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貨輪繞道走北極,順利抵達我國,西方控制馬六甲海峽計劃失敗

2020-12-16 長江防務

儘管現在的交通已經變得十分便利,但海運仍是貿易往來的重要方式,因此一些海上要道就顯得很重要了,就比如被亞洲國家視為「海上生命線」的馬六甲海峽。因為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水道,每年到中國的船隻很大部分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所以一旦有人在馬六甲海峽上動動手腳,那中國的處境就會變得十分被動。

然而令人振奮的是,近日有一艘貨船沒走馬六甲海峽,也將貨物順利運送到了中方港口,這讓美國等西方國家震驚不已,沒想到為了避開馬六甲海峽這個敏感區域,有國家寧願繞道北極也要將貨物到中方,這讓他們感嘆中國市場吸引力太強的同時,也開始擔心馬六甲海峽會失去鉗製作用。

事實上,俄羅斯很早之前就開始謀劃北極航道了,尤其是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後,俄羅斯打造北極航道的想法越來越強烈,但這麼大一塊「蛋糕」想要獨自吞下,顯然還是有點困難,所以打算拉上中國一起。這次通過北極航道將貨物成功運抵中方,也有助於中國打破「馬六甲困局」,讓被西方國家「控制」的馬六甲海峽,不再成為卡在中國脖子上的一隻大手。

值得一提的是,北極航道只是中國做出的嘗試之一,另外中國還援建了巴基斯坦瓜達爾港,這樣從中東進口的石油可以不過馬六甲海峽,直接在瓜達爾港卸貨轉為陸路運輸,或者是管道運輸的方式到中國。這個方法雖然麻煩了一點,但也能有效降低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難怪美國等西方國家會這麼擔心了。

畢竟現在中國發展的速度驚人,對能源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借著這樣一個機會,隨時都可以遏制中國能源命脈,讓中國經濟一下遭受重創。但前提是,馬六甲海峽還能扮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重要作用才行,如果中國能夠繞開馬六甲海峽這個」咽喉要道」,那他們苦心經營多年的封鎖計劃就破產了。

