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16年審計百強榜中排名第二、曾有著國內會計所「一哥」之稱的審計機構,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以下簡稱「瑞華」)如今早已風光不在。隨著大部分A股上市公司2019年年報出爐,瑞華2019年在A股的審計客戶情況也浮出水面。根據Wind,截至5月7日,以已披露2019年年報的公司統計,相較於2018年326家上市公司年報審計機構為瑞華而言,瑞華2019年年報審計客戶僅剩27家,同比大降超9成。在業內人士看來,對於客戶銳減、「元氣大傷」的瑞華而言,如何改善這種局面無疑是瑞華的一大挑戰。
圖片來源:Wind截圖
年報審計客戶降至27家
去年下半年,A股公司接連與瑞華「分手」,瑞華員工批量流失的消息甚囂塵上。如今,隨著大部分A股公司2019年年報出爐,瑞華2019年年報審計情況也逐漸透明化。從成績單來看,瑞華年報審計客戶可謂流失慘重。
根據Wind,截至5月7日,兩市3836家上市公司共計有3714家公司披露了2019年年報。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年報審計機構為瑞華的上市公司共計有27家。相比於2018年而言,A股以瑞華為2019年年報審計機構的公司數量出現暴降。根據Wind統計,A股上市公司中2018年年報審計機構為瑞華的有326家。以此計算,單單年報審計客戶,瑞華在2019年減少近300家,客戶數量同比大降91.72%。
記者粗略查詢發現,2019年年報尚未披露但年報審計機構為瑞華的公司還有三家,分別為勤上股份、中金黃金、ST輔仁。也就是說,最終全部年報出爐,2019年年報審計機構為瑞華的A股上市公司為30家。
在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瑞華深陷信任危機,是上市公司紛紛與瑞華『分手』的重要因素。」
從326家公司聘請瑞華為2018年審計機構,到2019年年報審計客戶僅剩30家,瑞華年報審計上市公司數量暴降超9成的背後,與康得新造假事件不無關係。禍起康得新造假,作為康得新的審計機構,瑞華在2019年7月被立案調查。雖自辯對康得新盡職,但之後,上市公司紛紛發布公告不再續聘瑞華為2019年年報審計機構,並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
諸如,歌爾股份在2019年7月30日即發布了擬將2019年度審計機構瑞華更換為中喜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的公告。Wind顯示,歌爾股份2017年、2018年的年報審計機構均為瑞華。2019年底,不再續聘瑞華的上市公司更為集中。2019年11月26日,有包括天津磁卡等三家公司集體披露公告稱,不再續聘瑞華,改聘其他會計師事務所為2019年度財務審計機構及內控審計機構。
2020年再遭5股「拋棄」
瑞華審計的上市公司數量仍在不斷減少。2019年年報審計機構為瑞華的上市公司中,近期再有5家公司宣布在2020年不再續聘瑞華。
從Wind來看, 中南傳媒、華信新材、山大華特、新華網、設研院5家上市公司2019年年報審計機構均為瑞華,不過,這5家公司在2020年均與瑞華「分道揚鑣」。
4月28日,中南傳媒披露了關於變更會計師事務所的公告。中南傳媒不再續聘瑞華為公司2020年度審計機構,改聘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從歷史資料來看,中南傳媒與瑞華的合作歷史悠久。根據介紹,由兩家會計師事務所合併成為瑞華的2013年,瑞華即為中南傳媒的審計機構,之後瑞華持續為中南傳媒提供年報審計服務至2019年。對於不再續聘瑞華的原因,中南傳媒稱系公司戰略發展需要。
除中南傳媒,華信新材等其他四家公司也於近期宣布不再續聘瑞華。從不再續聘的原因來看,多解釋為聘用時間已較長或聘期已滿。其中,華信新材對不再續聘的原因解釋稱,瑞華已經連續多年為公司提供審計服務且聘期已滿。山大華特則表示,瑞華自2013年以來一直是公司的審計機構,為公司審計的年限較長,綜合考慮公司業務發展和審計工作的需要,公司擬不再續聘瑞華為公司的審計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設研院變更2020年度審計機構的原因則相對較為特殊。設研院解釋稱,瑞華河南分所負責公司歷年審計業務的項目團隊擬加入中審眾環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河南分所,設研院根據業務發展的情況以及為保證公司審計工作的連續性,因而擬聘任中審眾環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作為公司2020年度審計機構。
面臨破局挑戰
眼下,對於客戶銳減、元氣大傷的瑞華而言,如何改善這種局面無疑成為一大挑戰。
在宋清輝看來,「瑞華應該從零開始,重拾誠信,慢慢等待資本市場的接納。」
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瑞華進行採訪,通過總部電話多次轉接後未能聯繫到相關負責人。另外,記者從分所處獲得相關負責部門電話,但對方電話未能有人接聽。此外,記者以諮詢者身份向分所工作人員了解相關情況,對方以不了解婉拒。
實際上,對於瑞華而言,曾經有多輝煌,如今就有多落寞。回溯歷史,瑞華是由兩家國內排名前十名的事務所合併而來,2013年中瑞嶽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與國富浩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合併為瑞華。之後,瑞華作為兩大所合併的化身在審計江湖開始「叱吒風雲」。
2016年10月,中注協發布了2016年百強榜公示稿,公示稿顯示,瑞華位於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之後,排名第二。而一位資深會計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在他眼中當時的瑞華是國內沒有爭議的第一大會計師事務所。「中注協發布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是外資所,是國際上的事務所在中國設立的機構。所以說,無論是規模還是盈利以及從業人數方面,瑞華都是國內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該會計師表示。
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公布的2017、2018年業務收入前100家會計師事務所信息顯示,瑞華2017、2018年業務總收入排名均為第六,內資事務所排名第二。瑞華的官網也介紹,瑞華是我國第一批被授予A+H股企業審計資格、第一批完成特殊普通合夥轉制的民族品牌專業服務機構。2017年度,瑞華業務收入超41億元,擁有9000多名員工,2600名註冊會計師,27名全國會計領軍人才,300多名合伙人,為40多家國務院國資委直屬中央企業,340家上市公司等提供服務。
不過,近幾年,瑞華被罰的黑歷史亦不少。諸如,2017年瑞華曾被暫停新證券業務進行整改。證監會官網信息顯示,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瑞華遭行政處罰五家次,行政監管措施12家次。
北京商報記者 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