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斯曼的「雙城記」紀錄片,挖掘美國的另一面

2020-12-12 風影電影紀

即將在今年的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GZDOC上連映的《廉價公屋》、《波士頓市政廳》,都出自於美國紀錄片大師弗雷德裡克·懷斯曼導演之手。

懷斯曼曾獲得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第7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是該電影節歷史上第一次將此獎頒發給紀錄片導演。

1930年生于波士頓,懷斯曼上過耶魯,參過軍,當過教授,做過律師。在偶然接觸電影工作的幾年後,他帶著處女作《提提卡失序記事》踏入紀錄片界。

驚人的創作生涯由此開啟——從1967年起,懷斯曼幾乎每年拍攝一部紀錄片,每天工作10-12小時。直到本次新作《波士頓市政廳》,懷斯曼已經90歲高齡,仍堅持親自擔任導演、製片、剪輯。

威尼斯電影節主席巴爾貝拉稱其為「電影界的巴爾扎克」,將紀錄片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他像一隻牆上的蒼蠅,默默的觀察事件的發生,捕捉著生活的本來面目,持續觀察美國各種公共機構。

他像外科醫生一樣用沉穩的鏡頭剖析美國複雜的多樣的社會「軀體」,記錄了美國超過半個世紀的社會變遷,被影評讚譽為「30年來最偉大的美國導演。」

懷斯曼將其電影的拍攝過程稱為「研究」,《廉價公屋》、《波士頓市政廳》就是其出色的社會研究項目之一。

摘得法國《電影手冊》年度十佳首位的《波士頓市政廳》,是懷斯曼執導的第45部紀錄片,延續了其「零採訪,零旁白,絕少配樂」的純觀察式拍攝手法。

從最基本的日常會議開始,波士頓這頭城市巨獸在懷斯曼的鏡頭下慢慢甦醒。

選擇家鄉作為拍攝地並非刻意為之。在美國,要拍一個市政府不是容易的事。懷斯曼先後聯繫了6個大城市的市長,最終只有波士頓市長同意,於是機緣巧合下成就了這一「本土作品」。

波士頓位於美國東北部,是麻薩諸塞州最大的城市,著名的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都坐落在這裡,至今已擁有超過447萬居民,人口密度非常大。

在這裡,市長每四年選舉一次,是整座城的實權「一把手」。

懷斯曼沒有對城市或市長做任何背景介紹,而是從市政熱線中心忙碌的場景切入。

「311熱線」是沃爾什市長上任後的第二年推出的市政服務項目,只要是非緊急但又需要被解決的問題,任何波城居民都可以撥打311向市政府反映。

選擇這個場景作為影片開場非常聰明,因為311是連接政府與民眾的重要節點。我們可以看到接線員們處理各種瑣碎問題,諸如救助流浪動物、道路維護、甚至房東和房客的矛盾。

透過街頭巷尾的日常,政府與市民的息息相關被懷斯曼巧妙地具象化。

懷斯曼的影片裡通常沒有特定的人物主角,但這次是個例外。市長馬丁·沃爾什以演講、會議、採訪、甚至「信函」的方式出現在各個場合。

隨著「劇情」發展,我們漸漸知道他也是波士頓人,出身於工人家庭,曾因為愛爾蘭裔的身份被歧視,曾患過癌症、有重度酒癮。但這一切都不能阻止他成為一個優秀的領導者。爆炸案發生後的第二年當選,如今他已經管理這座城市6年。

而在城市運轉方面,小到市民家裡的鼠災,大到政府的預算大會都被懷斯曼一一捕捉。在這275分鐘裡,波士頓的日與夜盡收眼底。

懷斯曼利用了大量的空鏡頭來分隔講述市政工作的片段,這使得影片像這座城市一樣整齊有序。其中有非常有趣的一幕——環衛工人在清理街道垃圾,兩張看起來難以處理的舊床被垃圾車的「鐵口」像薯片一樣嚼碎,吞進肚子裡。

這一場面映射了沃爾什領導下的波士頓,仿佛一切問題都能被它的有序性和規律性消化。

然而更有趣的是,由於特殊的時間節點,影片中的「有序」正好和現實裡的「無序」形成對比——影片拍攝於2018年到2019年,在疫情期間完成製作,而在美國上映的時間正是總統大選一周前。疫情、封城和美國大選的嘈雜格局似乎意外地使這部「無觀點」的紀錄片更值得玩味。

