建了彌陀寺,死後葬於寺邊。蔣介石心儀這位太公散淡而傳奇的居士身世,曾多次到小盤山祭掃摩訶太公之墓。1949年第三次下野居鄉期間,又一次來到墓前,並送彌陀寺當家和尚白米五石,囑他代為供奉香火。
摩訶殿大殿坐東朝西,黃牆青瓦,粉壁赭廊。兩邊各列十一間廂房,殿後天井,卵石鋪地。大堂中塑蔣宗霸像,像前廳堂大得可供幾十位善男信女誦經禮佛。摩訶殿的軒梁、牛腿雕刻精細,僅在門前方寸之地,就集中了磚雕、木雕、彩繪等多種手法。
1931年建造摩訶殿時,毛福梅的婆婆已不在人世,自己也與蔣介石離婚,唯一的愛子又在遙不可及的蘇聯。那是毛福梅一生最孤單無援時期。殿成後,毛氏的大多時光,是在這裡燒香點燈、誦經念佛中默默消磨。1939年12月12日,毛氏在日機轟炸中罹難,其靈柩也暫厝於此。
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12月,在蔣經國操辦下,擇地摩訶殿東側空地,毛氏正式下葬。溪口街上,一時冠蓋雲集,浙江省府主席沈鴻烈、貴州省府主席林森及當地政界要人都到場了。蔣緯國和夫人石靜宜也從上海趕來。
毛福梅墓冢背西北而面東南,墓前樹巨碑一通:「顯妣毛太君之墓,男經國敬立」。至此,毛福梅徹底失卻了蔣夫人名份,但誰也抹不去她是蔣經國生身之母這個名份。兒子是她的至愛,或許九泉之下的毛福梅,自己也樂意這個最能引以自慰的名份。當年,巖頭村大姑娘毛福梅,一頂花轎抬進溪口鎮上蔣家,她當然難以料及與夫君的結局竟為如此。之後,毛福梅為遠祖敬造了一座摩訶殿,也難以想像,到頭一這裡竟成自己長眠之地。人世事,講的無不是因緣投合。
2006年5月,溪口「摩訶殿」成為「蔣氏故居」名下的一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圖片:2017.5.25蔣友松在溪口|明月攝
蔣友松:
1973年出生於臺灣,是蔣介石長曾孫,蔣經國長孫,蔣孝武獨子,臺北道明學校畢業,1991年赴美就學,獲加州柏克萊大學碩士學位,主修英文與教育。
蔣友松從商,在美國經營創投業,是美國風險投資家,臺灣寶典投資集團董事、華典投資開發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蔣友松與妻子徐子菱相識九年,於1999年7月訂婚,並於2002年7月正式結婚。
謝謝您的欣賞
喜歡『九曲明月』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