相關焦點

  • 北方航路運輸量將超過3000萬噸,我國大批貨輪放棄馬六甲海峽
    隨著全球氣候的不斷變暖,北極地區的冰川也正在不停地熔化之中。雖然冰川消融之後,全球的海平面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上升,而且也會導致氣候越來越反常,但冰川消融也是有一些好處的,比如使得北方航路變得越來越適合貨輪航行了。
  • 為什麼我國的海上運輸不過日本,而是執著於馬六甲海峽?可算知道
    導語: 為什麼我國的海上運輸不過日本,而是執著於馬六甲海峽?可算知道我們知道隨著時代的發展海上運輸也變得越來越重要,而可以選擇的新航線也越來越多,可是為什麼我們國家一直都不選擇走一些新興的航線,而一直執著於馬六甲海峽這道行線呢?
  • 20萬噸以上貨輪為何不走馬六甲海峽?而走印尼這個海峽
    峇里島與龍目島之間,有個一龍目海峽。這裡海水最淺也有約250米,是馬六甲海峽和巽他海峽的十倍左右。 馬六甲海峽航程超過1000公裡,兩岸泥沙不斷向海峽淤積,再加上歷史上的沉船,淺於23米的地方就有37處,南端最窄處只有2.8公裡,以至20萬噸以上貨輪不能通過。
  • 馬六甲海峽水太淺,太狹窄,巨型貨輪從哪裡通過?
    位於東南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世界上經濟價值、軍事價值最大的海峽之一。美國非常重視馬六甲海峽,在馬六甲海峽東南出海口的新加坡樟宜基地有軍隊駐紮。如果看東南亞地圖,望加錫海峽的位置似乎有些偏,不如黃金水道馬六甲海峽。從東亞至波斯灣、非洲、歐洲的海上交通,一般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比如一艘商業船隻從日本的橫濱港出發,運送貨物去波斯灣,最方便的航線就是南海——馬六甲海峽——印度洋——波斯灣。
  • 一艘艘30萬噸級日本貨輪駛向中國,滿載著我國急需的寶貝
    要滿足我國13億人口的能源用度,這是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此外,由於種種原因,我國能源自給率不足,嚴重依賴進口,面對日益複雜的國際環境,保障能源安全一直都是我國的頭等大事。出於安全考慮,伊朗方面在7月4日公開表示,伊朗絕不會向美國封殺其石油出口妥協,伊朗軍方也揚言,將封鎖海上油氣運輸「咽喉」荷姆茲海峽。眾所周知,荷姆茲海峽有著海上生命線之稱,根據美國能源部的一份報告,2016年,荷姆茲海峽每天至少運送1850萬桶石油。
  • 4萬噸級美艦強闖海峽,關鍵時刻一艘貨輪抵達伊朗,卸下關鍵武器
    5月25日,俄羅斯衛星網報導,美軍一艘4萬噸級的「奇爾沙治」號兩棲攻擊艦強行闖入荷姆茲海峽海峽,在這裡進行了實彈軍事演練。荷姆茲海峽對於伊朗的重要性不用多說。它是連接波斯灣和印度洋的海峽,亦是唯一一個進入波斯灣的水道,它是東西方國家文化、經濟、貿易往來的樞紐,同時它還承擔著西方石油消費國60%的供應量。
  • 揭秘為什麼我們的貨船要走馬六甲海峽,不走日本海
    馬六甲海峽是印度和中國之間最短的海上航道,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進出口量增大,它成為世界上水上運輸最繁忙的水道之一。早年它曾幫助大批的亞洲移民確定穿過馬來群島的方向,曾先後接連被阿拉伯人、葡萄牙人、荷蘭人和英國人所控制。無論從經濟或軍事上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國際水道,其重要性可與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相提並論。
  • 馬六甲海峽最窄處只有17公裡,為何不修建一座跨海峽的大橋呢
    筆者查閱資料後發現,海峽的最窄處位於馬來西亞的柔佛丹絨比亞國家公園同印度尼西亞的卡裡蒙島之間,距離大約17公裡,在天氣晴好的天氣,通過肉眼都能望見對岸。雖然馬六甲海峽是一條繁忙的航線,但是對於超大型貨輪來說,馬六甲海峽卻不是一條理想的航線。
  • 為什麼我國的貨船要走馬六甲海峽,而不走東日本海?長見識了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深,我國的進出口業務也越來越繁忙,海運作為便宜又載貨量巨大的運輸方式,深受很多外貿企業的歡迎。大家都知道我國距離日本非常的近,但是我國的輪船卻很少經過日本海,而是更多更喜歡選擇繞過日本海,走馬六甲海峽,這是為什麼呢?
  • 印度尼西亞的望加錫海峽,為何與馬六甲海峽相提並論?