一部分觀眾認為,本片其實是一堂「民主課」——影片裡多次出現沃爾什市長鼓勵市民向政府反映或投訴的場景,他不厭其煩地承諾會跟進市民的問題,強調「我們的工作是代表和支持波士頓人民」。

而對另一部分觀眾來說,這部長達四個半小時的影片過於「事無巨細」了。因為它幾乎涉及了一個城市的方方面面。「如果你什麼都拍,那你拍的什麼就都沒有意義了。」

懷斯曼本人對這種爭議不置可否,他相信現實生活中有一種模糊性,「真正的影片不發生在熒幕上,而在觀眾的眼睛和腦子裡。」

創作於2020年的《波士頓市政廳》與創作於1997年的《廉價公屋》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在後者這部時長三個小時的影片中,芝加哥威爾斯之家的居民生活圖景被次第展開。

在幾個完整的片段中,我們得以了解這個的黑人社區居民生活的狀態。

關心居民的社區主任芬納夫人,致力於為弱勢人群爭取住房,為居民服務,為威爾斯建設著想。

她說:「CHA(芝加哥住房管理局)並沒有僱傭我,是居民僱傭了我。」但,因為規則,就連申請一支筆,都要等三個月以上的流程。

被警察盤問的中年黑人女子黛博拉,沒有工作,曾經吸毒,偷竊,入獄,酗酒,如今借住在姐姐家裡。

當被詢問「你過得很艱難嗎」的時候,她回答:「沒有,只是最近有些偏離正軌。」警察苦口婆心地勸告:「你得醒過來...你的未來還很長」

被告知要搬走的獨居的老人,他沒有別的住所,也沒有人可以求助。

雖然不忍,但警察還是得讓他離開。

尋求幫助的吸毒者,在交談中回顧了他的前半生:酗酒、吸毒、製毒,販毒.....

面試官想幫他,但礙於法律規定,最終也無計可施。

在性教育講座中,社區的工作人員向黑人少女們科普保險套的用處,並強調未婚先孕的後果。但許多參加的黑人少女懷中都抱著嬰兒。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威爾斯社區的貧窮也不是。繁碎的入住申請,被縮減的公共援助,毫無幫助的就業培訓,嚴重匱乏的基礎設施,難以實現的社區保障。

一代又一代黑人男性對香菸,毒品,酒精上癮,一代又一代黑人女性缺乏「性」保護。他們的孩子們在「貧困,失業,犯罪,酗酒,毒品,暴力和虐待」的環境長大。

處於一個缺乏穩定社會秩序的社區,如何能夠催生光明的未來?

血脈膚色傳承中,貧窮也在傳承著。威爾斯社區的貧窮在相互循環之中,剝奪在一代人與下一代人中延續。

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達。「變」不僅僅是指生活的改變,更重要的是思想的改變。

「我們無法揮動魔法棒,讓你突然一下就變好了。」

威爾斯社區不僅給無家可歸的人提供了一個遮風擋雨的住所,而且不斷的鼓勵居民去改變。

「當你的生活向更好的方向轉變時,你會希望有人伸出援手。」

能拯救黑人的或許只有自己的同類。

兒童之家保護中心,致力於維護家庭關係穩定,阻止了家庭的破裂。威爾斯男人幫志願者,希望凝結成強大的集體,接納想要改變的人,讓其他人回歸正軌。幼兒園老師,通過表演的形式向兒童們普及毒品的危害。

前NBA球員隆尼卡森,退役後重回家鄉。他開辦創業課程,並鼓勵年輕人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你自己。

