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香港,是不是有著密匝匝林立高樓、熱鬧鬧繁華街市,和不眠不休的蘭桂坊、歡樂海洋迪士尼樂園、浪漫的維多利亞港?說到香港地質公園,不要說內地遊客,就是香港人也有不知道的。來吧,跟著小編,訴說一個你不知道的香港,一個熟睡中的國家地質公園。
事實上,擁有許多地質奇觀的香港地質公園,2008年才正式對外開放,一年後,便成功升級為中國國家地質公園,是個年輕的世界地質公園,也是一個熟睡中的火山地貌。
舉世罕見的六方巖柱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包括西貢火山巖、新界東北沉積巖等兩個園區,共有8個景區,公園佔地49.85公頃。
新界東北沉積巖園區有「東平洲」「印洲塘」「赤門」「赤洲-黃竹角咀」等4個景區,裸露在地面上的沉積巖,記錄了香港滄海桑田的地質歷史。西貢火山巖園區也有4個景區,如「糧船灣」「甕缸群島」「果洲群島」「橋咀洲」,發育有世界上極為罕見的大規模酸性火山巖柱。而萬宜水庫一帶是熱門的觀石勝地,也是香港最奇特景觀的所在之處。這些奇特的火山巖整齊有致地豎立在水濱,巨大的石柱由不同的多角形節理組成,其中以六角形節理巖柱最為典型。
沿著大壩旁邊的萬宜地質步道向壩底行走,路邊的懸崖石壁都是粗大的多角形巖柱,條條向上直立著,堅硬無比。在陽光的照射下,這一片高達幾十米、淺紅黃色的巖石陡崖,其巨大的六角形節理巖柱的彎曲細節一覽無餘,石柱的剖面呈S形狀,一條條扭曲排列著,就像一本本待翻的書冊。
據說,它們的歷史可追溯到1.4億年前,當時的西貢地區有一座巨大的活火山,不時地勐烈噴發,熾熱的熔巖伴隨著火山灰噴湧出來,逐漸覆蓋地表,形成火山熔巖層。熔巖層在冷卻的過程中,在表面形成六角形裂縫,熔巖物質沿裂縫向下垂直收縮,最後形成了六角形柱狀形態。這些S形狀的六方巖柱,是熔巖在逐漸冷卻凝固的過程中,重力下壓造成彎曲,從而出現了這樣的獨特形態。這些地質奇觀稱得上是是火山巖柱形成過程的活標本。園內六方柱分布範圍非常大,平均直徑1.2米,有的直徑甚至超過3米,在高廈上,有地方的六方柱高度甚甚至超過100米,十分壯觀。
嚴管只為最天然香港地質公園設立不足3年實現「兩級跳」:先於2009年取得國家地質公園資格,又在2011年9月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的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成員,成為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出席開幕典禮並致辭指出,香港地質公園能夠得到世界級地位,不但表示國際認同這塊地質瑰寶的獨特性,更證明保護工作與城市發展可並駕齊驅。
早在30年前,香港就開始了保護地建設,先後出臺了《郊野公園條》以及《海岸公園條例》。香港地質公園屬於郊野公園、海岸公園和特別地區範圍,也受到這些法律保護。地質公園以自然保護和教育為主,在地質公園裡,不興建任何不必要的設施和大型設備,甚至連進出公園的車輛都進行了嚴格限制。除了公共運輸工具之外,私家車進入地質公園也受到嚴格限制。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的農林督查執法人員,在香港24個郊野公園和4個海岸公園往來巡視。「儘量讓這個地方保持它原有的自然形態」是香港人一貫的理念,一旦發現有破壞環境的行為,會受到檢控和法律的制裁。
地質公園的保護和管理也有新穎獨到之處。在參觀過程中,不時有穿制服的農林督察員坐著電瓶車在景區巡邏。這些執法人員共有100多人,屬於漁農自然護理署。除乘車巡邏,還有乘船巡邏的方式,因為香港有24個郊野公園,還有4個海岸公園,海邊的地方就靠船來巡邏。防止有人非法開發,丟垃圾等等。
為了方便遠足旅行的遊客,地質公園設計了8條步道,遊客可以近距離走路去觀看景點。萬宜地質步道是其中的一條,來回全長1公裡,需時1小時。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當地政府建造萬宜水庫,在水庫東壩附近開鑿了多個巖石剖面,該處最適合近距離欣賞香港獨特的六角形火山巖柱、斷層、褶曲、扭曲的石柱及巖脈侵入等地質現象。遊客可在西貢市中心乘坐94號巴士或由鑽石山港鐵站開出的96R巴士(僅在周末及假期行駛),經過北潭湧後下車。沿大網仔路,西貢萬宜路前行約9公裡,即可到達萬宜水庫東壩。
平洲環島郊遊徑全長6公裡,需時3小時。此線路沿東平洲海岸而設計,由東平洲碼頭出發,環島一圈,全長6公裡。沿途可盡覽島上多個沉積巖地貌景點,包括更樓石、難過水、海蝕平臺、海蝕崖、龍落水及斬頸洲等。遊客可於港鐵東鐵線大學站B出口步行15分鐘至馬料水碼頭,乘搭小輪至東平洲。不過這裡只在星期六、日有船,船位有限,請預先向渡輪公司查詢。荔枝窩自然步道全長1.2公裡,需時1小時,串連荔枝窩海岸、荔枝窩村及風水林,沿途設有說明牌,介紹該地區的生態和鄉村歷史。
地質公園與其他公園有很大的不同,專業性強,沒有介紹,多數遊客是無法了解其中的奧秘和價值的。而導遊的解說,那些宣傳冊、指示牌往往都太專業,讓人不明就裡。園區指示牌、告示板上,用中、英兩種文字來介紹,抱持著「地質公園不是讓專家去享受的,是讓每一個普通遊客、本地的民眾來觀賞的」的理念,公園把介紹文字寫得簡單、明白、通俗,每一條都不超過100字,確實花了很多心思。
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萬宜水庫東壩的紀念碑旁邊,那一塊製作精緻的說明牌。牌上有個綠手綠腳土黃顏色身子的卡通小人,配上一串輕鬆有趣的語言,以及形象的圖片,介紹六方柱形成的過程。
每年約有100萬人參觀遊覽香港地質公園,當地市民的參與和支持很重要。地質公園附近、東北沉積巖園區附近的地方人士都很支持,因為除推廣地區的景點以外,公園也推廣他們的文化、生態。在這裡,地質公園是一個整體的概念,不僅僅是地質特點,也是一處獨好的人文景觀。
來源:網絡
相關閱讀:
發現香港
探索香港的旅遊景點、時尚購物,特色美食,歷史古蹟、道地文化,自然風情, ... , 發現香港不一樣的美!
微信號:explor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