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改變一座城!三大「翻天覆地」看杭州滄桑巨變

2020-12-18 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杭州9月1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張藝萌)9月16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杭州專場發布會在之江飯店舉行。

  「這些年杭州經濟實力、城鄉面貌、人民生活都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杭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戴建平說,三個「翻天覆地」,杭州從一座城市的角度,有力印證了新中國成立70年的偉大成就。 

  2003年7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在深入調研、深邃思考的基礎上,作出了「八八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明確提出了「四個杭州」的定位和「四個世界一流」的要求:「杭州不應當僅僅是浙江的杭州、中國的杭州,也應當是亞洲的杭州、世界的杭州」和「世界一流的標準,世界一流的業績,世界一流的胸襟和氣魄,世界一流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回首過往,杭州取得了哪些令人矚目的成績?搭乘數字經濟發展快車,杭州如何聚力提升發展質效?作為浙江省會,杭州如何發揮「頭雁」作用,打造展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窗口?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厚植雙創熱土

  這是一座創新活力之城

  西子湖畔,杭州的數字經濟從小到大、由弱到強。 2014年,杭州就率先提出實施信息經濟智慧應用「一號工程」,去年又聚焦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加大數字科技創新力度,全面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城市數位化「三化融合」。

  建設「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不是一句口號。在杭州,既有之江實驗室、西湖大學、阿里達摩院等等「創新重器」,有阿里巴巴、海康威視、新華三集團等一批世界級的領軍企業,也有一大批極具增長潛力的科技型獨角獸企業,還有數位技術變革與數字產業變革高度契合的「黑土地」。

  這是杭州創新基因的必然結果,也是杭州的活力所在。如今,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杭州創新發展新動能和經濟增長新亮點。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8年,杭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2%,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保持在50%左右。

  放眼中國的城市版圖,杭州已然上榜創業創新的首選地之一。杭州人才淨流入率位躍居全國城市第一,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數量連續17年蟬聯全國城市第一。

  踐行綠色發展

  這是一座生態文明之都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05年以來,杭州先後編制實施生態市建設規劃、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環境功能區劃,嚴守城市開發邊界、耕地保護、生態保護三條紅線,實施西部生態安全屏障區、江河溼地等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此外,杭州高度重視錢塘江保護,積極推進「三江兩岸」生態帶建設,深入實施「四邊三化」行動,持續抓好城中村改造提升、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2016年成為省會城市中首個「國家生態市」,2017年成為副省級城市中首個「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杭州大力推進蕭山化纖、富陽造紙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鐵腕淘汰落後產能, PM2.5濃度年均值降到40微克/立方米,全市92.3%的地表水市控以上斷面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標準。

  傳承文化之美

  這是一座精彩的世界名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今年7月,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標誌著實證中華5000年文明史的聖地得到了國際公認,杭州因此成為擁有西湖、大運河、良渚古城遺址三大世界遺產的城市。

  這是杭州展示了中華文明、傳承了浙江文脈的一個縮影。杭州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改革開放以來先後編制五輪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以及歷史文化街區、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築等一系列保護專項規劃,並全面加強依法保護。

  杭州大力實施一系列綜合保護工程,從2002年起,啟動了持續十年的西湖和運河綜合保護工程,形成了政府領銜、多方參與、項目主導、綜合保護的杭州模式。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不僅因美景出名,更因幸福而聞名。杭州堅持每年辦好民生實事,小紅帽志願者、禮讓斑馬線、「最美媽媽」等一系列「最美現象」,讓杭州連續十二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對標「四個杭州」、「四個一流」建設目標,杭州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加快城市國際化步伐,特別是通過舉辦G20峰會、籌辦2022年亞運會,城市能級和地位得到極大提升。

  從「三面雲山一面城」的西湖時代,到「一江春水穿城過」的錢塘江時代,杭州正加快建設獨特韻味別樣精彩的世界名城,努力打造展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窗口。

