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三國後期的重臣,經歷了國家分裂到統一,是西晉的開國功臣

2020-12-25 百家號

他是三國後期的重臣,經歷了國家分裂到統一,是西晉的開國功臣

三國後期,各國有智謀的人才,有能力的將領都相繼去世,所以人才都比較緊缺,不過還是有幾個有能力的人出現,那就是魏國的鐘會鄧艾兩人,還有蜀國的姜維,尤其是姜維,成為了蜀國重要的人物,獨攬軍政大權。不過這三個人最後都死在了同一個人的手裡,這人叫衛瓘,是三國後期的重臣,後來又做了西晉的權臣。

衛瓘出身高貴,家人都是高官文人。靠著這樣的家庭背景,他完全可以謀個官職混混日子,但他有著遠大的志向,並不甘心做個小官。於是衛瓘從小官做起,慢慢嶄露頭角,得到了司馬昭的賞識。司馬昭把他當作知己,加上他自身的實力,官職自然而然越升越高了。當時魏國的法律制度比較嚴格,衛瓘從來都不謀私情,雖然案件大小不一,有的還比較瑣碎,但他都能秉公執法,非常讓人信服。

司馬昭當時已經有了統一天下的野心,他下令讓鍾會和鄧艾率領軍隊從不同方向進攻蜀國。蜀國這邊派了姜維前來禦敵,鍾會主要從一方進攻姜維,鄧艾帶兵從另一方前去攻打成都。姜維在這邊拼盡全力和敵軍作戰,成都那邊的幼主見到鄧艾,直接讓開城門投降。姜維聽到這樣的消息非常憤怒,但他沒有別的辦法,只能聽從命令投降。

姜維假裝向鍾會投降,想找機會重新建立蜀國。言語間他發現鍾會這個人很有野心,姜維覺得機會來了,他開始教唆鍾會謀反,先殺了鄧艾,後續的計劃才能得以實施。於是鍾會聽了姜維的慫恿,他拉上衛瓘一塊向司馬昭誣陷鄧艾要造反,司馬昭聽到得知後勃然大怒,他下令讓鍾會去捉拿鄧艾。鍾會輕易地就把鄧艾給捕了,然後帶回了長安。這時鐘會也開始了自己謀反的計劃,他準備帶領士兵造反。讓鍾會意想不到的是,衛瓘只是在假意配合他,私下把他要叛變的消息告訴了司馬昭,這樣一來,鍾會和鄧艾都被殺了。衛瓘怕鍾會出賣自己,於是先下手了,最後他倆都死在了衛瓘的計謀下。

司馬昭死後,他的兒子統一了天下,做了晉朝的開國皇帝。衛瓘當年伐蜀有功,在朝中也很有威望,司馬炎也非常信任他,想要給他加官進爵,但都被衛瓘給拒絕了。衛瓘在西晉時也的確做了很多出色的政績,他在職期間採用計謀離間了北方各部族,為西晉解決了周邊小國的麻煩,鞏固了國家政權。後來司馬炎讓衛瓘做了太子的老師,他任職後也一直盡心盡力輔佐太子。

衛瓘這人太正直了,有不少官員看不慣他的做派,他和外戚大臣也互相看不順眼。他的很多政策雖然得到帝王的認可,但是損害了朝廷官員的利益,於是他也不免遭到了陷害。司馬炎去世後,新帝是個愚笨的主子,新帝的賈皇后又是個惡毒的婦人。她記恨當年衛瓘反對立新帝為太子一事,衛瓘的女兒曾經也是太子妃的人選,雖然他拒絕了,但這事也是賈皇后記恨的。於是賈皇后想方設法地想除掉衛瓘,後來她權勢很大,足以掌控前朝後宮,就隨便給衛瓘安了個罪名,下令殺了他全家。

衛瓘是一位正直清廉的好官,他一生經歷了國家分裂到統一,在魏國時是個讓人信服的官員,在西晉時是開國功臣。可惜的是後來被賈皇后這樣作惡多端,禍亂朝政的女人給害死了,實在是讓人覺得惋惜。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哦!

