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提起古代的詩歌,或者是提起古代的詩人,那李白絕對是所有人都無法跨越的存在。李白因為他的詩作,也因為他的豪邁,更因為他的人生態度,成為了從唐朝開始就一直被推崇的存在。我們都知道,李白這一生,仕途不順,可偏偏正是因為這樣,他將自己的滿腔豪情寄情於山水,更是創造了我們如今一直都記得住的詩歌。
在公元744年,一場歷史上最偉大的會面發生了,李白和杜甫在洛陽相見。兩人雖相差了十多歲,卻偏偏志氣相投,更是約好了一起同遊山河。從洛陽,到梁宋,還遇到了高適,都可以說,這場山河同遊是歷史上少見的場景。不過,兩人最後還是分開了。在我看來,他們分開的理由就在於自身的困境。杜甫一生窮困,這是我們都知道的,他還需要討生活,以至於不能繼續恣意,可為何李白就可以呢?
李白這一生,遊覽的地方可以說是數之不盡的。我們都知道,李白年少的時候,就已經遊遍了蜀地,這之後,他也曾北上去往洛陽,更是南下到過江南。長安,梁宋,齊魯,燕趙,江浙這些地方,基本上是沒有李白沒有去過的,可以說,對於李白來說,他的人生豐富有趣的多。但我們同時也知道,李白的仕途是不順的,所以是沒有官職在身的,真正的遊玩,那這錢財究竟從哪裡來呢?
其實,李白除了詩人,應該是還有另外一個身份的,那就是富二代。關於李白父親的身份,我們只知道,他叫做李客,卻不知道,他究竟是怎樣的情況。但李白的詩中有這樣寫過,那就是他五歲就已經可以背誦六甲了,十歲觀百家,十五更是看了許多奇書,作起賦來堪比司馬相如。從這些內容中,我們其實開始知道,李白家,一定是家境闊綽的存在。否則,不可能在蜀地那樣的地方給了李白諸多的培養。
李白的父親是一個商人,這似乎是大部分人認同的道理,否則,我們無法想像,李白年紀輕輕,離家遠遊。在維楊住了一段時間,更是在那裡散出去了三十萬金。當然,這個「金」值得也就是銅錢。那個時候的李白,自然是有錢才可以做到的,而這錢自然是來源於他的父母的,不是嗎?這樣一說,李白貌似也是一個富二代,不是嗎?
當然,至於後來的李白,為何可以那樣坦蕩的遊山河,其實我們也可以找得到答案的。即便是父母給的錢財已經沒有了,可李白還有結交的眾多朋友,這些朋友對他的關照,以及他多次娶妻,皆是富貴人家的小姐,這樣的李白還能沒有出遊的資本嗎?更何況,當時的年代裡,李白的詩作也是一個他換取錢財的機會,不是嗎?這樣一來,其實我們應該可以理解,李白為何能夠寫出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詩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