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影像】中國影像方志 | 江安:明樓古院記載移民往事...

2020-12-21 澎湃新聞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CCTV-10

2020.10.21 23:26播出

《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 江安篇

江安篇 預告片

因江而興 安世濟民

明嘉靖初期,才子楊慎仕途受挫,貶謫雲南,途經江安。來到一座由宋理宗親賜廟名的建築——「安濟廟」,看到廟的對面有一棵茂盛的榕樹,歷經戰亂,依舊郁郁青青,像極了堅韌頑強的江安百姓。暫居於此的楊慎,深受感動,欣然提筆賦詩:「得地栽培少,蒙天雨露多,若問根深處,綠蔭照銀河」,意思是說,雖然這片土地得天獨厚的資源不多,但文化的根脈卻深深紮根其中。自此以後,這座江邊的閣樓名氣越來越大,人們逐漸開始稱之為「題榕閣」。

明末清初,連年戰亂導致四川地區人口大量流失,朝廷鼓勵百姓「移湖廣、填四川」。作為長江沿岸的重鎮,江安是當時移民們的一個重要集散點。移民們來到江安,也帶來了家鄉的風俗與文化。遠離故土的百姓,依然保留著宗族祭祀的習慣。因為生活困苦,人們開始用當地盛產的糯米塑造成三牲形象來代替實物,祭祀祖先,懷念故土。久而久之,這種名叫「豬兒粑」的傳統小吃,便成為了江安縣的特色美食,也是明清之際江安移民留存下來的一個文化印記。

耕讀傳家 悠悠文脈

1984年,中國古建築專家羅哲文,參觀了掩映在參天古木中的夕佳山民居,精美的建築,嚴謹的布局,深深地震撼了他。

夕佳山民居保留了傳統中原四合院式布局,隨處能看到以中國傳統故事為題材的精美木雕。南廊建有學館、讀書臺。文魁門前立著象徵取得科舉功名的「雙鬥桅杆」。客廳門楣上掛著「三鳳聯飛」的巨匾。

東部則吸收了當地民族建築的特色,對開雙排的糧倉,仿照當地少數民族的吊腳樓樣式,在糧倉底部留有30釐米的空隙,以裁切完整的條石架空。多元而又一體的中華文化,在這座小小的院落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現。

大藏書家 靡不涉目

傅增湘出生於四川江安,是晚清到民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藏書家。

他感到時局動蕩,脆弱的古籍孤本,或將毀於戰火、或將被海外藏家收購流出國門。為了保護這些文化遺產,他傾盡家財收購古籍。

傅增湘心繫家鄉、關心教育,把收藏的大量古籍借給家鄉的青年人閱讀,培養出了一批青年才俊。江安人熱愛藏書,互相借閱、學習的風氣日盛,成為江安人寶貴的精神財富,長存於這片山水之間。

國立劇專 戲劇搖籃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國立戲劇專科學校與當時南京、北平的大部分學校一起內遷,輾轉於長沙、重慶,顛沛流離。此時,江安的鄉紳發出了邀請。1939年4月,「國立劇專」正式遷到江安,直到1945年回遷南京,「國立劇專」在江安度過了六年多的時光。

「國立劇專」駐江安期間,抗日救亡氣氛高漲,師生組織了上百場公演,宣傳抗日、喚醒民眾。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接受抗戰宣傳,學校實行了「憑物公演」的制度,演出不賣票,觀眾只要捐贈食物等物資,就可入場看戲。

多年以後,回憶起這段經歷,曹禺深情地寫到:「我們喝過江安的水,吃過江安的糧,永遠忘不了江安人民對我們的哺育之恩。」

竹簧工藝 心血凝聚

清光緒年間,湖北人沈秉坤任江安知縣,從湖南引進竹簧製作工藝,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江安竹簧工藝。從此,竹類製品就成了江安重要的經濟支柱。

江安竹簧工藝,具有濃鬱的長江文化特色,作品題材以詩詞、山水為主,雕刻的造型、技法保留了中國傳統繪畫的筆墨神韻。萬裡長江的山水形勝,是江安竹簧匠人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美學資源。

2008年,江安竹簧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江安縣成立了竹文化研究中心,建立陳列室,培養新的傳承人,打造具有江安特色的竹文化和竹產品,竹簧匠人們活躍在藝術創作的第一線。用心血凝聚時光與匠心的故事,也是歷史與未來的對話,江山萬裡,件件竹簧,是江安竹簧匠人們對傳統工藝的守護,也是對長江文化的熱愛。