相關焦點

  • 三國分裂結束:西晉統一,為什麼不像秦朝那樣經常被提及呢?
    ——雅斯貝爾斯(德)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932,閱讀約4分鐘中國的歷史雖然延續了5000多年,但真正實現統一的時間並不多。比如結束長期分裂的秦朝,史書上以大寫字母為特色,而三國時期結束分裂的西晉,卻常常被遺忘。
  • 三國分裂結束:西晉統一,為什麼不像秦朝那樣經常被提及呢?
    ——雅斯貝爾斯(德)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932,閱讀約4分鐘中國的歷史雖然延續了5000多年,但真正實現統一的時間並不多。比如結束長期分裂的秦朝,史書上以大寫字母為特色,而三國時期結束分裂的西晉,卻常常被遺忘。
  • 誰說後三國時代無英雄,有一人可與孔明比肩且是西晉開國功臣
    雖然時間進入了後三國時代,但依然還有英雄,且是不世出(指罕見的奇才)的。此人是西晉第一功臣,更是被後人稱為可與孔明比肩之人。那麼,此人究竟是誰,他又有何功業? 而郝經讚美的正是西晉名臣羊祜,這個名字可能鮮為人知,但他的事跡足以名垂青史。我們之所以不了解他,是因為不了解西晉這個王朝的緣故。   提起羊祜,既然是魏晉時人,我們自然也就只知道他的祖上定然不凡。的確如此,從他上溯九代,全是兩千石以上的高官。他的父親羊衜是曹魏時期的上黨太守,母親蔡文姬是漢代名儒、左中郎將蔡邕的女兒,姐姐嫁與司馬懿之子司馬師為妻。
  • 國子監大講堂第169講——從統一到分裂:魏晉南北朝(上)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葉煒作題為「從統一到分裂:魏晉南北朝(上)」的專題講座。魏晉南北朝上承大一統的秦漢,下啟開明開放的隋唐,又叫六朝時期,這段歷史是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中最亂、最悲慘也是時間最長的分裂割據時期。起始時間從三國魏開始,到隋文帝楊堅統一中國為止。其間又可以分為三國時期、西晉時期、東晉十六國(又叫五胡十六國或者五胡亂華時期),再然後就是南北朝時期,長達近400年的分裂時期。
  • 荀彧的一位兒子,輔佐司馬懿父子,成為西晉開國功臣!
    在漢末三國時期,荀彧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謀士。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舉孝廉出身,任守宮令,董卓篡奪大權後棄官歸鄉,率領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
  • 西晉十大開國名將,沒有最強,只有更強,第一當之無愧
    公元265年,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史稱西晉。公元280年一戰滅東吳,從此華夏大地結束了半個多世紀的三國分裂狀態,進入了短暫的大一統時期。西晉雖說存在時間短,但這其中卻誕生了不少的名將,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了十大開國名將,具體都有誰,我們接著往下看。十、石苞今河北南皮人,儒雅豁達,明智有器量,儀容很美,不計小節。
  • 「魏晉南北朝」中的「魏晉」指曹魏和西晉,還是北魏和東晉?
    「魏晉南北朝」,還有另外一種說法「三國兩晉南北朝」,所以其中的「魏」指的是三國時期的「曹魏」,晉指的是西晉和東晉。三國時期,之所以用曹魏替代,主要有幾個原因。第三、西晉受曹魏的禪讓得國,尊魏為正統。司馬炎在幫曹魏滅了蜀國兩年後,廢除了魏元帝自立,國號為晉,即西晉。之後又滅了吳國,統一了中國。由於西晉朝廷的「八王之亂」,導致內遷的少數民族趁機舉兵,西晉很快滅亡,中國北方進入了「五胡亂華」的黑暗時期,即有名的五胡十六國時期。
  • 他是西晉的開國功臣,也是導致西晉走向滅亡的奸臣
    當然其間也有些微不同,有的通於時務達於人情,很可以為國家做出一番大事業,或者攘除奸兇、或者興革制度,有的那就沒太大本事,或者沒機會展露自己的本事,一不小心卷到漩渦裡去,為國一死全其忠名也算是可敬了。忠不忠誠和能不能幹未必完全掛鈎。
  • 西晉開國功臣賈充,為何在後世留下了德不配位的評價?
    而篡取曹魏政權的司馬氏也是如此,在西晉建國過程中,賈充立下了極大的功勞,也成為開國重臣之一,但是其道德卻一直被人指摘,這也成為了西晉政府的一個汙點。 他不但是導致曹髦之死的罪魁禍首,更是引起諸葛誕叛變的原因。在其政治生涯中,他還為了保住自己的官職,不惜將自己德行有虧的女兒嫁給了太子,為之後的八王之亂埋下了伏筆。還差點因為患得患失差點錯失了統一中國的最好機會。正是因為賈充的這些表現,人們才會對其嗤之以鼻,更對西晉政府生出異樣的眼光。
  • 以賈充、荀勖為代表的西晉開國功臣為什麼強烈反對伐吳?
    鹹寧五年(279年)到鹹寧六年(280年),西晉武帝司馬炎滅亡東吳,三分歸一統。有意思的是,司馬炎滅亡東吳的最大阻礙並不是東吳方面的抵抗,而是以賈充、荀勖為首的西晉功臣的反對。
