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餃子的傳說——女媧造人

2020-12-18 老耿談歷史

12月22日就是今年的冬至了,我們都知道冬至就是全年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而冬至的習俗,我們北方人就是吃餃子,那你知道冬至吃餃子的傳說嗎?

我們都知道女媧造人的傳說,盤古開天闢地以後,有了天、地,也有了山川和草木;甚至有了鳥獸,但是沒有人類,傳說女媧是大地生出來的人,她神通廣大,但是天地就她一個人,她會感到寂寞,當她在清澈的河水裡看到自己的樣子後,就想創造出一個和她一樣的人出來陪她說話,所以她抓起一團黃泥,摻和了水,在手裡揉捏著,揉捏成了一個娃娃樣的小東西。但神奇的是,當她把小娃娃放到地上時,小娃娃擁有了生命,並開口叫她媽媽。

女媧高興極了,所以她想創造出更多的小娃娃,她就一直捏小娃娃,到了冬至這一天,因為天氣很寒冷,小娃娃的耳朵都凍掉了,女媧很著急,於是女媧就想了一個辦法,她用針線的一頭把小娃娃的耳朵給重新縫上,另一頭就讓小娃娃給咬在嘴裡,這樣耳朵就不掉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就演變成了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因為餃子的形狀特別像人的耳朵,所以這習俗就流傳下來了。