生態立縣 再造名城

江安縣仁和鄉百竹海景區內,生長著一對樹齡超過400年的雙生楨楠,50多米高的樹幹,高大挺拔,這是江安縣林業部門的高級工程師劉偉每次巡查工作的重點。

2008年,江安縣林業部門開始對現存野生楨楠登記入冊,將百年以上的珍貴樹種進行掛牌保護,嚴禁砍伐。使這一珍惜樹種在江安的土地上重煥生機。

長江上遊,一直是長江鱘、中華鱘、白鱘等珍稀魚類主要的生存和繁殖地點,2019年底開始,江安縣人民政府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引導漁民上岸,為他們安排新的工作,同時,以購買服務的方式,對周濤和他的隊友們進行補助,幫他們解決了收入來源和設備費用。

國立劇專史料江安陳列館中,孫安平正在為參觀者演出一場自編的諧劇作品。為了再造西南戲劇中心,江安縣人民政府對「國立劇專」舊址進行了修繕復原,「國立劇專」所蘊含的文化魅力,在江安小城迸發出強大的生命活力。

用影像記錄當下

以地方表達中國

昨天的變遷

今天的影像

明天的歷史

中國影像方志

《江安篇》

播出時間:2020.10.21 23:26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央視科教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自「方志四川」(ID:scsdfz)。