  • 東漢末年分裂對峙,司馬炎奪取政權三分歸晉,西晉統一天下
    三分歸晉:中國古代三國末期,司馬氏家族篡魏滅蜀以後,兵伐東吳,滅了孫皓,自此以曹操、劉備、孫權為主的曹魏、蜀漢、東吳三國歸於晉帝司馬炎,史稱西晉。西晉的統一,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正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 以賈充、荀勛為代表,西晉開國功臣,強烈反對司馬炎伐吳
    在公元前270年的十年間,西晉武帝司馬炎將東吳一舉滅亡,是完成了三分統一的局面。值得一提的是,司馬炎在當時消滅東吳的時候,最大的阻礙並不是東吳這個國家的費力反抗,而是自己朝堂上面的大臣的反對,其中大臣包括賈充、荀勛。
  • 中國歷代都城-三國,西晉東晉(七)
    三國 蜀漢成都劉備是西漢劉邦的後裔,東漢末年,劉備以販賣草蓆草鞋為生,在戰亂中,他拉起隊伍,逐漸積攢實力。劉備不滿曹操挾持漢獻帝,站到了曹操的對立面,他聯合孫權在赤壁打敗了曹操。曹丕稱帝後,劉備於公元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劉備以匡扶漢室為名,在史家筆下和文學作品中,都是正面形象。劉備與關羽(?
  • 魏晉南北朝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亂世,它經歷了幾個朝代與政權?
    魏晉南北朝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亂世,社會動蕩分裂,南北政治長期處於對峙的局面,朝代政權更迭相當頻繁。按照歷史進程,魏晉南北朝可分魏晉和南北朝兩個階段。魏晉經歷了三國(220~265年)、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三個時段的演變;與東晉政權幾乎同時並存的在北方有所謂的五胡十六國。
  • 晉朝歷史:西晉統一中國
    西晉的統一       魏滅蜀 在三國中,蜀是很弱的一國。為了能夠生存下去,諸葛亮採取了以攻為守的策略。他於平定南中之後不久,即率軍進駐漢中,與魏展開爭奪關隴地區的激烈戰爭。公元234年(建興十二年),他進駐五丈原(今陝西眉縣),病死軍中,蜀軍撤退。此後,蜀軍以姜維任統帥,屢次伐魏,都無進展。
  • 司馬懿誅殺曹爽三族,僅漏掉一人,結果司馬家族被他趕盡殺絕
    眾人只道魏國是三國的最後贏家,曹家子孫大概也是這麼想的,三國鼎立的後期是他們帶領魏國立於不敗之地,殊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魏廷上的司馬一族才是真正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
  • 德國從戰敗分裂到最後的統一,經歷了什麼坎坷阻隔
    隨著冷戰進行,美蘇在各自佔領區扶植建立起相互對抗的兩個國家,德國由此再次分裂,直到近半個世紀後伴隨蘇聯的結束才最終再度完成統一。德國在歷史上的統一進程比較晚,直至1871年,最強大的邦國普魯士在擊敗奧地利、丹麥、法國後,終於排除外部以來的長期阻礙建立起統一的德意志帝國。
  • 西晉十大開國名將,沒有最強,只有更強,第一當之無愧
    公元265年,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史稱西晉。公元280年一戰滅東吳,從此華夏大地結束了半個多世紀的三國分裂狀態,進入了短暫的大一統時期。西晉雖說存在時間短,但這其中卻誕生了不少的名將,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了十大開國名將,具體都有誰,我們接著往下看。十、石苞今河北南皮人,儒雅豁達,明智有器量,儀容很美,不計小節。
  • 為何歷史書上把西晉定為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第二次大一統?
    西晉一統了分裂的三國時代。由於北方的政策,少數民族南下,在西晉得到了允許,這就是為五胡和漢族的融合提供了條件。這就是為什麼西晉雖然存在時間不長,卻可以成為大一統朝代。開放的民族政策,是曹魏以來到西晉的基本政策。這也是為什麼是曹魏,西晉,而不是蜀漢或東吳一天的根本原因西晉王朝存在時間雖然短暫,只有幾十年,但它的確是我國歷史上完成第二次大統一。
  • 「魏晉南北朝」中的「魏晉」指曹魏和西晉,還是北魏和東晉?
    「魏晉南北朝」,還有另外一種說法「三國兩晉南北朝」,所以其中的「魏」指的是三國時期的「曹魏」,晉指的是西晉和東晉。三國時期,之所以用曹魏替代,主要有幾個原因。第三、西晉受曹魏的禪讓得國,尊魏為正統。司馬炎在幫曹魏滅了蜀國兩年後,廢除了魏元帝自立,國號為晉,即西晉。之後又滅了吳國,統一了中國。由於西晉朝廷的「八王之亂」,導致內遷的少數民族趁機舉兵,西晉很快滅亡,中國北方進入了「五胡亂華」的黑暗時期,即有名的五胡十六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