相關焦點

  • 三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杭州曬出70年發展「成績單」
    昨天,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杭州專場。發布會以「堅定不移實施一號工程,勇當數字經濟發展排頭兵」為主題,介紹了70年來杭州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會上,杭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戴建平用三個「翻天覆地」概括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杭州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 滄桑巨變看韶山
    新華社長沙6月16日電 題:滄桑巨變看韶山  新華社記者帥才、明星、陳宇簫  充滿詩情畫意的民宿,生機勃發的農業大棚,撲面而來的文明新風,催人奮進的「紅色課堂」,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近日,新華社記者走訪了毛澤東的故鄉韶山,感受著這裡發生的滄桑巨變
  • 紅山的變遷見證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滄桑巨變」
    回望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滄桑巨變,我們可以著眼於從祖國西北角新疆省烏魯木齊市內這座小小的山,依山而建的公園中,可以由此窺知一二。紅山公園,位於新疆省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紅山路北一巷40號,是一座集旅遊觀光、古典特色、人文內涵、體育健身為一體的綜合性自然山體公園,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也是烏魯木齊市新十景之一。紅山公園,因地處紅山而得名。而紅山之名,則緣於其山體。
  • 滄桑巨變 中國經濟特區四十年
    1980年,我國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立經濟特區,邁出我國改革開放和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步伐。40年春風化雨,40年春華秋實。經濟特區的滄桑巨變是一代又一代特區建設者拼搏奮鬥幹出來的。今天,我們邀請4位參與特區建設的親歷者,讓我們隨著他們的視角重溫那些辛勤與熱誠的創業故事,回顧中國走向改革開放的奮鬥歷程。
  • 光陰故事 滄桑巨變——最美農場:八五六!
    崢嶸歲月六十年,滄桑巨變;風雨歷程六十載,彈指一揮間。八五六墾荒兒女用勤勞與勇敢,譜寫出一首首振奮人心的奮鬥之歌、團結之歌、巨變之歌......農場翻天覆地的變化凝結著幾代農墾人的智慧和汗水,正是有了他們一代代接力,才描繪出了如今幸福美好的綠色家園。
  • 70張照片看四川70年巨變!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砥礪奮進,我們的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生活日益美好。影像是記錄歷史最真切的檔案70年裡的70個瞬間勾勒出四川發展的脈絡和軌跡、成就與輝煌讓我們一起跟著一張張有故事的老照片走進「時光機」看普通百姓的家國情懷追憶那些難忘瞬間讓我們一起向祖國70年壯闊徵程致敬!
  • 重慶解放碑:見證城市70年滄桑巨變
    70年來,從抗戰「精神堡壘」到如今每年創造數百億元GDP的中央商務區,從「母城」最高的地標式建築到如今最矮的建築,解放碑一直見證著歷史,講述著變遷。↑重慶渝中區解放碑商圈。1941年12月,日軍多次轟炸過的重慶市中區,一座七丈七尺高的碑形建築「精神堡壘」拔地而起,寓意七七抗戰,旨在激發全民族的抗戰決心,樹立堅決抗戰的精神。當時,中國的大城市幾乎淪陷殆盡,重慶聚集著當時中國的經濟、文化命脈,一旦失守不堪設想。
  • 西鐵時光故事:鐵路發展與變遷見證中國「滄桑巨變」
    70年來的奮鬥徵程和輝煌成就。   4月11日,《西北信息報》頭版以《鐵路發展與變遷見證中國「滄桑巨變」》為題,對我集團公司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方便百姓出行的突出成效和發展變遷進行了大篇幅報導,拉開我集團公司
  • 四十年滄桑巨變 廈門汀溪鎮成「全國特色小鎮」
    四十年砥礪奮進,四十年滄桑巨變,如今的汀溪鎮早已從昔日貧窮落後的偏遠鄉鎮,發展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全國特色小鎮」。「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基層行」,今天我們就帶您到汀溪鎮去看一看。馬銘吹是土生土長的汀溪鎮頂村村人。1978年,19歲的他翻山越嶺走了8個多小時的山路到同安縣城應徵入伍。3年後,馬銘吹光榮退伍返鄉,開始了自己建房、成家、務農的艱辛之旅。
  • 一座城的華麗轉身!杭州:雙創熱土 逐夢天堂