原標題:《【方志四川•影像】中國影像方志 | 江安:明樓古院記載移民往事 滾滾長江稟賦天育奇珍》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方志四川•影像】央視科教頻道今晚播出:中國影像方志 | 鄉城...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CCTV-102020.6.23 23:06播出《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 鄉城篇鄉城篇 預告片 鄉城縣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側,青藏高原的東南緣。 縣城以東這座名為「那拉崗」的地方海拔3810米。
  • 央視大型紀錄片《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通江篇開機
    央視大型紀錄片《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通江篇開機 【時間:2020-12-11 11:12:59】【來源:巴中晚報】【編輯:賈洪博】   12月7日,《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通江篇開機儀式在通江縣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舉行。
  • ...央視10套今日播出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 ‖ 西昌:絲路天燈 照亮...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CCTV-102020.1.19 15:38播出《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 西昌篇西昌篇 預告片絲路天燈 照亮禮義之州 禮州作為西昌首鎮,在西南絲綢之路與茶馬古道的帶動下,商貿繁榮,文化昌明。
  • 【方志四川•影像】百年前德國建築師鏡頭下的雅安
    【方志四川•影像】百年前德國建築師鏡頭下的雅安 2021-01-14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央視10套《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開江篇開播,有你熟悉的地方嗎?
    (達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靜)以鏡頭見證滄桑巨變,以影像描繪一方熱土。11月26日晚23時16分,CCTV-10播出《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開江篇。散發著濃鬱古韻的新寧古城、「湖廣填川」下的土地與民眾、川東遊擊軍的戰火硝煙,影像中的開江講述著煙塵過往的滄桑變幻。
  • 中央電視臺將播出大型紀錄片《中國影像方志羅平篇》
    《中國影像方志》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重磅大型紀錄片,作為大型文化影像工程,紀錄片從中華文明的角度解讀地方志、從地方志的角度彰顯中華文明,以局部展示整體、以地方表達中國,從而為時代謳歌,為人民立傳。充分展示改革開放、尤其是十八大以來我國各地經濟社會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滄桑巨變,揭示中國傳統文化根脈,凝聚中國力量,講好中國故事,增強文化自信。2018年3月18日,《中國影像方志羅平篇》正式在羅平開機拍攝,拍攝用時近半個月。
  • 央視大型紀錄片《中國影像方志》小金篇,震撼播出!
    2020年8月28日23:26分,《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小金篇在CCTV-10播出。
  • 中國影像方志 | 都江堰: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
    CCTV-108月19日 晚間21:53《中國影像方志·都江堰》因堰而起,因水而興——晉朝史學家常璩《華陽國志》中國影像方志 | 都江堰: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因堰而起,因水而興成都平原並非一開始就是天府之國。成都平原原來水患頻發,為治其水患,打通岷江至成都的戰略水道,李冰被任命為蜀郡郡守。
  • 中國影像方志 | 雲和:六百年古村重煥青春 千年...
    本文原標題:《中國影像方志 | 雲和:六百年古村重煥青春 千年青瓷技藝傳承》CCTV-102019.8.1920:50播出《中國影像方志》浙江捲雲和篇雲和篇預告片浙江雲和,括蒼山餘脈與甌江上遊水系合抱之處,孕育著中國華東地區最美的一片雲海
  • 《影像方志》鏡頭下的雲南景谷
    景谷印象:近日,末學從央視《影像方志》中收看了《雲南卷*景谷篇》。這裡是茶葉的故鄉,既有3500萬年前的古茶化石,又有成熟美妙的團茶製作。這裡也是開採歷史悠久的鹽井產地。這裡還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既有傣家的象腳鼓製作技藝,又有象腳鼓舞的優美靈動!還有特色卓異的通達村彝族綿羊舞!這是一個文化豐富多彩的地方,值得了每位優雅浪漫的人前來一遊!
  • 中央電視臺《中國影像方志靜寧篇》將於18日晚播出,敬請收看
    歷時兩年完成拍攝的中央電視臺《中國影像方志靜寧篇》將於2020年7月18日晚23:06在中央電視臺10套科教頻道播出。影像方志分引言、地名記、地理記、人物記、風俗記、手工記、後記等多個板塊,時長40分鐘,遵循略古詳今、略遠詳近的原則,講述了靜寧縣獨有的、最具特色的歷史遺蹟、風土人情、地域特點、風俗習慣、建築美食,展現了靜寧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傳承與發展,記錄了靜寧人民生生不息,勤勞質樸的偉大實踐。
  • 央視《中國影像方志》展現桂陽之美 在我縣引起熱烈反響
    國有國史,地有方志。12月14日晚,《中國影像方志》湖南卷桂陽篇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首播,紀錄片從地名、礦冶、文脈、戲曲、美食、當代六個篇章,全面展示了我縣的人文歷史和社會發展。節目播出後,在我縣社會各界引起熱烈反響。
  • 8月28日23:26,​CCTV-10將播出《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小金篇!
    CCTV-102020.8.28 23:26播出《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 小金篇懋功,即今天的小金縣,因與這段撼人心魄的歷史緊緊地連在一起,而被載入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史冊用影像記錄當下,以地方表達中國昨天的變遷,今天的影像,明天的歷史中國影像方志《小金篇》播出時間:8月28日 23:26
  • 【方志四川 影像】百年前德國建築師鏡頭下的雅安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面對中國獨特的文明,這些西方人大為震顫,驚嘆中國藝術的偉大,而通過他們的筆觸與拍攝的照片,我們可窺見百年前中國的樣貌。 這其中,有不少西方人越過山川水路,來到偏居西南一隅的雅安。德國建築師恩斯特·柏施曼就是當中的代表。
  • 中國影像方志| 南豐:白舍窯瑩潤如玉千古名家文脈傳承 儺舞古樸...
    CCTV-102019.12.30 15:38播出《中國影像方志》江西卷 南豐篇南豐篇 預告片也許是一方水土的慷慨饋贈,南豐物產之盛,使得這裡的地名,自古就與「豐」字相連。
  • 【方志四川•成渝雙城記】王雨 ‖ 成渝兩地的客家移民文化
    【方志四川•成渝雙城記】王雨 ‖ 成渝兩地的客家移民文化 2020-12-24 0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特產】石斛的故鄉——四川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2010版《中國藥典》中,「鐵皮石斛」被單獨列出來區別於其他石斛。 沿著長江和黃河上遊,特別是以岷江、雅礱江、金沙江、大渡河、青衣江等為主的川內1400餘條河流,它傳播移民到中國地理第二階梯四川盆地,在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交界處龍門山(青城山)、龍泉山(雲頂山)一帶人工培植成功,最後沿南北兩條路線傳播,隨著絲綢之路的開發,又傳到印度、尼泊爾等境外國家。
  • 《中國影像方志》湖北卷 雲夢篇今晚央視播出
    CCTV-10 2020.10.20 23:16播出 《中國影像方志》湖北卷 雲夢篇 雲夢篇 預告片
  • 中國影像方志|小金:四姑娘山神秘秀美,懋功會師載入史冊,朝山盛會藏歌悠揚
    CCTV-102020.8.28 23:26播出《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 小金篇懋功,即今天的小金縣,因與這段撼人心魄的歷史緊緊地連在一起,而被載入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史冊用影像記錄當下,以地方表達中國昨天的變遷,今天的影像,明天的歷史健康提示:請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少去人群密集處。
  • 中國影像方志| 廣平:漳南書院水陸長卷鑄就千年鵝城復興之魂 繒肘...
    CCTV-102020.8.24 23:26播出《中國影像方志》河北卷 廣平篇廣平篇 預告片廣平境內自古以來就河流縱橫,還是中原兩大主幹水系漳河與古黃河的交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