    位於東南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世界上經濟價值、軍事價值最大的海峽之一。美國非常重視馬六甲海峽,在馬六甲海峽東南出海口的新加坡樟宜基地有軍隊駐紮。如果看東南亞地圖,望加錫海峽的位置似乎有些偏,不如黃金水道馬六甲海峽。從東亞至波斯灣、非洲、歐洲的海上交通,一般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比如一艘商業船隻從日本的橫濱港出發,運送貨物去波斯灣,最方便的航線就是南海——馬六甲海峽——印度洋——波斯灣。
  • 有了這兩條通道,馬六甲海峽對我們的重要性就會大打折扣,別不信
    在我們談論馬六甲海峽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馬六甲海峽。馬六甲海峽是馬來半島與印尼蘇門答臘島之間的一段水域,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中國進出口歐洲及非洲貨物的交通之路。海峽全長約1080公裡,西北部最寬達370公裡,東南部最窄處只有2.8公裡。
  • 中國一艘臺灣漁船馬六甲海峽起火 8人受傷(圖)
    一艘在中國臺灣省註冊的大型漁船15日在馬六甲海峽航道起火,船上8名漁民受輕傷,無人死亡。  據馬來西亞海事部門官員透露,這艘名為「將勝18高雄號」的漁船當天在馬爾地夫海域作業後,在經過馬來西亞森美蘭州波德申港附近的馬六甲海峽航道時起火。
  • 馬六甲困局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我國該如何突破呢?有哪幾種方案?
    【千古浪】在世界上有很多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如蘇伊士運河、南非的好望角、拉美地區的巴拿馬運河以及東南亞地區的馬六甲海峽。這些地區對於不同的國家來說具有不同的意義,重要性也有所不同,但是對於我國來說,馬六甲海峽是最為重要的,也是最讓人難受的。
  • 4000億打通運輸線,難道就為幫中國解困馬六甲?我們小看了俄羅斯
    馬六甲海峽困局我國作為人口大國,儘管國內地大物博,但是也達不到美國那種地廣人稀的程度,所需要的無論是礦產資源原材料還是食物等都需要對外進口。比如說,石油是「國家工業的血液」,沒有石油,一個國家可能都撐不過三天就全盤崩潰,而要進行石油交易,自然是要去中東進口。
  • 海盜肆虐馬六甲海峽(組圖)
    沿海多國聯合巡邏難擋海盜攻擊  馬六甲海峽的三個沿海國家去年7月啟動了一項計劃,在海峽進行協同巡邏。他們在兩個方面達成了共識。一是要確保這條佔了世界貿易水上運輸的三分之一、世界石油水上運輸的一半的水路,不會受到恐怖分子和海盜的攻擊。二是沿海國家應該承擔起保衛海峽的任務,其他國家的軍事援助是不需要的。
  • 印軍在塞席爾建基地失敗,莫迪暴跳如雷威脅大國,馬六甲海峽告急
    不過,受到國內抗議民眾和國大黨的影響,印軍在塞席爾建設基地的計劃徹底失敗了,莫迪獲悉計劃失敗之後暴跳如雷,他認為很可能是鄰國搗鬼才造成了今天這種局面。有消息人士透露,建立海外軍事基地的計劃失敗之後,莫迪很可能會強化安達曼群島的部署,以此來影響大陸商船在馬六甲海峽的正常通行。如果,馬六甲海峽告急,那麼印太地區的局勢將會進一步的惡化。
  • 「克拉運河」或成中印下一衝突點,若建成,我國可繞開馬六甲海峽
    與北部邊境對峙相比,倒是印度秘密向南海派遣軍艦並在安達曼海增加部署更為引人注目,有分析稱,印度此舉一是為下一步報復保留一個選項,二是提前預防「克拉運河」計劃。 據《印度時報》9月4日報導,中印再次在邊境地區對峙後,印度除了禁用182款中企手機應用外,還計劃對安達曼基地空軍和海軍設施進行重大升級,此舉也被解讀為是針對我國採取的措施。
  • 清船為何不越馬六甲海峽,前往西方貿易?只在東南亞、南海經商
    但是,在清朝時期,雖然中國的絲織品、茶葉等仍然暢銷海外,華商在東南亞、南海遍布足跡,但是奇怪的是清船卻罕有穿過馬六甲海峽海峽、前往西方貿易的記錄,這到底是為什麼?
  • 中國船員講述馬六甲海峽遇險經歷:回想那一晚心有餘悸(組圖)
    8月18日,在賴比瑞亞註冊的中國臺灣臺塑集團所屬的「立善輪」在馬來西亞森美蘭州波德森港附近的馬六甲海峽航道遭一艘英國散裝貨輪撞擊後起火。船上共有2名中國臺灣船員和中遠公司派出的23名中國大陸船員,其中9名中國大陸船員失蹤,另外16人獲救。目前。營救工作仍在繼續。
  • 一艘大船,一段歷史,一處寶藏,在馬六甲追尋海上之花號
    十六世紀以來,這裡先後被葡萄牙、荷蘭和英國等西方殖民者佔領,留下了基督教堂、荷蘭紅屋、聖保羅教堂等具有鮮明歐洲風格的建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馬六甲Maritime Museum,海事博物館,一艘巨大的葡萄牙帆船,從荷蘭紅屋往海邊走一眼就能看到。