相關焦點

  • 餃子的由來,餃子為什麼有餡?餃子和女媧、張仲景有什麼關係?
    餃子是北方人非常喜歡的食物,過年要吃餃子,冬至要吃餃子,頭伏也要吃餃子,還有「上車餃子下車面」等說法,那麼餃子還有哪些說法,你知道關於餃子的故事有多少?本期彎逗歷史,將為你扒一扒餃子的故事。傳說,張仲景辭官返鄉,是一個十分寒冷的冬日,途中發現家鄉的百姓營養不良,面黃肌瘦,而且很多人耳朵都凍爛了。張仲景看見這麼多人在冬日裡受苦,當即決定搭上醫棚,支上大鍋,發明「祛寒嬌耳湯」治療百姓的凍瘡。他用驅寒的藥材和羊肉,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藥物和羊肉等切碎,包上適合一口一食大小的麵皮,做成耳朵樣的形狀。再經過熱煮之後,給每人兩隻和一大碗熱湯。百姓吃完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也治好了。
  • 新泰蓮花山女媧造人的傳說
    女媧娘娘見孩子們在自己身邊歡欣雀躍,心裡無比高興,雙手就這樣不停地做呀做!鮮血就這樣不停的滴呀滴!不知過了多少天,不知造了多少人,直到把自己的血液全都耗盡了,精疲力盡的女媧娘娘終於停下來,虧虛凹陷的身軀,化成了一尊石像,永遠的端坐在山頂之上,默默地觀照著芸芸眾生,昭示著母親嘔心瀝血, 創造生命的神聖和偉大。
  • 中國的「女媧造人」傳說和基督教的「神造人」傳說,誰更靠譜?
    中國有女媧造人的傳說,而基督教有上帝用泥土造人的傳說。傳說往往由於年代久遠而難以找到證據或者蛛絲馬跡來證明是否真的發生過。比如中國的女媧造人之說,除了先秦時候的書籍《山海經》、《楚辭》,西漢的《淮南子·說林訓》,東漢的《風俗通》,北宋的《太平御覽》等書籍之外,就找不到任何其他的證據來證明女媧造人這個遠古的傳說。
  • 歷史上的女媧造人,人類真的是女媧粘土造人嗎?
    本文編輯來自歷史的天空:相傳女媧在補天之後,開始用泥造人,每造一人,取一粒沙作計,終而成一碩石,女媧將其立於西天靈河畔。此石因其始於天地初開,受日月精華,靈性漸通。不知過了幾載春秋,只聽天際一聲巨響,一石直插宵,頂於天洞,似有破天而出之意。
  •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那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呢?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遼寧大學文學院教授楊太說,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 上古傳說——女媧是怎麼造人的|百家故事
    在悠久的上古傳說盤古開天闢地以後,天上有的藍天白雲和日月星辰,大地 上有廣闊的山川河流和花草樹木,那時除了會飛的鳥禽,會爬的野獸外, 天地間只有一個神通廣大的女神,她的名字叫女媧。 女媧是個勤勞善良而又美麗的女神,她喜歡每日在天地間閒遊。
  • 春節的吉祥物——餃子
    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裡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 這種吃法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如河南、陝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裡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 冬至吃餃子,餃子的英文到底怎麼說?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後來每逢冬至 人們便模仿做著吃 也就逐漸形成了 冬至吃餃子的習俗
  • 冬至餃子夏至面,你所不知道的民間冬至傳說故事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年一日,冬一日,騾騾馬馬歇一日。」意思就是大年和冬至這一天,無論人們如何繁忙,都要休息一天,以作紀念。「冬至餃子,夏至面。」古代北方的冬天天寒地凍,人們缺衣少穿,往往都會凍壞耳朵。但是為什麼要吃餃子呢,吃了形似「耳朵」的餃子就不會凍耳朵嗎?事實確實如此。
  • 都知道女媧造人,那女媧是誰造的?神話《山海經》告訴你答案!
    女媧造人的傳說我們從小也就聽過,那麼如果按照女媧的世界觀來看,人是女媧造的,那女媧是誰造的?這個在《山海經》中早有揭示。首先在女媧之前,還有一個名叫盤古的人,我們也是從小就知道,甚至是從課本上學來的。盤古開天闢地之後,這才有了世界,女媧才有了用武之地,其實早在千年前的戰國時期,就有人想過這個問題了,這個人我們也是人,他就是屈原。屈原在《楚辭*天問》中寫道「女媧有體,孰制匠之?」,翻譯過來就是,那女媧也是人,她是誰造的呢?雖然說屈原是我們熟知的文人,但是他肯定也搞不明白這件事。
  • 從嬌耳到餃子的千年流傳:奔波旅途中,盼團圓餃子
    沒有哪一種食物像餃子一樣在中國人的食譜中佔據如此重要的地位,春運大潮洶湧澎湃,人們扶老攜幼地奔波在旅途中,盼著在除夕全家吃一頓團圓餃子。1981年5月,在重慶市忠縣一座東漢(或說三國時期)古墓中出土了所謂的「庖廚俑」,據說在其廚案上發現了花邊形餃子的模型。  說起餃子的起源,民間有很多傳說。比如傳說女媧摶土造人時,由於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小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裡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
  • 餃子裡的中國文化
    現在我們通稱的餃子,起源於東漢時期,傳說為醫聖張仲景所創。由餛飩演變而來。在我們二十四節氣民諺裡,在我國的廣大地區,有「冬至到,吃水餃」的民諺。這是怎麼來的?冬至日吃水餃的習俗,傳說來自東漢的醫聖張仲景,與張仲景治病救人有關。張仲景大約生活在150到219年之間,生卒年月不是很具體。
  • 冬至沒吃餃子被媽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什麼習俗
    在某些個地方肯定會特別重視冬至這個節日。在小編生活的北方到了冬至就會有吃餃子的習俗,在南方冬至這天會有哪些習俗?在我的印象中南方都是吃大米飯的。那雲南難道是吃米線?雲南過橋米線是比較出名的。那他們是不是過冬至也吃雲南過橋米線?我們這冬至那天都是吃餃子的。
  • 女媧造人。那,女媧是誰造的?為何她的後人都變成了蛇?
    一、關於女媧的來歷在我國上古神話故事當中,女媧是人盡皆知的神話人物,就連那些兩三歲的許多小孩,都知道女媧並且知道女媧造人的傳說。女媧作為我國上古時期的創造了世界和人類的女性神靈,被稱之為「大地之母」,可見其無與倫比之地位。
  • 冬至要吃餃子嗎?吃餃子的寓意是什麼?吉祥如意哦
    轉眼又到了一年歲尾,今年的冬至如期到來,不過今年我家這邊天氣一直還挺暖和,只在半月多前下了一場小小的雪花,之後氣溫一直徘徊在20多度,快臘月的天了,田間的油菜花甚至都開花了……不過不管天氣怎樣,到了冬至我們還是像樣的過一過的。
  •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的故事 冬至吃餃子的寓意、諺語及順口溜
    「立冬」到,「立冬」峭,立冬來了吃餃子。轉眼間又到了「立冬」節氣的開始,每到這個時節,就意味著,冬天就要到了。為什麼冬至大家都要吃餃子呢?冬至吃餃子的由來是什麼?小編為您整理有關冬至的諺語俗語順口溜。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的故事  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
  • 女媧造人的傳說,一個故事,流傳了萬年
    在上古的時候,在茫茫的大地上,僅僅只有女媧一個人,她時常覺得自己很孤單,於是就想造出一些跟自己一樣的人出來,成為自己的夥伴,從此有人陪伴在身邊。女媧造人塑像有一天,女媧走到一條小河邊,看見那裡的黃泥巴又細又軟,於是就在那兒捏起泥巴來。捏著、捏著,女媧突發奇想:我為什麼不它們捏成人呢?於是,她就坐在河邊一心一意捏起泥人來。
  •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又該吃什麼餡?你最需要的冬至餃子寶典在這裡!
    ,很多人會選擇吃餃子。因為在民間也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那麼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是從何而來?冬至這天吃餃子的好吃又是什麼呢?那麼就由小編詳細地和大家說一說吧。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是從何而來說到冬至吃餃子這一習俗,不得不說說這位「醫聖」張仲景,相傳東漢時,曾任長沙太守的張辭官回鄉之時,正值冬至。
  •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
    冬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流傳著吃餃子的習俗。有俗語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可見人們對餃子的獨特情節。那麼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呢?
  • 「冬至吃餃子,南方吃湯圓」餃子的來歷與湯圓的寓意又是什麼呢?
    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還有冬至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還有我們的傳統諺語也有「冬至到,吃水餃」的說法。民間甚至流傳「冬至不吃餃子會凍掉耳朵」的說法。那餃子又是怎麼來的呢?傳說中,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和徒弟回到家鄉,看見貧窮的鄉親們在冬天,穿著單薄的衣服,辛苦的勞作,張仲景心裡很是難過,他和徒弟就在商量方法,如何幫助一下鄉親們,他們看到鄉親們的耳朵都被凍得紅腫潰爛了,就想著如何幫助鄉親們治好耳朵,經過了一番思考治好,張仲景和徒弟就開始行動了,他們把驅寒的藥物、羊肉、辣椒一起放在鍋裡煮,等到煮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