    70年奮進如歌,70年鑄就輝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浙江在線杭州頻道今起推出喜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報導,講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浙江取得的不凡成就、百姓生活的巨大變化,反映浙江推進「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新實踐,敬請垂注。首篇推出《杭州:雙創熱土 逐夢天堂》。
  • 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三湘大地70年巨變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三湘大地70年巨變
  • 滄桑古蔡城 活力新上蔡-駐馬店網——駐馬店新聞網——駐馬店唯一...
    滄桑古蔡城 活力新上蔡——喜看上蔡縣城七十年巨變
  • 70年70人,唱響家在杭州的幸福之聲
    商報記者應丹2019年春天,杭州市文明辦與每日商報社聯合啟動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輯——我和我的祖國·家在杭州」主題報導活動。通過尋訪家在杭州、奮鬥在各行各業一線的新老杭州人,聆聽、記錄、傳播他們與祖國共同進步的奮鬥故事。關鍵詞數字:70年70人,一座城兩代人;形式:面對面的人物專訪,紙媒和融媒體同步互動;意義:在熱烈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唱響家在杭州的幸福之聲。
  • 【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廣東:跨珠江口大橋見證70年巨變
    【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廣東:跨珠江口大橋見證70年巨變 原標題:   央廣網北京8月20日消息(記者彭小毛 郭翔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廣東創造了一系列的發展奇蹟,
  • 30分鐘,帶您看寧德70載滄桑巨變!
    9月16日中午12點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新聞中心聯合寧德廣播電視臺推出大型融媒體特別節目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八閩起宏圖寧德篇閩東寧德因山海交融而生新中國成立70年來寧德廣大幹部群眾艱苦創業、克難奮進唱響了「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奮鬥讚歌 這裡是寧德,每天都在發生你意想不到的新變化
  • 26年滄桑巨變:陸家嘴詮釋上海舊城改造最成功案例
    中心綠地的前世今生是陸家嘴滄桑巨變的一個縮影。從一片滿是倉庫的棚戶區,到眼下高樓林立的國際化金融城,26年來陸家嘴發生了從單一功能到複合功能、從開發園區到活力城市、從一片阡陌農田到「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縮影」的巨大變化。而這一切,無不詮釋著浦東,作為上海乃至全國改革開放先行者的決心與信心。
  • 第3站上海城市規劃館:觀上海滄桑巨變
    2010年8月15-18日,第三屆鬥山希望小學世博之旅夏令營在上海成功舉行。本次夏令營以「共建美好中國」為主題,來自全國各地的50名鬥山希望小學的師生代表參加了本次活動。在為期4天的活動中,師生們參觀了上海世博會和城市著名景區。中國工程機械商貿網編輯應邀參加,並對本次活動進行了全程跟蹤報導。
  • 壯麗70年|一條微信帶你看遂寧7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展
    今(9月30)日「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遂寧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展在遂寧市文化中心博物館二樓書畫館亮相。展覽有哪些內容呢?遂寧發布今天一條微信帶你看!壯麗七十年 奮鬥新時代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族走進發展新紀元。
  • 「70年70城」記住格爾木!在這裡,建成富「鉀」一方的鹽湖城
    格爾木市——天路起點、鹽湖之城、崑崙明珠、高原重鎮。新中國成立之初,格爾木還是地圖上一個鮮為人知、原始封閉的戈壁荒灘,只有800多名少數民族牧民在此以遊牧為生。隨著1954年我國「一五計劃」重大建設成就——青藏公路的建成通車,格爾木市因路而生、因路而興,在偉大祖國的懷抱裡和一代代崑崙兒女的手中,開啟了開發建設的壯闊徵程。新中國成立70年來,巍巍崑崙山見證格爾木的滄桑巨變,神奇柴達木輝映鹽湖城的壯麗篇章。
  • 壯麗70年,中山巨變!這裡有中山人共同的記憶!
    70年披荊斬棘, 70年風雨兼程。 70年蝶變, 昔日農業縣成為一座 擁有38個國家級產業基地、 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