除了懷斯曼的兩部經典之作外,本屆GZDOC還有許多值得推薦的紀錄片佳作,在此不全部談及。

喜歡紀錄片的友鄰們,在這個12月一起來廣州,看本年度最優秀的紀錄片。

相關焦點

  • 周浩談懷斯曼:紀錄片,向詩而行
    昨日,DOCO君就親臨此次節展的「大視野」視覺文化國際論壇,並在現場實地聽錄了紀錄片導演周浩先生所做的《我所知道的懷斯曼:紀錄片,向詩而行》的論壇報告。周浩導演先是從自己與懷斯曼的師承關係談起,而後又回憶了中國早期獨立紀錄片導演與懷斯曼的私人交往經歷,並細節性地談到了自己在十年前採訪懷斯曼的感受。
  • 紀錄片《悅讀:紐約公共圖書館》:看圖書館如何改變一座城市
    紀錄片大師懷斯曼(Frederick Wiseman)極富耐心地呈現出了NYPL的整個體系。事實上這個龐大的系統,同時與紐約的表演藝術、教育、小區等公共服務內容深度交織。今時今日,好的圖書館早已不再只是「被動的藏書空間」,而更像是囊括各種人類精神活動的容器。
  • 今年必看的紀錄片,都在這裡
    同時,GZDOC還將精選18部優秀紀錄片,於15日在優酷GZDOC專題頁開展線上展映。風影電影今年將仍與GZDOC展開深入合作,為大家帶來本屆展映紀錄片的最新影評消息,並從多個面向挖掘本屆紀錄片節的亮點。
  • 雙城記之「布魯日」「I like it here」
    ——女神環遊世界「布魯日」女神環遊世界 推薦 Togriya_Sze雙城記之「倫敦」,處處顧你周全的翩翩紳士雙城記之「佛羅倫斯」,徐志摩筆下的「翡冷翠」雙城記之「布魯塞爾」,童年的懷戀—丁丁的故鄉你與高品位旅行,只隔著女神環遊世界
  • 詹姆斯·懷斯曼被評為2020梯次未來五年最強球員
    NBA最近在一項出於聯盟各隊總經理的投票調查中,有「智將姆斯」之稱的詹姆斯·懷斯曼認為會是今年選秀會中未來五年會是發展最好的新秀,一共有36%的總經理將選票投給了詹姆斯·懷斯曼來作為他們本屆之中最看好的球員。
  • 紀錄片《穿越絲路雙城記》:講述絲綢之路對世界文明的意義
    12月15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承辦的「2020 絲綢之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高峰論壇上舉行了共同體成員間合作年度主題作品、4K紀錄片 《穿越絲路雙城記》全球首播發布儀式。
  • 紀錄片《西泠印社》為「西泠印社中人」立傳
    兩年前,為紀念西泠印社創社115年,序篇《孤山31號》推出;次年,值甲骨文發現120年和中國篆刻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10周年,《西泠印社》製作完成;今年,六集大型紀錄片終得定檔。許繼鋒的筆觸停留在2019年,「曾經有人問我:紀錄片《西泠印社》講的是怎樣的故事。」他在手記中寫道,「我說,《西泠印社》講的是115年前一群杭州城年輕人的事。」
  •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紀錄片完整片單公布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即將於2019年6月15至24日正式舉辦,本次紀錄片板塊整體片單包含9大單元:「大師Masterpiece」8部、「戰火殘片Broken by Wars」4部、「時代迷思Mein My World」9部、「女性力量Feminine Power」5部、「世情離合Worldly
  • 梁朝偉的另一面,是半個「喜劇之王」
    關於「文藝梁朝偉」,誇的人已經太多了,香玉今天其實還想多談談他的另一面:「喜劇演員梁朝偉」1982年,他進入「香港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正式踏入演藝圈,介紹人正是他的好友周星馳。但在之後的「星途」發展上,梁朝偉卻要比周星馳順利得多。
  • 從長安到羅馬 4k紀錄片《穿越絲路雙城記》央視首播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西安廣播電視臺及絲綢之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成員合作的4k紀錄片《穿越絲路雙城記》,12月15日登陸央視科教頻道首播。《穿越絲路雙城記》是一部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源於百集4k微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全片50分鐘,從藝術、生活、飲食、建築、法律、商貿等主題切入,講述了絲綢之路對世界文明的意義,用平行視角的講述方式,描繪西安與羅馬兩座城市,乃至中意兩國之間的文化共鳴、文明互鑑。
