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0
2020.8.28 23:26播出
《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 小金篇
小金篇 預告片
金川河谷地帶,生活著古老的藏族同胞。
這裡西連康藏高原,東接成都平原,北接川西高原,處於成都平原通往西藏地區的交通要道之上,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四姑娘山 神奇秀美
位於小金縣四姑娘山鎮的四姑娘山,在當地藏族百姓的心中有著神聖的地位,它是四川省第二高峰,也被譽為「蜀山之後」。
2006年,四姑娘山與臥龍、夾金山脈一起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擁有雪山、冰川、溪流、湖泊等豐富自然資源的四姑娘山,是絕佳的戶外探險之地,也是世界各國登山者眼裡的天堂,被稱為「東方的阿爾卑斯山」。
海拔超過6000米的主峰么妹峰,是四姑娘山最為世人所熟知的山峰。山體嶙峋的線條勾勒出一張女孩美麗的臉龐,人們將一個貼切而傳神的名字賦予了它:么妹峰。
流水潺潺的雙橋溝,地勢較為平坦,管理人員在這裡設立了觀光車道和科普教育基地;海子溝因為山高,落差大,人們將其開發為登山徒步線路,並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始的植被環境。
百餘名曾經靠打獵、採藥為生的當地人通過考核,取得高山嚮導證和服務證,成為景區的登山嚮導。
懋功會師 載入史冊
1935年,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在懋功實現了歷史性的會合。
懋功,即今天的小金縣,因與這段撼人心魄的歷史緊緊地連在一起,而被載入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史冊 。
三關橋的橋頭堡上,彈痕依稀可辨,這裡是小金、金川和丹巴等地往來的必經關口。勝利會師的紅軍主力就是從這座橋再次出發,揮師北上的。
紅軍告別懋功城,抵達兩河口,召開了重要的兩河口會議,明確了北上建立川陝甘革命根據地的戰略方針。這個長徵路上意義重大的會議為實現黨和紅軍北上抗日和領導全國抗日運動的偉大戰略目標奠定了基礎。
大山裡的布扎戲與嘉絨藏歌
布扎戲是流傳於嘉絨地區的一種獨特藏戲。大山深處的汗牛鄉大哇村,完整地保留了起源於宗教儀式的布扎戲,汗牛鄉布扎戲的一大特色就是古樸生動的表演面具。
藏族人民能歌善舞。以藏語演唱的嘉絨藏歌,展現了藏族百姓們從春耕到秋收,從節日慶典到宗教祈福的各個方面。
近年來,在當地政府的努力下,布扎戲、川西藏族山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都被記錄整理成冊,進行了出版。
珍稀的松茸和家常的燒饃饃
九月末,是松茸最後的生長期,經過兩個多月雨水的浸潤,此時的松茸菌肉細密肥厚,香氣濃鬱。
當地的老臘肉,是松茸最好的搭配。臘肉煸炒出的油脂滲透進松茸,無需添加過多的調料,濃鬱的味道已足夠誘人。
小金縣是傳統的農耕藏區。用小麥粉製作的燒饃饃是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主食。用刀剖開燒饃饃,夾上酥油、蜂蜜或是酸菜,奶香混合著麥香,在舌尖瀰漫出悠長的滋味。
朝山盛會 藏歌悠揚
四姑娘山朝山會是小金縣極為重要的節日。四面八方的藏族同胞都會身著盛裝,到朝山坪朝拜四姑娘山,世界各地的登山客和攝影師們也會齊聚四姑娘山。
人們用傳統而莊嚴的儀式,向四姑娘神山祈福,這是小金藏族同胞對大山的真情表白,也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舞。
小金,川西秘境,人間勝景。
用影像記錄當下,以地方表達中國
昨天的變遷,今天的影像,明天的歷史
中國影像方志
《小金篇》
播出時間:8月28日 23:26
轉自:央視科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