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戲鄭曾二老》中說到:「兩編千片白雪繭,六百二鬥青銅錢。」青銅器起源很早,常用來鑄造各類器具,如酒器、水器、兵器、量器等。在商朝,青銅器多為禮器和兵器。但要說到現代出土的青銅器,就不得不提到三星堆。
01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四川考古界一直在三星堆這片土地上辛勤探索,發掘出了不少的稀罕寶貝,前段時間還因為出土的陶豬撞臉一款遊戲中的豬而大火。三星堆遺址的發現也純屬偶然。192年,四川一位名叫燕道誠的當地農民在進行農作時,突然在自家田地裡挖出了一坑玉石器,就此揭開了三星堆遺址的面紗,堪稱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可惜的是,在那個戰爭頻發的年代,三星堆的考古發掘由於戰亂一度停滯,直到1986年才真正開啟了人類探訪三星堆文明的傳奇之旅。1986年,當地磚廠員工在取土時,偶然挖到了古蜀文物,取土工作被叫停,考古隊迅速展開搶救性挖掘。琳琅滿目的珍貴文物,各式各樣,每件都令人嘆為觀止。本以為各類金器、玉石器已經足夠驚豔世人,但沒想到還有一件東西,才是三星堆留給我們最神奇的文物,那就是碎成了無數片的青銅樹。
三星堆遺址距今已有4800年至3100年左右的歷史,年代十分久遠,也由於時間跨度太大,祭祀坑的土建結構出現大幅度坍塌的現象,很多文物也因此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無法保存完整。其中,在發掘的二號祭祀坑,考古人員意外發現了一件壓損嚴重的精美青銅製品。這件青銅製品形似一棵樹,可惜的是樹的外觀發生了嚴重變形,樹幹斷成了3截,樹枝斷成了18截。樹上做裝飾用的鳥兒、果實、及其他飾品更是化為碎片碎了一地。
這顆青銅樹高達3.95米,加上青銅器上有著繁瑣複雜的細節處理,考古專家斷言它並不是一般俗物。可它為何會被稱為「青銅神樹」呢?當然其中之一是因為它乃青銅製造,其二是因為它本身出自祭祀坑,與古時候人們祭祀神靈有著某種聯繫,這才有了這個名字。
02
考古隊事後將青銅神樹所有碎片整裝打包,送往了文物研究所,立即展開了修復工作,但神樹破損程度嚴重,碎片數量太多,修復難度可想而知。因此,在修復之前,即便是經驗老道的考古專家也不敢保證有足夠的把握。就這樣,神樹的修復工作一直持續了十年之久,直到1996年才徹底完成。時隔多年,世人才真正看清了這顆神樹的原貌,見識到了千年前古蜀人神乎其技的青銅鍛造技術,於是紛紛稱讚一句:「妙手都無斧鑿瘢」。
青銅神樹底座為三山相連,山上及底座均有雲氣紋進行修飾。樹幹從山頂正中間而出,上有三層樹枝,每層又包含三個枝丫,其中一個枝丫呈上揚狀,並立有一隻神鳥,另外兩個枝丫則鑄有火輪並呈下垂狀,枝丫端部均長有果實,而樹的另一側有一條龍盤著樹幹朝下馳奔。根據其整體形象,專家推測,這正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扶桑」,即上古時代的「社」樹。
通常被建立在社壇之上,是國家的一種神聖象徵。古人根據測算風雨之日,獲知天地之道,祭祀天地神靈,是上古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遠古傳說中,世界上共有兩棵扶桑樹,分別位於東西方的中心。它們是太陽神鳥的家園,依賴於神樹而生存,神鳥日升而起,日落而棲,但都不會離開扶桑,十隻神鳥輪換接替成為太陽,餘下的九隻在樹上棲息。正是由於古蜀人對太陽有著深切的崇拜心理,這才會建造如此壯觀的祭祀神物。
據專家考證,這顆青銅神樹已經存在千年,屬於商朝時期的青銅器。它可以說是史學專家探究商朝歷史的文物證據,遺憾的是三星堆遺址中並未出土過相關的文字記載,其中一些奇怪的符號也未被破解,因此即使我們清楚青銅神樹來源於商朝,卻沒有確鑿的證據令所有人都信服,尤其是國外學者,再加上這青銅神樹堪稱無價之寶。最後,這件青銅神樹被稱為「來自不存在的文明」,禁止出境,專家也表示算算它值多少,出境展覽有了差錯更是不划算。
結語
這棵青銅神樹的發現雖然沒有具體的文字記載,但是還是人類研究夏商時期青銅鍛造技術的發展程度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資料。此外,這個神樹也讓我們更加了解了古蜀人的文明發展程度,其價值是無法估量的。或許不能讓更多的人知道它的存在和其中的歷史文化是一種遺憾,但只要我們國人內心清楚和認可,懂得它的價值和意義就足夠了。
參考資料:
《戲鄭曾二老》
《浣溪沙·妙手都無斧鑿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