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CCTV-10
2020.10.21 23:26播出
《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 江安篇
江安篇 預告片
因江而興 安世濟民
明嘉靖初期,才子楊慎仕途受挫,貶謫雲南,途經江安。來到一座由宋理宗親賜廟名的建築——「安濟廟」,看到廟的對面有一棵茂盛的榕樹,歷經戰亂,依舊郁郁青青,像極了堅韌頑強的江安百姓。暫居於此的楊慎,深受感動,欣然提筆賦詩:「得地栽培少,蒙天雨露多,若問根深處,綠蔭照銀河」,意思是說,雖然這片土地得天獨厚的資源不多,但文化的根脈卻深深紮根其中。自此以後,這座江邊的閣樓名氣越來越大,人們逐漸開始稱之為「題榕閣」。
明末清初,連年戰亂導致四川地區人口大量流失,朝廷鼓勵百姓「移湖廣、填四川」。作為長江沿岸的重鎮,江安是當時移民們的一個重要集散點。移民們來到江安,也帶來了家鄉的風俗與文化。遠離故土的百姓,依然保留著宗族祭祀的習慣。因為生活困苦,人們開始用當地盛產的糯米塑造成三牲形象來代替實物,祭祀祖先,懷念故土。久而久之,這種名叫「豬兒粑」的傳統小吃,便成為了江安縣的特色美食,也是明清之際江安移民留存下來的一個文化印記。
耕讀傳家 悠悠文脈
1984年,中國古建築專家羅哲文,參觀了掩映在參天古木中的夕佳山民居,精美的建築,嚴謹的布局,深深地震撼了他。
夕佳山民居保留了傳統中原四合院式布局,隨處能看到以中國傳統故事為題材的精美木雕。南廊建有學館、讀書臺。文魁門前立著象徵取得科舉功名的「雙鬥桅杆」。客廳門楣上掛著「三鳳聯飛」的巨匾。
東部則吸收了當地民族建築的特色,對開雙排的糧倉,仿照當地少數民族的吊腳樓樣式,在糧倉底部留有30釐米的空隙,以裁切完整的條石架空。多元而又一體的中華文化,在這座小小的院落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現。
大藏書家 靡不涉目
傅增湘出生於四川江安,是晚清到民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藏書家。
他感到時局動蕩,脆弱的古籍孤本,或將毀於戰火、或將被海外藏家收購流出國門。為了保護這些文化遺產,他傾盡家財收購古籍。
傅增湘心繫家鄉、關心教育,把收藏的大量古籍借給家鄉的青年人閱讀,培養出了一批青年才俊。江安人熱愛藏書,互相借閱、學習的風氣日盛,成為江安人寶貴的精神財富,長存於這片山水之間。
國立劇專 戲劇搖籃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國立戲劇專科學校與當時南京、北平的大部分學校一起內遷,輾轉於長沙、重慶,顛沛流離。此時,江安的鄉紳發出了邀請。1939年4月,「國立劇專」正式遷到江安,直到1945年回遷南京,「國立劇專」在江安度過了六年多的時光。
「國立劇專」駐江安期間,抗日救亡氣氛高漲,師生組織了上百場公演,宣傳抗日、喚醒民眾。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接受抗戰宣傳,學校實行了「憑物公演」的制度,演出不賣票,觀眾只要捐贈食物等物資,就可入場看戲。
多年以後,回憶起這段經歷,曹禺深情地寫到:「我們喝過江安的水,吃過江安的糧,永遠忘不了江安人民對我們的哺育之恩。」
竹簧工藝 心血凝聚
清光緒年間,湖北人沈秉坤任江安知縣,從湖南引進竹簧製作工藝,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江安竹簧工藝。從此,竹類製品就成了江安重要的經濟支柱。
江安竹簧工藝,具有濃鬱的長江文化特色,作品題材以詩詞、山水為主,雕刻的造型、技法保留了中國傳統繪畫的筆墨神韻。萬裡長江的山水形勝,是江安竹簧匠人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美學資源。
2008年,江安竹簧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江安縣成立了竹文化研究中心,建立陳列室,培養新的傳承人,打造具有江安特色的竹文化和竹產品,竹簧匠人們活躍在藝術創作的第一線。用心血凝聚時光與匠心的故事,也是歷史與未來的對話,江山萬裡,件件竹簧,是江安竹簧匠人們對傳統工藝的守護,也是對長江文化的熱愛。
生態立縣 再造名城
江安縣仁和鄉百竹海景區內,生長著一對樹齡超過400年的雙生楨楠,50多米高的樹幹,高大挺拔,這是江安縣林業部門的高級工程師劉偉每次巡查工作的重點。
2008年,江安縣林業部門開始對現存野生楨楠登記入冊,將百年以上的珍貴樹種進行掛牌保護,嚴禁砍伐。使這一珍惜樹種在江安的土地上重煥生機。
長江上遊,一直是長江鱘、中華鱘、白鱘等珍稀魚類主要的生存和繁殖地點,2019年底開始,江安縣人民政府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引導漁民上岸,為他們安排新的工作,同時,以購買服務的方式,對周濤和他的隊友們進行補助,幫他們解決了收入來源和設備費用。
國立劇專史料江安陳列館中,孫安平正在為參觀者演出一場自編的諧劇作品。為了再造西南戲劇中心,江安縣人民政府對「國立劇專」舊址進行了修繕復原,「國立劇專」所蘊含的文化魅力,在江安小城迸發出強大的生命活力。
用影像記錄當下
以地方表達中國
昨天的變遷
今天的影像
明天的歷史
中國影像方志
《江安篇》
播出時間:2020.10.21 23:26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央視科教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自「方志四川」(ID:scsdfz)。
原標題:《【方志四川•影像】中國影像方志 | 江安:明樓古院記載移民往事 滾滾長江稟賦天育奇珍》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