  • 2019北影節,哪些紀錄片值得看?
    一部極其感人的紀錄電影,由新聞工作出身的日本導演伏原健之拍攝,他在三顧茅廬後,終以四封信獲得隱居山林建築師津端修一與英子夫婦點頭「我們願意協助」,開始著手拍攝這部電影。一幢深居林間的小屋,位於日本高藏寺新城的一隅。那是建築師津端修一、按著其師安東尼雷蒙德自豪的木造住宅所建成的。
  • 全新美食紀錄片IP「一日之食」首發片單,《早餐中國》領銜播出
    近日,由騰訊視頻自製的全新美食紀錄片IP「一日之食」正式官宣,目前首發片單中包含:《早餐中國》、《向著宵夜的方向》、《沸騰吧火鍋》、《開動吧海鮮》四部美食紀錄片。「一日之食」IP通過有鮮明場景感、時間性、煙火氣的內容,刻畫出不同地域、職業、面貌的美食人物肖像,《早餐中國》第三季作為「一日之食」首部美食紀錄片將於10月19日播出。
  • 鄉巴佬大戰白蓮花,全美國都沒見過這麼虎的紀錄片
    崔娃(Trevor Noah)在推特說,Netflix這部紀錄片某程度上比「新冠」更具「病毒性」(「the new Netflix series 這種局面的始作俑者,正是美國的「虎王」們。 他們飼養、販賣、展覽老虎,並且利用老虎和動物園,在各自的領地建立起了自己的王國。
  • 移民家庭|賽琳娜任Netflix紀錄片製作人,呼籲關注美國移民議題!
    為了推廣這部紀錄片系列及幫助其中報導的家庭,Selena在Vogue Arabia主題為「搭起聯結:愛會治癒世界Connected:Love will Heal the World」的2020年4月號中寫了一篇文章,其中也解釋了為何她需要為弱勢發聲。身為移民第三代,她對美國移民政策的失望顯而易見。
  • 紀錄片「海洋」,讓我們重新認識地球
    一部紀錄片, 悄無聲息的方式, 釋義了生命,都有權利享受地球的生存資源, 自然剝奪和人類剝奪, 已然破壞了生態平衡法則, 我們是否該重新認識這顆地球 。
  • 盤點八部美食劇,最後一部借他的紀錄片講了這個城市
    《老廣的味道》以獨特視角深入廣東美食腹地追根溯源,挖掘原汁原味的美食美景,體現特色全粵菜譜。蝦上螞蟻 Ants on a Shrimp (2016)劇情簡介:在2015年1月,米其林雙星榮譽與餐飲業界公認全世界排名第一,丹麥哥本哈根的「諾瑪」(Noma)餐廳,在其神廚雷尼瑞哲匹 (René Rezepi)大膽嘗試之下,暫時關閉5周,全體人馬移師東京
  • 過去10年,全球最佳紀錄片110部
    過程中,每個人都必須深入挖掘自己的過去,他們逐漸走出內心的安全區域,徹底撕下自由人與囚犯彼此心靈之間的障礙和偏見,了解到他們的內心。這4天讓囚犯們看到希望,也讓來自監獄之外的人以不同的角度,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生。
  • 如何讀懂 Z世代 的崛起,挖掘你的 「錢景」?
    00後 「為數眾多」還「有錢」:每十幾名中國人中就有一位是「00後」。作為「獨二代」,00後 無論在精神層面還是物質層面,都天然獲得了更多成年人的寵愛。更重要的是,資訊時代正在讓人類社會從前喻文化邁向後喻文化(瑪格麗特·米德),即長輩向晚輩學習的「文化反哺」開始出現,而這意味著 00後 具有接管商業世界話語權的潛質。這批年輕的消費族群,即「新勢能人群」。
  • 釜山國際電影節紀錄片入圍完全手冊
    本屆釜山國際電影節多部華語紀錄片亮相。波士頓市政廳City Hall導演:弗雷德裡克·懷斯曼國家/地區:美國今年夏天,美國多座城市爆發了大規模的針對種族不平等的抗議活動。這部一年前拍攝的城市影像,記錄了市民如何不斷問責政府,民眾的情緒升溫的過程。
  • TOP X | 比起這個箱子,你今天更應該關注這部臺灣籃球紀錄片「破曉」
    ,你今天更應該關注這部臺灣籃球紀錄片「破曉」》。你可以理解為「當日資訊精選」、「潮流/球鞋新聞N佳球」、「鞋頭日報」等等……總之,每一天,不會太長,不會太短,你想要關注的最熱點,「TOP X」會有。拍攝/製作/出品過多部中國街球相關影片的導演@Filmer_張帥,再次攜新紀錄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